2020年的春節假期,對全中國的人來說都是難忘的。由於新冠肺炎的影響,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學生們被迫在家上網課,大人們被迫在家辦公,公司被迫延遲復工,不少人感嘆何時才能回歸正常?
我們或許都知道,疫苗的研製對緩解疫情是有積極作用的,但是疫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在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一位科學家,他曾被稱為「中國疫苗之父」。
他是湯飛凡,世界最知名的醫學微生物學家,發現重要病原體的中國第一人,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個中國人。他曾是全中國最接近諾貝爾獎的人,卻被世人遺忘著!
湯飛凡從小出生在湖南的一個書香之家,父輩都是激進的讀書人。他天賦雖然一般,也不是天才少年,但他勤奮努力。
湯飛凡學醫的夢想起源於家鄉的生活經歷,他目睹了鄉親們遭受病痛的折磨,聽到了洋人「東亞病夫」的諷刺。於是,他立志學醫,振興中國醫學發展。
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他深感中國醫學事業發展的落後,於是決定去美國深造。1925年,湯飛凡進入哈佛大學醫學院,師從著名免疫學家秦瑟教授。
在哈佛留學期間,湯飛凡以自身實力與嚴謹的態度,加入了秦瑟教授的研究項目。當時他還未從哈佛畢業,就成為了美國當地炙手可熱的微生物學家。就在這時,美國當局向湯飛凡拋出橄欖枝,希望他能留美做研究。美國當局開出的物質條件很豐厚,也很吸引人。
可就在這個時候,湯飛凡在國內的恩師--顏福慶,希望湯飛凡能夠回到上海中央大學醫學院任教。湯飛凡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恩師地邀請,放棄美國豐厚的待遇回到了國內發展。
回到中央大學醫學院,實驗室的設備簡陋,也缺乏忍受,但是湯飛凡並沒有因此放棄努力。在那樣簡陋的條件下,在他的帶領下,研究出了一支又一支的疫苗。
湯飛凡建立起了中國第一支防疫隊伍,讓中國有了自己的狂犬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黃熱病疫苗、卡介苗和世界首支班疹傷寒疫苗。他生產的疫苗曾廣泛服務於二戰聯盟國,他曾成功遏制1950年華北大範圍的鼠疫,拯救千萬人免於死亡。
他的醫學貢獻拯救了無數中國人,他的醫學成就,讓中國成功消滅了天花病毒,領先世界16年,他的醫學貢獻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他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科學巨擘,讓中國擁有了當時最先進的疫苗,給予中華民族抵抗病毒的勇氣與信心。
為什麼說他是距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人?這要從他在沙眼病專業做出的貢獻說起。1980年,國際沙眼防治組織向中國發來一封信函。其中大意為:
鑑於湯飛凡在沙眼病原研究和鑑定中的傑出貢獻,決定向其頒發沙眼金質獎章,並將推薦他為諾貝爾獎的學者,希望能夠得到湯飛凡的通信地址。可這個時候,湯飛凡早已去世。
在當時,整個社會上流傳著一種傳言:「湯飛凡是把沙眼病毒送給外國人的賣國賊」。
湯飛凡推動了中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無數的貢獻,可曾被人那樣評價,真是讓人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