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參選!北大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科研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

2020-09-05 青梅盈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所有沐浴中國文化的知識分子最高的精神追求。

最近,有一件事情讓北大上了熱搜,那就是留守女孩鍾芳蓉放棄熱門專業,選擇來到慢工出細活的考古專業,成為了考古界新的「團寵」。

可以說,女孩的經歷自然是勵志的,但能吸引那麼多關注,和他就讀的是北京大學不無關係。

眾所周知,基本上是人中翹楚才有機會能考入北大,而要想在北大擔任教授,那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謂難比登天。

在那麼多的北大教授中,有一位前北大教授,可謂金句創造者,經常有吸引眼球的言論,那就是施一公教授口中的「現代魯迅」——饒毅。

535字,不到4分鐘的演講致辭,收穫了9次鼓掌喝彩。

他坦誠地對北大畢業生說道,「不敢祝願每個畢業生都成功、都幸福」,這樣真實的性格讓他收穫了學生們的喜愛。

不過,有些人的「真」,不過是為了作秀,有些人的「真」,那是真才實學。

而饒毅教授,恰恰就是後者。

饒毅教授是院士嗎?不是。

饒毅甚至在面對自己當年院士落選時,直接表示這輩子不會再參加院士評選。

無論我們承認與否,我國的院士評選其實與其說是科研實力評選,還不如說是所謂「綜合能力評選」,往往需要科研,也要需要懂得人情世故。

而「真」的饒毅寧可將時間花在科研上,也不願意浪費在社交上。

那麼饒毅的科研實力夠嗎?

其實在2007年以前,饒毅曾經在美國擔任教師並從事科研工作,在享受名氣和高薪待遇的同時,他獲得了美國國籍。那時候,在美國的饒毅直接在著名雜誌《Nature》上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我國科研上存在的問題:

搞好的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


這句話,別說是那時候,就算是現在,依然是得罪人的話。可是饒毅卻說了出來。

如果有人認為,那不過是他在國外才敢這樣說,那就錯了。實際上,饒毅回國後,這樣的話卻絲毫沒有少說。

在國內特有的「看破不說破」的氛圍下,饒毅依然敢於說,樂於說破,他直言不諱到:

幾位精於科研的老院士,在圍著一名領導陪笑。

有些人,待遇從來都是第二位的,愛國、愛科研才是第一位的。

相較於現在很多巴不得出生在國外的高材生,饒毅當初享受的待遇無疑更好,也獲得了美國國籍,可是他卻依然選擇回國。

饒毅,依然選擇回國,選擇在他擅長的神經生物學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饒毅的道路,其實一條在無力改變大環境下,一個有操守的專家所選擇的路,那就是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

面對整體科研環境不如美國的局面,饒毅並沒有只是選擇放下研究而執著於「罵」,而是將國家和社會放在第一位,就算經費有限、科研支持有限,依然選擇靠自己的努力讓環境變好。

就算饒毅知道,也許無法讓環境變好,但也要努力讓社會變化,用自己的專業為社會做出貢獻。

只是,我們敬佩饒毅,卻也期待有更多高材生能像他一樣作出自己的貢獻。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捨棄美國國籍回國,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直言:不再參加
    而凡是能夠成為北大教授的人,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實力。正是能力不俗,不少北大教授也是往往能夠大膽說出一些言論,成為人們警醒之語。正如錢理群教授,曾經就提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時至今日,仍為人們所深思。教育和學術,不該如此自私,不該如此「狹隘」!
  • 「搞好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北大教授稱:不再參加院士評選
    各省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下意識考慮清華北大,這就是對清華北大實力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能進入清華北大就讀的都是人中龍鳳,無一不是人中翹楚。能進入清華北大任教的更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的人物,前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
  • 搞好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北大教授稱:不再參加院士評選
    各省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下意識考慮清華北大,這就是對清華北大實力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能進入清華北大就讀的都是人中龍鳳,無一不是人中翹楚。能進入清華北大任教的更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的人物,前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
  • 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棄美回國,報效祖國在饒毅的眼裡,院士這個頭銜遠不如自己的科研成果值錢,他覺得自身的實力比這些寫虛無縹緲的東西重要千倍萬倍。饒毅是中國著名的分子神經生物學家,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他現在的成績都是他一點一點打拼出來的,不是隨便混混就能有這麼高的成就的,他本身也很有實力,也足夠刻苦。
  • 放棄美國國籍,擔任北大院長,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孟安明院士說,饒毅在教育部那裡是出了線的(饒毅屬於由歸口初選部門教育部推舉的院士候選人),他也參加過教育部投票,「但是事實上當時存在一點問題——他們的國籍,在推薦的截止期還沒有弄明白,雖然他申請放棄美國國籍,但是申請放棄,美國國務院那邊要正式通知,同意你放棄(才算數)」。朱作言院士也稱,國籍問題「可能也有些影響」,「他們的中國國籍還在(辦理)過程當中。
  • "放棄候選院士"的饒毅:棄美籍歸國,呼籲人才回國效力,追求中國夢
    ,畢竟他可以輕鬆擁有美國國籍和很好的社會地位。但是在2002年,饒毅教授開始任職於中國科學院,並且在2004年在北京擔任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副所長,此時的他在美國和中國各有職位,更是擁有自己的實驗室。2007年,饒毅教授放棄了美國國籍,毅然決然地徹底回到祖國。他辭掉了美國西北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放棄了在美國的高級實驗室,去北京大學擔任了院長。他想為我們的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1994年,饒毅開始擔任大學教授,先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任教,後又到西北大學、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擔任大學教授。然而在2007年,饒毅做了一件非常讓人震驚的事情,他竟然放棄了美國國籍,並辭掉了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職位,遠離了自己曾經日復一日研究的實驗室
  • 北大教授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在北大曾經就有著這樣一位教授,他就是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的饒毅。他是一個擁有愛國主義的科研工作者,卻並不喜歡別人評價他愛國。饒毅當年選擇了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中國繼續進行任教和科學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跟當年錢學森回歸相提並論。饒毅經常口出驚人,言辭犀利,對於中國學術研究的整體氛圍也是非常的痛心,在一次公開演講上,饒毅曾經直接指出,親眼看到幾個院士為了研究項目對著一個處長陪笑。
  • 棄美歸國的兩精英:如今一人發誓永不參選院士!一人任職民辦機構
    顏寧女士是我們熟知的任職美國的清華學子,許多年前她更是清華教授。自來不凡的她在美國也沒有因為安逸環境停下追逐科學真諦的腳步,最近的顏寧女士顏寧女士再次斬獲世界大獎: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這份光榮原本可以屬於我們的,現在只屬於顏寧和她的美國。這不得不讓小編想起老生常談的「人才流失」。
  • 北大教授饒毅,放棄美籍回國,曾痛批:幾個院士圍著處長陪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北京大學我們都非常熟悉了,是一所優秀的學府,也是我國頂級的985大學,更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我國有很多行業頂尖人士都是從這所大學畢業,鍾南山、撒貝寧等人,北大培養出無數的學子,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也和北大有很深的淵源。
  • 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
    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陸儉國:中國電器可靠性領域的開拓者,手握多項國獎遺憾落選院士
    前言院士作為我國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中國科研人員畢生追求的目標。院士作為行業內最頂尖的專家,每年增選人數不足百人,入選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由於評選標準嚴格,因此有很多著名專家雖然實力不俗,卻遺憾未能入選成為兩院院士。
  • 3年前落選中科院士,清華女教授「棄國歸美」,如今為美立下大功
    然而,這名清華女教授,因為三年前落選中科院院士而棄國歸美,如今又為美國立下了大功。而此人就是顏寧,曾經在我國清大華大學,攻讀的生物學專業。而畢業之後,顏寧又進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攻讀博士。並且在10年前,考取了普林斯頓生物博士學位。
  • 父母是北大教授,兒子北大畢業加入美國籍,如今回國任教
    現如今,出國留學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每年出國留學的學子中,有許多都留在了國外,甚至加入了外國的國籍。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的日益強大,不少人痛改前非,已經選擇重新回國參加建設,今天我們介紹的,就是一個天才一般的人物,他的名字叫謝曉亮。
  •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演講中直言: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就像那次,饒毅教授說出了令一些人"坐臥不安"的話,"我曾經親眼看到過,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似乎饒毅教授並不知道自己說出的話,對"得罪"多少人,會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很多人勸饒毅教授"明哲保身",但是饒毅教授這些年來卻還是直來直去。
  • 清華最年輕「女教授」,參選中科院落選,為何成了美國院士?
    在清華大學畢業以後,她又獲得了到美國普斯頓大學進修的機會,真的可謂是才貌並存女性,在普斯頓就讀期間,普斯頓大學就曾以優厚的待遇希望她能留下,但是她卻拒絕了高薪的誘惑選擇回國。她的這份愛國情懷,和我國的飛彈之父錢學森有些類似,在美國學習知識以後,時刻不忘回報祖國,不為高薪所動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回到國內,2007年,顏寧回到了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女教授。
  • 「美國院士」鄧興旺:辭去耶魯大學終身教授,回國後籌建北大農學院
    在北大求學期間,他一心心思鑽進了對植物分子遺傳以及植物光形態建成等學科領域的研究中,並本碩連讀,以頗有成效的研究成果完成了在北大的學業。 1999年,而立之年的鄧興旺便在植物分子、細胞和發育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了頗有建樹的成就,也因此被美國耶魯大學提前聘為終身教授,成為了當時美國常青藤大學生物學界第一位頗有影響的來自中國大陸的華籍科學家
  • 饒毅教授有多牛?不參與院士評選,多次實名舉報,勸王延軼辭職
    饒毅,男,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著名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她1977年時出生在山東濟南市章丘區,6歲時和父母搬到了北京,19歲考入了清華大學生物系,2000年畢業後她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繼續攻讀博士學位,2007年入職清華,成為全中國最年輕的女性教授之一。二、2019年遺憾落選中國院士關於顏寧教授的落選,產生的爭議似乎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