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2020-09-16 史海浪客

北京大學是一所有著優秀教學歷史的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是我國億萬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院校。

我國很多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都是從這所大學畢業的。比如像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有著突出貢獻的鐘南山院士,還有我們經常會看到的央視主持人撒貝寧,都是從這所學府畢業的。也有很多人,學術方面建樹很高,卻並沒有得到社會上的廣泛認可。

很多人達到一定學術境界,想要大展拳腳的時候,卻因為不懂得搞人際關係,不懂得融入社會,而變得舉步維艱。即使是這樣,他們也依然會保持著自己的清高。

在北大曾經就有著這樣一位教授,他就是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的饒毅。他是一個擁有愛國主義的科研工作者,卻並不喜歡別人評價他愛國。

饒毅當年選擇了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中國繼續進行任教和科學研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跟當年錢學森回歸相提並論。

饒毅經常口出驚人,言辭犀利,對於中國學術研究的整體氛圍也是非常的痛心,在一次公開演講上,饒毅曾經直接指出,親眼看到幾個院士為了研究項目對著一個處長陪笑。饒毅的這種性格和言論,自然會得罪很多人,但是也有很多人是支持他的,認為他敢於說出了這種現狀。

明確人生方向,出國深造學習知識

饒毅出生於1962年,南昌的一個小縣城。那是一個時局不算穩定的時代,中國學子幾經磨難,終於在1977年等來了恢復高考。而饒毅也是在第二年便參加了高考。憑藉自己的優異成績,饒毅進入了江西醫學院深造。

高考剛剛恢復,很多學子都已經積壓了很多年,所以能夠考上大學非常的不容易,饒毅非常珍惜自己的求學機會,在校期間,他非常認真的學習文化課。

同時在大學期間,他也明確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要做一名學術研究者,為中國的學術研究貢獻力量。

1983年,饒毅從江西醫學院再次考入了上海第一醫學院的碩士學位。在這所學校裡,饒毅完成了自己在專業能力上質的飛躍。在那個時候我國的教育資源還是有一些匱乏,很多學子都是排除萬難,去到發達國家學習知識。

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饒毅,自然不會放棄這種學習機會,兩年後,他又考入了美國加州大學的舊金山分校,在這繼續深造,進行神經科學博士的學習研究。在這裡,饒毅的專業水平再一次的提高了。

隨後,饒毅又在美國哈佛大學進行博士後的攻讀,並且在美國參與一項關於生物方面的科研項目的研究。之後,饒毅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任教,直至回國。

敢說感言的當代魯迅,毅然放棄美國國籍回國

90年代開始,也就是饒毅在美國求學任教的這個階段,我國經濟飛速的發展,積極對外開放,國內外的學術交流也變得越來越方便。

饒毅雖然在美國任教,但是也經常會回國在國內進行學術交流。饒毅是一個敢於直言的人,他經常公開發表言論,認為國內的學術研究環境非常的不好,這是阻礙中國科研進步的一個弊端。他認為在中國一個好的科學研究,並不是科研人員的專業能力有多強,而要看科研人員的人際關係搞得怎麼樣。

這樣敢說的饒毅,雖然說出了很多學術研究人員的心聲,同時也得罪了很多人。這就像一把雙刃劍一樣,有人支持,也有人踐踏。可是饒毅的專業能力非常強也非常的頂尖,所以很多人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的。

可是就算國內的環境是這樣的,饒毅還是在2007年,做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決定。他毅然的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中國。他稱自己此舉,是通過自己的行為,來扭轉海外學子歸國的觀望之心。

也有其他學者評價饒毅為,敢說敢言的現代魯迅,也是憂國憂民的科學大家。這也算是對饒毅非常中肯的評價。

永不參加棄院士評選,保持初心專心科研

饒毅的性格非常的剛正不阿,直言直語,在他回國之前,經常發表的這些言論已經得罪了很多人。回國後,饒毅依然沒有因此而低調,他曾經公開說,在回國之前,看見國內的科研工作者為了項目對著一個處長陪笑,這樣的情形讓他非常的氣憤。

都說科教興國,可是在當今的社會,科研工作卻艱難險阻,被一些俗事所牽絆。這樣科研人員如何能專心的攻克各種科研難關,如何能做到興旺國家。

饒毅深知歸國後依然很難改變現狀,但是卻依然我行我素,不為這些所動。在2011年參選院士評選,饒毅卻出人意料的落選了。

很多科研人員都知道饒毅的專業能力,因此大家對這樣的結果都非常的吃驚。饒毅深知這樣的結果,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所以並不為此所動。

只是在此次院士評選後,饒毅做出了一個決定,就是從此以後再不參加此類院士評選,只專心的研究學術。

學術研究不可以摻雜任何東西,饒毅在接受了東西方文化的共同洗禮之後,依然能夠保持初心,不為任何與學術無關的事情所牽絆,這是一個很難能可貴的事情。

院士評選落選的饒毅,並沒有因此而放棄研究,他現任職於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一職,依然活躍在科研領域他向世人證明著,即使是沒有院士的頭銜,他饒毅依然是可以搞好科學研究的。

小結:

饒毅不屑於像很多科研工作者一樣,為了項目能夠對著一個外行陪笑。也正是因為饒毅的剛毅與清高,很多人都非常討厭他。

也許這樣的現象是普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的。像饒毅這樣的頂尖科研人員,他的光芒是任誰都遮蓋不住的。可是還有很多像饒毅這樣的人才,因為這些原因被徹底的掩蓋,這樣我們就相當失去了一個知識寶庫!

我們這些科研人員,要保持初心已經很難,要保持科研的積極性也很難,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好保護他們,支持他們的工作,確保他們能夠順利的進行科學研究。這樣才能為我們的國家持續不斷地輸出各個領域的人才,這才是我們所真正要做的事情。

相關焦點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位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就怒批中國的學術界,他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饒毅,他的學術成果與他的社會批評一樣引人注目。二、放棄美籍毅然歸國時間來到90年代,此時的饒毅在美國發展得相當的順利。不過中國也同樣在迅速的發展著,我國對外開放越來越大,中國與美國與國際社會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
  •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演講中直言: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京大學極具名氣的一位教授,他叫做饒毅,曾經參與了中科院的增選,差一點成為中科院院士!作為一名北京大學的教授,饒毅具備非凡的才能,但是他也有一點"受人詬病",那就是饒毅教授太"直"了,在很多人的眼裡,饒毅教授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懂得變通,而且他言辭犀利,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問題,經常在發言中"得罪"人。
  • 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
    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1994年,饒毅開始擔任大學教授,先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任教,後又到西北大學、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擔任大學教授。饒毅回國後曾看到過幾個老院士給一個處長賠笑, 這種行為讓他非常氣憤,並聯合魯白、鄒承魯在著名雜誌《自然》上發表文章,怒斥:院士的尊嚴都去哪了?並批評中國科研體制的問題。
  • 北大教授饒毅,放棄美籍回國,曾痛批:幾個院士圍著處長陪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北京大學我們都非常熟悉了,是一所優秀的學府,也是我國頂級的985大學,更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我國有很多行業頂尖人士都是從這所大學畢業,鍾南山、撒貝寧等人,北大培養出無數的學子,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也和北大有很深的淵源。
  • 放棄美國國籍,擔任北大院長,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放棄美國國籍,任北大院長,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員就是北大的院士饒毅先生。在博士學位畢業之後,他選擇了跟隨一個導師繼續進行課題上的研究,希望可以在這一領域鑽研得更加深刻透徹。而在94年,他終於成功地步入了自己的教學生涯,成為了美國的一位大學教授。
  • 「搞好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北大教授稱:不再參加院士評選
    各省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下意識考慮清華北大,這就是對清華北大實力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能進入清華北大就讀的都是人中龍鳳,無一不是人中翹楚。能進入清華北大任教的更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的人物,前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
  • 北大教授捨棄美國國籍回國,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直言:不再參加
    而凡是能夠成為北大教授的人,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實力。正是能力不俗,不少北大教授也是往往能夠大膽說出一些言論,成為人們警醒之語。正如錢理群教授,曾經就提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時至今日,仍為人們所深思。教育和學術,不該如此自私,不該如此「狹隘」!
  • 饒毅教授有多牛?不參與院士評選,多次實名舉報,勸王延軼辭職
    饒毅,男,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著名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
  • 北大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科研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
    最近,有一件事情讓北大上了熱搜,那就是留守女孩鍾芳蓉放棄熱門專業,選擇來到慢工出細活的考古專業,成為了考古界新的「團寵」。可以說,女孩的經歷自然是勵志的,但能吸引那麼多關注,和他就讀的是北京大學不無關係。眾所周知,基本上是人中翹楚才有機會能考入北大,而要想在北大擔任教授,那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謂難比登天。
  • 直言「老院士賠笑小處長」的北大院長,預言中國諾獎獲得者,真準
    直言「老院士賠笑小處長」的北大院長,預言中國諾獎獲得者,真準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騰飛,國內科研環境也出現大幅度改善,海外人才回流現象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級學者,饒毅就是其一。這位美國加州大學博士、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回國之後榮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還是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如今已經成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除了卓越的科研能力受到人們普遍讚賞,他對國內科研環境的陋習直言不諱的性格,也讓人十分敬佩。
  • "放棄候選院士"的饒毅:棄美籍歸國,呼籲人才回國效力,追求中國夢
    後起之秀1962年,出生在江西省南城縣的饒毅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的家庭。他高中的時候選擇了學醫,並在1978年考入了本省的醫學院學習。獲得本科學位後的饒毅又考入上海,並在上海的第一醫學院取得了碩士學位。之後的饒毅像當時大部分的高校知識分子一樣去往外國留學繼續學習。
  • 搞好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北大教授稱:不再參加院士評選
    各省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下意識考慮清華北大,這就是對清華北大實力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能進入清華北大就讀的都是人中龍鳳,無一不是人中翹楚。能進入清華北大任教的更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的人物,前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
  • 中國人際關係令海歸教授饒毅痛苦,他堅守陣地不離開原因有兩點
    文|歐歐前段時間,網傳北大教授,也是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公開寫信給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叫舒紅兵勸導自己夫人也就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王延軼所長辭職,信中說王所長任職資質還不夠,怕耽誤中科院。對於科研隊伍不正之風,他直言不諱地怒斥:「我親眼目睹,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賠笑。」連老院士都批,絲毫不給人留面子。對於學術界那種大型會議,別人邀請他參加,他不但拒絕,而且還他劈頭劈臉地罵人:這種會議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浪費經費、敗壞風氣。如此耿直性子的教授,絲毫不給人留情面的科學家,怪不得網友替他擔心,怪不得饒毅自己坦言:回國後最大的痛苦是中國的人際關係。
  • 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我們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份職業能代表你在這個行業的最高成就。對於廣大的科研從事者來說,院士是他們在這個行業一直為之奮鬥的榮譽,自己這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能評選出這個頭銜。有了這份榮譽,不僅能代表自己的能力,還能使自己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大家的認可。可是有人卻對這個不屑一顧,這個人就是饒毅。
  • 饒毅的真面目
    被通報情況的5位學者分別是: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耽美玉、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2004年,又成為(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神經科教授、(美國)西北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副所長。2007年,饒毅放棄在美國一路順風的事業,回國發展。他創造了一個紀錄。他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首個在美國取得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後,回國全職工作的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但是,這樣一位破紀錄的學者,卻活成了國內學術圈的「另類」。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這是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3月7日發表在科學網上的一篇博客。
  • 著名學者饒毅出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曾任北大生科院教授
    2007年,饒毅從美國西北大學歸國,擔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當時被認為是中國科技界吸引力增強的標誌之一。在北大生科院院長任上,饒毅大刀闊斧提出改革。2013年9月,他卸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卸任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後,饒毅發表了卸任辭「盡其心 以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