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院長饒毅:放棄美籍回國卻落選院士,他說:早就預料到結果

2020-12-15 孤風婉史

我們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有一份職業能代表你在這個行業的最高成就。對於廣大的科研從事者來說,院士是他們在這個行業一直為之奮鬥的榮譽,自己這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能評選出這個頭銜。有了這份榮譽,不僅能代表自己的能力,還能使自己更多的科研成果得到大家的認可。可是有人卻對這個不屑一顧,這個人就是饒毅。

棄美回國,報效祖國

在饒毅的眼裡,院士這個頭銜遠不如自己的科研成果值錢,他覺得自身的實力比這些寫虛無縹緲的東西重要千倍萬倍。饒毅是中國著名的分子神經生物學家,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他現在的成績都是他一點一點打拼出來的,不是隨便混混就能有這麼高的成就的,他本身也很有實力,也足夠刻苦。

在恢復高考的第二年,他就抓住時機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江西醫學院,也是在這裡求學奠定了走上醫學的道路。

他深知在當時的那個時代學習有多麼不容易,在大學期間奮筆疾書,努力地學習專業知識,大學四年期間一直都保持著求知好學的勁兒,一直並列前茅。但是學無止境,饒毅並不滿足現在的學習的成果,感覺自己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他在江西醫學院畢業後選擇了繼續求學。

經過角逐最後考入了上海第一學院的碩士,也就是現在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在這裡,他更是秉持著大學時候的那種精神,嚴格要求自己,在此期間自己的專業能力快速提升,綜合實力也逐步增強,對自己嚴苛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以後從事工作後病人負責。

那既然已經走到如今這個地步了,碩士的學習怎能滿足饒毅現在的野心呢?為了更加高標準的訓練自己,饒毅毅然決然的準準備出國深造。

經過一番的努力他考取了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繼續攻讀神經科學的博士。在國外這幾年,也領略了國外的先進技術,增長了自己的見識,使饒毅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有更加深一步,實力越來越明顯了,在美國的學習經歷也給饒毅的專業知識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博士畢業之後,就一直呆在美國,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西北大學、北京大學任教,這個時候他在美國已經站穩了腳跟,並且這美國還有自己的意見很不錯的實驗室。但就在2007年,饒毅做了一個很令人吃驚的事情,他要放棄在美國打下的這一切,回到中國,憑藉自己學習到的本領報效祖國。

就這樣,饒毅辭掉了美國的一切職務,告別了自己的實驗室,毅然決然地回到中國母親的懷抱,在北京大學擔任生命科學院院長。

他回國的時候說了一句話,他說他希望能通過他的這種不顧一切回國的行為,能多多少感染海外的華僑們,能回到祖國的懷抱,用自己畢生所學的知識回報祖國,讓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好。這也是饒毅的心願。

落選院士稱永不再選

回國之後,在2011年的時候參加了院士增選的活動。在這他也是呼聲最高的一位,因為他做出的貢獻是在太多了,兩張A4紙都未必能填完他在醫學的成就,光發表的中英文著作就有好幾十篇。

所以他在這個名單裡人民絲毫也不驚奇,反倒是很支持。而且這個院士的頭銜是最高榮譽的代表,所有從事科研工作的工作人員都夢寐以求能得到這份榮譽。

因為選上了院士,不但自己的地位上升了一個檔次,工資待遇也是貴賓級別的,而且對自己研發科研成果的結果也很有權威性。所很多人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這個頭銜。在這些人裡面,饒毅是最有望得這個院士的,但是這個結果確實很令人感到意外,饒毅在第一輪的時候就被刷下來了。外面的人們都感到吃驚意外。

可是饒毅可不這麼覺得,他淡定得很,在自己的博客上發布消息稱自己不再參選這個院士的候選人。不了解的人還以為他因為這次的落選受到打擊了呢,其實不是啊,早在這個選舉結果的五個月前饒毅就預測到了結果了,他也在當時就寫下了博客,只不過沒有發出來,在結果公布之後,把時間改為2011年8月17 號。

這個參賽的結果他早就預料到了,只不過官方的結果還沒出,自己也不好意思先把自己否決了。對於這個結果啊,饒毅給了這麼一個耐人尋味的答覆:「任何學生物的人都會知道原因。

只能說這種現象是這個科研界的常見之事,看似公平的院士選拔,其實水很深,各種暗箱操作數不勝數。對於這種事我們都心裡明白,學術不端的行為處處存在。但饒毅是何等的清高風骨的人物了,他不屑於他們為伍,這也是饒毅做出永不參選院士的原因之一。

淡泊名利,只為保持初心

饒毅是一個淡泊名利的人,從他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到中國重新開始打拼可以看出來,從他不為變成急功近利的人而放棄院士這個最高榮譽的參選可以看出,他執著於對科學的探究,想憑藉自己的專業能力能為更多的人帶來生機。

放棄談何容易,一般人都不會有他般勇氣回到祖國懷抱,一心只為報效祖國,只為中國夢。這是一些只為名和利的人所無法企及的高度。

而且饒毅也想向大家證明,向他的學生證明,沒有院士這個頭銜,他一樣能把科研做到最好,甚至做到更好。他也有這個能力,有這個實力去完成心中的理想。

他就像這個科學界的一股清流,看似不「合群」,卻一直傳遞著正確的道理。不要去追求所謂的名和利,不要被這些表面的東西遮住了眼睛,放棄自己原本的初心,而做一些阿諛奉承,諂媚逢迎的事情。

現在有太多這種汙氣橫流的東西環繞在現代人的身邊,我們需要像饒毅這樣一個正直,清廉,剛正不阿,有態度的人來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引導我們走正確的路,告訴那些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茫的人們,什麼是正確的歸途。學會專注於自己的科研事業,去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你要相信我們是靠實力說話。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相關焦點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Melton研究動物脊髓神經誘導的分子機理,這次研究更是為他的未來打下來堅實的基礎。1994年,饒毅開始擔任大學教授,先是在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任教,後又到西北大學、北京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擔任大學教授。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位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成為了美國人的饒毅,又為什麼能夠引起中國人巨大的關注呢?主要原因並就在於饒毅之後做出來的一系列行為,饒毅放棄了美國國籍,放棄了美國優厚的待遇,毅然的回國,促進中國學術事業的發展。並且他敢想敢說,對中國的學術界提出了尖銳的批評。
  • "放棄候選院士"的饒毅:棄美籍歸國,呼籲人才回國效力,追求中國夢
    但是在2002年,饒毅教授開始任職於中國科學院,並且在2004年在北京擔任生命科學研究所的副所長,此時的他在美國和中國各有職位,更是擁有自己的實驗室。2007年,饒毅教授放棄了美國國籍,毅然決然地徹底回到祖國。他辭掉了美國西北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放棄了在美國的高級實驗室,去北京大學擔任了院長。他想為我們的祖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演講中直言: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京大學極具名氣的一位教授,他叫做饒毅,曾經參與了中科院的增選,差一點成為中科院院士!作為一名北京大學的教授,饒毅具備非凡的才能,但是他也有一點"受人詬病",那就是饒毅教授太"直"了,在很多人的眼裡,饒毅教授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懂得變通,而且他言辭犀利,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問題,經常在發言中"得罪"人。
  • 北大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科研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
    最近,有一件事情讓北大上了熱搜,那就是留守女孩鍾芳蓉放棄熱門專業,選擇來到慢工出細活的考古專業,成為了考古界新的「團寵」。可以說,女孩的經歷自然是勵志的,但能吸引那麼多關注,和他就讀的是北京大學不無關係。眾所周知,基本上是人中翹楚才有機會能考入北大,而要想在北大擔任教授,那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謂難比登天。
  • 北大教授饒毅,放棄美籍回國,曾痛批:幾個院士圍著處長陪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北京大學我們都非常熟悉了,是一所優秀的學府,也是我國頂級的985大學,更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我國有很多行業頂尖人士都是從這所大學畢業,鍾南山、撒貝寧等人,北大培養出無數的學子,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也和北大有很深的淵源。
  • 北大教授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在這所學校裡,饒毅完成了自己在專業能力上質的飛躍。在那個時候我國的教育資源還是有一些匱乏,很多學子都是排除萬難,去到發達國家學習知識。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的饒毅,自然不會放棄這種學習機會,兩年後,他又考入了美國加州大學的舊金山分校,在這繼續深造,進行神經科學博士的學習研究。在這裡,饒毅的專業水平再一次的提高了。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此前25日,他還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外籍院士。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鄧興旺和陳雪梅、YangWei等三名華裔美籍科學家,當選美國科學院新科院士。《被高調》,這是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3月7日發表在科學網上的一篇博客。
  • 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
    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北大教授捨棄美國國籍回國,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直言:不再參加
    ​他就是前北大教授——饒毅。而饒毅的「真」,敢於直言,並不僅於此,甚至面對當年院士落選,他直接表示:「不再參加」。這不是賭氣,而是對評選規則的無奈和對自身實力的自信。而饒毅耿直的性格自然很難處理好、也不願意為了人情世故而耽誤自己的時間,他更在意學術和科研成果。所以在遺憾落選之後,饒毅便宣稱不再參選中科院院士。而距離他落選已經過去了9年,饒毅至今都確實未再參加院士的評選,院士的福利和榮譽,他更看重自己的追求和科研。
  • 放棄美國國籍,擔任北大院長,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搞好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北大教授稱:不再參加院士評選
    饒毅1985年赴美國加州大學進修,並獲得了神經學專業學習並獲博士學位;2007年,應國家號召,回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此後一直活躍在中國生命科學界。饒毅的實力在科學界是有目共睹的,曾被評為:十大影響力科教人物不然也不會一回國就能擔任北大的學院院長。
  • 饒毅教授有多牛?不參與院士評選,多次實名舉報,勸王延軼辭職
    從江西醫學院學士到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是1978年在江西醫學院就讀並取得了學士學位,之後又到美國深造,取得了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學位,在這個期間他付出了常人不理解的艱辛,慶幸他熬過來了。在國外學成之後,他毅然選擇了回國報效祖國,他先去了北京大學擔任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後又到了首都醫科大學擔任校長一職。能夠擔任國內最頂尖的醫科大學的校長,饒毅有著常人所沒有的堅韌品質和卓越貢獻。
  • 中國人際關係令海歸教授饒毅痛苦,他堅守陣地不離開原因有兩點
    文|歐歐前段時間,網傳北大教授,也是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公開寫信給中科院院士、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叫舒紅兵勸導自己夫人也就是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王延軼所長辭職,信中說王所長任職資質還不夠,怕耽誤中科院。2007年,他毅然放棄了美國國籍,辭去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職位,回到中國。回國後,他在2007年到2013年9月,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在2016年4月,任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在2018年4月,成為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在2019年6月,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敢於放棄國外優裕的條件,回到中國,這是饒毅不同很多人的一面。
  • 他是哈佛博士後北大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
    哈佛大學,世界最好的大學,長大之後,眼界開闊後,這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比北大更好的大學。於是,我時常會想,高考進入北大,出國深造到哈佛,這樣該是什麼樣的霸氣人生。結果我發現了他,擁有著更「神仙」的經歷。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於北京大學當院長,全職回國第1人,美國害怕了變相封殺,他就是饒毅。
  • 放棄美國國籍,任北大院長,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員就是北大的院士饒毅先生。,他成功地在美國學習到了國內當時所不具有的優秀先進知識,進一步的成為了這一領域的先進人才。回到祖國後,他在北大擔任科學學院院長。對此有很多的人都表示不理解,紛紛詢問其中緣由而饒先生所給出的答覆,卻讓所有人都感覺意外而又震撼。
  • 直言「老院士賠笑小處長」的北大院長,預言中國諾獎獲得者,真準
    直言「老院士賠笑小處長」的北大院長,預言中國諾獎獲得者,真準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騰飛,國內科研環境也出現大幅度改善,海外人才回流現象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級學者,饒毅就是其一。這位美國加州大學博士、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回國之後榮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還是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如今已經成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除了卓越的科研能力受到人們普遍讚賞,他對國內科研環境的陋習直言不諱的性格,也讓人十分敬佩。
  • 9年前,清華、北大、武大三校大佬競選院士,最後的結果如何?
    —— 吉鴻昌成功從來都不只是說說而已,人生就像一座座高峰,攀完一座還有一座,沒有最高,但還有更高,就如同進入名校的精英們,他們在攀登完「高考」這座山峰之後,在後來的人生中又有不一樣的風景在等著他們,而現在我們要說到的便是9年前清華、北大、武大三校參加競選院士的他們,最後的結果如何?如今怎樣呢?
  • 搞好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北大教授稱:不再參加院士評選
    各省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下意識考慮清華北大,這就是對清華北大實力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能進入清華北大就讀的都是人中龍鳳,無一不是人中翹楚。能進入清華北大任教的更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的人物,前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
  • 饒毅:今後永遠不再參與院士評選;施一公:請大家繼續叫我教授
    相比於當時的施饒二人,舒紅兵當時屬實不被看好,並不是說舒紅兵的水平不夠,而是施饒兩人實在是太耀眼,幾乎所有人都覺得院士名額必會從施饒兩人之中誕生。但是結果卻令人驚詫:舒紅兵勝選,施一公與饒毅都沒能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