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

2020-08-21 全球情報

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

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在2019年開始擔任北京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饒毅院長,這位北大院長曾在2001年參加過院士的增選,但是落榜之後就表示從此再不參加院士增選,也就是說饒毅放棄了院士的參選資格,永遠不會在與其他科研人員爭奪院士的頭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饒毅確實沒有參加院士的選舉,果真是說到做到。

饒毅這位優秀的院士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之後,便選擇了去美國留學,學習更加先進的醫學知識,在美國努力學習幾年之後分別獲得了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的博士後和博士學位,在那之後,饒毅院長又拿到了美國的國籍,可以說饒毅在生物學領域具有卓越的貢獻,很多人認為饒毅院長已經是人生的贏家,他在美國完全可以享受優質的生活,但是饒毅卻是一位愛國的人,他有更多偉大的抱負,所以他毅然回到國內報效祖國。

在2007年,饒毅毅然回國,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高級實驗室,辭去了美國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去北京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受到了無數教育領域人員的敬佩。

饒毅一直關心中國的教育體制問題,並且批判中國科學教育文化,饒毅對於中國的科研環境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並且也擔心中國當代科研環境會影響科技的發展科學事業的進步,饒毅曾經在《自然》雜誌中公開發表過關於中國的科研文化這篇文章,他用犀利的語言批判中國的科研文化,認為中國科研靠關係比靠學術水平的高低更重要,很多科研基金的分配是靠關係取得的,而真正靠科研水平的卻少之又少,用心搞好科研不如努力拉關係。

饒毅很反感這樣的學術氛圍,他曾直言不諱地怒斥:我親眼目睹,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一個處長陪笑,所以饒毅對這種低俗的科研之風非常反感,饒毅還非常不願意參加大型的學術會議,他認為科學家之間的會議人少才有效,大型的會議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浪費經費,但是其實在很多專家眼中,這種大型的會議,他認為科學家之間的會議人少才有效,大型的會議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浪費經費,但是其實在很多專家眼中,這種大型的會議會讓人很有面子,但是饒毅卻不這麼認為。

許多人認為饒毅的性格在國內呆不長遠,但是饒毅卻堅定的說他不會離開,雖然饒毅備受質疑飽受責罵,但是他仍然不離開,這是因為饒毅想要做一位有意義的人,他承認自己比較不會做人,但是他仍然沒有離開,他仍然想做一個有意義的人,傳播推動中國科研文化和教育體制的改革。這是他畢生的理想,他怎麼會走呢?

饒毅就是這樣一位敢於挑戰當今不良風氣的優秀科研工作者,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阻礙,他都不會忘記初心,我們的大學需要這樣的好院長。

相關焦點

  • 放棄美國國籍,擔任北大院長,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
  • 北大教授放棄美籍回國,演講中直言: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京大學極具名氣的一位教授,他叫做饒毅,曾經參與了中科院的增選,差一點成為中科院院士!作為一名北京大學的教授,饒毅具備非凡的才能,但是他也有一點"受人詬病",那就是饒毅教授太"直"了,在很多人的眼裡,饒毅教授有一說一、有二說二,不懂得變通,而且他言辭犀利,往往能一針見血指出學術研究過程中的問題,經常在發言中"得罪"人。
  • 放棄美國國籍,任北大院長,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員就是北大的院士饒毅先生。他卻做了一個令所有人都無法理解的舉動,那就是放棄別人求之不得的美國國籍回到祖國後,他在北大擔任科學學院院長。對此有很多的人都表示不理解,紛紛詢問其中緣由而饒先生所給出的答覆,卻讓所有人都感覺意外而又震撼。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賠笑
    然而在2007年,饒毅做了一件非常讓人震驚的事情,他竟然放棄了美國國籍,並辭掉了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職位,遠離了自己曾經日復一日研究的實驗室,選擇回國,幫助國家發展,回國後饒毅便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並表示:「我希望能夠通過我的行為,讓海外華人勿忘初心,增強他們回國發展的決心。」
  • 北大院長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位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曾經有一位北大教授就怒批中國的學術界,他是誰呢?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饒毅,他的學術成果與他的社會批評一樣引人注目。也正是由於饒毅這樣一種局外人的身份,讓饒毅意識到了中國學術界科研界的一個巨大問題,饒毅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當中說,他曾經見到過幾位老院士為了一個研究項目給一個處長陪笑。
  • 北大教授饒毅:棄美籍歸國,曾怒斥:幾個老院士圍著一個處長陪笑
    「清華北大」這兩所高校是我國億萬學子夢寐以求的求學院校。我國很多各行各業的頂尖人士,都是從這所大學畢業的。比如像今年在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有著突出貢獻的鐘南山院士,還有我們經常會看到的央視主持人撒貝寧,都是從這所學府畢業的。也有很多人,學術方面建樹很高,卻並沒有得到社會上的廣泛認可。
  • 北大教授饒毅,放棄美籍回國,曾痛批:幾個院士圍著處長陪笑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北京大學我們都非常熟悉了,是一所優秀的學府,也是我國頂級的985大學,更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目標,我國有很多行業頂尖人士都是從這所大學畢業,鍾南山、撒貝寧等人,北大培養出無數的學子,今天要說的這位主人公也和北大有很深的淵源。
  • 不參與院士評選,多次實名舉報,勸王延軼辭職
    饒毅,男,1962年出生於江西省南城縣,著名生物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理學部主任、生物學講席教授,北大麥戈文研究所創始所長,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北京腦科學中心創始主任。
  • 直言「老院士賠笑小處長」的北大院長,預言中國諾獎獲得者,真準
    直言「老院士賠笑小處長」的北大院長,預言中國諾獎獲得者,真準進入新世紀,我國經濟騰飛,國內科研環境也出現大幅度改善,海外人才回流現象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一些世界級學者,饒毅就是其一。這位美國加州大學博士、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回國之後榮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還是西湖大學創校校董會成員,如今已經成為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除了卓越的科研能力受到人們普遍讚賞,他對國內科研環境的陋習直言不諱的性格,也讓人十分敬佩。
  • 「搞好科研不如搞好人際關係」,北大教授稱:不再參加院士評選
    各省每年的高考狀元都會下意識考慮清華北大,這就是對清華北大實力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能進入清華北大就讀的都是人中龍鳳,無一不是人中翹楚。能進入清華北大任教的更是出類拔萃,學貫中西的人物,前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
  • 2021兩院院士增選,一共161個名額,顏寧許晨陽卻仍大概率落選!
    截至2019年「兩院院士」增選,我國共有科學院院士833人,工程院院士924人(註:均不算外籍院士),咋一看每個省份平均可以分到56.7名院士,數量似乎相當可觀,但如果與全國近3000所高校、1700萬教師隊伍相比較,又實在有點「少得可憐」!所以每一位院士的當選都殊為不易。
  • 北大教授放棄美國國籍回國,科研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
    最近,有一件事情讓北大上了熱搜,那就是留守女孩鍾芳蓉放棄熱門專業,選擇來到慢工出細活的考古專業,成為了考古界新的「團寵」。可以說,女孩的經歷自然是勵志的,但能吸引那麼多關注,和他就讀的是北京大學不無關係。眾所周知,基本上是人中翹楚才有機會能考入北大,而要想在北大擔任教授,那對於普通人而言,可謂難比登天。
  • 今年增選兩院院士6位籍貫是河南 近幾屆最多
    在2013年增選的兩院院士中,有6位籍貫是河南。12月20日,省科技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是近幾屆院士增選工作中,河南籍院士入選人數較多的一次。  這6名院士分別是:樊會濤,中航工業集團空空飛彈研究院副院長、總設計師,籍貫洛陽汝陽;丁奎嶺,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所長,籍貫商丘永城;施一公,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籍貫駐馬店;何滿潮,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深部巖土力學與地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籍貫三門峽靈寶;張培震,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籍貫信陽淮濱;王曉東,新增外籍院士,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籍貫新鄉。
  • 雙一流建設期,各高校院士增選大數據!北大第2,中科大第3
    雙一流建設期間,中國內地各高校兩院院士增選數據公布!北大第2,中科大第3】眾所周知,兩院院士是科研及硬實力的象徵,國內各大學兩院院士數量增選的多少,代表著,一個高校在一定時期內的科研、學術實力的進步快慢。
  • 「兩院」增選院士名單公布 最年輕 「新院士」僅42歲
    中國工程院2019年增選最年輕的院士是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所長羅先剛研究員。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11月22日,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公布了2019年增選院士名單。中國科學院選舉產生了64名院士,中國工程院選舉產生75位院士。
  • 高校排名「大洗牌」,從2019院士增選和優青名單看!
    特別說明的是,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所高校的入選者人數也是最多的,只不過排名你來我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8人,排在第1;清華大學20人,位居第2;北京大學19人,穩居第3。8月1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
  • 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名單出爐:中科院清北復旦浙大居前五
    來源:澎湃新聞 2019年8月1日,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總計181位。
  • 2009年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揭曉 35名科學家當選
    新華社 發     200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日前結束。在4日召開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結果新聞發布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路甬祥院士宣布,35名中國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6名外國科學家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宣讀了新當選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
  • 北大教授捨棄美國國籍回國,實力不俗卻院士落選,直言:不再參加
    而凡是能夠成為北大教授的人,本身就代表了一種實力。正是能力不俗,不少北大教授也是往往能夠大膽說出一些言論,成為人們警醒之語。正如錢理群教授,曾經就提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時至今日,仍為人們所深思。教育和學術,不該如此自私,不該如此「狹隘」!
  • 中科院公布院士增選結果 南京高校新增3位院士
    昨天,中國科學院正式公布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今年共有61名新當選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郭子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郭萬林、南京理工大學芮筱亭成功當選。    今年56歲的郭子建曾在國外學習、工作10年,1999年起任南京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化學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