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院長放棄院士增選,怒斥: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1個處長陪笑!
我們大家都了解,我國是一個教育的強國,國內的頂尖院校也很多,其中清華北大是很多優秀學子想要考取的大學,並且清華北大在國際上也享譽盛名,影響越來越大,清華北大是我國頂尖學府,所以在學校內聚集了很多的人才,並且有眾多令人敬佩的教授老師,例如我們熟悉的北大錢理群教授,他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當代大學正在培養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受到了眾多學生的讚賞,還有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饒毅院長,他曾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在2019年開始擔任北京首都醫科大學校長。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這個饒毅院長,這位北大院長曾在2001年參加過院士的增選,但是落榜之後就表示從此再不參加院士增選,也就是說饒毅放棄了院士的參選資格,永遠不會在與其他科研人員爭奪院士的頭銜,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饒毅確實沒有參加院士的選舉,果真是說到做到。
饒毅這位優秀的院士從上海第一醫學院畢業之後,便選擇了去美國留學,學習更加先進的醫學知識,在美國努力學習幾年之後分別獲得了哈佛大學和加州大學的博士後和博士學位,在那之後,饒毅院長又拿到了美國的國籍,可以說饒毅在生物學領域具有卓越的貢獻,很多人認為饒毅院長已經是人生的贏家,他在美國完全可以享受優質的生活,但是饒毅卻是一位愛國的人,他有更多偉大的抱負,所以他毅然回到國內報效祖國。
在2007年,饒毅毅然回國,放棄了自己在美國的高級實驗室,辭去了美國西北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去北京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受到了無數教育領域人員的敬佩。
饒毅一直關心中國的教育體制問題,並且批判中國科學教育文化,饒毅對於中國的科研環境有著自己深刻的理解,並且也擔心中國當代科研環境會影響科技的發展科學事業的進步,饒毅曾經在《自然》雜誌中公開發表過關於中國的科研文化這篇文章,他用犀利的語言批判中國的科研文化,認為中國科研靠關係比靠學術水平的高低更重要,很多科研基金的分配是靠關係取得的,而真正靠科研水平的卻少之又少,用心搞好科研不如努力拉關係。
饒毅很反感這樣的學術氛圍,他曾直言不諱地怒斥:我親眼目睹,幾個老院士,竟然圍著一個處長陪笑,所以饒毅對這種低俗的科研之風非常反感,饒毅還非常不願意參加大型的學術會議,他認為科學家之間的會議人少才有效,大型的會議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浪費經費,但是其實在很多專家眼中,這種大型的會議,他認為科學家之間的會議人少才有效,大型的會議效率低下,浪費時間,浪費經費,但是其實在很多專家眼中,這種大型的會議會讓人很有面子,但是饒毅卻不這麼認為。

許多人認為饒毅的性格在國內呆不長遠,但是饒毅卻堅定的說他不會離開,雖然饒毅備受質疑飽受責罵,但是他仍然不離開,這是因為饒毅想要做一位有意義的人,他承認自己比較不會做人,但是他仍然沒有離開,他仍然想做一個有意義的人,傳播推動中國科研文化和教育體制的改革。這是他畢生的理想,他怎麼會走呢?

饒毅就是這樣一位敢於挑戰當今不良風氣的優秀科研工作者,不管前方有多大的阻礙,他都不會忘記初心,我們的大學需要這樣的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