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首古典詩詞,說盡人間二月,來領略古人被春天喚醒時的詩意吧

2020-12-18 古典詩詞賞讀

一位詩人曾經說過,春天的情緒不止一種。初春是欣喜的,她溫柔地喚醒我們;仲春是抓不住的,你想要細細感受春意最濃的時刻,她卻在你午睡的時候悄悄溜走;暮春是傷感的,一種莫名其妙的傷感,也沒有什麼難過的事兒,但就是落花、流水、成蔭的綠樹,和無人陪伴的午後,就能觸動你傷感的情緒。如此說來,初春二月倒是春天裡最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細細感受的了,今天我們就用六首古典詩詞,來領略詩人們被春天喚醒時的詩意吧!

春雪

唐代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這首詩的情緒過程是期盼、埋怨、驚訝和欣喜。

對前兩句來說,讀者們大都垂青於這個「驚」字,這個字的確值得玩味,它有一種「忽見陌頭楊柳色」式的懵,你會從這個字中體會到詩人在不經意間發現一縷朦朧春意時那驚喜萬分的神態,好像有一種著意尋春春不見,放棄尋春她又主動顯現,儘管顯現但又不明目張胆,卻只是一點一點像雲煙一般,氤氳似的撒在遠處

儘管這個「驚」字吐露出無限的詩意,但我卻獨獨鍾愛首句中的一個「都」字,你細細體會,是否有一點撒嬌似的埋怨呢,這種埋怨自帶著一種深情的期待,如若你的這種情思比較遲鈍,那我給你舉個例子。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在與其夫人的信中有這麼一句話,「你的信太過官方,都不說想我!」怎麼樣?有沒有被撩到?韓愈詩中的這個「都」字就含有一點這樣的情思,雖說比不上周總理這句深情,但其中的那一點心思也是相似的。理解了這個「都」字的深情,也就更能明白「驚」字的詩意了。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這兩句的意思是,面對這遲遲不來的春色,詩人自己倒還能等,但「有的人」卻已經坐不住了。這「人」便是春雪,她比詩人還著急,看到春色遲遲不來,竟然自己紛飛作意,穿樹飛花,使萬物呈現出別樣的春意。

詩雖完結,但卻留下了無窮無盡的、欣喜的餘韻,好似這場春雪飛過之後,春天就要大規模到來了,而詩人也已經做好了迎接她的準備。

戲答元珍

北宋 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尤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這首詩裡的二月,是瀟灑的。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歐陽修因為給被貶謫的範仲淹說話而得罪了頂頭上司,於是也從京官被貶為了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十一月到任,這首詩即作於次年二月。

首聯兩句表達二月初春時節還未見到春光時的疑惑,也暗示出自己不被皇帝理解的處境,不過從最後兩句能看出,詩人對此倒是並不在意。歐陽修本人也對這首詩很自誇,認為首聯兩句用一問一答的設問方式非常有新意,他自己評價這兩句道:「若無下句,則上句不見佳處,並讀之,便覺精神頓出。」元代文人方回《瀛奎律髓》中也說,「二月」句一出,此後句句有味。二、三聯為由此引出的山城夷陵二月時候的初春景象。

最有意思的是最後一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歐陽修寫這首詩的時候是30歲,他曾在25歲到28歲期間擔任過洛陽留守推官,親睹「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邀遊」,所以詩中他說自己曾經是洛陽花下客是講得通的。要理解歐陽修這兩句的詩意,我們可以用李白的語氣來翻譯:我曾經可是洛陽花下風流客,何等樣的名花未賞過,這山城夷陵的野花來的雖遲,但我還怕它不來嗎?野芳雖晚,諸君不必嗟嘆!

詠柳

唐代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裡的二月,是化物的春風,是婀娜的少女,是「善解人意」的大自然!

這是一首標準的詠物詩。詠物詩詞的最高境界分兩種,一種是詩人準確把握住了所詠之物的特點與人的某種內在品性之間的高度相似和關聯,讀過之後,你會感慨於物的多情,又會對人的這種品性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比如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裡的「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李清照《鷓鴣天·桂花》中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花作為自然界裡的生物本不分高低,但以詩人之眼觀之,則著詩人之風採,所以這兩句到底是詠桂花呢,還是清照之自我剖白呢?)。

另一種是所詠之物的形象或氣質,與人的某種外在氣質完美契合,詩人抓住了這一點繼而用詩的語言加以刻繪,但這種形象或氣質必須是符合詩的審美的,否則就很空洞很蒼白。這首《詠柳》便屬於這種,詩人將初春的柳樹,比作小家碧玉的少女,同樣是初生的事物,同樣嫋娜纖柔,又同樣碧玉生姿,於是整首詩讀罷會使讀者產生一種人耶物耶的迷惑感,仿佛讀完了整首詩,讀者心裡已經有了一位曼妙少女,但詩歌完結,讀者定睛一看,卻只有一棵搖曳的嫩柳。這便是極致的詠物了。

所謂詠物,最終的投向都是指向人的,這首詩便將人和物完美結合,即使不把詩中之柳想像成一位少女,你也能將它投射為一個初生的或即將要羽翼豐滿的人物,這也就難怪《長安十二時辰》中要用這首《詠柳》來影射太子的勢力了。

整首詩的氣氛「很嫩很柔軟」,即使詩人將二月春風比作剪刀,這把剪刀也不像是秋冬那般凜冽,倒有了幾分和暖的意思。

贈別二首·其一

唐代 杜牧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詩裡的二月是留戀的。

事實上這是一首離別詩,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杜牧從淮南節度使掌書記任上調任朝廷監察御史,就要從揚州離開去長安了,這幾年的揚州生活,用詩人自己的詩形容就是「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而這首詩,就是在臨別之時,贈予一位與詩人感情十分深摯的青樓歌女的。

這也是一首讚美詩。豆蔻,是一種生長在南方的草本植物,春季開花,當其花穗含苞待放、欲放未放之際,它的花瓣兒是條形的向裡卷的,所以古典詩詞中常用它來形容未成熟的少女,自有一種含羞帶臊卻又惹人憐愛的氣質。由此可見詩中前兩句是在描寫這位送別自己的歌妓,「娉娉嫋嫋」是身姿,「豆蔻梢頭」是氣質,「十三餘」是芳齡,「二月初」則是說這位豆蔻一般的少女正處在自己人生中最美的階段。這兩句中只有一個「十三餘」是實寫對方,但給讀者的感覺卻是全身心地在寫對方,這樣的寫法,就比「傾城傾國」「閉月羞花」什麼的高明多了,也就把詩人留戀、不舍的感情也都滲透進去了。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兩句是蓋世名句,現在已經演化為表白或心動時的信號了,但就詩中真實含義來說,它仍然是在讚美這位歌妓。「春風」句形容揚州的繁華和溫柔旖旎,這十裡樓臺,自然是舞榭歌池遍布,青樓佳麗如雲,而身為風流才子的詩人,自然是「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但縱使這些高樓紅袖都將鍾情的目光投來,詩人卻獨獨鍾愛眼前一人。「珠簾」指青樓歌女們閨房門前的簾櫳,「卷上珠簾」則意指房中的歌女們都能看得見,而「卷上珠簾總不如」就是指整個揚州城中的佳麗們,都無法和眼前這位送別自己的人兒相比。如此這般,鍾情與偏愛的語句一出,詩人與這位女子深摯的感情便可見一斑了,而分別之際的不舍也就不言自喻了。

村居

清代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詩裡的二月,充滿了鄉村田園的農俗樂趣。

草長鶯飛,有一種大自然中萬物生靈們向著春光爭相展示自己生機和活力的意思。二月春風拂柳,詩人朝著湖邊堤岸看過去,嫋娜的柳姿搖曳著,氤氳一般緩緩柔動,大自然的生意和柔軟,詩人看在眼裡,醉在心裡。

村子裡的孩童們放學歸來,放下書本就跑出來玩耍,田野裡、村道旁、堤岸邊,哪裡都能傳來歡快的笑聲。

單純從抒情詩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堪稱上品,不要去想那些深刻的思想,也不要什麼以悲為美,春天來了,詩人拿著躺椅坐到家門口曬著太陽,看著遠處的垂柳河塘,聽著小孩們嘰嘰喳喳,這就是詩,這就是春天。

二月二日

唐代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簷夜雨聲。

這首詩中的二月,是外在的暖意中夾雜著內心的苦澀。

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商隱的妻子王氏病故,年底,窮困潦倒的詩人接到西川節度使柳仲郢的邀請,赴梓州擔任其幕府參軍。這首詩即作於幕府任職的第三年,這一時期的商隱,已經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幾十年的底層宦遊,摯愛妻子的亡故,他再也沒有了那些想要有所作為的人生理想,現實生活中大部分時間也都是鬱鬱寡歡。這首詩即是在這樣的人生狀態中所作。

首聯寫明詩人踏春之行。頷聯寫眼前的春色,是典型的李商隱筆法,即在化用典故或客觀描寫中不動聲色的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花蕊和柳枝好似不曉得人世間的情感,兀自舒展著自己的身段,將最美的一面展示給春天;蝴蝶和蜜蜂好像理解我的內心,在我身旁飛來飛去。句中的「無賴」即是「無心」的意思,可以解釋為不理解人的情感,與下句的「有情」相對。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中也有「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說他自己正處在故鄉以外的地方,但不理解詩人感情的春天還是莽莽撞撞的來到身邊,更加摧折詩人思鄉的心緒。商隱詩或從杜甫此句中化來。

第三聯寫自己客居柳仲郢梓州幕中已三年之久。第四聯在第二聯的詩意上加深一層,說新灘江水理解不了我這個遊人的心聲,譁啦啦地奔流作響,像是風吹雨打落葉飄零的聲音一樣。心裡是抑鬱的,眼前的春光再美,都能看出傷感的一面。

如果一篇文藝作品只會表達悲傷,那麼它就不是好的作品,就會使讀者遠離;但若加上「深情」,就會感人很多。商隱詩便是如此。

相關焦點

  • 春節來讀於丹的《重溫最美古詩詞》,喚醒你心中的詩意
    古人說,不讀詩詞,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詞,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詞,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不讀詩詞,不足以見流彩華章之美。可見,詩詞在每位中國人心中的分量。我們從呀呀學語時,就與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幾歲大的娃娃就能隨口背幾首出來,我們的小學課本,中學課本中含有詩詞中的很多首,但是課本上的篇目是有限的,喜歡詩詞的朋友也要課外補充一下自己的知識啊。
  • 人民日報總結100首關於春天的經典詩詞,陪孩子一起讀讀吧!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無數文人墨客對「春」情有獨鍾:白居易醉心於江南春色,《憶江南》傳誦至今;蘇軾感懷身世際遇,借春光抒寫《蝶戀花》;杜甫的《春夜喜雨》融情於景,讀來朗朗上口……人民日報總結了100首描寫春天的經典詩詞,100首詩詞,100種春天,100份心情,句句都是乾貨,首首皆為經典
  • 《中國詩詞大會》如何喚醒文化自信 詩心需要被激活
    詩意盎然報春來  秉承「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宗旨,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入選節目的詩詞從中國詩歌的緣起《詩經》開始,包括了楚辭、漢魏六朝詩、唐宋詩詞、明清詩詞,一直延續到當代的毛澤東詩詞,時間跨度達數千年,涵蓋了一部中國文學史。  古人云:詩言志、歌永言。
  • 10首春遊詩詞,看古人的浪漫春天
    詩人也喜歡春天,喜歡春遊,隱娘推薦10首春遊詩詞,看古人怎麼浪漫過春天吧!《春遊》唐代:王涯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春天裡城中的兒女縱情地春遊,微醉時斜倚高臺歡笑地登上高樓。滿眼落花紛飛,讓人生出多少惜春情意,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懂得春將歸去的憂愁!這首詩寫春遊的歡樂情景,表達了詩人由春遊產生悲愁的獨特感受。
  • 醉美詩詞:若有詩詞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領略古典詩詞之美
    旋律婉轉悠揚,似乎把我們帶回了一千年前,去領略古典詩詞之美。古人云:「詩者,天地之心也。」中國詩詞是浸潤在每個中國人血脈裡的文化基因,回望中國詩詞的歷程,光芒熠熠,意氣風發,正是一路走來一路歌。人生自有詩意,【百草園君】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那些讓人回味無窮的詩詞。
  • 10首二月古詩詞!在這農曆二月,用最美的詩詞讚美春天!
    10首二月古詩詞!在這農曆二月,用最美的詩詞讚美春天。1.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出徵唐·聶夷中《傷田家》。二月就開始把尚未結繭的新絲賣掉,到了五月把尚未種植的稻穀賣掉。新年鳥聲千種囀,二月楊花滿路飛。出自北周·庾信《春賦》。詩句描寫早春二月鳥鳴於樹間、柳絮飛滿路上的情景。「千種囀」,乃誇張手法,意在渲染、強調鳥鳴的宛轉動聽。3.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出自唐代杜牧詩《山行》。
  • 三月來,櫻花開!9首櫻花詩詞,共賞詩意春天
    今天,隱娘要分享9首櫻花詩詞,一起體味詩詞中的春光,體會詩意的春天。《春風》唐·白居易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裡,亦道春風為我來。春風先吹開了京城花園中的早梅,繼而讓櫻杏桃李也競相綻放,令人感到生機盎然。春的來臨同樣也給鄉村送去了歡笑,春風拂過,田野裡開放的薺花榆英歡呼雀躍,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而來!」
  • 《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董卿的開場白,大氣委婉,充滿濃濃的詩意
    下面我就趕緊把她這開場白放上,與大家一起領略,董卿那大氣委婉,又有幾分嫵媚的風採!「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裡是《中國詩詞大會》第四季,大家好,我是董卿!《中國詩詞大會》是與大家一年一度的相約,今年已經是第四個年頭了!
  • 草長鶯飛二月天,二月詩詞,明媚動人
    願有詩詞可回首草長鶯飛的二月天,二月,是連接冬與春的使者,是承接寒與暖的橋梁。五首二月詩詞送給大家,一起感悟春天的美好與希望。歡意似雲真薄倖,客鞭搖柳正多才,鳳樓人待錦書來。大好春光,該與親朋友人一齊遊春,又怎忍心讓牽掛你的她思念成海,泛濫成災。莫傷春景,且與身邊的他一齊踏青,共賞明媚。
  • 《中國詩詞大會》:最美的詩詞,都跟春天有關
    詩詞, 是中國傳統文化獨有的一種文體,古人往往通過詩詞「言志」、「抒情」,看似描寫身邊的美景,卻是在表達詩人的生活情趣、遠大理想、遠大志向等等。要說最美的古詩詞,當屬那些描寫春天的詩詞。如今正是春天,萬物展現勃勃生機:一顆顆小草探出頭來,沐浴著春風;春雷隆隆,那比油更珍貴的春雨淅淅瀝瀝地飄落下來;毛毛細雨籠罩著這青山綠水,清新,溼潤,如畫一樣的美;千萬條的垂柳萌出了黃綠的嫩芽;紅的、黃的、粉的、白的……各種顏色的花競相開放,春天真美啊!
  •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古代詩詞裡豆蔻的意象之美
    意象結合,就產生了古典詩詞的獨特之美,如王昌齡《芙蓉送辛漸》「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其中的「冰心」就是一個意象,指代高潔的心性,在古代「清如玉冰壺」,是形容一個人光明磊落的品質,此處的「冰心」把詩詞的意象之趣表達得透徹通明。「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唐代杜牧《贈別二首》裡的詩句,其中「豆蔻」就是美好年華的象徵。
  • 小學語文:關於秋天的25首古詩詞,領略秋意之美,為孩子收藏吧!
    萬丈高樓平地起,不管家長、教師對古詩詞的解讀多麼深刻精準,或是在教學中將詩詞講得富有藝術美感,首先都應該重視小學古詩基礎,並落實基礎。說到這,很多家長也不解,到底什麼是基礎?什麼是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基礎?說來也簡單。
  • 你最想用哪一句古典詩詞,概括描述春天的本質特徵
    古典詩詞,之所以成為經典流行經久不衰,讓一代又一代人背誦,喜歡。除了其飽含作者情緒思想的具象呈現,就是能夠在有限的語言範圍內蘊蓄更多的內涵,能夠用最簡短的句子,抵達事物的本質,讓自己所要表達的「遠方」恰到好處,引人遐思。
  • 中國詩詞大會關於「春」的飛花令,難倒眾人,快來看看這20句
    最早的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遊戲,這都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於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接著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發」、「出門俱是看花人」、「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個字位置上則一輪完成,可繼續循環下去。行令人一個接一個,當作不出詩、背不出詩或作錯、背錯時,由酒令官命令其喝酒。
  • 二十四節氣古詩之立冬詩詞十兒首 在詩詞中領略冬日美好時光
    二十四節氣古詩之立冬詩詞十兒首 在詩詞中領略冬日美好時光時間:2020-11-07 11:3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節氣古詩之立冬詩詞十兒首 在詩詞中領略冬日美好時光 今天立冬,標誌著冬天來了。古時,詩人逢節賦詩,在立冬時,古人都在做些什麼呢?
  • 原來春天的詩詞可以這麼美,為孩子毫不猶豫的收藏吧!
    古典詩詞歌賦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尤其是詩詞更是中國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還有句俗語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 六首疊字詩詞,意境唯美又經典!
    一說起疊字詩詞,大家的腦海中是否浮現的是李清照的「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呢?疊字詩是一種雜體詩,意境是非常唯美的。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領略疊字詩的美!這首詞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經典作品之一。全詞通過寫殘秋時候的所見、所聞以及所感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愁悶之情。祖國破碎,家園回不去,只能淪落天涯的孤寂心情。詞人通過用疊字來進一步襯託了詞人的心情,全詞的風格是哀婉悽涼的。元代作家王實甫寫的這首曲是用兩支小令來組成的。全曲主要描寫的是閨中女子思念已經遠離家鄉的愛人。全曲通過景來抒情,最後一句直抒胸臆,寫出了心中的悲傷之情。
  • 初夏來臨,十首精美詩詞,帶你領略夏日的芬芳魅力
    初夏來臨,分享十首精美詩詞,跟小編一起來領略夏日的芬芳吧!《狀江南·孟夏》唐·賈龠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石橋和茅草屋繞在曲岸旁邊,汨汨流水匯入西邊的池塘。晴天暖風微拂,麥子的氣息隨風撲面而來,這夏日綠樹青草的時節遠勝過春天的百花爛漫。
  • 六條蘊含哲理的古典詩詞名句,你最喜歡哪一條呢?
    古典詩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筆者喜歡讀古典詩詞,因為在古典詩詞中不僅能領略古人高尚的情懷,更能讀到很多深刻的哲理,讓筆者更能深刻思考自己的人生。以下六條蘊含哲理的古典詩詞名句,筆者分享給大家,看看你最喜歡哪一條!第一條,「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 古人在詩詞中是怎麼寫風的?這些風有些不正經!
    古人在詩詞中是怎麼寫風的?這些風有些不正經!詩詞|第006期 啃書君如是說轉眼間,春天已經過去了一半,東北的天氣漸漸地暖了起來,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了——春風,朱自清曾用媽媽的手來形容春天的溫柔,但那是濟南的春天,東北的春天,尤其是吉林四平地區的春天絕對可以用後媽的手來形容,她會狠狠的抽著你,展現她最嚴厲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