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龍運巴士的機場雙層A43,拍攝於落馬洲公交站。
筆者兩年前去過香港,見識過香港特別行政區交通運輸業的發達與繁榮。香港的巴士大多數採用的是國外品牌,造價不菲,且美觀程度較高,每一輛巴士都算得上是一道行走的風景線。而雙層巴士大多採用英國亞歷山大丹尼斯(AlexanderDennis)的產品。筆者此前去香港拍車的時候有幸乘坐過丹尼斯的雙層巴士,對該車印象非常深刻。
在前不久舉行的中興智能汽車新基地建成投產儀式上,一輛香港巴士停在現場。經過筆者查詢以後發現,一直以來,珠海廣通客車和香港九龍巴士公司、英國亞歷山大丹尼斯公司、香港最大的客車組裝廠——香港捷聯車身工程有限公司、德國EURACOM公司等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夥伴關係。而2016年中興通訊併購了廣通客車成立中興智能汽車,繼續為亞歷山大丹尼斯巴士進行部分的生產組裝工序。
第一代Enviro 500MMC
第二代Enviro 500MMC Facelift
該車的型號為Enviro 500MMC,採用了Enviro 500MMC第二代車身造型,這款是專門為香港設計的Enviro500MMC Facelift造型。Enviro 500MMC Facelift與亞歷山大丹尼斯巴士生產的Enviro 400 MMC擁有相同的前臉,這樣設計其實是為了提高車輛零部件的互換性,而車身整體還是與一代Enviro 500MMC相同,同樣提高了車輛零件的互換性。2015年9月,Enviro 500MMC Facelift實裝上線,但是一代車型並沒有淘汰,廣通客車可以同時生產一二代兩款車身。
Enviro 500MMC Facelift的前臉造型十分獨特,左右兩側車燈採用與車輛尾燈相似的縱置式設計,並且使用獨立式車燈的布置形式。整個前臉為「U」型設計,看上去很像一張笑臉,車窗下面有亞歷山大丹尼斯的LOGO。筆者認為該車的線條造型非常飽滿造型過於科技化,相比起一代車型還是少了些感覺。
後視鏡採用支架式設計,沒有過多的豪華裝飾,以簡單實用為主。不過該車的後視鏡尺寸偏小,且均為單鏡組設計,觀察起來沒有那麼方便。Enviro 500MMC系列車型的雨刷器都在擋風玻璃上方,早期的Enviro 500系列車型都在下面,且為對刷式設計。
右側後視鏡,後視鏡邊上還設有攝像頭。
該車的尺寸為12000×2545×4400mm,整車採用了鋼製骨架全承載結構,並且採用鋁製的蒙皮,整備質量為26.5噸。車輛為6×2的驅動形式,最尾部車橋帶有轉向功能。由於動力結構的限制,一層採用了封尾結構,但是二層為開放式車廂。車身塗裝採用前黃後紅,香港九巴的標誌性塗裝。
由於車身右側未設置座椅,而且樓梯也位於此,所以採用封閉式設計。
車尾右側設置了一個逃生門
二層的黑色鏡面裝飾板下面有亞歷山大丹尼斯和車輛型號的字樣,下面還安裝了一組轉向燈和剎車燈。
動力方面可以看到康明斯的紅色油底殼,該車採用了康明斯的ISL8.9E5340B 6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發動機的功率為340馬力,排放標準滿足歐5。與發動機匹配的是採埃孚的Ecolife 6AP1700B自動變速箱,這款變速箱最大輸入扭矩為1700N.m,國內的很多公交也有搭配此款變速箱。
前橋採用採埃孚的ZF RL75A 深陷式工字鋼轉向橋
中橋使用的是採埃孚的ZF AV132驅動橋,第三橋則採用了ZF RL75A深落式工字鋼轉向軸。前中後三軸均採用盤式制動,使用克諾爾的制動系統,帶有ABS和ASR系統。全部匹配鋼製輪圈以及普利司通的R192輪胎,輪胎尺寸為305/70R22.5。
前門採用內擺式車門,並且為一級踏步設計,還帶有坡道滑板。
後橋採用了塞拉門設計
進入前門以後可以看到頂上安裝了四個空調出風口
駕駛位為半封閉狀態,下半部分設計了一個車門。駕駛室並未與車輛內飾底板處於同一高度,而是採用了三級踏步的形式,提高了駕駛座的高度,有利於駕駛員操控車輛。
主駕區域設計的十分簡單,四幅式方向盤看上去有點像那種零配件工廠走出來的通用配件一樣,只是在方向盤中間增加了一個亞歷山大丹尼斯的標誌。此外該車並未在靠外側的區域設置額外的工作檯,按鍵均設置在靠窗部位,集成化程度非常高。
方向盤特寫,中間是喇叭。
後面的儀錶盤布置的更簡單,背景仿佛採用的是一組貼紙。中間設有一塊LED液晶顯示器,其豪華程度可能比不過國內的巴士,但是實用性還是能夠保證。
位於右側車窗下面的制動手柄、車門控制按鈕以及冷氣過濾警告
車輛的控制開關全部集成到右側,此外該車還帶有一鍵升降功能,非常方便。
儀錶盤左下方的採埃孚變速箱控制面板
駕駛室前頂部
駕駛室側面頂部
在駕駛室前頂部和側面頂部還安裝了一些控制設備和空調出風口。總體來說該車的駕駛室區域布置的還是不錯的,功能部件全部往裡布置,外側沒有設置按鈕之類的設備,避免失去理智的乘客胡亂觸碰車輛的關鍵設備。
內飾設計的也十分講究,整車採用了棕色+灰色的裝飾風格,扶手等金屬件均採用了紅色。但是車廂內部並未過多的設計座位,很多可以設計座位的區域也沒有安裝任何設備。
其實該車的實際用途是投入到機場專線,主要代表線路應該是香港九龍城巴A29路,目前A29路上已經有同款車型。在左側前輪罩上面設計了一個雙層的儲物艙,並且帶有護欄,用來放置行李。
滅火器安裝在前部輪包的後面,用一塊玻璃遮擋住,周圍還配置了橡膠密封圈,邊上配備了一個破窗錘。在行李架的末端還設置了緩衝網,放置車輛行駛的時候行李對設備產生破壞。
前輪包後面是輪椅停放區域
車身中部的右側,也就是樓梯的後方是3×3規格的行李安放架。
車尾部才是安裝車輛座椅的地方,尾部座椅布置方式比較考究,最大化利用了輪包和左右兩側的空間。中部行李架對面安裝了兩排2+2的座椅;靠後則是兩排8+8的背靠式座椅,最後一排則是5張座椅,一層一共安裝了25張座椅。
背靠式座椅特寫,最大化利用了後雙軸輪包的空間
座椅還帶有扶手
座椅全部採用軟座款式,並且增加了靠枕,還配備了安全帶。靠枕上面印有城巴機場快線的字樣,這樣的座椅舒適度肯定非常高,也符合了該車機場接駁的高端定位。
車窗全部配置了遮光簾
車門內板上面還安裝了USB接口
最後一排靠右側安裝了一個逃生門,從外部也可以看到這個配置。
車尾部分五張座椅特寫
進入二層的樓梯位於駕駛室後方,在扶手下面設置了玻璃擋板。
走到樓梯頂部往左拐就是進入二層
樓梯頂部的攝像頭
二層樓梯從上往下特寫
二層前部
後部特寫
二層同樣採用軟座設計,每張座椅都帶有安全帶。不過該車為了提高尾部車窗的視野,尾部中部的三張座椅沒有安裝頭枕,舒適性會可能差一些。
尾部座椅特寫
二層在前擋風玻璃中間和右側後半部分座椅前端各安裝了一個電視,此外在每排座椅的上方都安裝了四個空調出風口。
前排座椅後面均帶有扶手、USB充電口、腳踏板
香港的Enviro 500MMC巴士因其性能好、可靠性高、載客量大的優點,被香港的九巴、新巴、城巴和龍運四家巴士公司青睞,並且銷量超過了3000輛。如此龐大的數量儼然使得這一系列車型成為香港歷代運營巴士使用量最大的車型,更是鞏固了亞歷山大丹尼斯在香港地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