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十三 鳩摩羅什開始翻譯《摩訶般若經》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鳩摩羅什草場譯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5月30日,農曆四月十三,鳩摩羅什在這一天開始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二十七卷(或分三十卷、四十卷),共九十品,又稱《大品經》《新大品經》《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經》。本經相當於六百卷《大般若經》之第二分(卷四○一~四七八),旨在闡明般若波羅蜜之法,是大乘佛教初期闡說般若空觀之基礎典籍。本經同本異譯有《光贊般若經》十卷(西晉竺法護譯)、《放光般若經》二十卷(西晉無叉羅譯)。梵文二萬五千頌般若與本經相當,分為八品,印度稱《中般若》,龍樹菩薩《大智度論》為本經之釋論。經錄記載,鳩摩羅什法師於姚秦弘始元年四月十三日開始翻譯此經,直到六年四月二十二日譯畢。

鳩摩羅什(350~413),中國佛教史上四大翻譯家之一,具名鳩摩羅什婆,意譯童壽。羅什父原為天竺人,出家至龜茲國,婚於國王之妹,生什。什年七歲,隨母出家,遍遊西域,總貫群籍,善於大乘。時在龜茲,秦主苻堅建元十九年使呂光伐龜茲,獲什而還。至涼州,聞苻堅敗,呂光自立。其後,後秦姚興伐涼,羅什始入長安。姚興待以國師之禮,使入西明閣及逍遙園,譯出眾經,前後譯出三百八十餘卷,弘始十一年示寂於長安,時為東晉熙寧五年。羅什大師臨終有言:「吾所傳無謬,則梵身之後,舌不焦爛。」在逍遙園依外國之法火化之,薪滅形碎,唯舌不灰。

相關焦點

  • 農曆二月初六 鳩摩羅什開始翻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鳩摩羅什(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5年3月25日,農曆二月六日,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開始翻譯《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般若波羅蜜經》,十卷,二十九品,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小品經》《新小品經》等,即八千頌般若。《小品般若波羅蜜經》闡釋菩薩之般若波羅蜜、諸法無受三昧、菩薩摩訶薩及大乘之意義,詳舉般若波羅蜜與五蘊之關係、受持修習般若波羅蜜之功德,以及諸法空無所得、空三昧等之理。本經同本異譯較多,計有:《道行般若經》,十卷,後漢支婁迦讖譯。二、《大明度無極經》,六卷,吳支謙譯。
  • 鳩摩羅什與《般若經》——向學法師
    羅什到長安後,在秦王姚興的請求和護持下開始了一生的譯經事業。根據僧佑《出三藏記集》卷八中的僧〈大品經序〉,羅什翻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是開始於弘始五年(403)的四月十三日,翻譯的地點是在當時京城之北的逍遙園。羅什法師「手執胡本,口宣秦言,兩釋異音,交辯文旨」。後秦王姚興親自參與並監督此經的翻譯,還「躬攬舊經,驗及得失,諮其通途,坦其宗致」。
  • 《心經》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和玄奘為什麼都被稱做三藏法師?
    《心經》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和玄奘為什麼都稱做三藏法師?翻譯佛經的人中,除了赫赫有名的玄奘法師,在他之前還有一位鳩摩羅什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經書,並不是像現在的學者那樣,憑藉自己的理解來翻譯,而是當時的譯經院有很多的人。當翻譯佛經的時候,鳩摩羅什每講一句,都要由其他參加翻譯的人討論再討論,逐字逐句斟酌考量,有時候為了一個字或者一句話,往往會討論數天直至好幾個月,力求達到最精準的表達。唐代玄奘法師的譯經院裡,據記載有三千人之多。
  • 農曆七月七日 般若流支開始翻譯《毗耶娑問經》
    般若流支在鄴城翻譯《毗耶娑問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2016年8月9日,農曆七月七日,般若流支開始翻譯《毗耶娑問經》。 《毗耶娑問經》,二卷,瞿曇般若流支譯,與《大寶積經•廣博仙人會》屬於同本異譯。菩薩方便攝化眾生,必以大悲引邪從正,毗耶娑仙即菩薩之化身。為導群迷,令識因果,將諸異見至如來所,歸命諮啟,聽聞正法,因其請說,即以名經。據《開元釋教錄》記載,東魏興和四年(即梁武帝大同八年,公元542年)七月七日,在魏尚書令儀同高公第開始翻譯此經,三十日後譯成,沙門曇林筆受。
  • 翻譯過《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六大法師,為何翻譯結果有所不同?
    說到《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部經典是鳩摩羅什翻譯的,當然現在最為盛行的也是這個版本。那麼是不是這一部經就只有鳩摩羅什法師翻譯過?不是的,還有其它五位法師都翻譯過。那麼其它五位法師,是不是和鳩摩羅什法師一同翻譯的呢?不是的,時間也是不同的。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這部經叫《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 心經第二:摩訶,般若,波羅蜜,心——四個詞說盡全經奧妙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今天咱們繼續來聊《心經》,這一篇主要來討論這部經的名字,其實看過之後大家就明白了,一切奧妙都已經盡在其中。心經其實只是我們習慣的簡稱,這部經的全稱是《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了方便只取了最後兩個字而已。
  • 玄奘奉詔翻譯的《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寫本殘片現身新疆吐峪溝
    自2011年開始的這項考古發掘,每年成果不斷,佛經、壁畫、佛寺建築布局等,令人鼓舞。這次的紙質文物又是什麼呢?新疆鄯善吐峪溝地圖謎底很快就被揭開。它竟然是由玄奘奉詔翻譯的佛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首寫的一段文字,讓它的秘密真相大白: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五百廿三/第三分方便善巧品第廿六之一——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 《心經》是翻譯次數最多、最常被人念誦的佛經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經典之一。《心經》全經只有一卷,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心經》的經文雖然短小,卻囊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義理,是佛教徒早晚必誦的佛教經典。
  • 鳩摩羅什驚天誓言:若我翻譯無誤火化之後舌頭不爛
    鳩摩羅什翻譯佛經(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舌舍利塔至今猶存(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中國古代高僧輩出,有些高僧除了佛法造詣精深,而且精通漢文梵語,譯出眾多佛教經論,鳩摩羅什就是其中之一,並與真諦、玄奘、義淨三位合稱為四大譯經家
  • 觀照覺性觀自在而生其心,一念善護摩訶般若波羅蜜
    我讀很多的經書,但常念的就是心經、金剛經和普門品中的14個字: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觀照覺性,一念善護。善護念的其實就是其中的一個「心」字,也就是一個「覺」字,聞的也就是一個「道」字。說心覺道,即非心覺道,是名心覺道。觀自在而生其心,摩訶般若波羅蜜。我每天都要參一參,直達其心。
  • 《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心經》我們先看這個題目,就是《心經》完整的一個題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260個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們《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他翻譯的。題目很長,簡稱《心經》。《法華經》呢,是佛陀在73歲才開始講的一部經,那《法華經》,佛陀講經的時候,五千比丘當場離席,就是五千個聽他講法的僧眾,就當場就離開了,就不聽了。《法華經》它是成佛的法華。成佛是什麼?你要開悟的,你不開悟你能說你成佛嗎?那不可能的,但是呢,《法華經》它講的是什麼啊?其實講的你就是佛,當下就是佛。
  • 鳩摩羅什來中國共翻譯出多少部佛經經典?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鳩摩羅什前343年出生於西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高僧,中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又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意譯童壽。鳩摩羅什天生具有慧根,據說鳩摩羅什無師自通學會了梵文,五歲日頌千偈,七歲出家,九歲便能登壇講經,名聞西域,是名副其實的神童。
  • 泥中生蓮 傳奇譯經家—鳩摩羅什
    為了修行的需要,母親在鳩摩羅什9歲時,又帶著他來到印度學習,師從佛學名師盤頭達多。3年以後,12歲的鳩摩羅什隨母親回國。在龜茲,鳩摩羅什跟從一位名叫佛陀耶舍的僧人學習《十誦律》。這段時間他學習的《中論》、《百論》和《放光般若經》,都是大乘重要的經典,後來傳到漢地,有很大的影響。鳩摩羅什的名聲越來越高,他的名字不僅在西域各國廣為人知,而且也傳到了長安。
  • 《金剛經》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纙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心想生:《心經》全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道破宇宙核心
    《心經》我們先看這個題目,就是《心經》完整的一個題目,《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260個字呢,是唐玄奘,也就是我們《西遊記》的主角——唐僧,他翻譯的。題目很長,簡稱《心經》。《法華經》呢,是佛陀在73歲才開始講的一部經,那《法華經》,佛陀講經的時候,五千比丘當場離席,就是五千個聽他講法的僧眾,就當場就離開了,就不聽了。《法華經》它是成佛的法華。成佛是什麼?你要開悟的,你不開悟你能說你成佛嗎?那不可能的,但是呢,《法華經》它講的是什麼啊?其實講的你就是佛,當下就是佛。
  • 終南山地帶的佛經翻譯活動(組圖)
    草堂寺創建於公元401年,是中國佛教史上著名的佛經翻譯大家鳩摩羅什駐錫的地方,三論宗祖庭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巨大的國立翻譯佛經的譯場。東晉十六國時,這裡不僅是第一個國立譯經場,而且也是第一個管理全國佛教事務機構的所在地。
  • 從大般若經中探尋「色不異空」在玄奘法師心目中的本真含義
    這句經偈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部重要的佛家經典,是唐代高僧玄奘法師翻譯的一部佛經。260字的心經以其字數簡短的優勢而得以廣為傳誦,因為廣為傳誦的緣故,不僅僅是信仰佛教的人熟悉心經,許多並不信仰佛教的人也能說上心經中的幾句經偈。也正是因為字數簡短的緣故,由於用字精簡卻又含義深奧,從而容易認人產生歧解。
  • 《心經》中的「般若波羅蜜」,什麼意思?真懂的人並不多
    《心經》雖然只有260個字,但卻是大乘佛法當中,最重要的一部佛教典籍,《心經》的譯本很多,但流傳最廣的,還是玄奘法師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現存的《心經》譯本:第一、法月所譯的《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二、般若、利言等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三、智慧輪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四、法成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五、敦煌發現譯本《唐梵翻對字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第六、宋代施護所譯的《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 農曆七月七日 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
    2015年8月20日,農曆七月七日,竺法護開始翻譯《大哀經》。《大哀經》,八卷,西晉竺法護譯。《大哀經》是《大方等大集經》「序品」和「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品」的別譯本,分為二十八品。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 譯—原文及註解
    佛教經論是一切學人研究佛陀思想的根據,是佛門弟子學習佛法教義的教科書。不學佛便罷,倘若學佛,必須從拜師求法,學習佛教經論開始,因為修得智生於思得智,思得智生於聞得智,所謂聞得智,就是學習佛教經論所獲得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