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喊你看《開學第一課》

2020-12-1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於組織中小學生上好2017年《開學第一課》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將《開學第一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開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主題班(團、隊)會、觀後感、微博微信、演講比賽、社會實踐等豐富多彩的後續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實到青少年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深入推進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及時把《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及頻道通知到各中小學校,並要求學校組織收看,或通知到每一位學生,讓其在家與父母共同觀看。

2017年《開學第一課》將於9月1日(星期五)21:00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

節目主題

2017年《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主題,旨在引導中小學生從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尋找中國自信的源泉,培養他們愛黨愛國愛人民,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樹立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穿越五千年時光,走進中華文明的古老源頭,領略民族自強之魂的風採,品味字裡行間的家國理想,開啟黑白二子間蘊含的智慧。追根溯源,鑑古知今……央視綜合頻道副總監許文廣說:「今年的主題演繹,注重讓傳統文化和當下發生關聯,而不是放在博物館裡成為僅僅能欣賞、背誦的對象。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文化就在他們身邊,依然會影響他們當下的生活。」

五節大課

開場

舞臺被布置成一個打開的「書卷」造型,兩側是捲起的書邊。在「書卷」下,是兩排一共32套課桌椅。32名來自各地的小學生排排坐好,和臺上的主持人「老師」互動。主持人董卿和撒貝寧將擔任今年《開學第一課》的「班主任」。

第一節 字以溯源

從源遠流長的漢字說起。在這節課上,主持人撒貝寧帶著一個仿製的甲骨上臺,講述中國漢字強大的生命力。甲骨上是「雨」的象形文字。撒貝寧說,這個字穿越了三千多年歷史,到今天依然能夠認出來。漢字是我們中華文明的源頭,它的流傳演變記錄著中國漫長的文化歷史。

這節課講述了年近七十歲的美國人理察·西爾斯,如何為中國文化而努力奮鬥花了20年時間將《說文解字》電子化的故事。

被中國網友稱呼為「漢字叔叔」的理察·西爾斯

理察·西爾斯,1950年出生,美國人。他花了20年的時間將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整理好並放到網上,中國網友深受感動,因此稱呼他為「漢字叔叔」。

一次心臟手術差點奪去了「漢字叔叔」的生命,在病榻上,他開始思考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由此萌生了電子化《說文解字》的念頭。

2002年,「漢字叔叔」創建了漢字字源網,由於得不到關注和資助,他陷入貧困潦倒、旅遊籤證到期、護照被沒收、第一次面臨限期離開中國的窘境。

「漢字叔叔」並沒有因此放棄。所幸的是,他得到了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份教職,可以邊教物理邊研究漢字,他為能在中國做老師而驕傲:「我總覺得我能改變這些年輕人的生活,哪怕只是一點點。」一個年近七十歲的外國人,都在不斷為我們的傳統文化而努力奮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保護我們自己的歷史文化呢?

王寧,195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漢語研究與教育工作長達六十餘年,是現代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專家,中國傳統語言學的重要繼承人之一。

上世紀60年代,王寧教授去到了青海牧區開展掃盲工作,她深深地被老百姓對文化的渴望震撼,這一停留便是28年。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

王寧教授對漢字和漢字文化感情很深,看不得歪曲、褻瀆漢字的現象。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利用筆桿子的機會越來越少,提筆忘字的現象也層出不窮。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廣告為了噱頭亂改成語,這樣戲謔文化將使下一代不能分辨出正確的使用方法,也不利於把最美好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為了將傳統文化鞏固在每個人的血液中,王寧教授盡其所能,研究漢字從未停歇。其中,「甲骨文」也是王寧教授研究的漢字之一。王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

漢字造字的意圖告訴我們:看清道路,奔向目標。

一筆一划中涵蓋豐厚的歷史底蘊,漢字帶領我們感受過去,思考未來。它不僅是智慧的結晶,更是傳統文化中不能缺失的根基。

第二節 武以振魂

在這節課上,主持人帶領大家做起武術闖關接力遊戲,包括考驗平衡的梅花樁、考驗腿功的踢氣球等。

螳螂拳、太極拳和八極拳等三門傳統武術的傳承人也將來到課上,為同學們介紹傳統武術的奧秘和魅力。

《開學第一課》還特別邀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戰狼2》的導演兼主演吳京,他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與中小學生分享他對「武」的理解。   

第三節 文以載道

這節課上,有「瑜老闆」之稱的著名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將用京劇念白表演了蘇軾著名詩詞《水調歌頭》。讓我們體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文人雅士的高風亮節。她身體力行地以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去到中學、小學、幼兒園,吸引著很多人慢慢愛上了京劇,讓我們看到了國粹後輩們的努力和成績。京劇是我們的中華驕傲,更需要祖國下一代的守護與傳承。

主持人董卿分享了古典文學的浸潤,她說文學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情感、凝聚著共同的文化記憶,展現著中國人的風骨,它永遠是我們的中華驕傲。她請上了我們前文提過的,通過翻譯將中國文學發揚光大的許淵衝先生,請他分享自己對於翻譯的理解。

96歲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淵衝是本次《開學第一課》最年長的嘉賓。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餘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詩經》、《李白詩選》、《紅與黑》等中外名著都是經許淵衝的翻譯後才得以流傳國外或引進國內的,他還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許淵衝先生在現場說道:「我們中國人,就應該自信,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傳承,是精神的傳遞。」 他用堅定有力的信心支撐著瘦弱的身軀,用洪亮的嗓音向同學們傳遞對翻譯事業的熱忱,用筆尖撐起了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希望。守住這份熱忱與希望,傳統文化必將永葆青春活力,我們的中華驕傲定能生生不息。  

第四節 棋以明智

這一節「課」看似是以「棋」為主,其實說的是「琴棋書畫」這一國粹文化。

曾與「阿爾法狗」進行圍棋對戰的青年棋手柯潔也將來到現場,和同學們交流與機器人對弈的感受。

圍棋高手柯潔講述他的圍棋之路

柯潔說對戰機器人是在挑戰自我,「職業棋手一輩子可能就只能練一兩千盤棋,但人工智慧一天就能練一兩千盤棋,進化的效率是指數級別的。」

他說,比賽到最激烈的時候自己甚至恨不得去後臺把機器人的電源掐了。

回過頭看,柯潔說不管是自己贏還是機器人贏,都是人類的勝利。機器是人發明的,人下圍棋帶著思考、感悟和情緒,機器不會,只是枯燥的計算。「『阿爾法狗』讓更多人開始認識圍棋,了解圍棋,讓世界都知道中國有著圍棋這樣一項運動,也讓更多的中國小朋友能夠認識圍棋,讓我們中華傳統的文化薪火相傳。未來正孕育著無數可能向我們而來,這一傳統文化——圍棋,也開始邁入全新的紀元。人工智慧的出現一方面證實了人類智慧的強大,又將再次創造智慧的巔峰。」 柯潔講述了作為「棋士」的成長之路,分享了他與「阿爾法狗」的精彩博弈,在他縝密的邏輯中,在他鏗鏘有力的每一句話裡,都透露著對圍棋堅定的支持與勢必將圍棋傳承下去的決心。   

在「琴」環節,主持人撒貝寧先後請上了郎朗和它的兩位愛徒。一位10歲,一位12歲。他們將與來自義大利的機器人比拼鋼琴彈奏,彈奏曲目是《野蜂飛舞》。這個義大利機器人名叫TEO。與人類不同,TEO有53根手指,幾乎覆蓋大半個鍵盤,所以可以非常快速地彈奏任何鋼琴曲。精彩的比賽讓臺下的觀眾直呼過癮!

第五節 絲綢新路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源泉,武術振奮著自強的民族精神,文學承載著理想與情感,圍棋蘊藏著智慧的密碼。它們都是我們的中華驕傲,更令我們驕傲的是,它們在歲月流轉中,在「走出去」和別的文化進行的交流中,煥發出了持久的光芒。

這節課的重要嘉賓之一是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師米斯巴,她是當地第一個本土漢語教師,在巴基斯坦百分之九十會說漢語的人都是她的學生,因此她被譽為「巴基斯坦漢語之母」。

中國書法家協會中心教授常敬宇與米斯巴共同講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故事   

小故事 大驕傲

許淵衝先生的故事:

這位96歲的老人用一生時間只為一件事  

許淵衝,生於1921年,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當年西南聯大求學時曾受教於吳宓、葉公超、聞一多、朱自清及錢鍾書等,同學中則有楊振寧、朱光亞、汪曾琪等。抗戰時期,還受聘於「飛虎隊」,為陳納德將軍擔任情報翻譯。許淵衝翻譯理念注重「音美、形美、意美」,其翻譯外國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高老頭》及《紅與黑》等均有口皆碑。2010年中國翻譯協會授予其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8月2日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 。

2017《開學第一課》中,節目組請到了著名翻譯家許淵衝先生,講述他和他所熱愛並為此「執迷不悔」的翻譯事業。「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許淵衝先生說:「我們中國人,就應該自信,就應該有點狂的精神。五千年的文化,是智慧的傳承,是精神的傳遞。」

許淵衝先生在中國與西方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讓我們遇見了莎士比亞、李爾王、包法利夫人等傳奇角色,同時,西方世界又認識了李白、杜甫等著名詩人。

年少的歡喜,卻用一生在「告白詩詞」!

1939年,許淵衝先生翻譯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林徽因的《別丟掉》,贈與喜歡的女同學。

別丟掉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 在松林,

嘆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Don』t cast away

This handful passion of the bygone day,

Which flows like running water soft and light

Beneath the cool and tranquil fountain,

At dead of night,

In pine-clad mountain,

As vague as sighs, but you

Should e』er be true.

沒有想到等到回信,竟是五十年後。老先生豁達地說:「有時候失敗有失敗的美。我沒有成功,但回想當年還是覺得很美。」

許淵衝先生的一生都將弘揚傳播中華文化、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作為理想和追求,他把大量唐詩宋詞翻譯成了英文和法文,因為他希望外國人也能欣賞和感受到中國詩詞獨有的魅力。

年少的經歷使許淵衝先生深深地被翻譯所吸引,很多人說翻譯是一件極其寂寞的事情,但他卻把翻譯當成是一種樂趣,「人生的最大樂趣就是創造美、發現美,如果同樣一句話,我翻譯得比別人好,這就是樂趣,是別人搶不走的樂趣。」一件事情堅持十年是喜歡,堅持三十年是愛,但堅持一輩子就是執著!

用滿腔熱血與生命賽跑   

他情感充沛得宛如年輕人,說到動情處,仍會熱淚盈眶。

2007年,許淵衝先生患上直腸癌,被告知還有七年壽命,老先生沒有被病魔嚇到,相反地,他依舊將翻譯工作日復一日地完成,抓緊一切的時間翻譯詩詞、翻譯名著。生命總是敬畏努力執著的人,2014年,許老並沒有如醫生所說被病魔打倒,還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老先生笑說:「看見沒有,這生命是自己可以掌握的。」

這位率真可愛的老先生能專心於翻譯事業,少不了夫人照君的陪伴和支持。二人相濡以沫,牽手走過半個多世紀的風風雨雨。

如今,二人依然會漫步於未名湖畔,他會深情地給夫人朗誦自己翻譯的詩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

The brimming waves delight the eyes on sunny days,

山色空濛雨亦奇。

the dimming hills present rare views in rainy haze.

欲把西湖比西子,

West Lake may be compared to Beauty of the West,

淡妝濃抹總相宜。

Whether she is richly adorned or plainly dressed.

如果沒有許淵衝先生的出現,也許中國詩詞至今仍不會被世界所認識,如果沒有夫人在身後的默默支持,也許許老不會有一往無前的堅持!

翻譯是工作,傳承才是追求

當我們沉浸在所愛的事物中,會散發出獨特的光芒。我們站在光芒裡,沉浸在自己的樂趣中,無關歲月,無關時間。

許淵衝先生一輩子都在為挺起中國文化脊梁而不懈努力,我們在許老先生的翻譯作品中,感受漢字古風與外語的碰撞,領悟詩詞之美,也深刻地讓我們了解到熱愛一份事業能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熱情。

許淵衝先生成為了十年以來《開學第一課》最年長的「任課教師」,96歲高齡的他仍然筆耕不輟。他用堅定有力的信心支撐著瘦弱的身軀,用洪亮的嗓音向同學們傳遞對翻譯事業的熱忱,用筆尖撐起了傳統文化「走出去」的希望。守住這份熱忱與希望,傳統文化必將永葆青春活力,我們的中華驕傲定能生生不息。   

京劇演員王佩瑜的故事:

遊走在中小學講課的她,只是在做「分內事」  

王珮瑜,著名京劇演員,餘(叔巖)派老生第四代傳人。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第三屆京劇演員研究生班,現為上海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師從王思及、朱秉謙、譚元壽、李錫祥、張學津等名師,常演劇目包括《搜孤救孤》、《捉放曹》、《文昭關》、《擊鼓罵曹》、《瓊林宴》等。她的演唱古樸雋永,清醇典雅,扮相俊秀儒雅,唱念做表皆具大家風範。一直以來堅持對傳統劇目、骨子老戲的踏實傳承,同時在京劇藝術的傳播方式上不斷探索創新、積極實踐。曾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最佳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白玉蘭戲劇主角獎等重大獎項,是京劇新生代的領軍人物,梨園人稱「瑜老闆」。

年輕的京劇夢

傳承並不是說說而已,王珮瑜在學生時代就已經肩負起了傳承的責任,她身體力行地以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方式,去到中學、小學、幼兒園,吸引著很多人慢慢愛上了京劇。

在一個300多人的小型公開課上,一位「80後」的年輕媽媽帶著不到3歲的女兒來到現場。在互動環節時,這位媽媽抱著小女兒來到臺上,由於孩子很小,王珮瑜當時有些措手不及,現場教了這個不到3歲的孩子一段《今日痛飲慶功酒》。誰知三個月後再遇時,孩子竟完完整整地唱出來。這個孩子叫「貝貝」,一直在堅持學習京劇。

王珮瑜用韻白獨特的方式,和孩子們交流,引發孩子們的好奇與興趣,告訴年輕的學子們,京劇其實離他們並不遠。

京劇的守護者

用王珮瑜的話說,京劇是鄉音,既是故鄉的聲音,也是祖國的聲音。京劇是一門太美太美的藝術,然而大環境越來越好了,傳承卻越來越難了。

她想做京劇的一扇窗,走進人們的視野,讓大家認識王珮瑜,認識我們的國粹京劇這門厚重的藝術。她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認識京劇、了解京劇、愛上京劇,走上國粹京劇的傳承之路,做京劇的下一輩守護者。

我們的中華驕傲

2017年《開學第一課》錄製現場,看到站在後臺看到已經穿好戲服、畫好妝容了的孩子們時,備受感動。

那種感動可以形容成一種自豪,一種欣慰。原來在現代化的今天,當孩子們每天去上芭蕾、民族舞興趣班的時候,有這樣一群可愛的孩子們,走進了京劇的殿堂,他們在日復一日的練功中慢慢成長,走入我們的視野,讓我們看到了國粹後輩們的努力和成績。京劇是我們的中華驕傲,更需要祖國下一代的守護與傳承。

在2017年《開學第一課》,王珮瑜將詩詞與京劇結合,組成了京劇念白《水調歌頭》,再次讓我們體悟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和文人雅士的高風亮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棋手柯潔的故事:

他有點狂也有點傲,但沒人能阻止得了這個年輕人!

他是中國圍棋的「驕傲」,或許在有些人看來柯潔有點兒「狂」,但這理應是屬於他獨特的銳氣和自信。

關於成長

「如果可能的話,我們想給柯潔一個不一樣的童年。」柯爸和柯媽回想起柯潔小時候學棋的辛苦,五味雜陳。

小柯潔晚上做著做著圍棋題忽然就睡著了,咬了一口的蘋果軲轆到了地上,這個畫面讓柯媽心疼到今天。

「小時候跟他下棋我會故意輸給他」,柯爸笑著說:「現在也是。」

父母長期以來的鼓勵和一如既往的陪伴也是柯潔至今能做得這麼好的原因。

柯潔3歲開始學棋。2004年,8歲的柯潔獲得浙江山海杯少兒圍棋賽乙組冠軍。父親柯國凡隨即做出決定,讓柯潔離家入京,進入聶衛平道場學習。因為道場有生活老師照顧,柯潔相當於是自己獨自一人「北漂」。

道場強手如林,柯潔的狀態一開始並不理想。曾試過連輸13場,輸到有人當面輕薄「業餘是個寶,職業就是根草。」和許多體育項目一樣,職業圍棋競爭激烈。圍棋之高深猶如浩瀚星空,每個回合有250種可能,250種中每一種又有250種可能。其千變萬化,可能數值比宇宙中所有粒子的總和還多!當真是「一棋局一宇宙」。

看到兒子連輸戰績,柯國凡一度沒有信心,勸說柯潔放棄圍棋,回鄉讀書。但是執拗的柯潔硬是不肯,「要回去你們回去」。

因為是自己的選擇,年幼的柯潔從不在父母面前叫苦叫累。小男孩半夜想家,睡覺時眼淚沾溼了半個枕巾。

關於博弈

不久前,柯潔與現今最火熱的人工智慧「阿爾法狗」交手,擁有著九段位的他,最終卻沒有贏得比賽。柯潔雖然失敗了,但他仍然是當今「中國圍棋第一人。

在採訪的時候,柯潔也再一次吐露了他的心聲,「我的人生可能最難忘的事情就是和『阿爾法狗』下棋,跟它交手之後並沒有覺得自己變得多強。可能只是在棋的視野上開拓了一些。」有網友說過,「人類已經無法阻止這個與『上帝』交過手的年輕人了」,對於這種觀點,柯潔表示,「阿爾法狗」並不是上帝,它只是比我們更強的物種。

「阿爾法狗」的算法,是把每一顆棋子都賦值,把所有的計算結果都歸結為數量化的形勢判斷,這樣就幾乎會產生唯一正確的下一手。依電腦的計算特點,思路布局思路是非常連貫的。客觀上造成了電腦算路深遠,老早就埋下伏筆的假象。其實電腦只是在讓自己所有棋子的組合能得到最佳的目數而已。電腦根本無需學習大局觀、學習美感,下棋的時候也根本無需像人類棋手一樣保留味道。

關於傳承

我們已隨著科技的腳步不停向前,進入網絡時代,然而,這是一個有好也有壞的時代。正如柯潔所說,在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無法阻擋人工智慧的出現,因為它是社會與時代進步的產物,但這並不代表人工智慧就可以取代人類、取代傳統文化的地位。

「阿爾法狗」讓更多人開始認識圍棋,了解圍棋,讓世界都知道中國有著圍棋這樣一項運動,也讓更多的中國小朋友能夠認識圍棋,讓我們中華傳統的文化薪火相傳。

未來正孕育著無數可能向我們而來,這一傳統文化——圍棋,也開始邁入全新的紀元。人工智慧的出現一方面證實了人類智慧的強大,又將再次創造智慧的巔峰。

在2017年《開學第一課》中柯潔講述了作為「棋士」的成長之路,分享了他與「阿爾法狗」的精彩博弈,在他縝密的邏輯中,在他鏗鏘有力的每一句話裡,都透露著對圍棋堅定的支持與勢必將圍棋傳承下去的決心。

相關焦點

  • 《開學第一課》幾點播出哪裡看 《開學第一課》主要內容
    《開學第一課》幾點播出哪裡看 《開學第一課》主要內容時間:2019-09-01 22: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開學第一課》幾點播出哪裡看 《開學第一課》主要內容 記者昨日從教育部獲悉,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將於9月1日20時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播出
  • 開學第一課,教育部被罵慘,要告訴孩子嗎?
    《開學第一課》,對這一課體會最深刻的非教育部和央視莫屬了,教育部被罵慘,央視迫於輿論的壓力,廣告部出來道歉。畢竟孩子看世界的角度與大人不一樣。這一場被商業包裝的《開學第一課》,大人一下子就能看穿,並被無不用其極的做法所激怒。孩子的看法可能不盡相同,他們還有一種相信,畢竟這是學校和老師要求的。對孩子的這份相信要維護,還是要去打破,這是令人糾結的。大家在批判「少年娘」和「女哥哥」,責問為什麼不選陽剛的。
  • 開學第一課2020年秋季直播地址 開學第一課直播在哪看
    開學第一課2020年秋季直播地址 開學第一課直播在哪看 2020年開學第一課秋季直播正式在線上開課,其中邀請了鍾南山
  • 2020開學第一課在哪看?學習強國觀看開學第一課入口 幾點開始
    今年的開學季意義非凡,它不僅承載了億萬學子過往的汗水,更承載了我國艱苦抗疫的偉大成果。今日,全國大中小學生全面開學了了,《開學第一課》也如約而至,這是一場不同往常的課堂,教會你成長,教會你勇敢。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首次在北京、武漢同時設置電視課堂。
  • 為什麼連教育部都建議大學生觀看學習《開學第一課》?
    自從2008年起,每年開學央視都會推出一個非常經典的節目——《開學第一課》,今年也不例外。每一年的這一課都有不同的主題,而每一個主題都非常契合當下的社會局勢,將正能量傳遞給每一位學生。一般初中、高中等學校會組織學生集體觀看《開學第一課》,可到了大學後學校在這一方面的管理就疏鬆了,但是塔主認為大學生才更應該學習《開學第一課》,連教育部也建議全國所有學生都要觀看學習。就在剛剛,2019年的《開學第一課》的節目單已經發布,今年的主題圍繞「五星紅旗,我為你驕傲」展開,將愛國主義精神植入學生們的心中,鼓勵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懈努力。
  • 給你的開學第一課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迎來了開學。9月1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的2020年《開學第一課》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本次《開學第一課》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 央視「開學第一課」 有哪些看點 《開學第一課》2017嘉賓名單
    ­  對於億萬中小學生和教師而言,開學在即,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無疑是開學時一件重頭戲!2017秋季《開學第一課》 播出時間­  那麼,今年的主題該選什麼,如何操作?­  請看,教育部和央視圈出的「重點」!
  • 重要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一定要看……
    2020年《開學第一課》將於9月1日央視綜合頻道晚8點正式播出。今年《開學第一課》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傳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理念。
  • 教育部2020《開學第一課》播出時間已定!鍾南山、張伯禮開講
    >2019年《開學第一課》以「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為主題。《開學第一課》以「中華驕傲」為主題。2009第二屆《開學第一課》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背景下,以「我愛你,中國」為主題,為全國中小學生展示了一臺愛的主題班會。2010第三屆《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節目分為「我的夢」、「堅持夢想」、「探索夢想」、「中國夢」4個篇章。
  • 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為觀眾打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70年歷史長卷,通過講述那些與五星紅旗緊緊相連的高光時刻與動人故事,帶來一堂恰逢其時的「開學第一課」。看完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你有怎樣的感悟?來聽聽專家、校長、老師們怎麼說。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馮建軍:讓五星紅旗飄得更高更遠今年的《開學第一課》,看得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 2019年9月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什麼?(附歷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
    2019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2012《開學第一課》主題:美在你身邊  2011《開學第一課》主題:幸福在哪裡  2010《開學第一課》主題:我的夢 中國夢  2009《開學第一課》主題:我愛你中國  2008《開學第一課》主題:知識守護生命  2019年,《開學第一課》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於9月1日晚8點檔,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
  • 青銅峽學生的開學第一課!
    少年強 中國強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由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和中央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的2020年《開學第一課》正式播出,青團團積極組織學生在家認真觀看節目,同上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創新開啟「雲課堂」模式,通過實時連線方式讓全國多地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同步互動交流,青銅峽市的中小學生認真的收看《開學第一課》,收穫也很大,讓我們來一起重溫「第一課」:
  •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中小學生上好2017年《開學第一課》的通知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組織中小學生上好2017年《開學第一課》的通知教基廳函〔2017〕3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和道德精髓,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推中國夢的實現,為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氛圍,教育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了大型公益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
  • 教育部:2020《開學第一課》節目將於9月1日晚正式播出
    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今天在京召開。據悉,2020年全國《開學第一課》節目,將於9月1日晚正式播出。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要共同上好「開學第一課」。一是希望大家踴躍觀看《開學第一課》節目。教育部正會同中宣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為主題,策劃製作2020年全國《開學第一課》節目,將於9月1日晚正式播出。
  • 2020開學第一課學生觀後感心得體會 開學第一課收穫總結感想
    2020年9月秋季開學第一課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收看9月1日晚上8點直播的開學第一課後有什麼感想心得體會呢?不知道的學生們可以參考下面幾篇2020開學第一課學生觀後感心得體會,開學第一課收穫總結感想。
  • 開學第一課,你家看了嗎?
    《開學第一課》 您陪孩子看《開學第一課》了嗎?今年除了主持人,全程無明星參加,無花哨的演繹,無絢麗的舞臺。有的是孩子們和一位位卓越貢獻的講課人。 他們是施予別人的人,是衝鋒在前的人,是能守護使命的人,是有國家情懷的人。這才是我們和孩子共同嚮往的人。所以說孩子們不必羨慕明星們群星璀璨,我們應該學習,為國家做貢獻的傑出英雄。
  • 開學啦!德州消防喊你上校園消防安全第一課!
    8月已接近尾聲暑期餘額已「見底」全國各地高校官方陸續發布開學時間沒關係啊,來聽蜀黍給你上一堂校園消防課,要認真學習知道嗎?好咧,我這就喊我的小夥伴們一起來學習!看到這裡大家是否覺得來一節簡單粗暴的消防安全課必不可少了呢?話不多說上!幹!貨!
  • 教育部:《開學第一課》節目9月1日晚正式播出
    今天,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據悉,2020年全國《開學第一課》節目,將於9月1日晚正式播出。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要共同上好「開學第一課」。一是希望大家踴躍觀看《開學第一課》節目。教育部正會同中宣部、國家衛健委、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為主題,策劃製作2020年全國《開學第一課》節目,將於9月1日晚正式播出。二是集中開展開學教育。
  • 教育部:《開學第一課》節目9月1日晚正式播出
    今天,教育部金秋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據悉,2020年全國《開學第一課》節目,將於9月1日晚正式播出。  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要共同上好「開學第一課」。  一是希望大家踴躍觀看《開學第一課》節目。
  • "開學第一課"不僅是新學期第一課
    日前,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聯合下發通知,強調要在今年秋季利用新生教育、入學教育的契機,以"勿忘國恥  圓夢中華"為主題,在大中小學校組織開展"開學第一課"活動,廣泛進行抗戰歷史、抗戰精神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傳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勤奮學習、崇德向善,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