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20時,武漢體育中心,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隆重開幕。
巨幅五星紅旗覆蓋整個田徑場,《歌唱祖國》響徹夜空,盛世中國在長江之濱綻放光彩!千年江城,見證軍人榮耀!
歡聲笑語,連接四海五洲!
和平之光,照亮美麗世界!
軍運會被譽為世界軍人的「奧運會」,是各國軍事體育健兒展示軍人風採和軍人精神的重要盛會。
今年,軍運會來到武漢,這是我國首次承辦綜合性國際軍事體育賽事,也是武漢歷史上首次承辦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國際體育賽事。以軍人的風範和氣魄堅決打贏本屆軍運會氣象保障服務這場硬仗,影響深遠、意義重大。
01
風輕雨止中顯自信——
運用氣象現代化成果
精準服務武漢軍運會
江城通四海,沙場秋點兵。開幕式是武漢軍運會中人員最集中、項目安排最緊湊、秩序要求最高的活動,極易受天氣影響。
10月為武漢的秋季,晴朗少雨,是一年中氣候最適宜的時節;但秋季也是夏季風向冬季風轉換的季節,影響長江流域的冷空氣開始活躍,溫度較夏季迅速下降。根據近15年的氣象資料分析,開幕式期間武漢降水概率為27.5%。
武漢市氣象局局長方虹介紹,開幕式在露天環境進行,表演高度最高達到70米,降雨、大風等氣象條件對開幕式表演影響較大,也關乎演職人員的安全。為此,氣象部門在「威亞」塔的南面和北面分別布設了兩層梯度風觀測。
同時,氣象部門在武漢體育中心舞臺邊緣,布設了一部雷射測風雷達,能觀測場內0至70米垂直高度垂直間隔5米的風向風速。地面服務人員能實時獲取數據信息,並據此開展現場服務。
氣象工作人員在武漢體育中心開展現場服務。張洪剛 攝影
10月11日,武漢軍運會氣象保障服務進入特別工作狀態。根據當時的天氣預報,11日至15日,湖北上空雲系增多,部分地區將出現小雨,對於前期持續乾旱的湖北來說,無疑是好消息。
基於開幕式保障服務、增加水域面積、抗旱保秋播、降低森林火險等級等迫切需求,11日至15日,全省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日夜堅守崗位,搶抓有利天氣,持續開展4輪大規模、高強度、立體式人工增雨作業。武漢11日至16日累計降雨量達17.9毫米。
「此次降雨天氣過程在武漢軍運會開幕前兩天出現,為氣象保障服務提前做了一次預演。」湖北省氣象局局長柯怡明表示,好雨知時節,這場喜雨淨化了空氣,緩解了旱情,同時豐富了水上戶外項目的水資源。
大雨酣暢,但隨著開幕式一天天臨近,氣象保障服務人員心又揪了起來。
經過一輪輪群策群力的研判,軍運會氣象臺臺長李武階與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一致認為:開幕式當天天氣晴好。隨後,軍運會氣象臺將此預報發出。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在武漢軍運會氣象臺關注開幕式天氣。張洪剛 攝影
18日清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長江江面泛著粼粼波光,這意味著當天天氣晴好,對開幕式有利。千裡之外的北京,全國天氣會商正在進行,中央氣象臺、武漢中心氣象臺的專家都將目光聚焦在武漢軍運會開幕式天氣上。
氣象預報員正在研判武漢軍運會天氣。張洪剛 攝影
22時14分,武漢晴空萬裡,代表著友誼與和平的聖火在武漢體育場點燃。正在開幕式現場開展服務的武漢軍運會氣象中心現場服務部部長劉火勝,看了一眼系統屏幕上的數據——場館氣溫、相對溼度等實況皆與預報吻合。
「有板眼!蠻紮實!」面對精準的預報、貼心的服務,武漢市副市長龍良文對氣象保障服務給予充分肯定,並向氣象部門的同志表示衷心感謝。
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主席赫爾維·皮奇裡洛表示,武漢軍運會將開啟軍事體育的新時代,本屆賽事的組織和動員能力讓他印象深刻,「這座城市的專業精神和奉獻精神令世人矚目」 。
02
日夜奮戰中顯擔當
從需求出發測溫度、觀風力、看雲端
開幕式氣象保障服務成功劃句號,方虹疲憊的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湖北氣象人用兩年時間完成了相當於通常五六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希望大家能記住這個屬於武漢的美好夜晚!」
開幕式氣象保障服務這場重頭戲,只是承前啟後的一個環節。
夫兵者,國之衛也,非強悍有力者不勝其任。往屆軍運會主要以軍方為主,大部分比賽集中在軍營。武漢軍運會由軍地聯合辦賽,來自109個國家、超過9000名軍人參與,創造了軍事體育的歷史。
本屆軍運會包含27個比賽項目、329個小項,競賽項目為歷屆最多。除常規項目外,還設有「軍味」十足的空軍五項、軍事五項、海軍五項、定向越野和跳傘5個項目,其中跳傘、低空飛行和帆船等戶外項目受風力等氣象條件影響較大。比賽時間長、項目多、賽場分布廣……氣象保障服務面臨諸多挑戰。
中國氣象局黨組多次對做好武漢軍運會氣象保障服務作出部署。開幕式前,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要求對各項工作進行再檢查再落實,勉勵大家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全力以赴做好軍運會全過程服務。更早以前,中國氣象局成立了由黨組成員、副局長餘勇任組長的武漢軍運會氣象服務工作協調指導小組;湖北省氣象局成立了以柯怡明任組長的軍運會氣象保障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湖北省氣象局成立了武漢軍運會氣象中心,國、省、市聯動格局紮實、銜接緊密。
武漢軍運會氣象中心領導小組成員楊志彪表示,武漢軍運會氣象保障服務是對湖北氣象部門業務能力的一輪嚴格檢驗,是大城市協同觀測的一次重要「練兵」,也是推進新時代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的一次契機。
為了做好氣象保障服務,湖北省氣象局組織骨幹人員分赴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學習了解當地氣象部門在服務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等大型活動保障服務的經驗。
漢南通用航空機場跳傘項目,氣象雷達保障工作人員現場服務。張洪剛 攝影
沙灘排球比賽前要測沙溫,東湖公開水域遊泳比賽前要測水溫,帆船比賽前要測湖面的風向風速,射擊比賽前要測能見度……不同比賽所需的氣象條件不同,只有沙溫、水溫、風速等「天時」因素過關了,賽事才能順利進行。
漢南通用航空機場跳傘項目張貼的氣象服務產品。張洪剛 攝影
位於武漢商學院馬術場的氣象觀測站。張洪剛 攝影
暑熱壓力儀,主要是給馬術比賽中的賽馬提供體感指數。攝影:楊志彪
自軍運會氣象保障服務籌備工作開展以來,湖北氣象部門新建30個場館(地)地面自動氣象站和暑熱壓力、水溫、湖面風、沙溫等11個特殊賽事專項觀測站。實現了地面觀測場館全覆蓋、要素協同觀測比賽項目全覆蓋。
從10月15日開始,風雲四號衛星3分鐘至6分鐘高頻次、定向對武漢區域加密掃描,周邊7省份19部天氣雷達、10個高空氣象站加密觀測。
東湖帆船賽事浮標自動氣象站 攝影:楊志彪如何利用好這些觀測資料?如何預測未來幾天的天氣是否適宜賽事開展?這是擺在氣象人面前的又一道難題。為此,氣象保障服務團隊圍繞需求出實招:
開發高分辨快速更新循環預報系統(武漢RUC),實現水平解析度1千米,可每小時提供未來預報時效12小時、15分鐘間隔的預報產品,為35個場館的逐小時天氣預報、場館競賽委員會臨時提出的分鐘級的氣象需求提供了支撐。
改進短臨預警技術,提高了預警服務能力,研發了特殊氣象要素預報技術。在實況觀測及分析應用的基礎上,研發了沙溫、水溫、雲底高度、湖面風及暑熱壓力指數等要素預報方法並通過檢驗。
多次與執委會溝通,將武漢軍運會天氣網接入軍運會官方網站,武漢六大賽區多個場館的城市天氣、賽事天氣、體育天氣、旅遊天氣、氣象指數、氣象新聞等中英文氣象服務信息即時可查。微信小程序可提供基於用戶位置的氣象預警和預報服務。
天時、地利、人和。開幕式圓滿舉行是個好兆頭,在長江之濱、「九省通衢」之地,更多的賽事服務挑戰還在繼續。面對世界各地的近萬名軍體健兒,氣象部門不敢有一絲鬆懈!
來自湖北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的柯丹是從全省氣象部門選拔出的8名中英雙語氣象保障服務人員中的一員。「對於國外運動員和教練員,英文預報預警和賽場天氣實況信息至關重要。」柯丹說。
軍運會氣象臺英語志願者檢查預報產品。張洪剛 攝影
精細化的氣象服務得到各國參賽隊員的充分肯定。參加射擊比賽的沙烏地阿拉伯代表團領隊阿魯貝耶·薩阿德表示:「來到武漢之後,我們在各個場所都能看到詳細的天氣預報和實時氣象信息。我給氣象服務打100分!」
如今,「武漢,每天不一樣」的標語在城市中隨處可見,城市的變化也有目共睹。秉持「辦賽事」和「建城市」相統一的工作思路,一大批城市快速路網、橋隧地鐵等交通基礎設施投入使用,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斷提升,江城因而更乾淨、更整潔、更有序。
湖北省氣象局副局長汪金福表示,同步於「武漢,每天不一樣」的節奏,軍運會氣象保障服務團隊經過一次次演練,業務系統經過一輪輪考驗,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和水平隨之提升,其受益者是賽事的參與者,也是城市的每一位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