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職就業季:疫情「大考」下的就業故事
創紀錄的畢業生數量,以及經濟下行壓力,加上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影響,讓今年的就業形勢格外嚴峻。受疫情影響,很多單位推遲了招聘計劃,就業招聘活動難以持續開展,有工作意向的畢業生,也面臨著無法按時完成就業手續等問題。面對多重困境,日照職業技術學院未雨綢繆、集智聚力,全面落實就業「一把手工程」和「全員就業責任制」,把今年就業工作當作一次「大考」,多舉措、多渠道,千方百計促進學生就業,不漏掉每一名求職學生。
-
面對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疫情後的我們該如何自處?
一、應屆畢業生五一過後,隨著各地防控形勢逐步變好,各大高校畢業生陸續返校,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今年就業形勢比以往更加嚴峻,在疫情的嚴重影響之下,中國各行各業均受到沉重的打擊,Boss直聘等其他招聘平臺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高校應屆畢業生新增崗位同比降幅達到49%,微小企業降幅更多。
-
2020國考面試模擬題:疫情下的畢業季,大學生如何突出重圍
【導讀】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國考面試模擬題:疫情下的畢業季,大學生如何突出重圍,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行動起來,吃麵迫在眉睫,下面寧夏華圖給大家整理了2020國家面試模擬題:疫情下的畢業季,大學生如何突出重圍。 【背景連結】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國內各地高校開學時間一再推遲,對於本該從2月就馬不停蹄完成畢業課題、找工作或出國留學的874萬名大學畢業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意料之外的考驗。
-
疫情下的暖心就業季
新華社發(向紅梅 攝)決勝全面小康之年,就業作為民生之本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話題。為做好穩就業保民生工作,近來,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聚焦不同的就業群體,給出暖心舉措。而面對疫情後嚴峻的就業形勢,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重點就業人群也在積極轉變就業擇業觀念。數據顯示,1-7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671萬人。
-
「後疫情」就業季:衝擊 「就業難」與「求賢若渴」
萬象「後疫情」就業季909萬,這是教育部剛剛給出的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對於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業季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積極參與招聘活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在秋招時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學生不再盲目跟風追逐「鐵飯碗」和「一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層創出天地。
-
疫情、畢業季、職業瓶頸...為何國考是就業的第一選擇?
就業是民生之本,眾多的職業選擇,難免會讓人陷入迷茫。面對畢業季,面對疫情,面對職業瓶頸,如何給自己的未來加碼,什麼樣的職位才是就業的第一選擇?它招錄人數多、地域限制少;它工資待遇好,社會地位高;它上升空間大,職位高大上。越來越多的人為其艱苦奮鬥,已然成為就業的第一選擇,它就是國家公務員考試,簡稱「國考」。
-
疫情下,我們如何生存?
今年受到疫情影響,建築行業一季度總產值下降16%,並且從個體來看,這段時間也有不少人在後臺給建工社微課程留言,表示今年工作真的太難了:建工社微課程:我們知道,每年春天的畢業生就業季,往往也是各地「搶人」的最大時機。根據往年的經驗, 「金三銀四」, 3月和4月往往是各個企業集中向社會招聘的黃金時期。
-
面對疫情,我們如何做好投資?
直播課主題是:疫情突發,我們如何做好投資?我們主要圍繞6個方面展開,希望這6個問題講解能給大家帶來幫助。1、疫情有可能的幾種發展態勢?2、我們能否戰勝疫情?3、是否應該推遲開市?6、我們應該如何面對未來一段時間的資本市場?一、我們能否戰勝疫情多難興邦!回顧以前歷程,17年前非典、汶川地震、奧運火炬傳遞中歐洲的阻礙,所有這些大事件,都讓我們成長,不管是個人、社會還是整個國家。
-
特殊就業季「後浪」如何入海?
來源:新華網特殊就業季,「後浪」如何入海?新華社福州8月18日電(記者吳劍鋒)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人數達874萬,同比增加超過40萬人。疊加疫情影響,本屆畢業生就業面臨諸多挑戰。作為「後浪」,「入海」之路是否順利?記者近日採訪了多名畢業生。
-
疫情下「最難」的就業季:小公司只給三千月薪,800多萬畢業生面臨...
隨著國內疫情趨於穩定,各行業陸續復工,企業的用人需求狀況也浮出水面。當應屆畢業生準備走出校園大門之際,又一輪充滿挑戰的「就業季」也悄然而至。 當然,搜索一下往年應屆畢業生求職應聘的新聞,會發現每年的四、五月份都被稱為最難「就業季」。究其原因,主要是應屆畢業生規模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引發了輿論對就業情況的擔憂。 那麼,當「規模最大「的應屆畢業生遇上今年的疫情,即將畢業的應屆大學生們將如何應對?
-
909萬畢業生的「後疫情」就業季
對於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業季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積極參與招聘活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在秋招時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學生不再盲目跟風追逐「鐵飯碗」和「一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層創出天地。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觀察到,當近千萬的大學生湧入求職市場,每一個畢業生都為避免受到疫情衝擊而早早作好了求職準備。
-
論文、考研、就業……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畢業季,這些問題怎麼辦?
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 題:論文、考研、就業……疫情影響下的大學畢業季,這些問題怎麼辦?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 2020年應屆高校畢業生數量達874萬人,同比增長40萬人,創歷史新高。但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高校延期開學,畢業生的論文、考研、找工作等問題如何解決?
-
「後疫情」就業季:有人覺得就業難,但不少地方仍求賢若渴
對於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來說,籠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今年的就業季顯得更加具有挑戰性。提早規劃職業生涯、積極參與招聘活動,不少大學生選擇在秋招時就提早拿下offer;也有大學生不再盲目跟風追逐「鐵飯碗」和「一線城市」,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在基層創出天地。
-
疫情下那些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就業路
原標題:用廚藝安身 以理想立命疫情下那些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就業路畢業季過後,就業季到來。
-
遇到史上最難就業季,2020年大學生該如何逆風飛翔?
近年來,隨著大學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加,就業一直面臨巨大壓力。2020年在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失業率飆升。據統計,2020年我國城鎮失業人口或將在2019年2427萬的基礎上增加至2500萬左右,其中包括1709萬應屆畢業生、160多萬海歸人士以及退役軍人。
-
【網連世界】疫情籠罩畢業季 各國如何破解「就業難」
與師友相聚歡聲笑語、集齊全體同學合影留念、在畢業典禮接受撥穗、參加招聘會投遞簡歷……疫情籠罩下,這些在以往畢業季再平常不過的每一樁小事都成為奢侈。 今年各國的畢業季註定不平凡:疫情阻礙返校畢業,而經濟下行和疫情的雙重影響更使就業「雪上加霜」。為破解就業困局,各國政府、企業紛紛出臺舉措為畢業生排除萬難,保就業,穩就業。
-
企業縮招、僧多粥少,疫情之年,畢業生如何面對就業競爭?
上海政法大學專注於教育經濟和管理方向研究的教授馮濤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方面,企業因疫情或陷入困境,或效益下滑,對畢業生的人才需求客觀上有所降低;另一方面,畢業生實習和求職的過程受到疫情影響,如無法從事線下工作,導致無法獲得對企業的了解和面試等,多方因素均影響了畢業生入職。
-
面對最難就業季,職業規劃師對就業大軍的幾點建議!
#史上最難就業季但是隨著疫情的持續影響,全世界陷入經濟衰退,2020度中國是唯一保持GDP正增長的國家。國際經濟的衰退和美國貿易堡壘主義的雙重夾擊之下,十分依賴外向出口經濟的中國,自然深受影響。經濟大環境與其他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導致就業崗位的增長速度遠遠達不到人才產出的速度,蛋糕變小,分蛋糕的人變多。
-
最「難」就業季 蚌埠如何搶先一步
據報導,全國2020屆高校畢業生有874萬人,數量再創歷史新高;與之相對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新增就業崗位減少。多重不利因素疊加,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空前激烈,拿到職場入場券的困難指數明顯上升。對於蚌埠而言,面對用工市場一增一減的變化,在做好「六穩六保」頭一項大事,解決好就業問題的同時,能否發揮比較優勢突出重圍,成為當下的新課題。
-
疫情下的開學季 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
據報導,疫情下英國學校已陸續開學。而對於能否及時抵達英國,奇安仍然擔心,「最差就是上一個學期的網課,但我還是想能10月份到英國」。同去英國留學的薇梅則選擇堅持去英國上學。薇梅認為,網課和參加線下課程的體驗完全不同,雖然即使在英國,部分課程也將以網課形式展開,但一些小型研討會還是會採用教師面授的方式,且人在英國會有更多機會和老師當面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