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開學季 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

2020-09-07 經濟視野網

「所有計劃都打亂了。」剛從中山大學畢業的宇宏告訴羊城晚報記者,她去年9月和10月申請留學,然而,今年年初開始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各國管控政策,讓她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規劃。

英國國際教育諮詢公司QS的調查報告顯示,66%的中國受訪留學生表示疫情影響了自己的留學規劃,這個比例遠高於歐盟(47%)、印度(57%)和北美(53%)的數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對於數十萬留學生而言,疫情之下,無論是上網課、堅持出國還是延遲入學,每一個選擇背後都充滿著權衡、猶豫與糾結。

online?

多數人仍難接受線上授課

沒有課堂氛圍 缺乏田野調查條件

多數人眼中,在國內參加網絡課程(online)似乎是疫情之下留學生們最為常規的選擇。但實際上,據QS調查報告,只有9%的中國留學生對網課「極感興趣」,11%的留學生對網課「非常感興趣」,而最多數受訪者(37%)對網絡授課「完全不感興趣」。「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不值學費」「留學體驗感差」是大部分留學生對網課的評價。

已被巴黎政治學院錄取的宇宏決定參加學校的線上課程。「即使去到法國,很大概率還是線上授課。」宇宏表示,因為曾在法國交換學習,她認為即使下個學期再去巴黎,也不會對自己的留學體驗產生過多影響。「我的項目為期兩年,因此即使online一學期,還是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是一年制的碩士項目,online一學期,可能校園生活就會有很大欠缺了。」此外,在她看來,在參加線上課程的同時還可以在國內實習,實現時間的最大化利用。

相比之下,被英國高校錄取的奇安則更加猶豫:「Online形式還是很影響教學質量,沒有課堂討論的氛圍,也無法參加很多的研討會和講座。」即將入讀人類學專業的她尤其擔心線上課程無法為田野調查提供條件。據報導,疫情下英國學校已陸續開學。而對於能否及時抵達英國,奇安仍然擔心,「最差就是上一個學期的網課,但我還是想能10月份到英國」。

同去英國留學的薇梅則選擇堅持去英國上學。薇梅認為,網課和參加線下課程的體驗完全不同,雖然即使在英國,部分課程也將以網課形式展開,但一些小型研討會還是會採用教師面授的方式,且人在英國會有更多機會和老師當面溝通交流。她的學校將在9月25日開學,她打算近期先飛往英國,然後在宿舍進行自我隔離。

defer?

延遲入學或帶來新的問題

面對多方壓力 身份尷尬難找實習

以往,除了極為特殊的情況,留學生們通常不會選擇「延遲入學」(defer)這個選項。然而,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延遲入學成為越來越多留學生的選擇。

在問答平臺「知乎」上,近百條提問都和「defer」相關,其中問題集中於今年拿到offer(高校錄取通知書)該不該延遲入學;如果延遲,間隔年(gap year)又該如何規劃等。QS的調查報告顯示,48%的受訪中國留學生計劃延期到明年入學。

即將入讀芝加哥大學的宋風就選擇延遲入學。宋風向記者表示,自己選擇延期主要有幾方面考慮:「首先,當然還是健康的原因,擔心自己和身邊人受到疫情的影響;第二,今年大概率是線上授課,我覺得這種形式不是很能接受,很多學院的活動和講座都無法參加,感覺學費交得不值。」另外就是就業形勢的因素。受疫情影響,美國經濟出現波動,短期內就業形勢不樂觀。宋風表示,這些「延續的波瀾」恐怕會對自己今後在美實習及未來求職帶來不利的影響,綜合考量後,他選擇延期。

不過,這一年,宋風也不打算選擇輕鬆模式。他計劃參加兩到三份實習,為未來求職積累工作經驗,並學習python(程式語言)或多一門外語,培養更多職業技能,挖掘更多可能性。

當然,延遲入學也會帶來一些問題。

「首先是來自父母輩的壓力吧,他們會希望我們早點出來參加工作,延遲入學會讓他們覺得我在這一年中無所事事、浪費時間,」宋風說:「其次是來自同輩的壓力,特別是那些讀一年制碩士項目的同學。他們一年之後都開始工作了,我才過去那邊讀。」宋風向記者表示,在延遲入學的一年中,難免容易產生焦慮心理。

延遲入學所帶來的問題可能還不止此。宇宏告訴記者,留學生在gap year中「身份」的尷尬可能才是更嚴重的問題。「我們已經從原學校畢業,不可能有學生身份,但很多企業的實習必須要(實習生具有)學生身份,」宇宏說:「而如果單位知道你在一年後必將離職去上學,它怎麼可能為你提供一份全職的工作呢?」這意味著選擇延遲入學的留學生們很難在gap year中找到實習或者工作。

宋風同樣表示:「有些公司是不可以的(指招收非學生身份的實習生),通常外企在這方面會卡得嚴一些。小公司又相對比大公司寬鬆。」

go local?

部分高校可在國內合作院校就讀

或為可行思路 如何平衡資源需考量

實際上在更早的時間裡,留學生的開學問題已受到廣泛關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閔景就提出建議,因疫情回國終止學業的留學生,可通過本科生插班生考試或者高職高專擴招計劃,解決繼續學習的問題。儘管這則建議後來被簡化為「因疫情歸國留學生可入學高職高專」,引起不小的波瀾,但在國內高校就近入學(go local),確實不失為解決留學生開學、復學問題的一個可行思路。

7月初,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就曾發布通知,表示無法按時抵達美國的國際學生可選擇在自己所在國的合作高校入學就讀。根據這份通知,中國公民可選擇入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7所國內知名高校。這些學生將修讀「線上+線下」的混合課程,能夠使用本地學校的設施和服務,並與康奈爾大學的同輩共同參與課外活動。

然而,在北京大學內部論壇「未名BBS」上,不少北大學生對康奈爾大學的這項政策表示了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一方面,北大的設施本身並不寬裕,如果再開放給海外高校的中國留學生們,可能產生新的矛盾;另一方面,北大在疫情期間實行相對封閉的校園管理,如何管理這些北大校園中的非北大學生,也可能成為新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國內高校和海外高校一直採用兩套並行的招生和選拔方式,如果允許被海外高校錄取的學生在國內高校學習,會否侵害國內高考的公平性和公信力?目前,北京大學已經開學,但記者尚未了解到有無康奈爾大學學生入學的情況。

相比於康奈爾大學,部分原本在國內就設有合作辦學學校的海外高校或更具操作空間。據上海紐約大學(紐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合作舉辦的研究型大學)官網信息,來自紐約大學和紐約大學阿布達比校區的約2300名中國籍本科生和800名中國籍研究生將入讀上海紐約大學,這一規模甚至超過了上海紐約大學自有的學生數。上海紐約大學的許同學告訴記者,這些學生的課程、教師、授課地點和本校學生是完全分開的,但本校學生依然會擔心校園的公共資源會否被搶佔。與之類似,位於江蘇崑山的崑山杜克大學(美國杜克大學和武漢大學的合辦高校)同樣將在秋季學期接收約120名杜克大學的學生。

「Go local的方式我認為是可取的,」長期從事留學教育工作的葛老師向記者表示:「首先,這種方式能夠保證學生在安全的環境下正常開學;其次,參加線下課程,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會更高;最後,學生依然可以接觸到自己的同學群體,一定程度保證了從線上課程無法獲得的社交資源。」就她了解到的情況,多數留學生對於「本地入學」的方式都還是接受和認可的。

葛老師也為留學生們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從大的形勢考慮,其實我們不太建議今年的學生defer入學。因為今年出去讀書的人數減少,這勢必導致明年入學人數的激增,相對來說,無論名校申請還是畢業後就業的競爭都會更大。但是如果能defer半年到春季入學,則是一個較優的折中選項。」她表示,具體的選擇還是要根據個人的留學需要:「如果留學是為了學歷提升,我會建議先上online課程;如果學生非常在意上課體驗或希望體驗異國文化,那麼延期入學也是完全沒有問題的。」(記者 孫梓青)

(應採訪對象要求,宇宏、奇安、薇梅、宋風為化名)

原標題:疫情下的開學季 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開學季,中國留學生應該何去何從?
    疫情下的開學季,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34;剛從中山大學畢業的宇宏說,她去年9月和10月申請留學,然而,今年年初開始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各國管控政策,讓她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規劃。英國國際教育諮詢公司QS的調查報告顯示,66%的中國受訪留學生表示疫情影響了自己的留學規劃,這個比例遠高於歐盟(47%)、印度(57%)和北美(53%)的數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66.21萬人,而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長中。對於數十萬留學生而言,疫情之下,無論是上網課、堅持出國還是延遲入學,每一個選擇背後都充滿著權衡、猶豫與糾結。
  • 疫情下的開學季 中國留學生何去何從
    剛從中山大學畢業的宇宏告訴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她去年9月和10月申請留學,然而,今年年初開始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各國管控政策,讓她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規劃。英國國際教育諮詢公司QS的調查報告顯示,66%的中國受訪留學生表示疫情影響了自己的留學規劃,這個比例遠高於歐盟(47%)、印度(57%)和北美(53%)的數據。
  • 開學季下的海外留學生:在異國他鄉掛念師恩
    受訪者供圖中新網太原9月4日電 題:開學季下的海外留學生:在異國他鄉掛念師恩作者 高雨晴「返回學校最想做的事是去探望我的老師。」開學即將步入大三的外國留學生範文強4日在越南家中接受記者網絡採訪時表示。受訪者供圖9月,中國各地高校陸續發布開學時間,包括外國留學生在內,所有高校學生錯峰、分批次返校報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留學生無法像往年一樣按時返校,迎來新學期。來自太原理工大學的範文強就是其中之一。今年1月初,與其他留學生一樣,範文強選擇在寒假期間回到自己國家過年。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待,半年多過去了」。
  • 中國各地迎來疫情下的開學季
    新華社記者王皓 攝新華社北京8月30日電 題:中國各地迎來疫情下的開學季新華社記者王皓 趙琬微 王菲菲29日清晨7點半,在北京市八一學校小學部校門前,一隊少先隊員戴著鮮豔的紅領巾、手持寫有「輕聲慢步」的指示牌,列隊迎候新同學到來。當日是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報到的日子。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實行分批、錯峰開學。
  • 長沙中小學神獸們都已經準備開學,留學生的你該何去何從?
    國內多地已經確定開學時間,長沙也不落後,預計沒特殊情況長沙全市中小學以及幼兒園預計將在8月30日開始報導31日開學,學生直言這是上學以來最短的一個暑假。長沙雅禮實驗中學第一期開學時的校門口各校規定常規核驗清單:有家長籤字的紙質健康卡;近14天記錄的電子健康碼;自備的口罩(建議多帶幾個);而且可能需要提交近期的核酸檢測結果。多方面核驗數據確保真實有效,防止疫情傳播的突發情況出現。
  • 9月開學季,海外中國留學生開學狀況如何?
    海外中國留學生開學狀況如何?疫情對他們的學業影響有多大?新京報記者採訪了多名不同國家的中國留學生,聽他們講述疫情之下的開學情況。但對於留學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們,他們的新學期則更為複雜。今年3月以來,由於海外疫情形勢嚴峻,一些留學生選擇回國,一些則選擇留在當地。據中新社報導,教育部門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海外留學生總人數達160萬。今年3月海外疫情暴發以來,留在海外的留學生約有142萬。目前,許多海外國家疫情仍在持續,且多個國家疫情出現巨大反彈,為中國留學生開學帶來挑戰。
  • 海外疫情仍未結束,中國留學生們開學了
    進入9月,秋季新學期開始,國內高校近期已組織學生返校,開展線下複課。但對於留學海外的中國留學生們,他們的新學期則更為複雜。今年3月以來,由於海外疫情形勢嚴峻,一些留學生選擇回國,一些則選擇留在當地。據中新社報導,教育部門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海外留學生總人數達160萬。今年3月海外疫情暴發以來,留在海外的留學生約有142萬。
  • 9月1日起國內學校陸續開學,屬於留學生的開學季到底還有多遠?
    國內學生黨終於迎來了新學期的開學季屬於留學生的開學季究竟什麼時候會來?大課將會採用線上授課的方式,小班授課線下進行;還有部分大學向學生提供更加靈活的入讀方案,學生可以選擇9月入讀或者明年1月入讀。中國留學生何時能赴澳大利亞上學?——9月有望入境澳大利亞。
  • 疫情下那些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就業路
    原標題:用廚藝安身 以理想立命疫情下那些中國海外留學生的就業路畢業季過後,就業季到來。
  • 疫情籠罩下,求學與求職大浪淘沙,留學生群體該何去何從?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所有人的既定計劃:大中小學接連關閉,學生們開始轉為線上上課;大批企業裁員倒閉,失業率直線上升……毫無疑問,新冠病毒的出現和持續蔓延對於大部分行業和群體來說都是一場災難。而在全球抗疫和各國管制的大環境下,想要出國的深造的留學生群體就顯得格外的焦慮。
  • 疫情下的開學季——央視新聞探訪南安普頓大學
    隨著英國高校開學季的到來,許多同學因為擔心疫情的緣故而被迫選擇了「雲留學」,即在家裡上網課。但同時,也有許多同學頂著巨大的壓力堅持回到英國讀書。這其中有剛到英國還在隔離的同學,也有已經結束隔離進入正常學習生活的同學。
  • 美國確診超500萬 開學季將至,多數留學生表示今年不會返美
    許多留學生因美境內新冠疫情形勢過於嚴峻而選擇返回中國,但美國開學季將至,留學生們有何打算和計劃呢?記者分別採訪了四位留學生,其中兩位目前已返回中國,另外兩位因種種原因仍然留在美國加州。已於5月下旬返回中國深圳的留學生小林就讀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據悉UCLA秋季將以網課的形式授課。
  • 那些疫情下回"家"的留學生
    又到了9月開學季,國內高校陸續開學,而一些海外留學生卻面臨無學可上的尷尬。目前,國外籠罩在疫情的陰霾中,高校複課遙遙無期,很多留學生只能留在國內。找實習或工作機會為畢業做準備,成為他們中不少人的選擇。有這樣一群留學生,他們選擇到京東做外語客服,除了工作本身,他們打開了一扇了解祖國和國內企業的窗口,收穫了更多。
  • ​美國移民局限制留學生新規引爭議:留學生何去何從?
    美國政府也將不會再給選擇就讀這些學校的留學生頒發籤證,也不會允許他們入境美國。而如果身在美國的留學生想避免被遣返的命運,就需要學校的授課全部在線下進行,要麼也可以是「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模式。否則,如果學校只提供網課,留學生若還想留下就只能轉學,轉到那些能提供線下授課的高校。
  • 高考不得又面臨退學,在美國的留學生將何去何從?
    但據許多媒體報導稱,仍然有數十萬中國留學生滯留在美國,一旦美國遣返留學生的政策落到實處,這些學生的學業將可能無疾而終。許多人因此憂慮:留學生將何去何從?本文章屬雪國原創,若有不足之處敬請在評論區指正。也可以把相關權限給民辦高校,由民辦高校自主制定政策,滿足未完成學業留學生的學習需要。從這些方案中可以看出,倪閩景希望解決留學生「沒學上」的這一問題,而在採訪中,其本人也表示:對於所有留學生,我都希望他們能夠順順利利完成學業,也十分希望疫情能儘快過去,孩子們都能平平安安。
  • 中國留學生被驅逐,限30天出境!留學生該何去何從?
    近日,美國一所大學突然宣布驅逐所有受中國國家留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公派訪問學者和留學生,並限他們在一個月內離境。儘管這件事目前尚未被任何美國主流媒體所報導,但從「推特」等美國的社交網站上來看,自上周起,一封來自美國北德克薩斯州大學的郵件截圖就已經開始在這些社交平臺上流傳。
  • 關注|立命與安身——疫情下中國留學生的就業路
    畢業季過後,就業季到來。在疫情籠罩下的全球經濟與就業形勢,給海外莘莘學子提出了一道比畢業答辯更難的任務——如何敲開職場大門,特別是在異國他鄉?為此,小編深入對話韓國、德國、法國和義大利4個國家的畢業留學生,在這個90後群體身上看到了他們順勢而為、逆風起飛的堅韌和魄力,聽聽他們如何掌握自己命運,親手創造希望。
  • 疫情下的跨國網課:俄高校為中國留學生提供遠程教學
    (抗擊新型肺炎)疫情下的跨國網課:俄高校為中國留學生提供遠程教學  中新網太原2月24日電 題:疫情下的跨國網課:俄高校為中國留學生提供遠程教學  作者高雨晴  「數學分析、代數、信息、文化、俄語。.」
  • 全縣各學校迎來疫情下的開學季
    又是一年開學季。而今年這個開學季因新冠疫情而變得特殊,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我縣各中小學積極行動起來,在總結新冠疫情防控經驗基礎上,綜合採取一系列舉措,確保安全開學、正常開學、全面開學並有序推進教育教學工作。 今天一大早,記者剛走進縣實驗幼兒園,便被久違的朗朗讀書聲所吸引,沉寂半年的校園恢復了往日的青春與活力。
  • 華媒:疫情擋不住「留學熱」中國赴英留學生比例升
    中新網9月4日電 據《歐洲時報》報導,8月30日,「中國學生申請英國本科數量同比漲兩成」這一話題登上中國社交微博平臺熱搜榜單。兩個月之前,根據記者採訪的多家留學機構及學生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持延期、放棄留學的態度。9月開學季來臨,前往英國的中國留學生人數不降反增的現象讓人意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