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享了小璇的患病經歷和多個症狀背後的創傷,比如「愛美成疾」、仇視母親、拒絕和父親和解,還有亟待解決的復學和大學補考問題。
到這個階段,她已經進入康復期了,原定的心理幹預計劃也告一段落,她回家自習了幾個月,情況很穩定。去年9月學校開學,她終於回到了校園。
剛開始她的狀態很不錯,但大概一個月後,她的情緒又波動了,拒絕去上課,宅在宿舍裡,又出現災難化思維,跟父母說一些非常負面的話,原因好像是與男友有關。
她的父母緊急聯繫我,非常焦慮,擔心她病情復發。我了解後,判斷小璇需要緊急進行強化心理幹預,找到情緒明顯波動的原因並儘快處理。
01、「戀愛腦」是討好型人格特點
與小璇再次見面的時候,她與幾個月前的狀態判若兩人,顯得更有精神、活力,臉色更紅潤。
深入了解後,我發現她情緒明顯波動的原因在於與男友的關係不穩定——他們倆頻頻吵架。
一開始,我以為她缺乏談戀愛的經驗,不理解男性的心理,不懂得如何與男友更好地相處。我便從這些方面對她進行認知治療。她聽了之後恢復了一定的理性。但2天後,因為一點小事情,她又和男友大吵一架。
我意識到,問題背後應該是有創傷,於是轉給催眠治療師Lucy。她與小璇溝通後發現這個問題並沒有這麼簡單,小璇似乎經常刻意地討好男友。
小璇很愛男友,但有時候愛得失去了一定的自我和自信。比如,她非常在意男友的言行舉止,更加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會不會對男友造成不好的影響,是否會讓男友不滿意。她非常努力地注意自己的表現,力求完美。
她會對男友一些不經意的行為非常敏感、易怒。小璇談及兩人最近的一次爭吵,她給男友發了好幾條微信,沒人回;她又打電話,沒人接。小璇著急了,立刻開始胡思亂想:「他是不是不想理我了?是不是我這幾天做錯了什麼?他是不是在懲罰我?我到底哪件事沒做好呢?他會不會離開我?」
一想到男友可能會離開自己,她就非常痛苦、恐懼,一邊不停地自責、自疚、找自己的錯誤,一邊不斷給男友發微信、打電話,想問出個答案。
圖片來源於網絡
幾個小時之後,男友終於回復了。原來是他下班後太勞累,到家就睡著了,根本沒看到小璇的微信。
男友回復得輕描淡寫,讓小璇不要想太多。結果,小璇一下子崩潰了:「我為了你糾結了幾個小時,那麼煎熬、那麼痛苦,你居然這麼不在意我的感受?就幾句話帶過?」
她暴怒,開始指責、抱怨男友。男友覺得這是小事,何至於反應這麼大?兩人就吵了起來。因為類似的事兩人發生過很多次劇烈衝突。
從旁觀者來看,小璇的男友確實對女友的心情不夠體貼;但小璇也確實太敏感,太在意對方的反應了。Lucy認為,小璇的敏感背後實際上是非常的不自信,是討好型的人格特徵,這種人格背後肯定有相應的心理創傷。她認為應對小璇進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復(TPMIH)。
但小璇對於Lucy的這個判斷不以為然:「這與創傷有啥關係?不就是男友的問題嗎?」Lucy花了很大精力才說服她。
果然,在深度催眠下,Lucy精準化找到了相應的心理創傷,貫穿著小璇小學到成年的成長經歷。其中,最主要的事件發生在小學階段。
小學低年級時,一節音樂課上,小璇和同桌趁老師轉過身去板書的時候,兩人頂著音樂課本互相嘻嘻哈哈。老師突然轉過身來了,同桌眼疾手快,馬上把書本從頭頂上拿下來,擺出認真聽課的樣子。小璇慢了一拍,被老師抓個正著。
小璇小學的時候成績好,表現優秀,一直備受同學羨慕和老師誇獎,這次卻不好好聽課,音樂老師非常生氣。他罰小璇頭頂著課本,站在教室後面。
小璇站了一節課,期間書本總是往下掉,每掉一次總有不少同學回頭看她,笑她。小璇心裡非常難受,她做夢也沒想到,自己會一下子從人人羨慕的優秀學生變成被老師罰站、被同學取笑的可憐蟲。
整整40分鐘裡,她不停地自責:「我為什麼要把書本頂在頭上?我為什麼要這麼犯傻?為什麼不表現得好一些?為什麼要惹老師生氣?」她暗自發誓,從此以後各方面都一定要表現得很好,不能招來別人的不滿。
這個事件可能是導致她形成討好型人格的、最初的創傷之一。後來,她還經歷了一些疊加性心理創傷,進一步加強了這種討好別人、苛求自己的不良心態,最終在戀愛中爆發出來。
Lucy為她修復了這些創傷,並建立起更積極的認知,學會自愛,將精力放在不斷地自我提升上,學會自我肯定。小璇從深度催眠狀態中醒來後恍然大悟。她對以往這些創傷都不記得了,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有討好的心態,更加不知道個中來由。
這次緊急強化心理幹預之後,她和男友的關係終於緩和了,也能更專注地上課、學習了。我還引導小璇進行人生規劃,讓她利用自己的特長和所學專業去規劃人生的職業路線。
很快,我收到小璇媽媽發來的好消息:在期末考中,她竟然每一門科目的成績都達到80分以上,完全超出了學校的要求和自己的期望!而且,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班級第2名的好成績。
她和爸爸媽媽都非常高興,我和Lucy也很有成就感!
02、疫情中的波動
本來以為小璇終於能真真正正地走上生活、學習的正軌了。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又帶來了新的心理衝擊。
今年3月初,我在微信上收到小璇媽媽發來的信息,「何主任,小璇的情緒很不穩定,總是為一點小事抓狂,還出口傷人,是不是又要復發了?」。
原本,在今年春節前,小璇和父母決定回老家過年,住在舅舅家。她老家在湖北的一個縣城裡,雖然離武漢較遠,但當時全省都處於防疫緊張態勢,政府呼籲大家注意防護,少出門、少聚餐。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這並沒有引起小璇的父母和長輩們的重視。除夕夜,小璇的舅舅還組織老家的親戚下館子。當時,小璇已經意識到了疫情的嚴峻,她極力反對,反覆勸說父母和舅舅取消聚餐。
但長輩們都聽不進去,最終一大家人圍在一起吃了年夜飯。小璇堅決不參加,一個人呆在舅舅家,非常生氣。
隨後湖北各地道路開始嚴格管制,小璇和父母一直無法回家,只能住在舅舅家,自然處處不便,加上疫情帶來的焦慮,分外壓抑。小璇與男友寒假相聚的計劃被打破,又無法見面,有時兩人因小事拌嘴,也影響到了她的心情。
總之,多個不利因素疊加,小璇的情緒陷入了低谷。她不願意與家人交流,幾乎整體都待在房間裡,三餐不規律,總是發脾氣,對父母說狠話,聲稱要斷絕父女關係,對舅舅、舅媽也很不客氣,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地跟她相處。
我聽小璇的媽媽說完這些情況後,指出他們必須理解女兒的情緒波動。比如就除夕夜聚餐的這件事上,我嚴厲批評了小璇的父母。萬一不小心感染了,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還給國家、社會增添了負擔,必須加強自我反省!實際上,這反映了許多成年人在疫情初期表現出來的偏執和自以為是。
他們承認當時確實做得不好,在與女兒的相處中,總是不自覺地回到以前的狀態,又對小璇造成創傷了。我提醒他們,一定要利用這段疫情相處的時間,將暴露出來的家庭矛盾和溝通障礙進行積極地處理,重建與孩子的親子關係,爭取達到友好相處的程度。
同時,我也給小璇發送了多段微信長語音,緊急給予心理幹預。很快,小璇媽媽回復,她與小璇爸爸進行了深刻地反省,與小璇也進行了溝通,小璇情緒明顯緩解了,危機暫時緩解了。
過了一段時間,小璇的媽媽又發來信息,隨著疫情的改善,他們一家人終於能夠離開老家回到自己家裡了,小璇情緒明顯進一步改善。
當天晚上,她與爸爸敞開心扉地談了近3個小時,她的媽媽非常欣慰,這是患病以來從來沒有過的情景,小璇爸爸再一次真誠地向小璇道歉。
不久後,湖北省「解禁」了,小璇符合出省條件,終於可以與男友相聚了!總的來說,這一次病情波動總算是有驚無險、順利解決。
03、停電帶來的風波
小璇在男友所在的城市待了一個多月,隨後回到老家繼續上網課。小璇知道自己不能再掛科了,想獲得畢業證,她不能鬆懈。所以她對學習非常重視,積極準備即將到來的兩場網考。
到了6月份,小璇與爸爸因為一些事又吵起了架。想到爸爸忙於工作,兩個人接觸的時間並不多,矛盾並沒有進一步激化,但小璇總歸有些鬱悶。
臨近網考時,小璇的焦慮又上來了,吃不下飯,精神高度緊張。在這個節骨眼上,她還跟男朋友吵架了,兩人的感情總不穩定。這讓小璇更心煩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到了網考那一天,早上8點,小璇家所在的小區突然停電了!小璇急得團團轉,快網考了,電腦沒電這怎麼辦?!
小璇的爸媽緊急聯繫輔導員,輔導員表示情況特殊,可以申請緩考,但小璇不願意,先在手機上參加了第一場網考。
爸爸趁著這段時間去附近的賓館去開了間房,打算小璇到賓館裡進行第二場考試。但是小璇不想去,情緒一度爆發,在家砸東西,朝爸媽大喊,「你們不要來煩我!為什麼我這麼慘!做什麼事情都不順利!」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她在自己房間裡堅持參加了第二場網考。考試結束後,她在房間裡大哭,媽媽想進去安慰,卻被女兒趕了出來。
媽媽覺得小璇可能擔心自己考得不好,又要掛科了,她又聯繫了輔導員。輔導員說小璇的情況較特殊,他會和這兩場網課的任課老師解釋的,應該不會為難小璇。輔導員也通過媽媽的手機對小璇安撫了幾句。
不得不說,媽媽的這個應對措施是非常有用的,雖然不能一下子完全穩定小璇的情緒,但起碼能讓她知道事態並不那麼嚴重,考試掛科的可能性不大。
那天,電力搶修到晚上十點才來電。期間小璇不斷否定自己,說自己這不行,那也不行,說一些「自己就是個廢物」「努力也是沒用的」這樣的話。還說後續的考試不參加了,反正也考不好,都是白費力氣。
小璇爸爸看到孩子情緒波動,不敢刺激她,又住到外面賓館去了。小璇的氣都朝媽媽身上撒。但媽媽做得很好,她知道女兒是災難化思維,絲毫沒有指責女兒,一直安慰。
但小璇的狀態十分糟糕,接下來還面臨著好幾場的考試,媽媽非常擔心,便發微信向我求助。我很快就給小璇語音留言,主要引導她要提高自我覺察能力,她一直都在努力並有明顯的進步,不能因為這次遇到的困難而否定自己,要有意識地調整,全力以赴應對接下來的考試。
過了一天後,小璇回復我,她在努力調整自己的情緒了。而她媽媽也反饋,小璇的情緒也開始好轉,還願意與她媽媽交流,兩個人聊了一個小時。媽媽很高興,連連跟我說謝謝。
我與小璇媽媽聊天記錄截圖
她提及了父女倆之前的矛盾。她認為丈夫的自我反省及改變還不夠到位,總是逃避自己的問題,非常固執,女兒沒有感受到爸爸深刻的改變,所以父女之間的關係還是不太友好。
當然她也明白,丈夫面臨著很大的家庭經濟壓力,遇到疫情,收入受到影響,他內心本來就很苦悶。她也嘗試引導小璇多理解爸爸,但女兒不太聽得進去。
針對這個問題,我引導小璇媽媽要學會從心裡認可小璇爸爸的付出,是他為家裡的經濟提供了保障。只有小璇的爸爸持續得到妻子的認可,心裡寬慰,夫妻關係才能改善,然後才能更好地引導他更深入地自我反省及改變,進而改善父女關係。
小璇的媽媽再次表達感謝,這一場風波就過去了。
最近一次收到小璇媽媽的反饋是在9月份。她說小璇這段時間的進步非常大,7月份網考結束,10門課程全都順利通過,有些課程的分數還很高,小璇的心頭大石總算放下了。
還有一個更重大的信息,小璇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與男友和平分手。她開始意識到這個男生並不適合自己。
我與小璇媽媽聊天記錄截圖
小璇的這個決定讓我有點驚訝,但也感到驚喜。
當初處理小璇和這位前男友的矛盾時,我了解到一些男生的情況。他沒有上過大學,雖然學歷不能完全等同於實際的能力,但從小璇的描述中可看出,這位男生上進心不強,比較安於現狀。而且,他也遭受過不少心理創傷,有一定的偏執型的人格特徵。
我當時認為,從長遠來看,這位男生與小璇可能並不匹配。
所以我在他們熱戀時,我告訴過小璇:「你現在覺得他很好,為了他要死要活的,父母的建議都聽不進去,這我都可以理解。但等到你逐漸康復後,你的能力會提升,自信心會提高,眼界會越來越開闊,而且你是一個非常有自我追求的人。可如果你的男友還是原地踏步,那你們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兩人的觀念有很多不一致、不匹配。那時,你們可能會面臨分手。」
「即使真的分手,你也一定要好好地感謝他。因為他陪伴過你度過了人生低谷,給了你安慰和陪伴,他讓你有了男女戀愛的情感體驗,你的性取向穩定了下來。無論如何,你都一定要感謝他和這段戀愛經歷。」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小璇和男友分手也算是意料中的事。我很欣慰小璇變得更加理性、成熟,她再也不會在感情中失去理性,百般討好對方。她在今後遇到的戀情中會越走越好。
8月底,小璇進入大四,課程較少,她開始找實習,找到了一家知名的房地產機構的實習崗位。她的表現得非常好,得到了領導的讚許,還協助領導面試新實習生,在這過程中她不斷找回了自信。
小璇媽媽說,「小璇以前一直都是自卑的,認為自己是廢物,什麼事都幹不了,但這份實習讓她看到她自身的價值,找回了自信,這一切都歸功於你們的心理幹預。」
04、案例思考
小璇來找我面診之前,曾被下過的診斷很多,抑鬱症、雙相障礙、強迫症、軀體變形障礙。而且已經休學了兩年,面對極大的復學壓力,險些丟了學籍。
而且她遭受的疊加性的心理創傷很多、很多,修復創傷花了很長時間。在家庭系統方面,母親的改變和進步很大,但父親比較固執。去年的心理幹預進行了很久,回家之後又遇到幾次大波動,不得不多次啟動緊急幹預。
總之,這一路走來,小璇的康復過程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如今在結束心理幹預1年半之際,我們得知小璇蛻變得越來越好,越來越成熟和出色,我們真的打心底裡的高興和自豪。
患者的逐步康復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接受了我們系統化的心理幹預之後,一下子所有問題就都解決了。他們回去之後可能在不同時期會遭遇新的挫折,浮現新的問題,引發情緒波動,這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應對,幫助孩子跨過這道坎。
圖片來源於網絡
就像小璇所遇到的網考事件。考試前突然停電了,再加上考試前遇到了一連串煩心事,小璇幾乎崩潰了,引發了災難化思維。如果當時小璇媽媽應對和安撫不得當,小璇可能真的再次掛科,帶來一系列的繼發性創傷,的確有復發的風險。
而患者接受完我們的心理幹預後,我們的持續隨訪和幹預也很重要的。在原定的心理幹預方案中,我們會為患者進行逆商塑造的心理幹預。但這只是打個基礎,並不意味是患者的逆商一下子就會有質的飛躍,一勞永逸,再也不怕任何打擊,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相關的心理幹預就好比讓患者有了一定的知識武裝,甚至建立起初步的積極條件反射,知道應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挫折,但他們仍然缺乏實戰演練。在康復過程中遇到現實的挫折時,他們還是難免會慌、會焦慮,引發一定的災難化思維,但對比起接受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之前,這時的他們已經理性多了。
這往往就是塑造逆商的契機。父母一定要利用好這次機會,引導孩子積極應對,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必要時我們也會提供緊急心理幹預。
當患者戰勝了這次困難後,他們會體驗到成就感和勝利的愉悅,他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家人的支持。經過一次次這樣的歷練,他們的逆商和優秀的性格特質會越來越穩定,心態越來越積極和淡定。
這就類似於在運動中獲得的極限體驗,這麼難的事都克服了,以後遇到難題還有什麼好慌張的?自信自然就慢慢回來了。
還有,小璇在情感中的進步有啟發意義。平時我們經常看到不少女生被渣男欺騙、落得可憐下場的新聞。比如不久前有則報導,吉林女孩張志新在讀大三時,對一名男生一見鍾情,迅速墮入愛河,後來不顧父母反對退學裸婚。
但婚後的張志新並不幸福。丈夫對她家暴、虐待,最終離婚收場。更不幸的是,他們的女兒患上了白血病,前夫還拒絕承擔責任。張志新被盲目的愛情蒙蔽了眼睛,一步步將自己推到生活的困境中。
有人把這類女性稱為「戀愛腦」,指她們的大腦在戀愛中完全喪失了理性。人們總是一邊對她們感到惋惜,一邊說她們蠢,但往往不能看到背後的根源問題。
女孩在感情中極度不理智,首先應該反省的是她們的父母,尤其是父親。惡劣的父女親子關係很可能是罪魁禍首之一。有的女孩還會走向極端,拒絕與異性交往,成為同性戀者,小璇當時就差點走了這條路。
希望廣大有女兒的父親們一定要引以為戒,反省自己對待女兒的教育方式,有意識地營造親密的父女親子關係,避免女兒在感情中受傷,避免形成性取向的困惑。
還有一點想提醒廣大患者父母,那就是孩子的休學問題。小璇休學了兩年,掛科嚴重,幾乎與大學畢業證擦肩而過。雖然說現在不再是一考定終身的時代,大學畢不了業還可以重新報考,實在沒有大學文憑,也不會沒有出路。
但如果真的被退學了,這個打擊對當時的小璇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可能直接導致重度抑鬱發作和自殺行為。後續再想重建信心和社會功能就更加難了。
為什麼小璇會這麼驚險?部分原因是她的父母在其休學第一年時對疾病的理解很表面,不懂得去尋找並解決女兒患病後的心理根源。他們以為女兒吃著藥、在家情緒逐步穩定,這個病慢慢好了,就能上學了。結果他們想得太簡單了,心理問題沒有解決,復學並不順利,小璇再次休學,她徹底陷入了絕望。
所以,孩子罹患嚴重的精神心理障礙後,有時候休學是無可避免的。但如果選擇了休學,父母一定要抓緊時間,積極學習科學的精神心理學知識,必須明白抑鬱症狀的背後是疊加性的心理創傷。
父母一定理性思路,加強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尋找高效的、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改善與孩子的親子關係。最好在休學一年內讓孩子情緒症狀、心理根源問題有較大的緩解,然後再幫助孩子逐步復學。
否則,如果休學了兩年或以上,越拖越久,問題會越來越棘手。孩子的寶貴求學階段可能就真的錯過了。家長們一定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