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0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農業生態基礎試題
課程代碼:02665
一、單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四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一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幹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20分)
1.農業生態系統屬於( )。
A.人工生態系統
B.自然生態系統
C.半自然生態系統
D.封閉式生態系統
2.棉紅鈴蟲→金小蜂這一食物鏈屬( )。
A.草牧食物鏈
B.腐生食物鏈
C.寄生食物鏈
D.混合食物鏈
3.下列哪一種能源屬於生物輔助能( )。
A.種子
B.降水
C.風力
D.蒸發
4.蝗蟲、蚱蜢在秋冬季雜草枯黃時會改變體軀顏色使之與草色相一致,這是由什麼引起的?( )
A.能流
B.物流
C.信息流
D.價值流
5.氣相型循環的特點是( )。
A.速度快、循環比較完全
B.速度快、循環不完全
C.速度較慢、循環較為完全
D.速度較慢、循環不完全
6.磷循環屬典型的( )。
A.氣相型循環
B.沉積型循環
C.生物學循環
D.地質學循環
7.在物質循環過程中被暫時固定、貯存的場所稱為庫。根據容積大小,物質交換活動快慢,庫可分為交換庫和貯存庫兩種,下列庫中屬於交換庫的是( )。
A.大氣庫
B.水體庫
C.動物庫
D.土壤庫
8.生態金字塔一般常用( )表示,因為這種表示方法不受個體大小、組成成分、代謝速度的影響,能準確地說明能量傳遞的遞減特點。
A.數量金字塔
B.生物量金字塔
C.能量金字塔
D.個體數量金字塔
9.下列生物中,能進行次級生產的是( )。
A.果樹
B.小麥
C.水稻
D.牛
10.土壤條件處於最適狀態下的初級生產力為( )。
A.光合生產力
B.光溫生產力
C.氣候生產力
D.土壤生產力
11.大豆施鉀量為4公斤時,大豆產量為100公斤,當施鉀量為6公斤時, 稻穀產量為110公斤,若大豆價格為2.5元/公斤,則邊際產量為( )。
A.100公斤
B.110公斤
C.10公斤
D.5公斤
12.自然界中大多數自然種群的空間分布格局屬於( )。
A.成群型
B.隨機型
C.均勻型
D.分散型
13.在有環境限制的條件下,種群數量的增長一般呈( )。
A.指數增長
B.離散增長
C.邏輯斯諦增長
D.連續增長
14.固氮根瘤菌和豆科植物間的相互作用關係屬於( )。
A.互利共生
B.原始合作
C.寄生
D.中性作用
15.在原有植被遭受毀滅性破壞後所形成的裸地上開始的演替,稱為( )。
A.次生演替
B.原生演替
C.快速演替
D.長期演替
16.由相同生活型或相似生態要求的種組成的,在空間上、形態上和生態上相對特化的群落結構的基本單位稱為( )。
A.小群落
B.交錯帶
C.層片
D.斑塊
17.活動溫度與生物學最低溫度之差稱為( )。
A.活動積溫
B.有效積溫
C.積溫
D.有效溫度
18.生物體內組織或細胞間的環境稱為( )。
A.區域環境
B.生境
C.小環境
D.內環境
19.工業「三廢」指的是( )。
A.廢水、廢氣、廢渣
B.廢土、廢氣、廢渣
C.廢物、廢氣、廢渣
D.廢水、廢礦、廢渣
20.玉米與大豆間作,利用七星瓢蟲、食蚜蟲等捕食蚜蟲;這是( )在生態農業實踐中的具體應用。
A.整體效應原理
B.生態位原理
C.物質循環與再生原理
D.生物種群相生互克原理
二、多項選擇題(在每小題的五個備選答案中,選出二至五個正確的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分別填在題幹的括號內,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每小題2分,共10分)
1.農業生態系統的自然調控方式有( )。
A.程序調控
B.冗餘調控
C.反饋調控
D.隨動調
E.最優調控
2.農業生態系統的時間結構類型主要有( )。
A.種群嵌合型
B.種群密結型
C.人工設施型
D.垂直結構型
E.水平結構型
3.根據使用價值的不同,人工輔助能主要有( )。
A.置換性能量
B.生產性能量
C.消費性能量
D.可更新能量
E.增益性能量
4.生物種間的負相互作用方式主要有( )。
A.原始合作
B.競爭
C.偏害作用
D.寄生
E.捕食
5.根據對光強的適應性不同,植物光強適應性類型主要有( )。
A.陽性植物
B.陰性植物
C.耐陰植物
D.中性植物
E.喜光植物
三、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穩態調控
2.輔助能
3.地質大循環
4.群落
5.中國生態農業
四、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35分)
1.選擇農業技術應注意哪些原則?
2.農業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加環有什麼意義和作用?
3.簡述K-對策生物的特點。
4.簡述生活型與生態型的概念及其區別。
5.病蟲草害的生物防治技術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五、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何謂農業技術經濟效果?試析影響農業技術經濟效果的因素及常用的系統經濟效果分析原理。
2.試析我國農業自然資源利用中出現的主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