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松山文創園:臺北的創意櫥窗
松山文創園已舉辦過多個大型展覽和藝術節慶
文化產業園建設一直是文化產業的重點,歷年文化專項資金用於文化產業園的補貼、稅收優惠等佔比均較高。然而2013年出現了轉折性變化,國家並沒有將鼓勵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和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作為重點投入領域。專家指出,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設有放緩趨勢。然而在臺灣,變身才2年多的松山文創園雖然年紀很輕,卻有遠大的抱負:以它為中心,創建臺北東區文創旗艦特區。
靜候10年等待變身
松山文創園位於臺北信義區,由一座坐落於臺北市中心幾乎被人遺忘的園區,變身成為吸引不少年輕人跟遊客的文創園區。在成為文創園區之前,這座保有完整廠房、庭園造景及豐富人文景觀,佔地6.6公頃的園區,曾靜靜地等待了10年。
從1940年修建完成到1998年停產,松山煙廠一直生產香菸,在極盛時期年產值曾逾210億新臺幣,後因香菸市場競爭力下降等原因,松山煙廠在1998年停產,遷並臺北煙廠。2001年,臺北市政府將松山煙廠指定為第99處市定古蹟,其中辦公廳、制煙工廠、鍋爐房、一至五號倉庫為古蹟本體,蓮花池、運輸軌道及光復後新建倉庫一併納為古蹟保存範圍。
在松山煙廠被指定為古蹟之後的10年裡,不少遊客前來觀光,而它也靜靜地等著屬於它的新生。2011年,臺北主辦了世界設計大展,松山煙廠及其附屬建築成為該活動的主場地,並由全島設計中心「臺灣創意設計中心」注入資源及能量。這次大展的成功舉辦,使得臺北市當局看到其發展潛力,於是耗資6億新臺幣,在這一年將松山煙廠改為松山文創園,由臺北文化基金會運營。
開幕迄今,松山文創園已舉辦過多個大型展覽和藝術節慶,如LEGO夢工廠積木展、第13屆臺北藝術節等,成為與華山1914、西門紅樓三足鼎立的文創園區。
「原創」是松山文創區的品牌
在2013年11月舉行的第八屆北京文博會上,松山文創園的展示設計,使得每位參觀者都駐足驚嘆。松山文創園有一個常駐展區:臺灣設計館。該館獨佔一座廠房,「松山文創園更傾向於展示臺灣設計的多面性,更學術一些」,館內的工作人員介紹,展館以多元化的博物館概念,展示臺灣文創及設計產業的亮點,七大展區的內容集結臺灣經典設計以及世界級大師作品,既回顧了臺灣從上世紀40年代至今的創意設計發展歷程,又展現了最新的概念型設計,可以看出臺灣設計的脈絡。
值得一提的是,館中的「金點區」展示了臺灣近12年獲得的國際大獎設計作品,有自2000年以來獲得德國iF設計大獎、德國紅點設計獎與美國的IDEA等國際大獎,以及臺灣金點獎和臺灣「新一代設計競賽」的獲獎作品,各種創意和設計,展示出臺灣設計的強大原創力。
正如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劉維工所說,原創就是松山文創園的品牌,松山文創園鼓勵和支持各種創意在這裡迸發,讓各種各樣的想法、見解相互碰撞、交流,讓想像力在這裡得到充分釋放。未來的松山文創園將是臺北的創意實驗室、創意學院、創意合作社,更是臺北的創意櫥窗,充分展現原創的品牌價值。
未來的文創旗艦特區
松山文創園的志向不止於此,在老廠房的旁邊,「臺北文創BOT」大樓已經落成,為了保持與原有廠房的風格一致,這座14層高的建築由日本國寶級建築師伊東豐雄操刀,內部空間包括商場、文創辦公室、文創主題旅館及其他附屬多用途文化設施,兼具文創產業資源基地及市民文化休閒園地等功能。
而松山文創園隔壁的「臺北大巨蛋」正在建設當中,將迎接2017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召開。緊鄰松山文創園旁的臺灣鐵路管理局機務處也將搬遷,該廠規模比松山煙廠還大,除了公共浴室已指定為古蹟之外,廠內維修車輛的部分工作廠房,目前仍在運作。據悉,臺北市文化局有意將部分廠區重新改裝成藝術家創作工作基地,打造成一座世界級的博物館。而松山文創園、臺北大巨蛋、臺灣鐵路管理局機務處三地結合,將在未來成為臺北東區的文創旗艦特區。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