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之所以珍貴,不是因為物品本身,而在於附加在禮物之上的情感表達。常常困擾我們的兩個問題在於:送什麼?怎麼送?
「送送禮物」成立於2015年9月,位於蘇州。創始人李和洋告訴36氪,據統計全國36個一二線城市中,18-58歲人群平均每人每年會送3.28次禮物,且單件禮物平均價格在200元以上。2015年全國個人禮物消費總額約為1.2萬億元。
在選品方面,送送禮物通過對京東、天貓等大型電商平臺的商品銷售數據進行採集分析,挑選出銷量領先並適合作為禮物的商品,根據禮贈經驗模型匹配到各個送禮場景中。「給用戶推薦100種禮物等於沒有推薦。」李和洋表示,儘管送送禮物的禮品資源庫中有近10萬種禮物,但始終把平臺的SKU控制在1200種以內,價格從100元到一萬元不等。通過對送禮者和收禮者用戶特徵的了解,提高推薦的精度。
生活中的送禮場景有可能是親友之間,有可能是職場的夥伴,還有可能是粉絲和心中的愛豆。比如直播平臺上,粉絲送給主播的火箭、魚丸等虛擬禮物。送送禮物和九大直播平臺的200多位人氣主播建立了合作關係,粉絲可以通過送送禮物贈送真實禮物給心中的男神女神,還可以通過電子賀卡錄製語音或視頻,表達對愛豆的祝福。
不過我的疑慮是,從京東、天貓這樣的大平臺中挑選禮物,會不會少了幾分禮品的獨特性?李和洋表示,送送禮物的目標用戶是「對送禮物沒有什麼概念的人」,對於心裡有一個主觀設定,想好送什麼特別禮物的人群,通常不太會使用送送禮物App。送送禮物側重於相對成熟的群體,對於所謂的創意和個性化並不是那麼看重,反而更偏重於品牌化。
目前,送送禮物和國內外250家一線品牌禮品供應商合作,和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實現戰略合作。同時通過SaaS雲平臺進行禮物上下遊渠道的整合,使禮物供應商成為平臺經銷商,降低供貨和管理成本。
盈利方面,送送禮物以商品利潤、導購分成和兌現費用為主,今後將擴展到深度定製、限量眾籌、明星送禮和廣告等增值服務。根據送送禮物提供的數據,自2016年2月上線以來,送送禮物的用戶數量已超過200萬人,每月的用戶增長速度都保持在30%以上。到目前為止,送送禮物的銷售額已超過500萬元,月復購率高達36%,預計到今年年底銷售額將突破1000萬元,實現200萬元以上毛利。
在1.3萬億的禮物市場,還有36氪介紹過的禮物說、心意點點和生日管家合併後的心生家族、最禮物、BeGifted等等。送送禮物認為其他禮物應用把業務焦點放在了禮物推薦上,而送送禮物把眼光放在了送禮的全流程服務。 在送禮前,可以提供禮物推薦;避免當面送禮的尷尬,可以選擇微博、微信一鍵送禮;社交方面,「獨家記憶」功能可以讓收禮者在接收禮物的同時收到送禮者的祝福圖文或視頻;而如果收禮者不想收取禮物,還可以將禮物轉贈或出售給送送禮物,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團隊方面,創始人李和洋在10年前開始涉足禮贈行業,在2010年我創立了國內第一家B2B禮品電商網站「禮品庫」。CTO為UCLA的軟體工程碩士,回國後先後供職華為和途牛網。運營總監符翔畢業於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曾任金誠傳媒集團策劃總監、麥趣傳媒CEO。
目前團隊正在進行Pre-A輪融資,計劃融資1000萬至2000萬,主要用於產品推廣及品牌建設。未來送送禮物將開通「送送秀」、「禮上加禮」等更多禮物社交功能,尋求與鬥魚、熊貓TV、世紀佳緣、珍愛網等社交平臺的合作機會,將用戶贈送禮物的範圍從虛擬禮物拓展到真實禮物。同時計劃在部分城市開設體驗店,提供深度定製、明星送禮等個性化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