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現狀過得如何?

2021-01-15 騰訊網

生兒育女將孩子撫養長大是父母的義務,孩子將來也應當贍養父母,這也是中國的優良傳統思想。隨著人們的思想逐漸開放,以及外來文化的影響,很多觀念跟以往大有不同。現在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財力,導致有些人不願意去承受這些壓力而選擇丁克,而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

「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現狀過得如何?

60歲的李大爺年輕時就來到大城市打拼,並結識了現在的妻子孫阿姨,經過兩人的努力奮鬥,終於在打拼的城市安了家,也有了一定的存款。此時兩人的年齡已經三十好幾,孫阿姨已經過了生育最好的時間,而且兩人也不太想要孩子,覺得這些年兩人奮鬥很是辛苦,從來沒有好好享受過生活。

於是,當年的李大爺就與妻子商量著,將存下來的這些錢用來旅遊,把日子過得輕鬆些。所以兩人決定不生孩子,用養孩子的這些錢來養老。

然而時間一晃,他們作為我國首批丁克夫妻已年邁60,他們現在過得怎麼樣?

不得不說,兩人年輕時的生活過得瀟灑自如,浪漫而充實。但是隨著年紀增大,兩人已經不再有精力去旅遊,再加上李大爺身體不適,妻子只能在家照顧他,生活質量下降,壓力也逐漸增加。李大爺開始後悔當年不生育孩子,如今讓妻子這麼辛苦地照顧自己。漸漸地脫離當年自己想要的生活,李大爺想著如果此時有兒女為我們養老該多好。

為何會出現丁克夫妻?

1、不想承受養孩子的壓力

有些人可能在年輕時,看到身邊的人養育孩子所付出的辛苦和面臨的壓力,讓她們畏懼生孩子,更不想花錢去培養,畢竟她們不確定孩子長大後,就一定能給子自己養老。尤其是養兒子,還需要為他準備婚房,壓力更大了。

2、沒時間沒精力養育孩子

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比較快,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很多年輕人如果沒有老人幫忙帶娃,估計會有很多人選擇暫時不生娃。而那些沒有人幫忙帶娃的人,自身又抽不出時間,很可能就會選擇丁克。

選擇丁克家庭,會面臨哪些問題?

1、家裡長輩的反對

雖然現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由和主見,其他人不能干預,決定生孩子也是如此。但是不生孩子,不僅是自己的問題,而有些老人比較渴望抱孫娃,年輕人不經過與父母協商,就擅自決定這麼做,很可能讓父母生氣,甚至是發生爭執。

2、經濟是否支持

選擇丁克,年輕時確實能夠減輕不少壓力,但同時也增加了養老的風險,可以說丁克族老了之後,年輕時留下的經濟儲備,是他們唯一的安全感。晚年生活過得好不好,還要看年輕時掙的錢能支撐到什麼時候,所以選擇丁克,在賺錢「養老」的路上不能怠慢。

3、孤獨面對老年生活

普通家庭,雖然養育子女辛苦,但是只要努力過好每一天,就可以體會到先苦後甜的生活,晚年有子女的陪伴。

但是丁克夫妻,年輕時活得瀟灑自如,但是步入晚年之後,就會面臨沒有子女陪伴的孤獨生活,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晚年需要非常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想成為丁克族之前,需要從多個方面慎重考慮,畢竟人成長到不同階段時,隨著心智的成熟,想法也會有所改變。說不定步入晚年生活時,承受不了那種孤獨感,也可能會改變想法,後悔當初不生孩子。

相關焦點

  • 「拿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年老,他們現狀如何?
    孫大爺和孫大媽的思想就比較開明,他們沒有陷入傳宗接代的傳統思想中,而是活在當下,注重自己的享樂,所以他們成為了我國首批的再加上,在當時那個年代二人的積蓄不多,自己的生活都很拮据,更別說還要再照顧一個孩子了,因此他們就決定不生孩子,然後把撫養孩子的經費攢起來,留著養老的時候再用,所以他們也就沒有要孩子。
  • 「拿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60歲,如今後悔了嗎?
    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思想的開化,加上面臨養育孩子需要承擔和面對的經濟壓力,以及一系列的責任義務,使得一些人群不願意生養孩子,這類人群被稱為丁克。我國首批丁克已60歲,如今後悔了嗎?孫大爺和孫大媽從年輕的時候,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打拼奮鬥,因為養育一個孩子需要花費巨額的成本,加上兩個人沒有多餘的時間可以照顧孩子,所以兩人經過商量,共同決定把養孩子的錢攢起來留著今後養老用,就不生養孩子了。
  • 60年前的美國丁克住進養老院,用養娃的錢養老,如今他們現狀如何
    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追溯到"丁克"的源頭,看看那些當初選擇當丁克的人,現狀如何,不是能有些參考價值嗎?丁克的源頭丁克DINK,英文為Double Income No Kids,意思是夫妻雙方都有收入,但不要孩子,是西方人在物質水平到達一定程度後,開始追求"child-free"的產物,也就是要不要娃自由。
  • 摒棄養兒防老的觀念,不生孩子,用養孩子的錢養老不行嗎?
    想想我們養育一個孩子,從十月懷胎再到哺育、教養,方方面面付出的代價何止是金錢?除了要努力賺錢供養孩子的吃喝穿戴之外,還需要給孩子進行教育投資,除此之外,還要給孩子準備婚房、娶妻生子,沒有一樣能逃得過去,以最保守的數字計算,從小學到大學,養大一個孩子至少要花掉七八十萬,如果加上婚房陪價,一百萬也打不住。
  • 農村老人的春天來了,養老新變化還要提高補貼!再不知道就晚了
    農村老人的春天來了,養老新變化還要提高補貼!再不知道就晚了說到這個農村養老,已經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因為農村的老人一輩子靠地、靠務農,哪裡有什麼退休金,這就導致每個月可領取的60元農村養老金有些捉襟見肘。
  • 「我不生娃也能養老,攢錢去養老院」,首批丁克那批人,現狀如何
    沒有孩子養老,攢錢等老了去養老院 小美和老公結婚7年了,從結婚的當年就被雙方老人催著生娃,這一轉眼7年過去了,老人也從最開始的商量到現在的威逼利誘。 在小美和老公的心裡,覺得生孩子實在是太累,不但要把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用在孩子身上,還要拿出很多精力去照顧孩子,沒有孩子兩個人過著二人世界,想去哪裡抬腿就可以走
  • 「30年前不生孩子,如今後悔」,首批丁克老去,現狀讓人心酸
    現狀很多年輕人都在考慮要不要做丁克家族,事實上丁克家庭在三十年前就出現了,如果首批丁克家庭也步入了晚年。那麼國內首批丁克家庭晚年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一、首批丁克老人現狀老楊年輕時為了事業,加上妻子也非常的忙碌,兩人都屬於知識分子,經濟條件也不錯。
  • 第一批丁克家庭距今已經40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結局大多令人感慨
    我國第一批選擇丁克的家庭距今已經有40年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如今已經步入晚年。這些人的現狀如何?真的能夠安享晚年嗎?他們對於丁克的看法有沒有發生改變呢?【不同的丁克家庭有著近乎相同的晚年結局】Ⅰ生活不是備忘錄,不會按照計劃一步步走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的一則消息:池爺爺和他的老伴張奶奶,老人便是丁克家庭。
  • 有人說「不生小孩,養孩子的錢省下來養老」,這樣做靠譜嗎?
    先說觀念: 持【不生小孩,靠本應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這種觀點的人 持【不生小孩,靠本應用養孩子的錢來提升】這種觀點的人 持【不生小孩,靠本應用養孩子的錢來投資】這種觀點的人 他們有什麼不一樣嗎?
  • 日本康養政策法規沿革對我國養老產業發展的啟示
    解決好養老問題,讓每一位老人都能生活的安心、靜心、舒心,都能健康長壽、安享幸福晚年,已經成為我國政府的重要擔當。隨著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轉變的形勢在加劇,人口老齡化對國家和政府的綜合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9億人,佔總人口17.9%,其中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現狀評估及政策建議
    養老保險是養老保障體系的基礎。當前我國老齡化現象嚴重,完善我國養老保險制度緊迫性凸顯。通過對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現狀的評估,提出政策建議。對於養老保障體系的完善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整體制度可持續性   評估整體制度可持續性採用的是定性指標——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發展現狀。   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自建立以來國家也在不斷發展完善,力求更大程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國家近年來出臺多項法律法規與政策性文件助力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的建設,最新頒布的《企業年金辦法》又為企業年金的完善提供了政策支持。
  • 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不愁,國家再發福利,每年720元,60歲後可領
    現在計劃生育家庭養老不愁,國家再發放福利,每年720元的補貼,60歲後可領,快來了解一下吧!剛開始搞計劃生育時,農民們心想,生一個的話怎麼防老呢?於是各村村幹部紛紛告知農民,認真遵守計劃生育的父母老了國家來養。對於每一位獨生子女的父親或者母親,只要持有獨生子女光榮證,並且經查實符合領取條件,沒有違反計劃生育規定,那麼就可以了去申請一筆養老金,也叫獨生子女父母養老補貼。
  • 首批「丁克族」步入老年,看了這3個丁克家庭的現狀,令人深思
    在中國人的眼裡,無後視為不孝,但是這些丁克家庭依然選擇有孩子的權利。他們往往是高知階層,雙雙收入豐厚,那個時候,很多都說,他們不要孩子有資本!首批丁克家庭,目前已經步入老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真的是當時想像般瀟灑嗎?小米夫婦,現在可以稱為老米夫婦了,當初都是在上海生活的海歸教師。
  • 「在養老院被欺負」,丁克傳入我國30年,首批響應者現狀如何?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丁克」一詞如今的年輕人都不陌生,「丁克」最開始是流行於歐美、日本等地的一種生育理念,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後,引發劇烈社會反響。中國人普遍認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丁克無疑對當時的人們造成巨大衝擊。
  • 揭秘香港老年人生活現狀:60多仍打工餬口 養老方案多爭議
    雖然長命,但香港的老年人卻不幸福, 三個老人中就有一個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到了60歲本該退休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卻因為無錢養老,面臨困境。 2000年,香港特區政府開始實施強積金制度,與內地的養老保險相似,強積金每月由個人和企業一起繳納供款。但不同之處在於,強積金由私人機構管理,打工仔可自由選擇購買不同種類的股票基金、指數基金、債券基金等,等到65歲退休後,可一次性提取本金和投資回報,作為養老之用。
  • 女婿和兒媳養老誰更靠譜?「都沒有錢靠譜」60歲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兒媳和女婿養老都沒有自己有錢靠譜」,60歲老人的哭訴揭示背後心酸鄰居張大爺是個可憐人。老伴去世得早,一個人又是當爹又是當媽,費了半天的力氣,這才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兒子考上了省外的大學,當時一畢業就留在了當地,女兒則是留在了當地。
  • 60歲需要多少錢養老?不光領取養老金,存款還要達到這麼多
    文丨糞提 審丨易桉導讀: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養老問題日益凸顯,但是太多的年輕人仍然覺得這個議題和自己不相關,可事實真如此麼?僅僅依靠自己繳納的社保,在未來可以過上舒適的養老生活嗎,需要儘早籌劃,存款不失為簡單有效的途徑。到退休時,存夠一定金額。央行於近日發布了中國家庭儲蓄的數據,雖然我們的存款餘額高達七十四萬億元,高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的儲蓄比率卻有所降低,目前還不足四成人在銀行擁有存款。其中主因是年輕人熱愛消費,有太多的「月光族」湧現。問題來了,這屆年輕人的養老怎麼辦?
  • 度小滿支招90後新難題:如何從30歲開始攢夠200萬養老錢
    從保溫杯裡泡枸杞,到90後單身大潮問題被熱議,30歲開始,這個年輕群體可能要開始擔心一個更為「嚴肅」的話題,如何養老呢?但是蘇大強有多「作」,恰恰表現了:現如今養老有多難。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份發布的數據,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2.5億,佔總人口的17.9%,老齡化日益加深。
  • 50歲中年人:我這一生只做了三件事,養孩子,供房子,存養老錢
    整理時,明一留意到署名「不敢說老」的鄭先生來的傾訴頗為打動人心。鄭先生說,50知天命了,最近宅在家裡沒事,回顧了自己的大半生,好象只做了三件事:養孩子,供房子,存養老錢。都說是,養兒方知父母恩。經歷了愛情的美好,檢閱了婚姻的一地雞毛之後,每個小家庭都以孩子為中心而運轉,養孩子,養好孩子,成為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甚至很多母親為了孩子「生完就不工作了,怕孩子哭,怕孩子餓,怕孩子教育跟不上……」也有很多父親,為了孩子「不斷換工作,多打幾份工,窮自己也不能窮孩子。」為了孩子,拼盡全力。
  • 我國「丁克族」破60萬,首批退休「丁克夫妻」,晚年生活幸福嗎
    我國「丁克族」破60萬最近,有一則這樣的新聞進入大家的視線,新聞說的是我國的「丁克族」已經突破了60萬,而且有增加的趨勢。,他們的晚年生活如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劉先生和妻子因為身體的原因以及生活觀念的原因,在二十幾年前選擇了不生孩子,如今兩個人馬上就要60歲,接近退休的年齡了,兩個人的生活也依然很充實。因為不生孩子,所以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自己的生活,也存了很大一筆錢,因此兩人準備退休後去國外定居,過上悠閒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