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生娃也能養老,攢錢去養老院」,首批丁克那批人,現狀如何

2020-12-16 騰訊網

丁克表示有生育能力,但是卻選擇不生孩子的一類人

據數據統計:在北京結婚5年仍然沒要孩子的佔比為10%,上海佔12.4%,深圳佔11.8%。這個數據也可以代表丁克在各個城市的概率。

從最開始「丁克」這個詞來到中國,被很多人排斥,到現在很多人選擇丁克。

因為對養育子女要面對的經濟壓力的恐懼,所以選擇不生孩子,這也說明了現在年輕人對於經濟和生活的壓力如此之大。

沒有孩子養老,攢錢等老了去養老院

小美和老公結婚7年了,從結婚的當年就被雙方老人催著生娃,這一轉眼7年過去了,老人也從最開始的商量到現在的威逼利誘。

特別是二胎政策開放之後,和小美相同年齡的朋友都生了二寶,而小美還是和老公過著二人世界。

老人說「孩子是家庭的延續,沒有孩子女人的一生都不完整」,無論是怎樣的理由,都不能動搖小美不生娃的決心,而且老公也是全力支持小美的想法。

兩個人商量,年輕多賺錢,等老了就去養老院。

養老院最開始出現,是為了接收那些不被子女贍養的老人,而現在養老院真的是去「養老」。

在小美和老公的心裡,覺得生孩子實在是太累,不但要把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用在孩子身上,還要拿出很多精力去照顧孩子,沒有孩子兩個人過著二人世界,想去哪裡抬腿就可以走,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去養老院的想法很美好,但是老年生活真的會充滿歡樂和健康嗎?養老院的環境和服務是否滿足所有的老人,這些都是若干年後才能知道。

老人去養老院危害多,這些你都知道嗎?

危害一:情感上孤獨,感情的需要會更強烈

當人們年輕的時候設想,自己的老年生活,沒有了老伴就是每天做飯、看電視、睡覺,雖然日子過的輕鬆自在,但是卻總會感覺到孤單。想著如果去了養老院人多熱鬧,會有很多人陪伴。

在養老院確實是比較豐富,除了年齡相仿的老朋友,還有專業的護工能把自己的生活照顧的很好。

到了養老院子女也會更放心,但是面臨的問題也會出現,那就是與子女見面的機會就少了。老人們總是會想:為什麼別的老人的子女總是回來,而自己的子女卻總是在忙不能來

雖然養老院生活豐富,但是對於感情的需要會更強烈,老人的孤獨感也會更強烈。會想還不如在家,至少還能經常看到孩子。

危害二:不自在,總覺得是別人侵犯了自己的領地

養老院是一個大集體,生活著很多人,大家也有不同的脾氣和生活習慣。

特別是獨自在家生活慣了的老人,到集體生活後會特別不習慣,總覺得是別人侵犯了自己的領地,自己在哪坐著都是渾身不自在。

就像很多老人說:子女接我們去她們家住是好心,但是去了之後哪裡都覺得不自在,不如自己家舒服。對於自己的子女都會有這種感覺,何況是養老院那些不熟悉的外人。

首批丁克那批人,現狀如何?

只剩下孤單的回憶,內心空虛

老人常說「老伴,老伴,人老了需要有個伴」,這個伴不僅僅是自己的丈夫、妻子,還有子女的陪伴。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人的脾氣和性格都會發生變化,年輕的時候可能是少言寡語的性格,到了晚年卻特別喜歡找人說話聊天。

年輕時候看著彆扭、不喜歡的人,等到年紀大了,反而相處的能很融洽。甚至是年輕的時候有過矛盾的人,到老了也會忘記矛盾開始彼此牽掛。

年輕的時候覺得孩子是負擔,不但經濟壓力大,還要圍著孩子轉。其實看著孩子慢慢長大,並學會每一種技能也是非常美好的回憶。而這些是丁克家庭無法體會的。

有錢難買子孫滿堂,錢不能解決內心的渴望,家裡冷冰冰

選擇丁克是因為生孩子花銷大、養孩子花銷大,未來孩子長大了孩子要結婚、買房更需要父母的經濟支援,所以索性不生孩子,把錢都省下了。但是有錢真的能解決所有的需求嗎?

回到家,家裡冷冰冰,特別是節假日別人家都是孩子圍在身邊,熱鬧非凡,而自己家只有自己和丈夫或者妻子,感覺缺少了煙火氣,有錢難買子孫滿堂

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爺爺奶奶的年紀,內心的空虛更是錢解決不了的。所以想要做丁克一定要想好老年時的生活和狀態,而不是年輕時候的生活。

相關焦點

  • 60年前的美國丁克住進養老院,用養娃的錢養老,如今他們現狀如何
    丁克,之所以被現代家庭廣為討論,除了它本身的"離經叛道",更有深層的社會原因:孩子,慢慢變成"甜蜜的負擔",許多年輕人,不希望背著這種負擔奔跑。就像香港TVB一部紀錄片中有句經典臺詞:在香港,不買房、不生娃,你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瀟灑。當丁克真的一定能瀟灑嗎?
  • 「30年前不生孩子,如今後悔」,首批丁克老去,現狀讓人心酸
    現狀很多年輕人都在考慮要不要做丁克家族,事實上丁克家庭在三十年前就出現了,如果首批丁克家庭也步入了晚年。那麼國內首批丁克家庭晚年生活,會是什麼樣的呢?一、首批丁克老人現狀老楊年輕時為了事業,加上妻子也非常的忙碌,兩人都屬於知識分子,經濟條件也不錯。
  • 「在養老院被欺負」,丁克傳入我國30年,首批響應者現狀如何?
    就在這樣複雜的文化背景下,一小部分人群開始對丁克進行實踐,如今30年過去了,第一批嘗試丁克的人陸續步入老年,他們如今現狀如何?「老了就去養老院」,丁克卻備受「欺負」秦大爺在年輕時宣布自己選擇不生孩子的時候,身邊人最關注的就是他的養老問題。還是小夥子的秦大爺血氣方剛:「那有什麼,老了就去養老院唄。」
  • 30年前堅持「丁克」的人,晚年在養老院怎麼樣?現狀令人唏噓
    30年前有一群年輕人嚷嚷著「不要孩子」,如今晚年的她們過得如何呢?「丁克」這一詞最早源於80年代,當時有一部分人主張「為自己而活」,瀟灑的過一生,何必生孩子遭罪,養孩子生氣!30年過去了,有人專門訪問了這些人,年少衝動的這些人怎麼樣了?沒有人養老的他們怎麼生活呢?
  • 「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現狀過得如何?
    現在養育一個孩子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財力,導致有些人不願意去承受這些壓力而選擇丁克,而我國首批丁克已年邁60。 「用養孩子的錢來養老」,現狀過得如何?
  • 「這是你親侄子,房不給他給誰」丁克夫妻:血緣算啥,對我好才行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年頭,即便兒女成群,誰也不能保證自己晚年一定能靠得上兒女。昨天剛看到一個視頻,80多歲的老人,顫顫巍巍地,自己去醫院掛號排隊。兩個兒子都是老師,也已經成家立業,可竟然沒一個管老人的身體安危。丁克晚年養老,最好的選擇就是養老院。未來,養老院的發展趨勢將成為必然。
  • 首批「丁克族」步入老年,看了這3個丁克家庭的現狀,令人深思
    大概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也出現了「丁克」這一說法。在中國人的眼裡,無後視為不孝,但是這些丁克家庭依然選擇有孩子的權利。他們往往是高知階層,雙雙收入豐厚,那個時候,很多都說,他們不要孩子有資本!首批丁克家庭,目前已經步入老年,他們的現狀如何?真的是當時想像般瀟灑嗎?
  • 丁克家庭如何養老?兩條建議為你指路
    選擇「丁克」原因多出生於50年代中期的張某和妻子李某屬於國內早批的丁克家庭。張某自己是公務員,妻子是老師,目前雙方都已退休。因為兩人都是公職人員,所以養老金的返還比例較高。不過,他們並非僅依靠養老金來維持晚年生活。他們目前共同經營著一家廣告公司,公司效益雖然不錯但很費心力,因此兩人已經開始著手將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來打理,以保證能擁有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 中國首批丁克家庭已步入晚年
    轉眼間,中國的首批「丁克家族」已步入晚年,他們當中有人對生活現狀很滿意,但也有一些卻感到不盡如人意。其實,只要做好儲蓄、醫保、選擇養老機構等充分準備,丁克家庭晚年也可以盡享二人世界,過得灑脫沒有束縛。
  • 「丁克人」晚年去養老院並非首選,這新潮的養老方式,讓人羨慕
    在張女士與丈夫即將面臨退休時,他們開始為自己的養老問題而犯愁。雖然這些年因為沒有要孩子省下了一筆可觀的費用,但是如何去使用這筆費用卻成為了難題。張女士覺得,入住養老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在養老院,夫妻雙方的生活將活動良好的打理,他們不再需要為每天的收支而發愁。況且,在養老院居住,有些時候生病了也有人可以幫忙照看,這樣能省去不少麻煩。
  • 老了以後,丁克夫妻和有子女的人去養老院,有什麼區別?
    爸媽老了之後,孩子並沒有時間照顧自己,所以很多老人可能在老了之後,會選擇去養老院。在生活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丁克。之前還沒結婚的時候就和朋友討論過,到底是要孩子還是不要孩子。要孩子之後,還是否有可能有自己的事業。就算是老了也沒有辦法照顧,只能讓孩子自己去忙事業。但如果不要孩子,可能等老了之後就會覺得很孤獨。
  • 不養娃,怎麼養老?「丁克」家庭要提早為自己的養老作規劃
    不養娃,怎麼養老?最近,筆者的一個堅持「丁克」的80後朋友給出了她自己的答案。她和她老公在去年購買了年金保險產品,只要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即有資格入住高端養老社區,並且可以選擇居住在任一城市的該品牌養老社區。用這位朋友的話說,這叫做「候鳥式養老」,想去哪個城市居住,申請就行。除此之外,該年金保險產品每年有分紅,可以用於抵扣養老社區的費用。在筆者的這位朋友看來,沒有孩子的「丁克」家庭一定要提早為自己的養老作規劃。
  • 第一批「女丁克」道出現狀,讓人心酸
    但是第1批女丁克的現狀也並非像我們所想像的那麼幸福,反而有些令人心酸。我們隔壁的李奶奶當時就加入了「丁克一族」,李奶奶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自己熱愛的舞蹈,為了身材的保持,她一直沒有生孩子。她覺得生孩子不僅是傷身體,而且還可能會導致自己的身材走樣,不能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事業當中。
  • 首批丁克夫妻,30年過去了,如今晚年過成什麼樣了?現狀令人唏噓
    文 | 田喵喵,原創首發,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丁克,最早在歐美盛行,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傳入國內,起初只有極少部分人能接受"丁克",後來這種夫妻雙方有著雙收入,不打算生孩子的生活方式,逐漸在高知家庭中流行。
  • 「年輕時老公要當丁克,如今找年輕姑娘生娃」,45歲女人含淚哭訴
    文|好孕姐相信大家對丁克都不陌生,所謂的丁克就是不生孩子。在一開始是從國外傳進來的,之後逐漸被我們所接受。而也有一些人走在時代前沿,當起了丁克一族。可怎知,有一天前夫要離婚,因為他想生一個孩子。就這樣,他們離婚了,前夫很快也有了一個兒子。「年輕時老公要當丁克,如今卻找年輕姑娘生娃」,45歲女人含淚哭訴,讓人無奈。男人可以隨時反悔,可女性卻沒有「後悔藥」。女性想當丁克未嘗不可,但是要考慮好以下幾個問題。
  • 第一批丁克進入老年,越來越多人選擇丁克,為何不願意生娃
    這邊國家全面放開生育,那一邊卻發現丁克的人好像越來越多。丁克是一個舶來品。指的是有雙份收入沒有孩子的家庭,丁克這個詞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引入國內的,到了2020年,第一批丁克已經步入晚年。大多數這些丁克的生活就是悠哉地到處去旅遊,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如說畫畫,跳舞,下棋等等。
  • 一輩子不生娃會後悔嗎?首批丁克家庭步入晚年,他們結局悽涼嗎
    由於表叔整個人的心思全放在工作上,導致他身邊沒有一個女朋友,直到他媽媽患病身體不適,表叔才答應和女孩子相親。在表叔36歲那一年他結婚了,結婚對象是市裡第一高中的語文老師,笑起來靦腆又好看,兩人在一起都是高知識分子,思想觀念也比較放得開,最後竟然決定不生孩子當丁克。
  • 「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70歲丁克老人的話,讓人心酸
    後來,雖然她被搶救過來了,但是也發出了「無兒無女,我連獨自洗澡都不行」的感慨,讓人很心酸。選擇做「丁克」,真的是年輕時瀟灑,晚年悽涼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做「丁克」,婚後不要孩子。而不要孩子,夫妻倆可以過甜蜜的二人世界,還不用因為生育發愁,也不用被帶娃和教育所累,生活無壓力,平時還可以大手大腳花錢,日子過得相當瀟灑。
  • 中國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是何現狀?過來人:活出了想要的模樣
    現如今,距離第一波「丁克潮」已經過去了30多年,當初選擇丁克的那批人,如今是什麼樣的生活現狀?有沒有活出當初想要的模樣?能否照顧好,能否教育好,因為他們不想花費力氣在孩子身上,害怕自己的貿然生育,搭配上不喜孩子無暇養育,害了孩子。夫妻二人渴望自由,不希望因為孩子的出生佔用掉自己年輕的時光,假期想去哪就去哪,不用考慮孩子,不會被孩子「拖累」。如今他們願望實現,幾乎走過了全球大部分城市,沒有「累贅」感覺自由瀟灑。
  • 夫妻選擇「丁克」,晚年會幸福嗎?4位老人的現狀,令人心酸
    即使老人會出手幫忙帶娃,養孩子對家庭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於養孩子需要花費的金錢和精力太多,很多人覺得不划算,動起了丁克的念頭。我的閨蜜小琳今年27歲,尚未脫單。她之所以會遲遲未結婚,是因為她的一個擇偶要求,那就是要男方答應婚後不要孩子,選擇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