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的愛心捐款不該收,你贊成嗎

2020-12-20 人民日報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各地心存善意的人紛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為武漢和其他疫情較重地區加油。

然而,媒體報導中,一些高齡老人捐款的事跡卻讓人感到五味雜陳。比如,湖北武漢93歲的抗戰老兵明學純捐款時說,「只有15000塊錢,錢不夠,向女兒借5000塊錢」;重慶87歲的老人倪素英捐出她攢了30多年的積蓄20萬元……疫情之下,每一個人都是命運共同體。對老人的愛心應當肯定,畢竟,在老人的生活經驗裡,捐贈善款是最直接、最便捷的辦法。這種不計個人得失榮辱的善舉讓人感佩,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但也應看到,這些高齡老人本身收入不高,為了抗擊疫情捐出了畢生積蓄。對此,網友也發起了「要不要讓老人捐款」的討論,很多人擔心此舉會影響老人的生活。

當前,抗疫一線最匱乏的不是資金。國家有充分的資金保障,社會上有實力的企業和個人也能提供更集中的善款。老人捐款固然能夠釋放善意,但如果因此影響他的晚年生活,顯然有悖於社會道義的彰顯。何況,來自老年人相對分散的善款如何合理使用,如何監督善款的流向等問題,也給確保愛心落到實處帶來了考驗。

對此,一些地方已經明確給出了態度。比如,對老人捐款儘可能勸阻,將已經收到的款項退還給老人及其家屬等。據報導,山東省桓臺縣一名87歲的孤寡老人到村委會捐款,被工作人員勸回,這種人性化的處理方式,並不會影響善意的傳播,反而受到了網友的好評。

實際上,「要不要讓老人捐款」,牽涉到現代慈善理念的問題。慈善是為悲傷的人或事作貢獻,但只有悲情不是慈善,慈善的意義也不是放大悲情。盡力而為、盡己所能是現代慈善的基本特徵。每個人能力不同,「能者多勞」才是符合慈善倫理的日常。正因如此,許多知名企業家同時從事著慈善工作。按照人們習慣的說法,「能力越大,責任越大」,企業家的財富來自社會,應當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除了積極履行納稅義務等法定責任,慈善也是其社會責任感的具體體現。

當然,這並不是說普通人不必參與慈善。人們參與慈善的方式有很多,捐錢只是其中一種。比如,年輕人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擔任防控疫情的志願者;掌握一定資源、人脈較廣的中年人可以發揮組織作用,在社區防控工作中盡己所能,協助專業的社區工作做好人員登記等工作,阻止疫情蔓延。

老年人安享晚年,不僅是社會對他們的美好期許,在老齡化趨勢下也是控制社會養老成本的重要途徑。在群防群治的抗疫行動中,老人應及時更新觀念,主動戴口罩、勤洗手,用實際行動體現科學抗疫。同時,在參與慈善的過程中,他們也要做好溝通,取得家人的信任和支持。

一個文明的社會,老人的善意應被理解也應被妥善處理。分人群、分角色地引導公眾參與慈善,企業、名人以捐款或設立慈善基金會的方式參與,有專業技能的人在具體救災、抗疫行動中發揮突出作用,而作為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老人,就不妨當好家園的守護者。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衣衫襤褸而靈魂高貴」老人的捐款,怎麼收?
    是關於本身處於貧困狀態且需要社會去照顧的那些老人對於疫情的捐款,我們該不該收?戰疫戰場上,本不論社會地位、家族財富,應當團結一致、眾志成城,只有如此,我們才能取得戰疫的勝利。廣西梧州,88歲老人在家人陪同下捐款1萬元,用以抗疫。老人說,年紀大了做不了什麼,只有捐出這些養老金表達心意。當然,關於老人捐款是否應當收下,現在網絡上成了一個熱點。如同有很多網友表示,這錢不能收。
  • 安徽嶽西收廢品捐款 愛心寫滿捐款收據
    「儲師傅,到我家把廢品收去。」、「儲師傅,到我家把廢品收去。」、「我家也有。」、「還有我家。」……「好、好……來了」儲德素連聲答應。「儲老雖然那麼大年紀,但只要哪家有廢品,隨叫隨到,從不嫌麻煩,稱秤的時候也不克斤少兩,雖然錢不多,但反映出他的人品,大家都喜歡將廢品賣給他。」村民王女士說。打捆、稱重、付錢,儲德素很快將廢品回收完畢送回家。
  • 評論:貧弱老人傾囊捐贈 慈善機構該收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貧弱老人傾囊捐贈,慈善機構該收嗎? 慈善的初心是扶弱濟困,而不宜讓「弱者因捐助更弱,困者因行善更困」。▲圖片來自微博2月11日,媒體報導「重慶87歲獨居老人捐出畢生積蓄20萬元」的新聞,引發熱議。雖然老人說「我有兒有女都孝順,還有退休金,還做小生意,吃穿不愁」,但是從照片看生活條件相當簡陋。很多網友認為,老人的善心令人感動,但是相關組織不應該收這樣的「保命錢」。也有些人提出,經濟不寬裕的老人也有捐款的權利。
  • 接受貧苦老人的捐款,難道良心不會痛嗎?
    你關注我的時候,我從未羨慕過別人。點擊右上角「關注」,讓我們一起紅塵煉心。01最近微博上有一個熱點話題叫「不要再收老人捐款了」,對此,高曉松也發表了相關評論。一個有良知的社會,不應該把任何普通人硬生生套上英雄主義的光環。不應該利用他們的善良來鼓勵更多的貧苦老人捐款。或許,你在看了下面捐款老人故事後,就會發現,我們都錯了。02山東五蓮有一位50歲大爺,叫李平元。
  • 昭通八旬老人為「冰花男孩」捐款獻愛心
    雲南網訊(記者 謝毅)「在電視上看了『冰花男孩』的報導,既心疼又感動,昭通貧困山區像這樣的孩子還很多,我的捐款微不足道,僅是表達一點心意。」1月11日下午,一位八旬老人來到昭通市青少年發展基金會辦公室,把2000元捐款交到工作人員手裡時這樣說道。
  • 「雖然我自己錢不多,但我想獻一點愛心」 八旬老人捐款1萬元不願留名
    「雖然我自己錢不多,但我想獻一點愛心。」2月1日上午,廣西梧州市龍圩鎮黨政辦公室工作人員迎來了一位特殊老人,她戴著口罩,滿頭白髮,由一名男子攙扶著。只見老人從布袋裡掏出一沓現金,總計10000元,樸實的老人用這種方式向抗擊疫情表示支持。
  • 一張張捐款收據、證書組成的愛心故事
    此後,24年間,從數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江青垣化名「吳明是」或「鄭江仁」,多次向市慈善總會、團市委希望工程辦公室、市紅十字會、市婦聯愛心媽媽項目辦公室等部門捐款。據不完全統計,捐款已達23.13萬元,這不包括老人通過媒體或直接向困難群眾的捐款。老人還匿名通過撰文記者對《京江晚報》上登載的車禍、燙傷、失學兒童等困難群眾進行定向捐助,累計資助困難學生20餘名。
  • 「爆米花爺爺」故事感動合肥 老人謝絕任何捐款
    越來越多的市民轉發消息,「讓我們買包愛心爆米花吧!」  但是一場大雨,讓趕到現場的記者和不少愛心市民都沒有找到「爆米花爺爺」。直到昨天下午4時許,在安農大北門門口,不少學生又聽到熟悉的爆米花聲,「爆米花爺爺」又出攤了。
  • 老人捐款頻頻被拒,難道老年人連表達善意都不行了麼?
    當93歲的老兵為抗戰一線成功捐出了自己一小部分錢後,他懸掛的整顆心都放了下來,表示連睡覺都安穩了,能做一點奉獻,他就覺得很安心,在另外一個層面上,老年人得知自己可以國家做點事情,內心也是滿足的,精神世界的升華是錢財不可以比擬的,有些老人本來就過慣了清貧的生活,這也是他們的生活習慣,物質欲望不強烈的老人,錢財在精神方面來講,也是身外物了。
  • 近四成網友認為應委婉拒絕困難老人的防疫捐款
    也有官方媒體發微博稱:「不要再讓孤苦伶仃的老人捐款了,我不感動……」考慮到捐款老人的實際情況和輿論的壓力,導致後面再出現類似老人捐款的現象,有些公益組織、政府部門「不敢收」。1月27日,浙江省的林大爺,受癱瘓在床的老伴委託,通過社區為武漢捐出一萬元。熱心網友們於心不忍,合力眾籌了一萬元,送到了林大爺家裡。
  • ...臨沂七旬老人省吃儉用捐款2千元助力抗擊疫情:普通老人的一點心意
    2月4日上午10點多鐘,臨沂市羅莊區西高都派出所110接處警大廳迎來了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老人戴著口罩,獨自把自行車停放在派出所門口,直接走進西高都派出所110接處警大廳從手裡提著的帆布提包裡面摸出一個信封,告訴值班人員說要捐款。
  • 八旬老人捐款2000元助戰「疫」:「這是我的一點心意」!
    他從手裡提著的帆布提包裡面摸出一個信封,告訴值班人員說要捐款。民警詢問他的名字,老人堅決不說,「不要問我叫什麼,國家發生疫情,公安民警奮戰在第一線,你們太辛苦了,這是我一個普通老人的一點心意。」然後,老人放下信封,拎著提包就離開了。西高都派出所所長孫寶堂得知情況後,連忙出來尋找這位熱心老人,但是老人已經騎自行車離開了。
  • 說說87歲老人捐款這樁事兒
    文/@霜晨一曉月87歲老大爺:這是1000塊錢,我困難的時候政府都幫我,現在國家困難,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村委:大爺,這個錢真不能收,您拿著,咱國家強大,您放心。他們不懂87歲老人捐款的意義已經完全超脫了錢的價值,那是多少錢也買不到的高尚情懷!也是我們眼下正需要的精神力量!恰如電影《兵臨城下》中那個年輕的政委所言:我們現在需要英雄,需要精神,需要勝利!
  • 變了味的獻愛心!按高級、中級、初級捐款,納入師德師風考核
    我就納了悶了,這獻個愛心,還要分三六九等?2,有的學校為了完成捐款,把這一條作為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的任務。不捐款也行,那年底考核就扣分。3,極個別學校,居然把捐款納入師德師風考核。凡是不願意捐款的,師德師風這一塊就有了汙點。這不是拿著雞毛當令箭嗎?前不久,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等七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我反反覆覆看了數遍,也沒有看出哪一條講到了教師不願捐款就違反了師德破壞了師風啊?
  • 一分錢捐款也公示,彰顯尊重「愛心最大公約數」
    近日,湖北鹹寧市紅十字會公示了一批愛心捐款,在個人捐款方面,共計55.17萬元,其中數額最高為10萬元,最少的有兩筆均為1分錢。但該紅十字會也一樣進行了公示。一分錢早已淡出大眾的視野,竟然有人捐款1分錢,且不止一個人。對此,可能有人想不明白:都什麼年代了還捐1分錢,捐了也等於白捐,毫無意義。甚至會認為,沒必要公示,簡直浪費精力。
  • 愛心捐款倡議書
    愛心捐款倡議書 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劉彩霞,女,漢族,膚西定邊人,現年44周歲,系定邊縣第一小學教師。其大夫張生權,男,漢族,陝西定邊人,現年46周歲,系定邊縣賀圈鎮政府幹部。2019年,為迎接省級精準扶貧檢查,張生權不分晝夜加班,體力嚴重透支,突發心肌梗塞,於11月20日昏倒在工作崗位上。當日在我縣醫院搶救,之後轉入寧醫大附屬醫院治療。到目前為止,先後做了心肌梗死PCI手術、LAD中段入支架術、右側頸內靜脈血液透析導管置入術、人工動靜脈內瘻成形術、輸尿管支架術等,總共花費達四十萬元以上。從此,家裡的頂梁柱轟然倒塌,令這一家人雪上加霜,讓人唏噓,使人痛心......
  • 汾陽:愛心捐款 傳遞溫暖
    12月18日,汾陽市委組織部舉行「送溫暖、獻愛心」捐款儀式,部機關全體組工幹部進行現場捐款。市委組織部以愛心捐款實際行動進一步弘揚團結互助、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全體組工幹部踴躍響應,捐出各自的一份愛心,共募集捐款4000元。
  • 捐衣服給貧困山區地址,順豐免費上門收捐贈衣服是真的嗎?
    很多朋友在找捐衣服給貧困山區地址,順豐免費上門收捐贈衣服是真的嗎?大涼山作為全國最貧困山區,國家扶貧很好,每家做了新房,學生免費上學,偏遠山區仍然缺乏衣物,大涼山志願者胡秋根,拒絕捐款,僅傳遞愛心物品,也請大家不要相信快手,抖音上悲情的孩子老人,沒飯吃,沒學上的騙局。
  • 中國開辦愛心粥店第一人王全華向南通捐款
    中國開辦愛心粥店第一人王全華聞訊專程從河南鄭州趕到南通, 向崇川區慈善會愛心粥基金捐款1000元, 並向愛心粥店負責人張志光贈送了一面錦旗, 錦旗上寫著:「雷鋒精神進粥堂 黨的形象樹榜樣」。據愛心粥店負責人張志光介紹,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在莫文隋和磨刀老人吳錦泉的影響下,他拜中國開辦愛心粥店第一人王全華為師,1年前在人民西路開辦了第一家愛心粥店,至今已服務2萬多人次,3000多人次志願者作出了默默無聞的奉獻。繆小紅是東方幼兒園老師,常常凌晨4點鐘起床趕到店裡,買點心,煮早飯,7點回去上班,周末還帶上10多歲的兒子來洗碗,做義工。
  • 領導公開帶頭捐款,變相「強迫」職工們也捐款,這合法嗎?
    大家都認為,單位領導為了他們的形象,有點變相「強迫」職工捐款的意思,感覺有點不合法。對於這個問題,個人認為,從法律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肯定不違法。因為領導只是帶頭捐款,也強調了是自願原則的,並沒有做出任何強迫職工捐款的行為,所以,應該不違法。當然了,如果有強迫之言辭或者行動,那當然就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