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的圓明園和鳥巢,翻看這些老照片,感覺時光真是白駒過隙

2020-12-12 白馬秋風說

最近,愛上回憶。是老了吧

十二年,究竟會有多少變化?有多大不同?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我和妹妹同遊了圓明園,路過了鳥巢。後來再去圓明園時,已經不能像下面這些圖裡這樣靠近了。出於對歷史遺蹟的保護,用欄杆把「文明」圈了起來,把人類這種「洪水猛獸」隔離開了。

站在旁邊也就罷了,還爬到上面去拍照了,這樣的「愛」確實應該被隔離。你在這樣幹,別人在那樣看。

萬惡的八國聯軍,軟弱無能的清政府。自己的愛都保護不了,確實該死。所以,清朝也就很快便不復存在了。

那時候還可以觸摸這些殘存的建築,後來那次去,也已經圈了起來。我們和歷史又多了一層隔膜。不該忘記歷史,而我們也在書寫歷史。

落後就要挨打,你愛的,我帶不走,就要給你破壞掉,這世界上並不都是文明人。野蠻的破壞力是極大的,而這些即便恢復原貌,也已不再是曾經,最多是仿古,索性不作為,還是那段歷史的印記。

圓明園的五月是這樣清麗的景象。那時候還沒有單反,都是用canon ixus60 拍的。你在看風景的時候,可能誤入別人看的風景裡。這世間,總有些東西是不經意間便留下了的。

風景如畫,只是空氣品質不太好。首鋼因為奧運會而搬遷了,但是首都的天空至今還沒有期待的那麼藍。

雕欄玉砌猶在朱顏不改,來來往往多少人,或許你也曾在這個角度駐足過。

亭臺樓榭水雲間,有水的地方,總是多一分靈氣在。

柳綠花紅又一春,那個春天,我來過。你呢?或許你也來過,只是你不曾採擷這紅紅綠綠的景致,因為你可能慣看春花秋月,已經做到心如止水,波瀾不驚。可是,看淡,難道不也是沒了生趣麼?

還在收尾的鳥巢,人的力量真是大啊!說完工就完工了,2008奧運會精彩紛呈呢!不是用過一次就廢棄,現在依然能用,還好,也算是綠色的理念。

轉眼,十二年過去了。鳥巢還在,奧運的影子早已淡薄了。圓明園也還在,卻也不再是十年前的樣子。即便是象徵著歷史、文明和進步的標誌性建築也架不住歲月,何況人呢?你,究竟變了多少?

相關焦點

  • 老照片告訴一個你不知道的圓明園
    圓明園全盛時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我們無從考察。但從1860年圓明園被焚毀,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近百年間,有多位西方攝影師對圓明園進行過拍攝,留下了許多珍貴的照片,下面來一起看看我們不知道的圓明園吧!
  • 翻看舊照片,依稀記起老洛陽的模樣
    記者查看發現,網友「老牛在河洛」發布的照片中,尤以解放後的照片居多,從這些照片裡面,我們能夠看到上世紀50年代洛陽普通市民的生活狀態,「文革」時期獨特的革命味道、「克朗棋」、「蟠桃」煙等,每張照片都能勾起市民一段埋藏心底的回憶。  聊及發帖初衷,曹宏博直言:「想和大家一起回憶自己童年、少年、青年時代的歲月,回憶那些美好的時光,見證『大美洛陽』發展的點點滴滴。」
  • 翻看這組珍藏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翻看這組珍藏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整個英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如今她已經92歲了,卻依舊優雅迷人,並在英國和世界各地仍然是一個絕對受歡迎的人物。那麼,英國女王年輕時有多愛美?翻看這組珍藏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 曬舊照片的回憶句子簡短 看老照片心情短語
    十五、 翻看以前學生時代的老照片,那個時候的年輕讓我現在羨慕不已。以前怎麼那麼好看,當時怎麼就沒有感覺呢?十六、 最近時常看老照片。回顧這一路走來發生的事情還記得多少。是否有被遺漏的回憶。自己改變了多少。是否又被磨平了一塊稜角。可不可以就這樣將這時間一點點往前翻回去。將時鐘撥回到小時候。
  • 對圓明園古建築的再認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同時開闢了利用數位技術復原文化遺產圓明園等項目。編著有《中國古代建築史(宋、遼、金、西夏分卷)》《東來第一山——保國寺》《乾隆御品圓明園》等。    1860年10月,也就是160年前,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燒毀。我們不能忘記外國侵略者這種野蠻的行為。    160年後,通過技術復原和各種努力,我們得以重新審視圓明園。
  • 馬首回歸:為什麼圓明園十二獸首如此受關注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焚掠,從此下落不明的馬首銅像,於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早期的水法應用和西方傳統的噴泉有所差別且規模較小,在中式風格的園林中建造一個西式的水法也不協調。於是郎世寧便在西洋樓裡模仿歐洲,建造了一個大水法。我們這回要說的國寶—圓明園十二水法銅獸首—就是這個大水法的一部分。一開始,郎世寧根據歐洲的習慣,設計了大量的人體噴泉。但是,在乾隆皇帝看來,這些東西不能照搬—不雅。
  • 公園割蘆葦毀鳥巢引爭議 專家建議錯開鳥兒繁殖期
    岸邊蘆葦被清除小鳥沒家了  觀鳥愛好者李師傅幾乎每天都會去圓明園拍照,他也是最先發現圓明園割蘆葦破壞鳥巢的人。李師傅告訴記者,大約十來天前,圓明園內就有工人開始清理水塘邊的蘆葦,這種事情去年夏天也曾發生過。
  •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身世之謎
    12月1日,流失海外160年的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至此,圓明園流失的十二尊獸首銅像已有七尊得以回歸中國。在圓明園東北部的長春園北側,有一座仿歐式園林,俗稱「西洋樓」,由諧奇趣、黃花陣、養雀籠、方外觀、海晏堂、遠瀛觀、大水法等十餘座建築組成,時稱「水法」,其特點是數量多、氣勢大、構思奇特。
  • 一張92年前的老照片,這是揚州的哪所小學?
    「這張老照片距今整整92個年頭了!」近日,68歲的王宗正先生整理老物件時,又找出那張拍攝於民國十七年七月(1928年7月)的老照片。照片上是23位少年的合影,最上方有一排字——「江都第十二小學遊藝會新劇組攝影十七年七月」。王先生想問問,「江都第十二小學」在哪裡,如今是否還在?
  • 圓明園被毀前老照片:外國人拍下的珍貴歷史瞬間,實在是太震撼了
    小時候最先接觸和了解圓明園便是從課本上看到的,記得應該是雨果寫的一篇文章,痛斥侵略圓明園的那些外國人為無恥大盜。圓明園是中國歷史上璀璨的瑰寶,這麼一座古老而又珍貴的建築,最後卻因清朝廷的無能為力,當權者的逃跑,讓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最後被毀的一塌塗地,這實在是給當時的人們一記慘痛的教訓,也讓人惋惜不已。
  • 這些泛黃的老照片 時光相冊竟能讓它們重獲新生
    春節期間,不少網友翻出自己的相冊中的紙質老照片,去了童年時拍照的地方,還是那個地方,還是那個造型,拍出了一張張承載著時光與回憶的照片。隨著歲月變遷,事物已經不在,我們也已經長大,但不變的是那些童年時的美好回憶。
  • 圓明園十二獸首如何做到既是噴泉又能報時?
    12月1日,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之一馬首終於「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馬首銅像現安放在圓明園正覺寺中。 在中國,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是知名度很高的重要文物。經歷了榮光、炮火、多番易主,除了馬首,目前鼠首、牛首、虎首、兔首、猴首、豬首6尊獸首也都已經回歸。
  • 誰設計並製作了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他是用來幹什麼的?
    何鴻燊向國家捐贈圓明園馬頭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我們將討論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主題,例如,誰設計和製造他們,他們的功能是什麼?這些傳教士大多在數學、繪畫和其他藝術領域取得了一些成就,畢竟他們在外國,在他們學習中國語言之前,他們只能通過其他方法站穩腳跟。郎世寧是清代宮廷畫家,而蔣友仁作為數學家留在中國。當時的康熙,雍正,乾隆在處理東西在西方數學、繪畫等領域都是非常開放的。
  •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160年前屈辱的一幕背後是強盜的無恥行徑
    馬首銅像近日,圓明園十二銅首之一的馬首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進行了《百年圓夢——馬首銅像回歸展》展出,在全國引起了熱議,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去參觀。今天我們就回到160年前的圓明園,看一下當時的西方暴徒到底做了什麼樣的暴行;了解一下當時所向披靡如入無人之境的英法聯軍到底有多少人;分析一下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真正目的和他們找了一個什麼樣的理由來掩飾他們的無恥行徑。
  • 【老照片】130年前,臺灣原住民的老照片!原來和大陸差不多!
    歡迎來到【歷史8點半】的旗下欄目——【老照片】! 歷史君要分享清末臺灣的一組舊照片,讓我們了解一下130年前的臺灣人物風貌。 1894年,高雄,英國海關檢察官泰特和李素玲合影。
  • 央視《新聞1+1》:圓明園十二獸首,何日能重聚?
    央視《新聞1+1》:圓明園十二獸首,何日能重聚?@央視新聞 12月1日消息,闊別160年後,馬首銅像12月1日回到它的原屬地圓明園截至目前,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中的龍首、蛇首、羊首、雞首、狗首仍然下落不明。圓明園流失獸首,如何再「聚首」?(原題為《<新聞1+1>播出:圓明園十二獸首何日能重聚?》)
  • 秋遊圓明園——走進圓明園展覽館
    作者/臨海憑風出了"方外觀",講解人帶領隊伍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我也跟隨講解人去了。圓明園的展覽館位於圓明園西洋樓前,建於1979年。該館有大量珍貴文物、圖片和影視錄像,有按原貌複製的"圓明園"微縮模型,詳細介紹了圓明園的景觀,並再現了一代名園的興盛歷史。
  • 國家體育館那個像鳥巢的地方,代表了什麼呢!
    北京的名景辣麼多,偶爾去一下胡同或者是頤和園這些地方也是特別養神的。在這裡有過的記憶,像是一張張發黃的老照片,給這個城市反而添加了很多的色彩,我喜歡她,因為她的沉澱,因為她的美。我想來這裡聽一聽石小猛的吶喊,唱一唱汪峰的《再見青春》,歡歌笑語浪漫情懷我都想體驗一番。
  • 圓明園魔幻之旅(上):進門就遇上「李鬼」,乾隆還喝過可樂?
    不過說來也奇怪,可能是嫌以上這些景點太擠太吵,又或者是平時太忙沒空去,當然最有可能就是太熟悉不稀得去,北京本地人平時很少去這些景點湊熱鬧,一般也不過去類似自己家附近的天壇公園踢毽子、去簋街吃小龍蝦、北海冬天溜冰什麼的。飯Sir自己幾次去北大清華不是開會就是踢球去了,唯一一次去到鳥巢裡面還是看比賽,都不是特意去參觀。
  • 「老照片」130年前,臺灣原住民的老照片!原來和大陸差不多!
    歡迎來到【歷史8點半】的旗下欄目——【老照片】!歷史君要分享清末臺灣的一組舊照片,讓我們了解一下130年前的臺灣人物風貌。1894年,高雄,英國海關檢察官泰特和李素玲合影。1870年至1895年,怡記臺灣辦事處(左)和中國倉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