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撒謊,不打不長記性?專家:誰都會騙人,這樣處理不傷娃

2020-12-20 沛沛媽學育兒

孩子愛撒謊,該不該打?

晚飯後,媽媽下樓倒垃圾,3歲的小敏在客廳玩積木。不一會兒媽媽回家,發現一行溼漉漉的小腳印,一直從客廳延伸到廚房,而水池旁也多了一個小板凳。顯然媽媽下樓倒垃圾的短短幾分鐘時間裡,小敏去廚房玩了水。

媽媽盯著小敏打溼的衣服,問:「你為什麼玩要玩水?」小敏連忙搖頭:「我沒有玩水,是哥哥玩了。」而小敏的哥哥是個高中生,此時正在書房上網課。

媽媽望著小米一臉無辜的表情,不禁在群裡問大家:「為何我的孩子這麼小,說起謊來卻面不改色,我不能接受孩子不誠實,你們說我是不是該揍她一頓,好好教育她一下?」

這讓我想起女兒小時候上幼兒園時,有一次上課期間她突然尖叫了幾聲。其實老師知道是女兒,但是不管老師私下怎麼問,女兒都說「不是我,我沒叫。」下午接女兒放學,老師笑著告訴了我這一切,並且說「你女兒很有主見」。

我當時特別感激老師,沒有一怒之下讓我女兒示眾,沒有批評甚至懲罰孩子,很好地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因為三歲的孩子說謊跟道德品質是沒有關係的。

雖說孩子說謊讓家長頭疼,但父母仔細想想,其實我們大人也都有說謊話的經歷,不管是什麼原因。而孩子撒謊也是他們成長中的一個必經階段,這不僅標誌著孩子自我意識的發展,也是智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表現。所以家長應首先認識到孩子撒謊跟他們吃飯睡覺一樣正常,才能正確處理孩子說謊的問題。

真相:每個孩子都會撒謊

多倫多大學兒童研究所的李康團隊曾經做過一個試驗,把孩子帶到一個房間裡,工作人員給孩子一張牌,讓孩子猜測紙牌上的數字,猜對了會有禮物。隨後工作人員找藉口離開了房間,而通過房間隱藏的攝像頭監控,李康和工作人員發現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偷偷翻看了紙牌上的數字,但都說謊否認了。

加拿大心理學家塔爾瓦也進行過一次偷窺遊戲試驗,他讓孩子們一字排開坐好,他則在孩子背後拿出玩具,並且發出玩具的聲音,讓孩子根據聲音猜測是什麼玩具,孩子答對三次,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獎品。前面兩道題非常簡單,孩子們一聽就能答對,到了第三道題時,塔爾瓦拿出了不能發聲的玩具,並且同時打開音樂卡片,孩子們頓時被難住了。這時塔爾瓦藉故離開,並告訴孩子們千萬不能偷看,否則沒有獎品。但是他才離開幾分鐘,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偷窺,而當他問孩子們是否偷看時,3歲左右的孩子會在大人的引導下說出真相,而4歲左右的孩子則多半會否認自己偷看,6歲左右的孩子95%選擇了說謊。

孩子撒謊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通過這兩個心理學實驗,我們知道了沒有不撒謊的孩子。只不過每個孩子撒謊的動機和原因不同而已。那孩子會因為哪些原因而說謊?家長又該如何處理孩子不同的謊言呢?

1、幼兒的幻想性謊言

兩三歲的孩子認知能力尚不完善,想像能力卻非常豐富,有時他們說謊是為了用幻想來彌補自己在現實生活當中的不足和缺憾,表達的其實是一種願望。家長需要認真傾聽,要善於從孩子的謊言信息中了解孩子的真實意圖。

三歲的球球告訴鄰居,爸爸給他買了一輛藍色的平衡車,比鄰居小孩樂樂的平衡車更厲害。樂樂笑話球球是個大騙子,兩個孩子便扭打了起來。媽媽得知後,處理得非常高。她立即打電話給球球爸,爸爸這個五一勞動節就特意從外地趕回家,真的給球球帶來了一輛藍色的平衡車,球球別提有多激動了。

那球球的爸爸明明沒有給他買平衡車,也沒有在家裡,孩子為什麼說得有板有眼像真的一樣呢?這是因為球球爸常年在外面工作,球球非常想念爸爸,看見鄰居家孩子有一輛平衡車,他就希望自己的爸爸也能給自己買一輛,而且還要是他喜歡的藍色,於是他就像說真話一樣,把他的幻想不由自主地說了出來。所以球球這種幻想化的謊言,其實是在表達一種想要見到爸爸、想要平衡車的美好願望。

我女兒小時候,別人常常故意拿女明星逗對比她:你媽媽和誰誰誰比,哪個漂亮?女兒永遠都是說「我媽媽最漂亮」,那你能說孩子是在撒謊嗎?他其實是在表達對媽媽的喜愛和依戀之情啊!

2、家長總在激發孩子撒謊

很多家長喜歡問一些容易導致孩子防禦性撒謊的問題。其實人的天性是避重就輕的,誰也不願意被批評、被指責,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被父母質問時,孩子是很難說真話的。

以文章開頭的例子來說,媽媽已經確定孩子去廚房玩水了,而媽媽還要質問孩子「你為什麼玩水」,那孩子就會感受到家長的失望、生氣和責備,為了逃避被懲罰的可能而選擇說假話。

如果媽媽對小敏說:「我看到你玩水衣服都溼了,咱們先去洗澡換上乾衣服吧,別感冒了喲」,這樣說就會避免孩子被迫撒謊,而且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在心裏面想:媽媽並沒有罵我,還擔心我的身體,媽媽對我真好,我以後不騙媽媽了。

3、家長不允許孩子說真話

上小學二年級的牛牛因為疫情影響要在家上網課,卻總是在語文課上開小差,做各種各樣的動作,無法專心聽講。

媽媽讓他態度端正一點,牛牛卻說「李老師是個討厭鬼,他叫我小胖子。」媽媽為了教育孩子尊重老師,立即呵斥牛牛:「老師天天這麼辛苦給你們上網課批改作業,教你們文化知識,你怎麼能這麼不講理冒罵老師呢?叫你小胖子有什麼關係?你是長得結實呀!」

牛牛一聽,頓時大哭,連手上的書都摔到地上去了。他憤怒地說:「你告訴過我同學之間不允許取外號,老師就是不對。」媽媽見孩子還敢頂嘴,就在他屁股上拍了幾下。

那我們說牛牛其實並沒有做錯,孩子對別人的看法會帶有強烈的個人情緒,媽媽認為牛牛應該尊重老師,而強行制止孩子說出心裡的想法,會讓孩子學到:說真話會受罰,說假話會讓大人高興,大人喜歡說假話的孩子,那我以後就專門說讓大人高興的假話算了。

而我們家長去批評、指責甚至懲罰孩子說謊的初衷是什麼呢?不就是討厭孩子不誠實嗎?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就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如果媽媽能夠及時理解並認可牛牛的情緒,其實也不用多說什麼大道理,只要認真傾聽後,把孩子的感受說出來,如「老師給你取外號讓你心裡不舒服了,你不喜歡別人尊重你」,只要陳述一下這個事實,說出孩子的感受,孩子就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關心和理解,也能夠體會到在家長面前沒有說謊的必要,那就不會說謊了。

想讓孩子誠實,就應當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真實想法,真話有好聽的,也有不好聽的,我們都要認真傾聽,去理解和接納孩子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愛,認識到沒有必要對大人說謊,這是讓孩子逐漸減少說謊行為最智慧的做法,需要父母用足夠的愛和耐心去澆灌孩子才能實現。

相關焦點

  • 不打罵咋讓孩子長記性?試試這樣的懲罰方式,孩子絕對長記性
    小萱帶著4歲的小兒子逛街,誰知道兒子看到街上賣的玩具就走不動路了,小萱覺得玩具都一樣,家裡還有那麼多玩具呢,不用非得買這一個。誰知聽到媽媽不願意買,小萱兒子立馬就坐地上撒起潑了,這場景引起眾人的圍觀。有幾個年長的看到這樣的娃,當時就說了這樣的話:「這種孩子就是皮癢了,不打不長記性!」小萱頓時滿臉通紅,因為小萱覺得管教孩子不應該用打罵的方式。但是面對孩子犯錯不長記性的行為,真的只能用打罵才行嗎?難道沒有其他懲罰方式讓孩子長記性嗎?今天就教給廣大家長這些好方法。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用這樣的方法,不用打罵就能教好孩子。
  • 全家三代都不撒謊,為什麼孩子還會撒謊?專家:這個鍋還得家長背
    (當孩子害怕惹麻煩或犯錯時)「我不舒服」(當孩子無故曠課時)「我已經做完功課了」(當孩子希望馬上玩遊戲時)······當發現孩子撒謊時,你又是否是這樣做的:嚴厲的呵斥孩子或拳腳相加讓孩子長點記性?孩子撒謊關大人什麼事情?甚至有全家三代不撒謊的家長站出來質疑,「我全家三代人都沒有撒謊的毛病,到孩子這輩才撒謊,孩子撒謊怎麼就扯上大人了呢?」別急,聽我跟大家仔細的分析一下孩子撒謊的原因,讀完你就明白怎麼回事了!孩子愛撒謊,這4種原因才是真相!
  • 不長記性的小孩是真的嗎?
    好好的垃圾桶,需要擺放在高處或者是鎖在櫥櫃中,也就是要遠離她的視線,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她便無比開心的翻起了垃圾桶,吼叫無濟於事,教育無濟於事,就是喜歡翻垃圾桶,是不是不長記性呢?家裡的掃把和灰鬥也是非常理存在,永遠寄存在陽臺外的防盜窗上。
  • 孩子犯錯、撒謊、沒禮貌……聰明媽媽不打不罵,有更好的辦法引導
    導語:孩子小,容易受錯誤的引導,犯錯,亂要東西,撒謊,沒禮貌等。很多家長往往站在家長的角度,覺得孩子做錯就應該懲罰,但是打罵的結果可能導致孩子更容易犯錯。面對孩子平時出現了小錯誤,聰明的家長不打不罵,有更好的辦法引導,值得每個家長借鑑。很多家長還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錯必須打一頓才長記性的做法。
  • 孩子撒謊該不該打?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當年輕一代成為爸媽後才知道,有時面對犯錯的孩子真的十分糾結,打又怕把孩子打出逆反心理,不打又怕孩子小錯不改釀成大錯。正所謂&34;,一些爸媽在孩子犯錯時一直都是我們嚴肅和嚴厲的態度去處理,也是因為怕孩子走上歧路罷了。
  • 遇見這樣的熊孩子,做父母的要狠心教育,不打不長記性
    接下來這位朋友一手拿拖把一手拿擀麵杖打的孩子背也腫了膝蓋也青了,熊孩子再也不敢靠近懷孕的嫂子,並且看見她都繞著走。雖然不提倡打孩子,但是原則性問題還是只能以暴制暴,絕不手軟。1.雖然也讓人生氣,但是畢竟是擾亂公共秩序並沒有絕對的惡意,並不主張打罵孩子來幫助孩子長記性,但是事關人性中損人的惡是務必需要疼在自己身上才會長記性,小小年紀如若生出如此殘忍的念頭,家長教育脫不了干係。 2.
  • 這樣懲罰孩子,不打不罵,效果更好
    有的網友覺得挺好,說熊孩子修理一次,下次就長記性了。有的網友心痛不已,說不應該這麼不分青紅皂白打孩子,家長才是熊家長。這些書都是資深專家寫的,都有成套的理論,都有不少的案例,都言之鑿鑿。可是當自己家的孩子幹了「壞事」,犯了「錯」的時候,到底聽誰的?總不能按單雙號每天調換吧?
  • 萌娃愛撒謊,寶媽著急又上火,吼了罵了打了都不管用,該怎麼辦?
    閨蜜給我吐槽,她弟弟家的孩子愛撒謊還偷偷地拿錢出去買東西。事情是這樣的:閨蜜弟弟家的兒子,特別喜歡去閨蜜家。後來閨蜜發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她的侄子,每次在他們家睡覺,早上5點就起床。偷偷地去找小狗狗,還不承認,總是對閨蜜說:我去蕩鞦韆了。
  •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專家:撒謊是聰明的表現,家長應該這樣引導
    看到孩子撒謊行為背後的動機,鼓勵孩子說真話孩子7歲以前的撒謊行為,多數都不是道德問題,所以家長在面對孩子撒謊時,可以先思考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不給孩子貼上不誠實、撒謊的負面標籤。比如孩子不想走路,於是說自己腳疼。
  • 面對撒謊的孩子,不打不罵有效解決,機智的父母這樣做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每個階段的成長,都會伴隨著出現讓父母意想不到的問題,其中最讓父母頭痛的就是,孩子越長大反而越會撒謊。這天孩子在玩的時候,不小心打碎了媽媽最愛的花瓶,雖然是自己喜歡的,但對於媽媽來說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於是在聽到聲音後,媽媽第一時間去看小天是否受傷。在查看之後發現孩子並沒有受傷的時候,小天媽媽鬆了一口氣,隨後問小天,為什麼要去推花瓶?小天看著媽媽,說:「我沒有,是花瓶自己掉下來的」。
  • 孩子不打不成材?家長經常動手和從不動手,孩子20年後差距太大
    編 輯:柔山其實這句話是錯誤的,但很多家長還是偏信這個「道理」,認為孩子犯錯了就該動手教育,這樣孩子才能長記性,可棍棒底下一定出孝子嗎?家長經常動手和從不動手,孩子20年後差距太大中國有這樣的一種「經典式」育兒,那就是「暴力」育兒,在這一類的父母眼中,孩子只有在小時候挨了打,才能以後不挨打。
  • 包貝爾打女兒一巴掌,只因不讓保姆抱:打罵一定會讓孩子長記性?
    據妻子包文婧表示,被打後的餃子對大人卻是更有禮貌,更有分寸了。雖然當時有網友質疑包貝爾打孩子的做法,但也有人表示,孩子該打還是要打,不打不長記性,我堂姐就很贊同打孩子的觀點,她總是對我說:「小孩子該打的時候,就要打,打一頓就長記性了,比你費勁口舌說半天管用得多。」
  • 為什麼孩子愛撒謊?竟是父母惹得禍
    有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打碎了媽媽最喜歡的花瓶,媽媽回家生氣的問:是不是你把花瓶打碎了?小男孩戰戰兢兢不敢開口,媽媽很嚴厲的告訴他:「快說實話,媽媽從輕發落,如果被我發現是你打碎的不承認,你看我怎麼收拾你」!在威逼利誘之下,孩子終於承認是自己打碎的,媽媽卻打的更狠了。小男孩哭著吼道:「我說實話了為什麼還要打我」,「不給你點厲害,你不知道自己犯的錯,下次不長記性」媽媽惡狠狠地說道。
  • 說一百遍孩子也不改,想要孩子真正「長記性」,家長的反應是關鍵
    爸爸在旁生氣教育,激動之餘幾次想伸手打他。看到這一幕,妹妹趕緊擋在前面,雙手緊緊抱住哥哥。還把爸爸伸出來的手扒拉開,讓他別打。爸爸無奈,只得放棄懲罰,但依然不忘出言教訓。妹妹聽後,轉過頭來勇敢替哥哥辯護。雖然不知道哥哥犯了什麼錯,但從兩個孩子反應來看,他們顯然對爸爸的教育方式並不服氣。
  • 撒謊才會得到糖果,孩子誠實卻得不到公平對待?父母的反思少不了
    家長們是不是都愛對孩子說:"不要撒謊,要做一個誠實的好孩子",可是現實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所使用的方法卻和這句話背道而馳。於是,單純又善良的孩子變得不再實事求是,他們找到了討好家長的竅門,利用甜言蜜語的方法開始變得撒謊成性。
  • 鍾南山自曝撒謊經歷:讀不懂孩子的謊言,你永遠成為不了好父母
    還記得小時候,班裡流行吃跳跳糖,可是媽媽零花錢管得嚴,不讓吃零食。我想如果直接問媽媽要錢,不僅要不到,還免不了一頓數落。斟酌再三,我把買鉛筆的錢花了,還騙媽媽說錢不小心掉了。當孩子迫切地想要一個東西,而父母又明令禁止時,謊言就這樣誕生了。
  • 孩子愛撒謊的毛病如何改善?教育專家:減少撒謊的誘因很有必要
    有的家長在育兒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家的孩子養成了愛撒謊的毛病,為此十分擔心。其實應該很多人小的時候都有過撒謊的經歷,一個人的一生很難做到自始至終的誠實,包括我在內。因為害怕大人懲罰,所以選擇撒謊來保一時安寧,但是撒謊過後心裡反而更不舒服了,內心的煎熬也讓人很難受。我們都知道,撒謊這種行為是不好的,所以當發現孩子有撒謊的行為時,家長一般都會很生氣。
  • Jasper撒謊惹怒陳小春:當孩子撒謊,家長這樣處理勝過所有打罵
    隨著孩子一天一天的長大,家長們發現孩子們越來越愛說謊。比如有的時候家長讓孩子們在飯前洗手,轉眼孩子就跑到飯桌上去了,媽媽就問孩子"洗手了嗎?"大部分的孩子都會回答"洗了",其實轉眼間孩子就從他們的玩具小天地跑到飯桌上根本沒有洗手。
  • 「撒謊」「騙人」「偷拿錢」,你家孩子中招了嗎?
    小愛非常苦惱,明明在孩子的教育上費盡心思,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 相信這兩位媽媽的苦惱,大多數的媽媽也都經歷過。撒謊或是犯了錯誤死不承認,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可能會做的事。 犯錯是難免的,而犯了錯誤之後是撒謊去掩飾,還是主動承認錯誤?
  • 孩子不聽話,總是撒謊怎麼辦?比起打罵,父母用這3招應對更管用
    原本媽媽說好手心打10下,作為撒謊的懲罰,可是媽媽並沒有遵守,一共打了他20下。這讓作者心裡有些不開心,媽媽又詢問他「我騙了你你是不是不開心,這就是你撒謊我的感覺」。不料作者還是很嘴硬的說道:不開心不是因為你騙人,而是因為被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