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紀念文字發明創造的廟宇 5000年碑文無人能識!

2020-12-13 亂碼的旅行故事

位於陝西省渭南市白水縣的倉頡廟,是為紀念文字始祖倉頡所建,廟宇北屏黃龍山,南臨洛河水,西與軒轅黃帝陵相望。相傳倉頡去世後,當地百姓在其墓葬處修建了這座廟宇,據廟碑記載,倉頡廟在漢延熹五年(162年)已頗具規模,距今至少已有2000多年歷史。

倉頡廟內古柏參天,濃蔭蔽日,據統計僅千年以上樹齡的古柏就有46株,它們與曲阜孔廟古柏群、橋山黃帝陵古柏群並稱為中國三大古柏群。若論平均樹齡,倉頡廟古柏群最為年長,這些歷經數千年風雨滄桑的古樹,至今仍枝繁葉茂,被稱為「綠色的國寶,活著的文物」。

廟內的每棵古樹都有一個奇特的名字和美麗的故事。全國百棵名樹之一的「柏抱槐」有4000多年的樹齡,柏樹中生長的槐樹也有近2000年的樹齡,兩棵樹同生共長,形成這一奇妙的景觀。「柏抱槐」也被民間稱為「結緣樹」,寓意朋友結緣,友誼長存;夫妻結緣,白頭到老。

世界上樹齡最長的古柏,是相傳為倉頡親手所植的「手植柏」,此柏高17米,腰圍7.28米,根圍9.3米,距今已有5000餘年的歷史。傳說當年倉頡給自己選墓地時,認為倉頡廟所在地是一塊頭枕黃龍山、足蹬洛河水的風水寶地,於是親手在此種植了這棵柏樹作為標記。

倉頡廟的古柏堪稱與中華文明相始終,不過廟中最珍貴的文物卻是清乾隆年間臨摹篆刻的石碑《倉頡鳥跡書》,碑文中的28個象形文字據說是倉頡造字的原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這28個字5000年來一直無人會念,據說秦朝的李斯也只能辨認出其中8個字。

這看似簡單的28個字,古人早已琢磨久矣,宋代《淳化閣帖》認為應該念:「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氣光名,左互乙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解釋為:黃帝徵服炎帝,平定蚩尤,成為天下共主,自此幹戈不起,百姓安寧。

史書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他依照鳥獸足跡的形象創造文字,開創了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相傳倉頡造字感動了天帝,於是為人間降下了一場穀子雨,從而形成二十四節氣中的穀雨。每年穀雨時節,民眾都會到倉頡廟祭拜倉聖。

倉頡卒於倉頡四十二年(公元前4596年),享年七十一歲,死後尊號倉帝。他的功業永世被人敬重,其陵墓數千年來也保存完好,歷代都有修繕。2001年,倉頡廟晉升為全國同類建築中唯一的國保單位,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裡走走轉轉吧。

相關焦點

  • 中國最能創造價值的崖刻:只要認出上面文字就有一百萬獎金!
    文字可以說是世界上最為美麗的創物,通過簡單的線條所撰寫出來的符號卻可以代表世間萬物,自古以來誕生了數不勝數的文明,其文字也可以說是多種多樣,其中許多文字早已失傳,甚至連隻言片語都沒能流傳下來,而有的卻因為文化的缺失而無人能識,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便是這樣一處如同「天書」一般的有著神秘字符的石碑。
  • 陝西白水縣倉頡廟:中國少有的紀念中華文字始祖的神廟
    中國的漢字和中國的歷史一樣悠久綿長,在數千年的文明發展史中,正是因為有了漢字的存在才使得我們的文化得以延續傳承,那麼,大家可曾聽說過在陝西白水縣還有一座紀念文字始祖倉頡的神廟嗎?傳說倉頡就是中國漢字的始祖,相傳他是軒轅黃帝的左史官,但是在甲骨文中卻沒有記載他的生平,於是在遠古時期的人們就口口相傳說他是「面長四目,天生睿德,常觀奎星圓曲之勢力,察鳥獸蹄遠之跡,依其類像之形首創文字」的漢字祖師,直到後來的史書中才有了關於他的文字記載。
  • 甲乙丙丁,被隱藏了5000年的文字密碼(下)
    我們研究甲骨文字,卻發現在甲骨文中,找不到「字」這個字本身,當然,也找不到「寫」這個字。然而辛字,就代表「字」。作為動詞,辛表示書寫、刻劃;作為名詞,辛就是已經刻好的字。因為有辛氏部落,意思就是有文字的部落,這個部落在5000年前,一直就站在世界文明之顛,這是個多麼令人神往的民族啊!因此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是誰創造甲骨文?是殷商民族。那又是誰創造了最早的中國文字?是有辛氏。
  • 從文字看四大文明:中華文明是唯一高級文明,古印度無文字歷史
    語言只能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信息傳遞上多有不便,而且隨著人類社會進步,許多知識需要被傳承下去,靠口耳相傳容易出錯和遺失,也無法傳承太複雜的信息,於是人類便創造了「文字」。文字是語言的具象化、實物化。文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把虛無縹緲的聲音變成了能看見,能移動,能學習,能記錄,能傳承的符號,讓「文明」得以延續和傳承。文字是「文明」的必要條件,必備標準!
  • 從文字看四大文明:中華文明是唯一高級文明,古印度無文字歷史
    語言只能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信息傳遞上多有不便,而且隨著人類社會進步,許多知識需要被傳承下去,靠口耳相傳容易出錯和遺失,也無法傳承太複雜的信息,於是人類便創造了「文字」。文字是語言的具象化、實物化。 文字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它把虛無縹緲的聲音變成了能看見,能移動,能學習,能記錄,能傳承的符號,讓「文明」得以延續和傳承。
  • 憑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外國網民:他們能讀懂古碑文!
    有外國人在美版知乎Quora上問:「中國憑什麼說自己有5000年歷史?國際上承認嗎?」,雖然這個問題在國人看來很是愚蠢,但是我們要知道五千年的歷史畢竟是只有幾百年歷史的人所理解不了的。當然,很快很多研究中國歷史的外國學者和部分中國人給了他答案:「因為中國人比其他地方更認同她們的早期歷史。例如,法國學生學習『羅馬人』,而不是『公元前50年的法蘭西民族』。在中國,『我們的人』真的可以追溯到幾千年的歷史。」
  • 四川攀枝花墓碑碑文刻寫有規範,豎式墓碑和橫式墓碑區別要分清
    人固有一死,死後立墓碑,刻上標識逝者身份的碑文,便成為了逝者留在世間的唯一證明。因此,寫碑文應該對逝者充滿敬意和感情,慎重規範地在墓碑上描刻好逝者的姓名、生卒年等信息。在四川省攀枝花,公墓墓碑的形式有豎式墓碑和橫式墓碑兩種。
  • 無人能識的神秘西夏文!
    西夏王陵在考古挖掘過程中,發現了不少西夏文碑殘塊,這些西夏文碑是研究西夏王陵及西夏歷史的重要資料,但是西夏文字因為筆畫繁雜,歷史久遠,已經變得鮮有人識了。這些西夏文字是怎麼創造出來?在西夏文化傳播中起到了什麼重要作用呢?
  • 我們的漢字除了倉頡發明外,還有哪些發明文字的說法?
    我國的漢字在當今世界文字系統中,是絕無僅有的表意系統文字,它的悠久歷史和無窮的奧秘,引起了無數人的興趣,中國的漢字起源於何時?它是怎樣發明的?關於文字的發明,歷史上最流行的說法是倉額造字。如《韓非子·五蠢篇》稱:「古者倉額之作書」。
  • 17處上古文字,比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早5000年歷史,至今無人能識
    引人驚羨的不僅僅有方老師對各種樂器的熟練,更有對我們幾千年以來,中華「禮樂」文化的重現,配合各路名家的表演,著實也讓觀眾感受到了空前絕後的視聽盛宴。而在一次的表演過程當中,方老師拿出一副骨笛,輕輕地一吹,就將人們拉回到幾千年前原始部落如何利用音樂進行消遣的時代。
  • 紀念先輩,如何立碑,五代以上的碑文怎麼寫
    先輩過世,後代想紀念他們,為其樹立墓碑,可是如何立碑,五代以上的碑文又應該怎麼寫呢?
  • 碑文介紹及格式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讚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寫這類文章,往往溢美過譽。中國文學史上有兩個寫墓碑的大師,一個是漢朝的蔡邕,一個是唐朝的韓愈。蔡邕曾對盧子幹、馬日碑說:"吾為天下碑文多矣,皆有慚容...顧名思義,凡是為制各種碑上寫的文字都叫碑文。
  • 寧波這座廟始建於晉,是全國唯一紀念梁山伯廟宇,知道的人卻不多
    寧波這座廟始建於晉,是全國唯一紀念梁山伯廟宇,知道的人卻不多,梁祝的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在我國家喻戶曉,在我國的許多地方被稱為良畜故事的發源地,也有關於良畜故事的遺蹟,筆者所在的寧波也被稱為「揚州」,並將當地的一個村莊直接命名為揚州。
  • 《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一區卷 內二區卷 內三區卷
    所收資料為1930年至1932年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廟宇調查是按當時北平行政區劃的分區而進行,本書也依照當時內城六區、外城五區以及四郊的區劃順序依次編排出版。2015年6月《北平研究院北平廟宇調查資料彙編》(內一區卷)出版,並榮獲2015年度全國文化遺產優秀圖書獎。2016年3月,內二區卷、內三區卷出版。
  • 墓碑碑文的寫法規範和父母墓碑的碑文參考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碑文這種體裁有文,有銘,又有序。立題時,看包括哪些形式而定,或直題為某某碑,或題為某某碑銘,或題為碑並序、銘並序之類,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就不題碑銘等字,直書文章題目了.  墓碑,是碑文的一種。這類碑文是讚頌死者的,贊其人,不涉及成神顯靈等怪事。
  • 羅新旭:學生發明創造的引路人
    株洲日報通訊員/張和生 荊曉琴9月8日,炎陵縣船形鄉學校下課鈴響了,同學們不約而同來到實驗室,在羅新旭老師帶領下,一起擺弄電路板、儀器等,搞起小發明創造。如今的船形鄉學校,師生發明創新蔚然成風,獲得不少小發明成果,成為全省科技教育的一大亮點。
  • 5000多年前,人類第一個文字的發明,有一個特殊的目的
    第一階段:公元前3000年左右,主要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在美索不達米亞,金融就隨著人類文明一起誕生,金融在人類諸多文明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比如金融推動了人類的文字的發明,第一批城市的誕生,第一份契約的形成,第一部法典等文明的產物都有金融的力量。
  • 墓碑碑文的寫法規範參考!
    碑文,是指刻在豎石上的文字。這種文字是專為刻碑而作。有些文章雖刻在碑上,但不是為立碑而作的,就不能叫作碑文。
  • 驚世構想:用表音思想改造漢字,也許能創造超智能未來文字
    漢字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初的基礎漢字形成於5000年前的黃帝時代,倉頡造字絕非傳說,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但倉頡所造的漢字數量很少,大約300-1500個,只佔數萬漢字總量很小一部分。最初的漢字全是象形文字,而且都是單體字,即字是一個整體,沒有上下、左右、左中右等複雜結構。更複雜的漢字是後人在漢字發展中新創造的。
  • 墓碑碑文格式中的生卒時間如何寫?
    在墓碑上都會刻寫碑文,然後墓碑碑文上有很多需要表達的內容,生卒日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寫法格式,為什麼要刻寫生卒日期,如何寫生卒日期,生卒日期的格式又有哪些呢?這是本文需要講述的內容。一個人最重要的兩件事,生和死,這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兩個日期,生代表了開始,死代表了結束,這是一個人一生完整的周期,在墓碑上刻寫這樣的文字讓死者從開始到結束有了一個開合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