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亳州市區北關老街湧現出一些獨具特色的主題民宿酒店,它們不僅吸引了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也成為本地居民周末休閒的好去處,讓民宿變身為旅遊景點,成了老街一道亮麗的風景。
市文旅局工作人員介紹,民宿的出現不僅為老街帶來了人氣,完善了配套設施,政府部門每年還會給予店方相關補貼。
客棧的公用區域可供客人喝茶聊天
LOFT結構的房間 被民宿廣泛應用
老街爬子巷中段成了民宿聚集地
數家民宿出現老街街頭
8月31日,記者來到位於市區帽鋪街的花熙別院。這座民宿還保留著房屋最原始的樣貌,走進大門,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條悠長的小道,兩邊栽種著花草,院子的深處便是民宿的房間。這家民宿有四個房間,其中有兩間是當下最流行的「LOFT」結構。經營者利用房間層高較高的特點隔出了兩層,一樓是客廳,二樓是臥室。
此時,劉先生正帶著自己6歲的兒子在房間的陽臺上玩耍。劉先生是本地人,他通過朋友得知老街開了幾家民宿,便想一直找個時間帶家人過來體驗一下。「我家住在南湖附近,離老街比較遠,再加上孩子馬上快要開學了,假期最後一個周末帶他們來民宿裡住兩天,放鬆放鬆。」他說。
帽鋪街以西的爬子巷更是成了民宿聚集地。來自北京的客人王川便居住在「燕歸處」。這座民宿共8個房間,每一間都有不同的主題,王川所住的這間名為「半窗竹影」。王川表示,此前自己來過幾次亳州,一直是住在快捷酒店,當知道有了民宿後,便立刻過來體驗。「我經常出差,在全國各地也住過不少民宿,亳州的這家從風格上來說還是比較有當地特色的。」
自家房屋改造成客棧
位於爬子巷的常怡客棧,是老街裡最早開業的一家民宿。因老闆常高潮的小女兒名為「常怡」,故取名「常怡客棧」。這家民宿原是常高潮家的房子,因面積較大,足足700多平方米,再加上位置優越,他便有了改造成民宿的想法。
常怡客棧於今年年初裝修,在4月底時開業。房間的價位在98元至138元不等。由於價格親民,該民宿的入住率一直在七八成。「我們這裡共有14個房間,全部都是我家的小洋樓改造的,加上前臺超市平時再賣些生活用品和食品,每個月的收入將近兩萬。」常高潮告訴記者。
從常怡客棧往西走150米,便來到了37℃客棧。這家民宿的老闆薛冰是一名老師。民宿在開業前期生意並不是很景氣,於是她的學生們便會自發組織前來入住。在民宿的頂層有一處公共休息區,房間的頂部不是天花板,而且一層玻璃。薛冰說,到了晚上,客人可以躺在休息區,抬頭便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客棧取名為「37℃」,薛冰也有著自己的小巧思。「37℃是人體的正常體溫,給民宿取這個名,也是有崇尚自然,給客人提供最舒適環境的寓意。」
民宿出現帶動老街人氣
據了解,民宿是指利用當地閒置資源,民宿主人參與接待,為遊客提供體驗當地自然、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設施。民宿不同於傳統的飯店旅館,也許沒有高級奢華的設施,但它能讓人體驗到當地的風情,感受民宿主人的熱情與服務。
市文旅局產業科副科長段少如介紹,目前,我市已經營業的只有常怡客棧、花熙別院、燕歸來、37℃客棧這四家民宿。政府為了扶持這項產業,也會給予相關的補貼。據悉,單個房間一年的入住率達到80%,可獲得11000元的補貼。入住率在60%—80%之間,補貼8000元。如果入住率較低,在60%以下,每年補貼6000元。這項補貼將從民宿開業的時間起,持續三年。
段少如說,民宿的發展對老街有著重大的意義。首先,它們的出現對老街的整體形象進行了提升,完善了周圍的配套設施,也會吸引更多的人到老街遊玩觀賞。「同時,店方希望為客人提供的不僅僅是一個住宿的場所,也是一個詩意的棲居地,客人在民宿裡能得到全身心的放鬆。」段少如說。
原標題:民宿悄然現身北關老街(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網只作新聞傳播不作商業用途,若不同意轉載請原作者與本網聯繫,本網將作刪除處理。聯繫電話:0551-6528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