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坐月子,是女人一生中比較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身體和精神進入到一種非常虛弱的狀態,所以寶媽很希望得到關心和愛護,除了丈夫的關心,很多寶媽會想回娘家坐月子,因為那裡有熟悉的環境和關愛自己的父母,能更好的調整自己的心情。
但是民間卻有這樣一種說法,嫁出去的女兒不能回娘家坐月子,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並非迷信,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玲玲和老公在大城市打拼,懷孕的時候就糾結坐月子,是回鄉下婆婆家,還是請個月嫂。如果在婆婆家,自己就要和老公異地分居,而如果請個月嫂花銷肯定不少,所以想著要不回自己娘家坐月子?照顧人這活肯定是親媽來的舒坦。
後來玲玲就告訴了自己母親這個想法,不想母親當場就拒絕了:表示不能夠回娘家坐月子。同時解釋:「自己可以去到你們小兩口家裡,幫忙照顧坐月子,哪怕是你婆婆在都沒事,但是不能夠冒失的回娘家坐月子」。
玲玲非常的困惑,雖然娘家還有個弟弟,但是母親從小就一視同仁,並沒有重男輕女,為什麼在這件事情上這麼堅決?後來母親解釋了一番道理,玲玲這才明白緣由。
第一,擔心引發婆媳矛盾
在絕大多數家庭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都是婆婆照顧兒媳坐月子,並且形成一種既定共識。如果兒媳回到娘家坐月子,街裡鄰居和親戚,難免會認為是婆婆對兒媳不好,把兒媳逼到回娘家坐月子,這個鍋婆婆是不願意背的。
娘家也都是過來人,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不願意女兒和婆婆之間產生大的矛盾,所以哪怕是娘家人去到小兩口家裡,幫忙照顧坐月子,也儘量不讓回娘家坐月子,這也是為了婆媳之間相處而考慮的。
第二,丈夫有意見,容易引發夫妻矛盾
同樣的道理,在絕大多數男性看來,媳婦生完孩子應該是由婆婆來照顧坐月子。如果媳婦回到娘家坐月子,自己也肯定要過去,而面對丈母娘家的親戚和鄰居,在遭遇別人說閒話的時候,丈夫心裡也是有意見,並且感到害臊的。
這種隔閡和矛盾,也會成為夫妻關係的一個大問題,畢竟不是所有人內心強大到,可以無視一切流言蜚語和別人的嘲諷。
第三,娘家兄弟姐妹有意見
大家庭和小家庭,相互之間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問題,如果是獨生子女的話還好,可如果娘家有兄弟姐妹,回到娘家坐月子,可能也會存在一些矛盾。例如,弟弟和哥哥的孩子需要母親照顧,回娘家坐月子勢必佔據了母親的時間。
再例如,在娘家吃喝拉撒所花的錢,如果母親補貼的太多,其他兄弟姐妹會認為不公平,心裏面難免有意見,所以這些問題不得不去考慮。
第四,身子骨弱,經不起路途顛簸
生完孩子的寶媽身體非常虛弱,坐月子需要靜養,如果想要回娘家坐月子,路途上顛簸勞累,反而不利於身體恢復,所以還是安心在家裡養身體。現如今大部分婆婆都是明事理的,多做少說不攙和小兩口的事情,已經成為了很多老人的共識,所以不要太過於擔心。
尤其是隨著新一批年輕人紛紛結婚要娃,新一代的老人也曾經經歷過婆媳矛盾,能夠理解痛點在哪裡,對於婆媳相處和小兩口的生活,思想上非常開朗,相互之間多些理解,生活會少很多勾心鬥角。
我是小雪媽媽,一名90後寶媽,關注我,每天分享科學孕產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