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生完孩子後,都要坐月子。在哪坐月子,也成了一家人要考慮的問題。按常理來講,除非有特殊習俗的地方,寶媽都是要在婆婆家或者自己和老公的家裡坐月子的。可是,也有例外的時候,一些和婆婆關係不好的寶媽,會選擇回娘家。
小雨生完孩子後,本著方便和親近的初衷,回了娘家坐月子。但正巧趕上了弟妹懷孕,媽媽一下子要照顧兩個大人和一個小孩,可是累壞了。這天,媽媽著急和弟妹去醫院產檢,一不小心磕了孩子一下,小雨便生氣了,覺得媽媽不耐煩了。可弟弟似乎更生氣:「都是潑出去的水了,媽媽照顧你和孩子已經夠了,憑什麼還要忍受你的數落」。
小雨這下也察覺到了問題,便回了婆家。其實,自古就有女兒不回娘家坐月子的說法。古人認為,女性回娘家坐月子,會讓娘家人倒黴。
很多人覺得這是迷信,但從下面這些角度想,你就會覺得他們的話還是蠻有道理的
1. 觸發婆媳矛盾
孩子生下來,公公婆婆肯定會非常待見自己的孫子孫女的,想長時間跟寶寶待在一起。如果寶媽這時提出回娘家坐月子,會引起公婆不滿,甚至會多想,認為寶媽不喜歡跟婆婆相處。即便嘴上不說,在心裡也會埋下種子,不定哪天矛盾就會爆發。
2. 伺候月子很累
媽媽在伺候月子時,不僅要照顧小孩,還要照顧寶媽。幫小孩換尿布、洗尿布,哄孩子睡覺,幫寶媽做月子餐、換洗衣物,還要解決家裡其他人的吃飯問題和各種家務活。媽媽本來年紀就大了,到了好好休息的年齡,照顧月子勢必會疲累。
3. 被人「嚼舌根」
在傳統觀念裡,媳婦坐月子就應該在婆婆家。如果不在婆婆家,要麼就是婆婆人品過不去,不願意照顧;要麼就是媳婦嫌棄婆婆家不如娘家好。俗話說得好,「吐沫星子淹死人」,即便穿的是謠言,讓家裡人聽了心裡也會不舒服。
4. 引起姑嫂矛盾
如果娘家有哥哥或弟弟,女兒回娘家過月子很可能會引起姑嫂的不滿。家裡突然多了兩個人要照顧,還要忍受小孩子的吵鬧,時間長了,總會感到厭煩。如果碰到姑嫂有身孕的時候,矛盾就更容易產生了,畢竟,女兒嫁出去了,婆婆家才是真正的家。
1. 忌涼水、冷風
女性月子期間是身體恢復的過程,身子還很虛弱,免疫力還很差,一點點風寒就會讓寶媽生病。因此,月子期間,注意保暖,不要吹冷風,減少外出或不外出。平時洗臉洗手要用溫水,不要嫌麻煩,直接接觸涼水。
2. 忌整日臥床
恢復身體元氣,不代表著整體躺在床上,一動也不動。在床上躺一個月下來,不僅四肢會變得沉著,身體也會浮腫,看起來很難看。月子期間,適當的活動下,還是可以的。慢慢下床走動,自己洗漱、換衣等。
女性選擇去哪坐月子都是可以的,前提是要和婆家、娘家兩家都商量好,雙方達到一致。這樣能儘可能地減少家庭矛盾,產婦也能度過一個舒適的月子期。你坐月子時是在娘家還是婆家?有什麼特殊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