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至3日召開的第十屆「關愛近視·微笑論壇」傳出消息:來自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團隊自2010年在國內率先開展全飛秒(簡稱SMILE術),至今10年已完成12萬臺VisuMax飛秒雷射手術,是全球相關領域的臨床及科研翹楚。團隊同時在國內最早開展超高度近視屈光晶體植入術(ICL V4c)手術,並帶動該技術的規範與推廣,為高度近視患者帶來福音。
開啟近視雷射微創時代,面向全球傳普及技術
我國是近視大國,「全飛秒」手術大大提高了手術的精準性和安全性,開啟近視雷射手術「無瓣」的微創時代。眼耳鼻喉科醫院周行濤、王曉瑛醫生團隊在積累大量豐富臨床經驗後,將全SMILE、ICL手術的成功經驗推向全國,走向世界,由此建立屈光手術全國培訓中心和舉辦可持續「近視防治與雷射手術」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習班,惠及國內外同行。數據顯示,近年來SMILE術相關培訓累計1200餘人,ICL術累計培訓600餘人,培訓學員覆蓋國內、亞太乃至全球多國。
隨著SMILE術的問世和發展,角膜基質透鏡這一手術中常規被廢棄的「透鏡」大量出現。周行濤告訴記者,這一小小透鏡,為拓寬角膜移植供體來源、緩解角膜供體不足提供了全新途徑,同時也為構建組織工程角膜基質提供了新選擇。
對SMILE來源的角膜基質透鏡再利用,已成全球眼科再生醫學研究的熱點。前期大量臨床研究證實:SMILE來源的角膜基質透鏡可用於遠視、老視矯正,治療圓錐角膜、角膜潰瘍和穿孔修復等諸多眼科疾病。此次論壇暨首屆中國角膜透鏡再生轉化論壇,同時成立「中國角膜透鏡再生轉化聯盟」,專家認為,建立規範化運作的人源角膜透鏡庫,將是一件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利國利民好事。
入校入園探索「學校-醫院-社區」康聯體模式
論壇上,周行濤對《3-6歲兒童近視防控前置方案》進行專家解讀,並帶來眼耳鼻喉科醫院的成熟經驗。記者獲悉,醫院在徐匯、閔行、浦東等多個區域試點探索「學校-醫院-社區」眼視光康聯體的上海模式。視光學科醫生深入社區和學校,培訓社區醫生、中小學校醫、教職工等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篩查。
僅今年,團隊已完成閔行區浦錦街道8所中小學校共9000餘人和12所幼兒園共5300餘人的入校入園眼科檢查和屈光篩查工作,完成了對徐匯區和閔行區等衛生保健老師的線上科普培訓近2萬餘人次。周行濤教授、瞿小妹主任醫師領銜的上海角膜塑形鏡研究團隊(簡稱SOS小組),創新地採用角膜塑形鏡(OK鏡)、功能性框架眼鏡、低濃度阿託品等多種科學手段及聯合方法,為我國兒童青少年制定個性化近視防控措施。
瞿小妹主任醫師強調:3-6歲是兒童視覺發育的關鍵期,因此,落實3-6歲兒童屈光發育檔案的建立,從視力篩查、檔案建立、近視預測、方案制定、方案執行、跟蹤隨訪等六個關鍵點進行該年齡段近視防控的規範化流程,可達到事半功倍的防控效果。
致力構成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防控「堡壘」
元旦當日,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黨委書記錢飈、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等入選「中國好醫生 中國好護士」月度人物。錢飈表示,醫院通過成立眼視光學聯盟、探索眼視光康聯體的上海模式並嘗試推廣至長三角地區;開展兒童近視篩查,發展學校社區作為主陣地,各聯盟單位作為主戰場,致力於構成集預防、篩查、幹預、跟蹤為一體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堡壘」。
記者獲悉 ,2020年初疫情以來,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學校衛生保健協會、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會等攜手舉辦20餘場線上科普講座,分別就近視防控、手術治療等方面的內容向公眾做科普宣教,累計100餘萬人次在線上觀看。上個月,浦江院區視光中心醫務人員還為近百位來自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及其子女進行科普講座、義診及免費眼部體檢。
本屆論壇由中國民族衛生協會眼科學分會主辦、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上海市眼視光學研究中心聯合承辦。作為眼科屈光手術專業領域最大規模盛會,論壇涵蓋眼健康科普論壇、SMILE之星全國擂臺賽、近視防控新理念新進展高級研修班、圓錐角膜術前篩排與交聯策略論壇、EVO ICL高峰論壇、老視矯正新技術論壇等內容,為業內同行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