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沈開宇,今年42歲,是清鎮市新店鎮王寨村的一名建檔立卡戶。
2014年,父親重病在床。母親年紀大,腿腳又極不利索,根本無法照顧父親。在外務工的我不得不辭掉工作,回家照顧父母。「開宇,回來還出去不?」「不去了,家裡老人沒人照顧。」辭掉工作的我沒有了正常收入。父親前期3萬多塊的治療費,花光了我打工所有的積蓄。每月1000多的醫療費,讓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不久後,我家的情況被前來入戶走訪的幫扶幹部、村支兩委知曉。他們在了解情況後,便開會討論決定把我納為王寨村田壩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5年,在幫扶幹部、村支兩委的動員下,我開始嘗試養殖肉牛、生豬等。隨後,新店鎮政府補貼了我2頭肉牛、6頭生豬、20隻蛋雞,還為我免繳合醫款,解決了我養殖初期的燃眉之急,也讓我對生活重拾了信心。
幫扶單位為其送去米油等物資
眼看生活剛步入正軌,養殖項目剛有起色,但不幸的的是,2017年12月,父親卻永遠離開了人世。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為了以後不留遺憾,為了能更好的照顧母親,我選擇了留下來。
後來,為了提升我家裡的生活條件、改善生活環境,幫扶單位還為我捐贈米、油、電磁爐、電飯煲等生活物資,為我申請肉雞養殖100隻,捐贈雞圈舍8個及農用耕地機1臺。看著老房子經過精心的粉刷與布置,家具一件件擺齊,還有母親的笑容,一陣暖流湧入我的心頭。
亮堂堂的新屋子,讓幸福就像冬天裡的太陽灑進了我的心頭。
改造後的沈開宇家
今年3月份,村委為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做保潔員。每月除了有1790元的到手收入,還有100多的保險。另外,我申請精準扶貧生豬養殖4頭,獲得補助4000塊。
上個月3頭豬賣了15000多,除去成本,淨賺10000元左右。
現在,我一邊照顧母親,一邊打掃衛生,一邊養著我的「過年豬」。
收入有了保障,生活也越來越有盼頭。
在我最困難的時候,是黨和國家給了我幫助,是精準扶貧政策給了我希望。未來,我會更加努力工作,我相信有黨的好政策,不僅是我,四面八方的父老鄉親們的日子都會越過越紅火!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晨陽
編輯 陳茜茜
編審 李中迪 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