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瀋陽1月14日電(記者李錚)與從小玩在雪場的歐美選手相比,中國單板滑雪的教練和運動員都是新手上路。在這群「菜鳥」中,有這樣一位拓荒者,他一直努力鑽研創新,期望帶領中國單板滑雪飛出去。
39歲的王葆衡身兼兩職,他既是單板U型場地U14國家青年隊教練,同時也是瀋陽體育學院單板、雙板U型場地以及大跳臺坡面障礙隊總教練。14年來,這位半路出家的冰雪人一直在為中國單板的普及和提高不懈努力。
王葆衡的父親王石安從事了一輩子冰雪教學、科研工作,是我國冰雪界的著名專家。成長於冰雪世家的王葆衡本是瀋陽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速滑方向的學生,2003年正在日本留學的王葆衡給國家體育總局幫了個忙,從此與單板滑雪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決定發展單板項目,並派出第一批教練員到亞洲單板強國日本取經。王葆衡說:「我正在日本留學,被派去擔任翻譯。日本單板專家所傳授的所有知識與運動技巧,都是由我轉述給中國教練的。」轉述同時,年輕的王葆衡也對單板運動充滿好奇,於是,他將翻譯內容謹記心中,自己也踏上了單板。
2004年,王葆衡回國,正趕上瀋陽體院即將成立單板隊。王葆衡自告奮勇擔任教練。當年3月,他帶領隊員再次去日本學習,「單板項目的運動員基本都是從武術隊挑選的,因為武術的基本功旋子等同於單板的轉身。半年時間,我和那些雪上零基礎的孩子,在日本進行封閉性訓練,我一直相信高效率的學習就在於反覆不斷的訓練,每天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都是訓練。」半年後,王葆衡帶著這些瀋陽體院的學生運動員,在全國冠軍賽和錦標賽中包攬了從冠軍到第六的好成績。
作為中國單板滑雪第一批拓荒者中的領跑人,王葆衡指導的隊員參加了都靈、溫哥華冬奧會的U型場地比賽。兩屆冬奧會,初出茅廬的中國單板滑雪U型場地有突破,但專業練的中國隊員和玩著練的歐美選手,這裡邊的巨大差距讓王葆衡明白,速成訓練永遠不可能培養頂尖高手,只有扎在雪裡,把握規律,中國單板滑雪才能有質的提高。
從溫哥華回國後,王葆衡回到瀋陽體院,從零開始精雕細刻。王葆衡說,這一次他挑選了四名8到10歲的孩子,磨「雪根」就用了3年多的時間,這3年,他們打下了紮實的滑雪技術,直到滑雪基本功過硬了,他才帶著他們進入U型場地。
「在2010年開始挑選這批小隊員時,我還沒有2022年冬奧會的概念,北京成功申辦了2022年冬奧會,而這批運動員屆時正是當打之年。」王葆衡現在的目標就是,帶著這幾個親手培養起來的瀋陽體院運動員站到2022年冬奧會的舞臺上。
王葆衡說,由於滑雪文化的差距,中國隊員目前與歐美選手還是難以對抗,但他仍會努力為孩子們創造鍛鍊的舞臺,讓他們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