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教養,體現了一個人的行為規範與道德修養,體現著一個家庭的家教家風。教養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自覺遵守社會公德,會禮貌待人,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跟有教養的人相處溝通,總是給人一種如沐春風般的舒服的感覺。
有教養的人什麼樣子的?最近一張照片在網上火了,這是一個5歲的女兒和爸爸等地鐵的照片,這張照片告訴人們最高級的炫富就是孩子有教養了。
照片中爸爸筆直地站在等候區,而女兒也跟著爸爸一樣,筆挺地站在爸爸的背後,也不要求爸爸抱抱,跟其他大人一樣,乖乖的排隊,而在排隊過程中不哭也不鬧,很自覺地遵守規則,就像一位大人似的。
可能是覺得等地鐵太無聊了,自己又有點累著了,於是把頭靠在爸爸的背後,也不撒嬌要爸爸抱抱,真是太乖巧了。
也許是等待的時間太長了,還探頭到爸爸前面去看看地鐵來了沒有,看到地鐵沒來又乖乖退到爸爸背後,沒有想站在爸爸的前面。
網友拍下這組照片分享到網上,一下子就火了,女孩的樣子實在是太有教育了,網友對女孩的教養點讚,表示這才是炫富。
我們看到過太多不懂事的孩子在公共場合追逐打鬧,大聲喊叫了,看到這麼一副有教養的畫面,才能理解教養有多重要,這不只是一個人的修養,還是一個家庭的家教家風的體現,有這樣一位有教養的爸爸,孩子有教養又顯得很理所當然,這個畫面已經給人一種很舒適的感覺了。孩子的教育都是家長在日常生活一言一行的影響。
家長要怎麼使孩子有教養?
家長做好榜樣示範
一個孩子有沒有教養,不是靠家長每天耳提面命的提醒,也不是靠學校學校的思想政治課,最好的教育是家長的一言一行,面對社會生活的各個場景,家長是怎麼處理的,孩子的處理方式大多會和家長一樣,因為家長是孩子學習的對象,所以家長本身的教養對培養孩子的教養很重要。
了解與溝通
孩子到底在想什麼,很多家長會理所當然的認為孩子沒有想法或者孩子的想法就是錯的,於是強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這樣孩子很快會逆反,所以家長要多和孩子溝通,多多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培養孩子,讓孩子心態平和健康,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遵守社會規則
在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場景,都有一些明文規定的規則或者約定俗成的規則,家長可以通過相關書籍教會孩子各種社會規則,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3-6歲是孩子閱讀的敏感期,家長抓住這段時間幫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娃未來有很大的助力作用,會讓娃受益無窮。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多家長都和我提到過他,今天我也來給大家分享一下。
全套繪本分為10個系列,包括了情緒管控、懂禮貌、友誼、分享、自強、自律在內的育兒知識,每一個主題背後都有一段「給父母的話」,貼合孩子的成長軌跡。
該繪本採用生動形象的漫畫形式,讓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學習,親子閱讀的教育形式,也會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加牢固。
感興趣的家長,不妨給孩子買一套,讓孩子培養起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管理情緒能力。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