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深度好文)

2020-08-27 賽罕區教育局

導讀: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懷,比胸懷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品德。

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我的家風。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是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莫言和他的爸爸媽媽

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麼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全國首屆傑出母親沈麗萍同志是個畫家。她為了學畫,不僅上了大學,而且還到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不僅買了書籍,而且還參觀了數不盡的畫展,聽了數不盡的學術報告。可是卻從來沒有意識到培養孩子也應該花時間,直到孩子因為空難導致身體嚴重殘疾之後,她才開始真正學做母親,並且由於自己的努力,最終幫助孩子戰勝殘疾。


進入21世紀,信息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任何崗位都要求培訓、考核,但似乎只有生養、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訓,好象自動就會上崗而且永遠不會下崗,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每一個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學習相關的知識,關於怎樣做父母的意識和知識準備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優秀的父母要用心

我接觸過數百位優秀的父母,他們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費盡心思!有些人可能會說,有那麼多的父母大字不識一個,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嗎?其實,文盲並非不會教育,這些父母同樣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點訪談》節目曾介紹過世界中學生奧數金牌獲得者安金鵬的事跡。他家裡極窮,考取了重點中學,卻沒有錢上,父親說讓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學還沒有工作呢,更何況你能不能考上大學還不知道。但母親堅決不同意,將家裡唯一的一頭驢賣了。孩子在中學裡是唯一一位連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連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這樣來說孩子全靠自己了吧?當面一問才知道,雖然這位母親連小學都沒有畢業,但她卻讓自己的孩子在小學之前就把四則運算做得滾瓜爛熟。僅此一點又有幾個大學畢業的父母能夠做到呢?


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很多父母將孩子的不好的習慣怪罪到學校身上,怪罪到教師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獨沒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實孩子身上的多數習慣——無論是好習慣還是不好的習慣都是我們父母在有意無意地培養出來的。就像上海人說上海話吃上海菜,四川人說四川話吃四川菜一樣,仿佛生來就會不需要培養,而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每時每刻都在教,以至於自己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教,這就是「潛教育」,比「顯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質教育。


優秀的孩子多是優質教育的結果,問題孩子多是問題家庭的產物。孩子的問題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問題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問題的最大製造者,同時也是孩子改正錯誤與缺點的最大障礙。當務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沒有父母的改變就沒有孩子的改變。沒有不想學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學好的孩子,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因此在罵孩子的之前罵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地改變自己。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

關於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全社會都要有正確認識。應試教育是學校和家長都迴避不了的問題,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適應。應試能力教育與素質教育並不矛盾,沒有應試能力的素質教育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據統計,我國有近1000萬「閒散」的未成年人。所謂閒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應在學校讀書而不願讀書,選擇輟學的孩子,這其中94%是學業失敗的結果,學業落後、厭學、逃學、離家出走成為當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幫助孩子適應應試教育也就成了我們父母的一份應盡的義務,而幫助孩子減負的最好辦法是我們父母增負,就是我們父母能夠成為孩子的導師。好成績當然是學校老師帶出來的,但在應試教育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這些好成績正越來越多地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好溝通都是聽出來的

對於孩子進入初中、高中的家長來說,普遍存在一種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難以溝通。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與進入更年期的母親的衝突更多,不僅是因為處於內在的心理動蕩期,更重要的是兩者的外部壓力都很大,孩子面臨的是升學的壓力,母親面臨的是事業的壓力,這就更需要加強溝通。


優秀的父母在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們良好的溝通來源於自覺地遵循了以下這三條原則:


第一個步驟是傾聽,就是讓孩子把話說出來,並且聽懂孩子話裡的真實意思。


第二個步驟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結果往往是有道理的。


第三個步驟是建議,就是有道理孩子並不一定就能採取正確的行動,因此父母這裡應該給予建議。


在這三個步驟中,傾聽是父母們做最差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每一個父母也都是伴隨著問題成長的,不碰到問題的孩子是找不到的,不碰到問題的父母也是找不到的,關鍵是要像那些優秀的父母們那樣能夠靜下心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圖文:莫言

相關焦點

  • 鹽光分享丨莫言: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深度好文)
    文/莫言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我的家風。
  • 【Ibaby】莫言: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深度好文)
    我接觸過這麼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全國首屆傑出母親沈麗萍同志是個畫家。
  • 靈商引航:莫言: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麼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
  • 教育路上,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好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一流的父母培養孩子的德行,三流的父母培養孩子的臭德行。從來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熊家長。
  • 窮爸爸養出5個博士1個碩士:孩子的優秀,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不少父母在孩子未出生之際就開始籌謀:選哪裡的房子、幾個月開始上早教、未來就讀哪所幼兒園……優越的家境確實可以給孩子提供搶跑的機會,但教育不是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最終拼的還是父母。
  • 莫言:優秀的孩子是用父母汗水「浸」出來的,三類家庭毀娃沒商量
    然而一個家庭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勢必需要父母們辛辛苦苦用心去經營一個家庭,用心用愛去守護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成長,讓家發揮它的港灣作用。說過:優秀的孩子是用父母汗水「浸」出來的。的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養育,孩子的成長最考驗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個優秀的家庭、一對優秀的父母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孩子成長的「正確打開方式」。
  • 莫言:優秀的孩子是用父母汗水「浸」出來的,三類家庭毀娃沒商量
    然而一個家庭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勢必需要父母們辛辛苦苦用心去經營一個家庭,用心用愛去守護孩子,才能真正讓孩子成長,讓家發揮它的港灣作用。作家莫言說過:優秀的孩子是用父母汗水「浸」出來的。的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養育,孩子的成長最考驗父母的教育方式。一個優秀的家庭、一對優秀的父母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才是孩子成長的「正確打開方式」。但仍然有家庭正在走上毀掉孩子的路,因為父母沒有正確對待自己,更是沒有用心對待家庭和孩子。
  • 莫言: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潛移默化的力量超乎想像!
    文:莫言年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教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全國首屆傑出母親沈麗萍同志是個畫家。
  • 莫言:好的家庭教育濃縮為6句話!(父母請牢記)
    01好父母都是學出來的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老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 好的家庭教育,濃縮為6句話!(父母請牢記)
    莫言曾發表過這樣一段博文:「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為我認為敢於最早舉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好母親防患於未然,而不合格的母親是,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甚至老師都已經找孩子談話了,她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
  • 莫言:用心就能成為好父母 和文化水平無關
    父母必須接受訓練,具有相當的質量才行。」  那麼,在莫言眼裡,什麼樣的父母是好的父母?什麼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今天我們做家長的都「及格」了嗎?  今天咱們就來一起聽聽全國政協委員莫言談家教吧!
  •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莫言: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
    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從此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人們很好奇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文學家?莫言的母親其實是一個不識字的農村婦女,但是不知道任何教育理念的她,卻清醒的知道一定要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做一個好人,為此她言傳身教,把自己捨不得吃的半盤餃子分給貧窮可憐的乞丐老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著莫言。
  • 尊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深度好文)
    尊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深度好文)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孩子來到我們身邊的時候更需要得到關於獨立的培育,得到希望和夢想。他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毛亂發被汗水濡溼了,斜貼在額頭上。母親遞給他一條雪白的毛巾,流浪漢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母親又遞給他一杯水,一塊麵包,臨走的時候,母親遞給他20元。流浪漢接過錢,感動地地說:「謝謝你,夫人。」
  • 當我的孩子是差生(深度好文)
    最後,我還要跟各位朋友分享幾個我的觀點:  1.接受我們的孩子的現在,無論怎麼樣的現在和將來,但你總要按最大的努力去教育他  不是優秀的父母就一定有優秀的孩子,就像平常的父母也一樣可能有與眾不同的孩子,要不這個人類社會也太不公平了,這個社會的結構也太不穩定了。
  • 莫言:父母的潛移默化有多重要?
    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莫言和他的爸爸媽媽沒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親都是不斷學習提高的結果。我接觸過這麼多的傑出的父母,沒有一個是輕易取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優秀的母親甚至說,很多人都認為我很輕鬆,說你的孩子那麼優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連晚上睡覺其實都有一個眼睛是睜著的!
  • 中科大少年班放榜:孩子的優秀,是父母的成就
    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是父母的奮力託舉最近,中科大少年班放榜了,今年全國共錄取48人。大家忍不住想追問優秀的孩子是如何培養出來的,而他的父母,給出了答案:一、以身作則的學習氛圍在孩子剛上小學一二年級時,可能不太專注,做作業時會在心裡關注家長在幹什麼。
  • 父母的言語,決定孩子的路(深度好文)
    每個人都有長長的一生要去走,父母的言語是孩子前行途中的路燈。父母的嘴可以是三月暖陽,也可以是臘月寒風;可以是潺潺流水,也可以是驚濤駭浪。每個孩子在睜眼的最初都是一張白紙,父母的言行是筆是墨,給白紙添上不同的色彩。
  • 知愈心理:優秀的孩子是管出來的,熊孩子是慣出來的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路上,付出了多少,會在孩子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千萬別指望孩子能夠天生優秀,每個孩子優秀的背後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每一個熊孩子都是家長慣出來的,每一個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悉心培養出來的。01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哈佛博士何江在節目《兒行千裡》裡,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
  • 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發人深省,深度好文)
    你了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為、習慣往往長大了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慾望。★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 別把孩子養成了乞丐(深度好文)
    他累得氣喘如牛,臉上有很多灰塵,幾綹亂發被汗水濡溼了,斜貼在額頭上。母親遞給他一條雪白的毛巾,流浪漢接過去,很仔細地把臉和脖子擦了一遍,白毛巾變成了黑毛巾。有的父母就真的把孩子當成了流浪漢,當成了乞丐,他們把衣服給孩子穿好,把碗筷端到孩子面前,把錢塞在他們手裡……然後對他們說:看,是我辛苦地在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