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戰》:養一個理想的孩子,先要做一個理想的父母

2020-11-04 眉尾旋

導語:

你是不是有時會感到管教孩子力不從心,為什麼說了那麼多次,孩子還是我行我素,讓你忍不住發火,甚至動手打人,結果孩子哭,大人煩,什麼事都幹不成,還要花時間哄孩子,這樣得惡性循環讓你心力憔悴,卻又不知如何是好?

我們試著用各種方式安撫他們,比如乞求、命令、哄騙、處罰及賄賂,目的只是想讓孩子們守規矩。

他們常常大聲吵鬧,不管不顧,不守規矩,沒有禮貌。他們的行為經常顯得對家長和其他長輩不夠尊重。他們一再跟家長對抗,而家長卻無計可施。

當家長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用發愁,《孩子:挑戰》這本書能幫你解憂。《孩子:挑戰》被稱為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之作,暢銷世界60年,全球600萬家庭的選擇。

這本書是作者魯道夫·德雷克斯所著,他是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精神病醫生和教育家,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他開創性地將阿德勒的精神分析法和個體心理學發展為一系列實踐方法,直接影響了正面管教、父母效能訓練(P.E.T.)等方法的提出,在西方教育界具有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一、《孩子:挑戰》探索的主題

書中列舉大量案例,用事實說話,德雷克斯在書中倡導:既不建議家長縱容孩子,也不建議家長嚴懲孩子,家長要學習的是如何成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們,有能力引導他們,不讓他們成了沒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讓他們在家裡感到壓抑和窒息。

在《孩子:挑戰》這本書中,探索的主題是:如何做父母、如何開展家庭教育。

而《孩子:挑戰》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作者在四十年裡,跟數百個家庭保持聯繫,觀察這些家庭的孩子,記錄下父母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由此得到了關於兒童心理和行為的第一手資料。

1、私家推薦

此書由童書媽媽三川玲作序推薦,朱永新、樊登、脫不花、郝景芳、錢志龍私家推薦。50萬冊紀念版在噹噹獨家首發。

童書媽媽三川玲說:「養一個理想的孩子,其實是先要做一個理想的父母」。

很多網友看到這本書,都說這是一本好書。

豆瓣網友:案例給得特別好,想起不少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很多事情恍然大悟。

豆瓣網友: 這本書就是在教我們怎樣學會尊重,其實不僅僅是對小孩,對我們身邊的長輩,愛人都是一樣的!

2、全書內容和研究對象

全書共38章,用大量案例和34條新規則向我們講述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一個父母。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章《了解孩子》和第四章《孩子的錯誤目標》及第十五章《避免給予過度關注》。

這三章的內容是關於孩子的真相的,想管好孩子,主要在於先了解孩子。德雷克斯的重要創舉是在第四章指出了孩子不當行為的四種錯誤目標,注意,不是動機,也不是原因,而是目標。這是全書解決方案的事實基礎。

本書其他的所有章節都是談論具體場景下如何辨析、如何處理的方法,在正文結束的附錄部分甚至還給了一些練習題和建議答案。

《孩子:挑戰》研究的家庭並不僅僅是模板一樣的普通家庭,它研究獨生子女家庭,也研究多子女家庭,研究父母雙全的家庭,也研究單親家庭,它關注健康正常的普通孩子,還幫助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它總結的教養原則應用於所有場景,並不會因為單親、殘疾而有所鬆動。你越看到最後,就會越熱愛這份嚴格。

二、《孩子:挑戰》父母和孩子相伴成長

我很喜歡書中關於《鼓勵》、《贏得合作》及《退出衝突》這幾個章節,因為我當初也是不斷和孩子玩樂中,了解到孩子的一言一行,發現他有那些行為方向和背後的動機,然後慢慢去引導不利於孩子成長的行為加以改正。

我們雖然生了孩子,但孩子是社會的產物,他最強烈的心理動機就是希望有歸屬感。孩子有沒有安全感基於他有沒有歸屬感,這是他的基本需求。

1、鼓勵孩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鼓勵,孩子的性格就不能健康發展,孩子就沒有歸屬感。

兒子七歲就能自己做沙拉,在電磁爐上熱奶,十二歲能蒸米、切魷魚和炒菜,只要他想動手做,我都支持,當初被奶奶看到他小小年紀拿著刀切水果做水果拼盤時,嚇得奶奶還訓我一頓:你都恁放心讓孩子幹活。

正是由於我的鼓勵,孩子的自理能力很強,三年級自己坐公交車上下學,不讓接送,遇到寒暑假他自己坐公交車穿梭大半個城市去看望姥姥。

正是給他這種自由獨立的培養,讓孩子去接觸不同的途徑和機會去鍛鍊,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強項和長處。

鼓勵是教養孩子最重要的部分。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勵。

我們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他們這種願意嘗試的勇氣值得點讚和鼓勵,當孩子失敗或犯了錯誤沒有達到預期目標時,我們要儘量避免使用那些讓孩子覺得他是失敗者的語言和行為。

我們要清楚地知道,每次的「失敗」,只是孩子的經驗和技巧還不夠,完全與孩子的個人價值無關。真正有勇氣的人,不怕犯錯誤或有缺點,並且他們的勇氣不會因為錯誤和缺點而減少。這種「能夠接受缺點的勇氣」,大人和孩子都需要。沒有這樣的勇氣,就會感到受挫和氣餒。

鼓勵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過度保護的行為,從而不令他們氣餒。另外一半指的是學會鼓勵孩子。只要我們表達出對孩子勇氣和自我認知信念的支持,就是對孩子的鼓勵。

我們可以從孩子的行為中,判斷孩子是否有自信。因此,鼓勵孩子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重點在於給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

2、贏得合作的重要因素

「團結就是力量」這是我們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集體的力量總是很強大,常言說:人心齊,泰山移。這在家庭親子關係中也很適用。

在訓練孩子合作時,我們自己需要率先有合作的態度。

當孩子能自己動手做事情時,我們不要阻止:「哎呀,不行,你還太小」。這句話其實最傷孩子自尊心。

當他長大了,想讓他幫你幹活時,孩子會覺得,反正父母一直不需要我幫忙,憑什麼現在我要幫忙?是我們家長浪費了很多能讓孩子出份力的機會。

我們說話的語氣和態度,是贏得孩子合作的重要因素。孩子之所以反抗,可能是我們提出要求的時間不對,也可能要求的是孩子憎惡的事情。

只要有禮貌就能贏得孩子的合作,我們可以用尊重孩子想法的方式,提出我們的要求。

平時或過年打掃衛生,我會要求兒子和我一起大掃除,有時兒子也不願意,我就會用溫和的語言徵得他的同意。記住:和孩子說話千萬不要用命令或強制的語氣和態度。

因為,任何人在被強迫時都不會通情達理,把我們的想法強加給別人,是無法贏得合作的。

我們可以這樣和孩子商量:

」很抱歉,我打擾你一下「,或者」我明白可能你有些不願意,但這對我來說是幫了個大忙「,或者」如果你認為你能……我將非常感激「。這樣可以保持家庭和諧,減少不滿,贏得合作。

3、父母要有技巧地退出衝突

從戰爭中退出來,是很重要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的關鍵點,並不是拋棄孩子。

我有段時間心情不好,遇到兒子不聽話,我會非常生氣地命令孩子去做他不願幹的事,我才發現漸漸長大的孩子不再是以前聽話、溫順的兒子,他也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會改變對我們的認知,他會對我發火,和我對著幹,甚至和我怒目圓睜。氣得我有種把他趕出家門的衝動。

在我們家,老公是個好爸爸,我是個愛嘮叨的媽媽,所以最不受兒子待見,我和他發生爭吵的次數也最多。有時和兒子吵完,我氣得半死,兒子也關在自己屋中不出來,甚至叫他吃飯還不理我。

有時想想還挺傷心的,看了這本《孩子:挑戰》我明白了:戰爭是兩個人衝突的結果。如果其中一方退出戰爭,另一方就無法繼續。如果父母退出,孩子就沒有了對手,沒有對手或者觀眾——既沒有人需要他擊敗,也沒有人可以用來逞威風。

「讓他的風,無帆可吹」。

其實在和孩子的爭吵中,也出現了一個詞叫「權力之爭」,家長總想控制和命令孩子,而孩子聽到不友好的語氣就會牴觸和反抗,兩者之間都在為誰能讓步而做著堅持和掙扎,有時我們父母會動用家長製作風,強制孩子去執行,結果傷了孩子自尊心,變成了戰爭。

書中的建議是,如果父母能夠有技巧地退出,那麼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反應會給我們驚喜。因為孩子需要歸屬感,當他們發現這場戰爭只有自己,大多數情況下會有些迷惑和惶恐,而不是繼續生氣和憤怒。

發生衝突時退出,實際上是幫助維護與孩子的感情。家長心裡仍然有對孩子的愛、親情與友善。

當家裡形成了習慣,孩子就能感受到界限所在,當他們超過這個界限,父母就會退出現場,孩子也會放棄衝突而選擇合作。

引導孩子合作,是我們的一大目標,這是我們贏得孩子合作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結語:

所以,每一位父母面對自己的孩子時,要贏得的不是挑戰,而是愛和尊重,以及相伴中的彼此成長!《孩子:挑戰》,不僅能帶你一步步跳脫出來反觀自己的育兒方式,也能幫你用科學的心理學知識了解自己的個體情緒和行為,學習永不嫌遲!

這是一本讓人開悟的書,告訴你如何才能「塑造」一個理想中的孩子。教育孩子對父母是一個挑戰,同樣對孩子也是一個挑戰。想要管教好孩子,先從父母做起,父母和孩子一樣需要接受訓練。當我們對孩子的挑釁做出新回應,我們就可能發展出新態度,為和孩子的和諧關係開創出新途徑。

有人說:育兒也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教育了自己。世上本來就沒有叛逆的孩子,有的只是跟不上孩子步伐的父母。

只有理解,才會懂得。只有懂得,才不會崩潰。為人父母,這本書不能不讀!

相關焦點

  • 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父母這樣做最關鍵
    最後母女都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困境:一方面,孩子學習上有困難想向媽媽求助,但又表現出拒絕和拖延,學習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學習效果也就不理想;另一方面,認為已經降低了預期、接納了孩子的媽媽,給孩子提出了很多有效的解決辦法,但孩子總是不做,這讓媽媽也非常矛盾和糾結。
  • 孩子一個提問,引發家庭大戰:為什麼你不同意我的理想?
    你這孩子,不切實際,不要盡想這些沒用的。甜寶很委屈的看著媽媽,媽媽試圖解釋:孩子有夢想是好的呀。。。外公:那也要看什麼夢想!這些亂七八糟不可能的,你不能什麼都順著她。媽媽:那幾十年前,人們也不相信可以飛上天啊,可以去月球啊,有了夢想,才會實現啊。現在不是可以飛上天嗎?外公:那你咋不上天呢!你就是太慣著孩子了!小孩子有什麼理想!要切合實際!
  • 哪種父母是孩子心中的理想型?對照看看,你在孩子心裡得幾分?
    家庭中父母角色明晰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前提一個角色、分工明晰的家庭,母親溫柔、尊重孩子,塑造他的品格,父親有事業、有擔當,是他能力提升、事業發展的引領,可想而知孩子的成長環境是積極向上、充滿希望的。社會對男性的要求更高,生育男孩的家庭壓力也會更大。
  • 萬科四季都會 | 書香大境,讓「理想的孩子」不再是理想
    每一位家長心中都存在著一個近乎完美的「理想的孩子」他們聽話懂事,品學兼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琴棋書畫茶樣樣精通然鵝,熊孩子常有,理想的孩子難尋今天,我們打算打破家長的幻想讓他們認清形勢,直面現實做作業時遇到難題時怎麼解決?
  • 俗話說「兒養三氣」,父母望子成龍,首先要培養孩子這「三氣」
    文丨洛芸媽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老一輩總是說,兒要養三氣,女要養三容。其實每一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在養女兒和養兒子之間,也存在很多差異。家長應該時刻調整教育方式,不僅要因人而異,還要因性格而異,去尋找一個最佳的教育方式。
  • 理想: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一我對理想這個話題的認知,來自於現實的生活,實實在在的生活。我的一位親戚,孩子有音樂方面的特長,去年高考報考音樂類高校,文化分沒有過關,結果名落孫山。沒有辦法,父母又讓孩子去當兵,落榜的孩子不情願,瞞著父母去偷偷做了紋身,當兵沒去成,孩子又不願再復讀,最後只好去省城打工。
  • 父母支持孩子理想的正確方法,每位家長都應該看一看
    孩子見屏幕上的那個律師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會兒引經據典,一會兒舉例證明,說得個個點頭稱是,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便轉身對父親說:「爸爸,我以後也要當個律師。」父親立即說: 「好啊!我支持。不過,當律師可不是很容易的,必須熟悉很多很多的法律法規,許多條文都必須背得滾瓜爛熟,如果磕磕巴巴,誰會來請你呢?可你,現在連書都懶得背。你想當律師,從現在起,我看就要每天背一首詩,先把記憶力練練好。」
  • 職業理想不等於理想職業 和孩子一起規劃職業生涯
    筆者希望能為學生在職業規劃的道路上做一些有益的引導,使他們儘早確立自己的職業夢想,幫助他們懂得如何尋找和實現自己的夢想。  孩子應選什麼樣的職業?什麼職業適合孩子?家長如何指導孩子選擇專業和職業?  父母的希望不是我的理想——理想職業如何尋找  雅萍:我爸想讓我將來當老師,我不喜歡做這個工作啊。
  • 做父母最失敗的,就是養出一個特別善解人意的孩子,父母可要重視
    那麼,聽話懂事的孩子真的好嗎?其實,不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出了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如果父母在孩子的叛逆時期非要嚴格管束和要求,那麼這個孩子會變得極度地叛逆,此刻就會很危險,畢競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很不成熟,什麼傻事也做的出來,所以父母更多的是和孩子好好溝通,給予更多的幫助和引導,一但叛逆到和父母無法交流,後果不堪設想。
  • 要想孩子飛的高,就要給他翅膀,那就是理想
    孩子沒有理想是無望的小的時候,孩子都會天真無邪地說,長大了我要當什麼,家長聽了以後,會一笑了之。在現實社會中,由於競爭的壓力。理想幾乎成了一個空洞的概念。孩子們在寫作文的時候會非常「有理想」,但實際情況卻是理想幾乎被成堆的作業擠得沒有立足之地了。
  • 父母情商課  第15堂:  教孩子實現自己的理想
    人是要有理想的,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有理想是要去實現的,不去實現的理想只能叫空想。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夢想,這是孩子對自己人生的企盼,是對生活積極進取的態度。一個孩子,可以遭受挫折、可以忍受孤獨和痛苦、甚至可以失敗,但是不能沒有理想。理想對於孩子有著無窮的魅力和牽引力。
  • 家長如何幫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這些家庭教育方法一定要知道
    孩子將來長大後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最幸福的,家長要時常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喜好,幫孩子培養興趣愛好。為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孩子的理想如果能夠跟興趣愛好結合起來,那將是最好的。在孩子練琴的過程中樹立音樂家的夢想,跳舞的過程中樹立舞蹈家的夢想,打籃球的過程中想要變成像喬丹一樣偉大的運動員等等。
  • 孩子的理想,在越過我們頭頂的遠方
    我所追求的自由和理想,慢慢顯現。恍過神來,有點兒無奈之感。少年時代,那麼努力,竟從未為理想而活。這些年,從中國到新加坡,從新加坡到中國,再從中國到加拿大。見人見世界。十七年的奔波,已然化成血骨,鑄成現在的我。不再輕易被所謂公眾認同的價值觀而囚籠,也不會盲目從眾地追求成功。那些外面世界的人,和不同語言下發生的事,都在教會我,要清醒而獨立地活著,生命長河之中,只有做自己才能熠熠發光。
  • 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該怎麼面對?千萬別責難,他們比父母還心急
    考試成績不理想,孩子其實比父母還心急考試成績不理想將心比心,孩子其實比父母還心急。在我小時候,都說&34;,很多孩子的成績都在這個時候分化。一二年級全班都能考98分以上,不少學生能拿雙百分,但上了三年級卻出現了&34;。很不巧,三年級第一次期中考試,我就遇上了斷崖,數學考了78分。老師把這次考試不理想的學生家長叫到學校,希望家長要重視起來。
  • 父母如何養育一個好孩子
    每一個父母都想培養快樂和成功的孩子,但是這對於很多家長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許許多多的父母都在尋找一些關於培好養孩子的方式,但是學來的那些方式,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時,永遠起不到他們想要的結果。所以不妨來聽聽下面的25條,總有一件適合你。
  • 孩子沒有理想,家庭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如果說孩子還沒有確定自己將來會做些什麼,還可以理解,但從來沒有想過將來要做什麼,總覺得對他的教導缺少什麼。自家孩子沒有遠大目標,沒有什麼夢想,似乎預示著學習就不上進,更不會有拼搏奮鬥的動力,想到這些作為父母都會略微失望,甚至怒火中燒「你怎麼就沒有理想呢!」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那就先做一個願意傾聽的人。多年後,專家對比發現:獲得和父母爭論權力的孩子,更能自信從容面對各種壓力;而被父母剝奪話語權的孩子,則更容易在挑戰他們的人面前敗下陣來。
  • 怎樣讓孩子樹立遠大理想,不如看看以下建議
    許多孩子們夢想成為一名科學家、企業家、醫生、教師……總之,想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有遠大的夢想是好事,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天生就自甘平庸。孩子黃金學習階段,我們要努力把握好這個時期,怎樣讓孩子樹立遠大理想,不如看看以下建議:1、在思想上要讓孩子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俗話說:理想是一盞明燈,能照亮人生奮鬥的歷程。
  • 一招讓孩子擁有理想的身高
    為什麼現在很多家庭的父母身高並不高,而兒子身高卻會高出很多。其實孩子長高是有秘密的,數據表明,很多高個孩子的家庭只是給孩子用對長個的方法。抓住孩子身高增長的關鍵期每年的三月份,是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季節,也是人體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是孩子身體增高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營養睡眠尤其重要,這個多數父母應該都知道。我要說的是,孩子長身體,不是每天都在長,而是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也就那麼幾天在長個,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孩子這幾天特別的能吃能睡,尤其在睡眠時間上持續更長。2.
  • 健康周刊丨父母身高不理想孩子就註定長不高嗎?
    矮個爸媽能否養出高個娃?解碼兒童身高的秘密掃一掃,聽專家講解孩子如何長高製圖/許麗前不久,一段抖音視頻爆火:一對父母,父親身高1米6,母親1米68,兒子卻躥到1米94,對此,孩子母親堅定認為,要不是讓孩子6歲起學遊泳,孩子不可能長到1米9以上。這段視頻引起眾多家長對孩子身高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