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理想,在越過我們頭頂的遠方

2021-03-01 童小叨在北美



前幾日,和我家一個小妹妹通電話。

她和我聊大學的生活。去年考入重點本科大學,選了教育相關的專業。我以為我會聽到她和我說,大學豐富多彩的生活,以及對未來的許多期待。可是並沒有,和我們當年很像,好不容易踏入大學,卻在大學的生活中,倍感迷茫。

她說:「姐姐,我時常覺得空虛。除了學習,我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以後我到底想做什麼。」

其實很多人,活到八十歲,都不知道自己這一生熱愛什麼,這輩子到底想做什麼。這不是丟人的問題。

學校,它能教會我們的,是技能,是普遍的認知,是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人。從來不會教我們去找自己人生的路徑。

學生時代,我喜歡畫畫和寫作,最後卻沒有努力朝這些方向去發展。為了平衡每一科目,為了考試能通過,不得不做很多自己並不喜歡的事情。連大學的專業選擇,也只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出國讀國際會計和金融在大多數人眼裡更容易成為金領。追求成功的價值觀,引導了我去選擇職業和出路。雖然後來做的不錯,可是心裡很茫然,這明明不是我熱愛的,我該怎麼堅持走下去?

直白點說,是沒有理想。

尋尋覓覓,活到快三十歲時,才明了真實的心意。我所追求的自由和理想,慢慢顯現。恍過神來,有點兒無奈之感。少年時代,那麼努力,竟從未為理想而活。

這些年,從中國到新加坡,從新加坡到中國,再從中國到加拿大。見人見世界。十七年的奔波,已然化成血骨,鑄成現在的我。不再輕易被所謂公眾認同的價值觀而囚籠,也不會盲目從眾地追求成功。那些外面世界的人,和不同語言下發生的事,都在教會我,要清醒而獨立地活著,生命長河之中,只有做自己才能熠熠發光。

如今,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在陪伴她們成長時,我時常問自己:該怎麼幫助我的孩子們,去尋找她們的理想和想要的人生?

閉上眼睛,想像她們長到十八歲成年時,她們會不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我的理想是什麼?我到底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我開始倒推時間,大女兒離十八歲還有九年,小女兒離十八歲還有十五年。這些年,她們有足夠的時間去尋找關於「理想」的答案。有可能找得到,也有可能找不到。只是,我會努力幫助她們去找到。

每個人,生命中總有那麼一兩件事兒,是你可以忘記時間,忘記空間,忘記索求,忘記利益,忘記一切與它無關的事情,長時間專心且誠心以待。這樣的事情,就是你發自內心熱愛的。事實上,在學生時代很容易被你發現它的存在,到了進入大學和社會之後,卻不那麼容易顯現出來。小時候在單純而簡單的環境下,人更容易遵從內心的聲音。走入社會,反而會被嘈雜的環境和逐利的價值觀影響,很難真正聽從初心,也很難沉下心來做自己熱愛的事。

所以,在孩子像海綿吸收知識的成長歲月裡,作為父母,儘可能地為她們打開世界的窗,帶她們去看看,生活方式有多種,人生的選擇也可以有多種。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去當醫生、律師、科學家,也不是只有當金領這條路才是人上人。這個世界之所以絢爛,是因為我們活得各自精彩。

我想起小時候很喜歡畫畫,和長輩們提起來,大家回應給我的話大概是:「學畫畫有什麼出路?以後回老家當個美術老師嗎?」 「學畫畫的人,靠什麼養活自己?賣畫嗎?」 「藝術這條路多艱辛,有幾個真正混出名堂的?」 諸如此類。他們毫無惡意,事實上,他們是好意,他們已經把自己所見的最中肯的建議給了我。可惜,我也不懂,我不知道學畫畫以後的出路是什麼。我不知道一個會畫畫的人,以後能做室內設計師、平面設計師、服裝設計師、插畫師等等等等。在盲區裡,我並未深究過理想,武斷地放棄愛好,自己掐滅了某一種未來的可能。反思一下。這樣的例子,我不願意再發生在我的孩子們身上。

從兩個孩子很小的時候起,我便留意她們的愛好。哪些事情,是她們持續喜歡的,哪些只是出於好奇嘗試的。不得不提到一個詞,叫「主觀能動性」。

比如,我家大女兒愛看書,能宅上一天窩在沙發裡一本又一本地閱讀,若不是我為她的視力著想,總趕著她去戶外玩,估計她能天天宅在家看書。這是不用我去催促,她發自內心願意做的事。這是主觀能動性帶來的結果。

漸漸的,孩子的閱讀量到了一定程度,自然而然會產生表達的欲望。這兩年,她時常抱著iPad寫作,洋洋灑灑寫了一頁又一頁,英文的熟練與行文的深度,已遠遠在我們的英文水平之上。我鼓勵她在寫作的世界裡,去找到自己最喜歡的作者,也可以稱之為偶像的作者。她找到了,熟讀作者的書,模仿作者的文筆,學習作者的寫作構架。我從未要求過她。這又是主觀能動性帶來的結果。

由此可見,孩子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她深知哪一件事,能讓她忘乎所以地喜歡,能調動起全部的主觀能動性。父母,要去引導的,是鼓勵和欣賞她的愛好。至於往後的出路,別輕易給出一個有限的選擇。始終要堅信,社會是發展的,我們永遠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過早地給孩子設限,絕非明智之舉。再說,很多父母其實也未曾真正看過這個世界,到此一遊的旅行真算不上看世界,世界之大,是地域之大,也是精神之廣。即便走過很多地方,不見得知曉那些地方之下,架建的精神文明和傳承的希望之火。謙虛點。敬畏點。與孩子同行,當她的夥伴,保守地給出自己的建議,但選擇權在孩子手上。她要的明燈,在越過我們頭頂的遠方。

孩子很小的時候,經常被父母問到:「你長大想幹什麼呀?」 孩子的回答多半是臨時起意。即算每個年齡段的她們回答都不一樣。不礙事。多問問。繼續多問問。看上去隨意的問題,卻能時常引發孩子的思考。只有她思考過自己長大想幹什麼,她才會留意自己最喜歡幹什麼。人總是願意在自帶天賦的領域裡待得越久越好。孩子也一樣。

今天下午,和孩子們在一起喝下午茶。老規矩,聊起我們近期看過的書。九歲的大女兒提到J.K.羅琳的《哈利波特》,讚不絕口表示作者的想像力如此豐富,若是自己也能寫出這般水準的故事該有多好。

我說:「誰知道呢?J.K.羅琳從小熱愛寫作,我看過相關介紹,小學時的她已經開始嘗試寫短篇小故事了。寫作,沒有捷徑。靠的是大量閱讀,多思考,多觀察,以及日積月累的練筆。想要成為一位大作家,先成為一個小作家。」 

女兒點點頭:「要是還能自己畫插畫,那就更好了。」 

我:「如果還能翻譯成多種語言,全世界的人都能讀到,哇塞!這是多幸福的事情。」

女兒:「我可以試試。」

喝一口茶,我笑笑:「好。」

童小叨

兩女娃de媽媽

美國正面管教家庭講師

北美生活與育兒的記錄者
加拿大某護膚品牌主理人

不販賣焦慮

不消費苦難

不道德綁架

懷揣一個心念

讓更多人從我的文字裡

獲得慰藉與正向的收穫




個人微信號:

tongqian2021

第一時間發布更新文章,

分享北美兒童學習資料,

以及其它信息。

冷不丁還有小福利哈~

這是留給我的讀者們。

大家保持交流,共同成長~



如果你覺得寫得不錯,請點」贊「👍,

如果你覺得實在可以,請點「在看」給我一朵小黃花

如果你覺得文章有用,請點「收藏」

如果你願意與更多人分享,請點「分享」

相關焦點

  • 陳牧揚《越過山丘》今日開播,「人間理想」林嘉陽即將上線
    由沈煜傑執導,張儷、高瀚宇、周奇奇、陳牧揚、蔣冰、柳小海等領銜主演的都市勵志情感劇《越過山丘》將接檔《在一起》登陸江蘇衛視幸福劇場。該劇以民營汽車行業為背景,講述了新時代「汽車人」堅定與追求。陳牧揚在劇中飾演林嘉陽一角,是集英俊智慧溫暖於一身的理想男友型,是男主角彭越從小一起長大的死黨。陳牧揚作為實力派演員成功塑造了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本次在《越過山丘》中將演繹林嘉陽在這場暗潮湧動的商場與愛情戰中的情感衝突與轉變。今日,陳牧揚出席在京舉辦的《越過山丘》開播發布會,分享出演林嘉陽一角的感受與心路歷程。
  • 金志文獻唱《在遠方》主題曲,讓我們一起聽見《遠方》
    都市情感創業大劇《在遠方》正在浙江衛視熱播,主題曲《遠方》正式上線,實力音樂人金志文演繹愛與理想的歲月之歌。主題曲《遠方》以宏大弦樂鋪底編織出時代恢弘變遷的厚重感,愛與理想交織的歌詞呼應著創業者們歷經風霜的半生,金志文深情詮釋出男主角姚遠從青澀快遞員到快遞行業大佬的傳奇事跡。
  • 在時間裡匍匐前行 我們點燃頭頂的朝霞 把涓滴意念匯成河
    我們的青春連同國家命運在千萬座營盤中共振、流逝,與此同時,我們鍛造了強健的體格和閃亮的人格。    4年前,我退伍回到學校。那時,移動網際網路產業分疆割據,如火如荼,我發現微信公眾號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但那時與部隊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寥寥無幾。我想或許我可以找到一個突破口,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加之對軍營的了解,通過新媒體平臺講述中國軍人和軍營的故事。
  • 賈伯斯與我們:理想永遠在遠方
    但現實狀況,包括個人智力、身體及際遇等等,都不會容許一個人真正心想事成,甚至更多人會適得其反,從而痛恨於理想的虛無、夢想的狗血與欺騙。每個人都是在平衡中前進的,平衡就是不至於身心失衡而喪失理智,不至於太大的無法承受的大起大落、超出生命的承受能力。
  • 越過山丘,仍在遙望遠方
    當記者來到地處杭州城西的遙望大廈的時候,公司創始人、總裁謝如棟告訴記者,我們已經發布了摘牌公告。  「下一個目標是主板上市。」這位長得斯斯文文、生於80年代初的創客,卻有著從不安分的野性,經歷過一次次成功或失敗的創業,似乎永遠不願停下自己的腳步。  他愛聽李宗盛的《山丘》。越過山丘,也許是無人等候,卻仍要遙望遠方——且聽他講述他的創業故事。
  • 千裡之行:獻給即將前往遠方大學的你
    遠方是星辰大海那是我有幸成為101圖書管理員的第一年,在諾大的書庫裡,我傾慕李白「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的俠氣,嚮往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氣,學著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幹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志氣。我夢想在星辰之下,乘著「四點零八分」的離京火車,一路向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遠方,我們一直眺望的地方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蝶憶江南」帶你一起品味人世間的苦與樂去年的今天,也是搭乘了這趟駛向遠方的火車。有時候會覺得去遠方不只是為了心裡的期許,也不全是理想憧憬使然,很多時候好像是為了尋找家的意義、感受家的分量。感悟就是這樣奇妙,別人說再多也理解不了,親身經歷了,突然間的某一時刻就明白了。而那時再也不用擔心不懂鄉愁了。相信在外的遊子,都是戀家的人。
  • 為了遠方的遠方,承受學習之苦
    有的人說現在的孩子因為物質太豐富所以太脆弱了;有的人說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就沒有什麼了,太辛苦了。這也是我喜歡看新聞後的評論的原因。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一條留言特別扎心,語氣平靜的講述了她或者是他的女兒跳樓的時間和地點,仿佛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我透過字裡行間能感受到那位父(母)親心之寒涼。這是怎麼了,為什麼孩子們這樣無法忍受學習之苦?
  • 我們努力學習,真的是為了那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嗎?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於是,我們拼命地奔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觸及那美好的遠方。但是,無論我們走了多遠,當我們以為黎明將現之時,新的遠方又出現在了我們眼前,於是,我們只有繼續前進。就這樣,目標一直在變,我們,也一直在走,人生就是這樣。
  • 越過山丘,是否有人等候
    我們每一個人,都在攀越山丘。一座又一座,我們看到山丘以外的陌生。一次又一次,陌生變成熟悉,我們又開始翻越,發掘更多陌生。有人在山丘外,遇到自己靈魂的倒影,欣喜而擁,歡歌同行;有人在山丘外,除了自己誰也沒遇見,孤寂勇敢,毅然獨行。我翻越山丘,從不疲乏。
  • 理想:家長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理想是希望的燈,照亮年輕人美好的前程。理想是閃亮的星,引導著年輕人奔向黎明。回歸到現實生活中,如何讓孩子為理想而奮鬥?父母如何把這個最好的禮物送給孩子?這讓我想起大哲學家蘇格拉底說過的一句話: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為理想而奮鬥。那麼,讓我們與孩子一起走進理想。
  • 「情懷+民宿」 實現詩和遠方的理想
    愛冒險、愛自由,張揚個性的年輕一代,不斷開拓民宿新玩法,在民宿經營中探索著自己的詩和遠方。人文氣息與藝術風格完美交織,詩意情懷與生活美學相得益彰,民宿走上了「高級定製」之路,細膩柔雅的空間,遠近皆景的環境,靈動鮮活的氣質,處處都是適合拍照的網紅打卡地。代舍代舍院落簡而不凡。
  • 重慶周邊遊雨仙農谷|晴耕雨讀理想國,詩酒田園非遠方!
    嚮往啊,詩和遠方!民宿別院是原生態民居改造的風格酒店,一方面保留了原本的土牆石牆外觀,滿足了人們對於舊時光的懷念,一方面對內部結構進行了調整再造,提升了房間的功能性和舒適度。白色的牆面,簡單的畫框裝飾,安安靜靜的院落,爬山虎抱住的圍牆。三五好友假期小聚,圍桌夜話的好地方。懷念啊,那些舊時光!
  • 蔡崇達《皮囊》:親人生老病死、理想與現實差距、故鄉與遠方抉擇
    這本書總體上探討了三個問題——那些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都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親人的生老病死、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故鄉與遠方的選擇。並且有韓寒、劉德華等人聯名推薦,為其作序,這是一本值得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一部書,也是對我們有所啟發的一部著作。
  • 北京演藝集團重磅打造音樂劇《在遠方》濃縮奮鬥與理想 呈現歷史...
    「遠方在哪裡?」「遠方是什麼?」在都市打拼的青年都曾有過類似的迷惘。這些迷惘也許能音樂劇《在遠方》中找到答案。12月24日,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的原創現實題材音樂劇《在遠方》首演,拉開了在北京、上海、廣州首輪演出的序幕。在這部音樂劇中,由音樂劇王子阿雲嘎創作並演繹的主題歌《何處是遠方》,力圖把他自己對於青春、奮鬥、理想的理解告訴大家:「何處是遠方,在心裡還是想去更遠地方。」「遠方不是腳到達的地方,而是心超越的地方。」每次舞臺上響起《何處是遠方》的音樂,都讓人心潮澎湃。
  • 60個高考狀元教育方式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
    60個高考狀元教育方式曝光:苟且的父母,養不出孩子的詩和遠方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自然就是孩子第一所就讀的學校。尤其是一些寒門學子希望通過高考越過龍門,改變人生。他們的勵志故事激勵著一位又一位考生。但是在這個時代似乎「寒門再難出貴子」了。不論是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還是18年火遍全網的廣西高考理科狀元楊晨煜,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性:家庭條件較好。
  • ​「情懷+民宿」 實現詩和遠方的理想
    愛冒險、愛自由,張揚個性的年輕一代,不斷開拓民宿新玩法,在民宿經營中探索著自己的詩和遠方。人文氣息與藝術風格完美交織,詩意情懷與生活美學相得益彰,民宿走上了「高級定製」之路,細膩柔雅的空間,遠近皆景的環境,靈動鮮活的氣質,處處都是適合拍照的網紅打卡地。
  •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時間:2019-04-27 17:30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前幾年年輕人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又開始流行起來了詩和遠方,關於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詩和遠方出處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指的是理想生活,來源於由高曉松作詞   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 揭秘【X計劃】第3期—"越過山丘!"
    一起遙望遠方!我們獨家設計了一條徒步穿越的路線,從河南,走進山西!越過山丘,你的腿會打顫嗎~~?越過山丘,我們登上太行之巔——王莽嶺!這是一個物種大爆發的時代,但位於海底的它們渾然不覺,只是感到頭頂似乎又堆了厚厚的一層海泥?可愛的饅頭頁巖。但這時候板塊撞擊,天崩地裂,地殼抬升而海洋退去,誰知道呢,世道變了!地球童鞋升入大學,來到第四紀冰川時期,它們終於出見天日,結束了嗎?
  • 遠方文學,語文學習的不二選擇
    學習詩詞,讓我們在詩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培養發現美和表達美的能力,學習為人處事的智慧。用遠方文學,作為送給孩子成長的禮物,遇見一個更美麗、更有品味、更有才情和靈氣的少年。新學期「遠方文學」系列課程有新開班計劃,有意願的家長可預約試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