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遠方的遠方,承受學習之苦

2020-09-04 錦心隨語

今天隨便翻著手機上推送的新聞。

一條初二兩名女生相約跳樓自殺,在跳樓前還發了朋友圈。

不免唏噓,翻看下面的評論,各種想法都有。

有的人說現在的孩子因為物質太豐富所以太脆弱了;有的人說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就沒有什麼了,太辛苦了。

這也是我喜歡看新聞後的評論的原因。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一條留言特別扎心,語氣平靜的講述了她或者是他的女兒跳樓的時間和地點,仿佛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我透過字裡行間能感受到那位父(母)親心之寒涼。

這是怎麼了,為什麼孩子們這樣無法忍受學習之苦?

回想我的學習成長經歷,可謂傳奇。

我是一個從一個小村莊裡走出來的女子,至今我是我們那個村唯一一個因為讀大學走出來的孩子。

在我小的時候,沒有誰家的孩子會因為學習不好受到責罰,沒有哪個家長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能讀書成才,像城裡人那樣的生活。學校在大多數人心裡只是這些孩子長大之前要待的一個地方,類似幼兒園的一個機構。

我的一個鄰居家裡有四個女孩,這四個女孩無一例外都讀完小學就輟學了,然後就在家裡幫忙幹活,大一點就外出打工,做最簡單的工作。到了婚嫁年齡,就回來找個安分的農家,嫁人結婚生子。

這裡的人有一種天生的宿命感,他們就會這樣生活,他們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好的,有一種安貧樂道的祥和與自得。

我也曾是這種生活的一份子。我曾經也是那樣毫無目的的生活。慢悠悠地走路上學,看湛藍的天空中白雲飄過,想像它們是什麼,放學後去挖一筐野菜餵鵝然後再去做不多的家庭作業……

只是我也許有些不安分的慧根。初一抑或初二的某個夏日或者春日,我對自己現有的生活突然有一種跳離旁觀的感觸。

我仿佛突然才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我學習不好,我是不是也會像身邊的這些人一樣這樣的生活一輩子?如果真是這樣………

我的心裡突然湧出一種恐懼,我不能這樣生活一輩子!

這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決定,我開始更加努力地好好學習。因為我知道學習是我改變自己生活境遇的唯一途徑。如果我不想像周圍的人一樣像現在這樣生活,那我就不能放棄學習,即使很苦很累,也不能放棄!

初三時,我記得因為學習太專注我會頭痛,我依然不肯放棄,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因此會生病死去。我沒有現在學生成堆的複習資料和練習題,只有一套學校訂的叫黃皮書的複習資料,16開本的,集合了一些經典題目,沒有詳解。

有些不懂的題目也沒有人可以討論,老師也並不能全部解答清楚。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我考取了我們縣最好的高中。不可避諱,我並沒有真正驕傲地考取,我比錄取分數線低了一分,父母親借錢交了四千元的贊助費。

我成為一名自費高中生,我付出我能付出的所有精力和努力。我和一群很多中考成績接近滿分的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當然也有很多成績如我一樣,或者比我差一點的自費生。

不可否認在學習上無論我怎樣努力我都能感到力不從心。

那三年的時光裡,我的記憶裡沒有藍色的天空也沒有白色的雲,甚至我感覺所有的天都是陰沉的黑色。我沒有放棄,我堅持到了最後,我以我能考的最好成績考取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學,不是名校,不是211也不是985,但對於我的父母,這已是一份莫大的榮耀,對於我,這也是通往遠方的車票。

不同的人生在我面前打開序幕,我沒有重複村裡那些男孩女孩的命運,雖然我在這個世界上依然微不足道,但我依然努力以我自己的方式存在。

生活的洪流不斷裹挾著我前行,我有時也會迷失自己,但在片刻喘息之間,我心中總有一個夢想在召引我前行。我努力不遁入凡塵,只為那個遠方的願景。終於有一天我成了曾經的我的遠方,但我在遠方又發現了更遠的遠方。

在這個忙忙碌碌的凡塵之中,有時我覺得恍如夢境。過去的不可回復,未來不可預知,我們仿佛在迷霧中摸索。身邊有千萬種誘惑牽引著我們,到這裡來還是到那裡去?我們不斷地做出選擇,如果沒有一股堅定的力量支撐,人生真的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

我的女兒也已入學,我也處於焦慮之中,我也是芸芸焦慮家長之中的一員。我每天最重要的生活內容就是考慮給女兒報什麼班,或在送女兒去課外班的路上,也可能是在女兒的課外班課堂上旁聽。

但我總想問自己:為什麼要讓我的女兒學這個?

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站在一個更長遠的角度去考量和規劃她的人生。

我希望她會唱歌,就報了聲樂;我希望她可以體會音樂之美,堅持讓她彈鋼琴;我希望她身體的有協調性,給她報了舞蹈班;我希望她懂得藝術之美,就給她報了美術班;我希望她可以不在語言方面落後,就報了英語班。

我發現,我每天很積極地帶女兒去上各種課外班,而且期待馬上就有很好的學習效果。但是,我越是著急,結果和效果就越差。

一度我每天都陪著女兒練琴,女兒錯一個手指的姿勢我都很生氣,女兒也很緊張,對練琴產生了很重的心理負擔。

我開始思考,我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鋼琴的學習這麼痛苦並不單純是辛苦,這就不是我的初衷,我和她都不會堅持太久,況且我並沒有期望她成為鋼琴大師。我開始和她討論,是否要放棄鋼琴的學習,女兒很忐忑的說她不想學了。我心痛而且遺憾,但還是想尊重她的想法。

在和鋼琴老師討論之後,我妥協了。我聽從鋼琴老師的建議,不要停下來,但不再寄以太大期望,只當一個愛好。

我與女兒約定,她自己練琴,我不再監督,只問鋼琴老師每周的練習效果。慢慢地女兒的學習興趣又回歸了,她也能在辛苦的練琴之中體會到音樂之美了。

無論學習什麼,想要學好,無可厚非是辛苦的,但也是可以有快樂的。

就像生活是辛苦的,但也是有些樂趣的。

學習如果只剩下辛苦,怎麼能堅持十幾年或者更久,如果沒有一種力量牽引和支撐,怎麼可以穿過重重迷霧。

當下的教育,更多的是父母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焦慮,孩子們更像是一個個被牽引的學習機器,最核心的東西是缺失的,為什麼而學,為什麼而努力?

如果沒有心中的夢想和願景,在學海之中很難越過重重風雨乘風破浪而行,翻船的孩子翻掉的是父母的殷殷心血和期待。

痛心的是整個時代。

如果在孩子的心裡沒有一個對自己未來的強烈的願望,他們真的很難堅持走完這麼漫長而艱辛的十幾年的學習之路。因為這條路真的很辛苦,雖然成年人知道相較於後來的生活之苦,這種辛苦其實是一種幸福。

但身在其中的他們以淺顯的生活經歷是不能預想的。所以現在的孩子缺少的是對生活的理解和體味,沒有對生活的理解,他們學習的苦是濃縮的,不可承受的。

但一旦這種苦溶解在生活之水中,苦就淡了,或者變成了對比後的甜。

古語中的家貧貴子可以承受更多世人無法理解的學習之苦,是因為相較於生活,這種苦是一種希望。

遠方的路在腳下,更在心裡

人生,怎麼可能沒有辛苦。人生不怕辛苦,只怕不知道為了什麼辛苦,辛苦為了什麼,

希望和夢想會給學習者抵禦辛苦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我們努力學習,真的是為了那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方嗎?
    相信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於是,我們拼命地奔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觸及那美好的遠方。但是,無論我們走了多遠,當我們以為黎明將現之時,新的遠方又出現在了我們眼前,於是,我們只有繼續前進。就這樣,目標一直在變,我們,也一直在走,人生就是這樣。
  •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流浪遠方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流浪/還有還有/為了夢中的橄欖樹/橄欖樹//流浪遠方/流浪……多少年過去,一聽到這首歌,心靈仍然會一時間突然淨化
  • 遠方文學,語文學習的不二選擇
    學習詩詞,讓我們在詩人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培養發現美和表達美的能力,學習為人處事的智慧。用遠方文學,作為送給孩子成長的禮物,遇見一個更美麗、更有品味、更有才情和靈氣的少年。新學期「遠方文學」系列課程有新開班計劃,有意願的家長可預約試聽。
  • 烏蘭圖雅新歌《為了詩和遠方》把美好嚮往化為力量
    為了詩和遠方你要走,一直走到燈火通明,即使旅途黑暗,你也要用心中的火焰照亮前方,因為你的夢想在遠方。在生活這條平凡的道路上去感受平凡而又偉大的自己吧,因為心中的詩和遠方,所以在路上,一直在路上!---烏蘭圖雅今日,烏蘭圖雅的新歌《為了詩和遠方》首發上線,一上線就受到眾多粉絲追捧,網友紛紛留言點讚民族與現代結合的演唱風格,強勁的律動,加入饒舌的說唱,讓整首歌聽起來更具有現代感。
  • 基層幹部的「詩和遠方」
    工作上,「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柴米油鹽醋,萬事都纏身」;生活中,白天深入田間地頭、村頭巷尾,腳下踩泥土、身上沾露水,為老百姓排憂解難,晚上還要挑燈夜戰,傳達、學習方針政策。他們忙於瑣事,忙於應付「眼前的苟且」,而無暇顧及心中「詩和遠方」的田野與風景。即便如此,基層幹部也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詩和遠方」。 逆風翻盤,向陽而生。心態好,一切就會好。
  • 綜合性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
    綜合性學習  有朋自遠方來 1、新學校,新同學,為增進友誼,使同學們儘快找到知心朋友,班委會決定召開「結交新朋友」主題班會,請你協助完成以下任務。(1)請你為本次活動取個好聽的名稱。你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交友之道嗎?七年級(6)班舉行了「有朋自遠方來」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活動中有些問題,請你來參與解決。(1)活動前,班級為此出了一期」新同學,新朋友」的黑板報,請你代擬一個小標題。
  • 異鄉在腳下,歸家需遠方
    流浪在遠方的我們,都是沒有家的客人。遠方不遠,離鄉難歸,心中沒有一個歸屬,就像是漂泊在溪流上的浮萍。掃地的老阿姨,六十多歲的年紀,為了減輕子女的壓力,和自己的丈夫毅然離開了居住了幾十年的老家,千裡迢迢的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日復一日。
  • 詩和遠方|偶爾苟且,平常讀詩,時常遠方 敢問路在何方
    情況好點的能平常讀書,偶爾遠方。詩和遠方,是高檔的調味品,想要充飢,還是少不了稻穀米糠。時常苟且,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現狀。2.人們對於一個家庭主婦而言,柴米油鹽醬醋茶,洗衣做飯帶帶娃,哪一件是輕鬆的事情呢?幾乎沒有喘息的機會,有的只是無盡的忙碌。對於她們,詩和遠方在哪裡呢?
  • 金志文獻唱《在遠方》主題曲,讓我們一起聽見《遠方》
    都市情感創業大劇《在遠方》正在浙江衛視熱播,主題曲《遠方》正式上線,實力音樂人金志文演繹愛與理想的歲月之歌。主題曲《遠方》以宏大弦樂鋪底編織出時代恢弘變遷的厚重感,愛與理想交織的歌詞呼應著創業者們歷經風霜的半生,金志文深情詮釋出男主角姚遠從青澀快遞員到快遞行業大佬的傳奇事跡。
  • 青年編舞家楊暢:尋夢之旅如《遠方》一樣神奇
    中國網成都8月18日訊(葉明超)8月26日和27日,「錦繡四川·好戲連臺」四川省優秀劇目展演暨2017當代藝術演出季將迎來舞蹈之夜。《遠方》《今生》等現代舞作品將和蓉城觀眾見面。《遠方》的編舞家楊暢追尋舞蹈夢想的歷程,也如這部作品一般,充滿神奇的變幻和坎坷,讀來讓人喟嘆。
  • 去遠方流浪
    小時候,常常被齊豫那首《橄欖樹》感動得如痴如醉: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流浪為了天空飛翔的小鳥為了山間輕流的小溪為了寬闊的草原流浪遠方這幾年每到暑假,我都會背上行囊,走向一個完全陌生的遠方。趁現在還不算太老,趁現在還走得動,我要去遠方流浪,尋找我人生的詩與遠方。
  • 元宵佳節,與眼前的家人團圓,為遠方的朋友祈福
    企業延遲復工,平常忙碌的難以見著面的,這個年與家人相聚的時間都長久了不少,可貪戀這幸福的同時,我們的心不禁還為遠方的朋友們緊揪著。心在這處,對遠方的朋友的牽掛也沒有停下,我們最親的家人在眼前,武漢的不少家庭卻不得不忍受著分別,許許多多在為疫情奮鬥醫護工作者卻不得不日夜忙碌。
  • 音樂劇《在遠方》歌頌勞動者的奮鬥奇蹟
    新華網北京12月25日電(張漫子、張潔茹)由北京演藝集團出品的音樂劇《在遠方》24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拉開首輪演出序幕。該劇通過對快遞小哥苦辣酸甜的生活日常的刻畫,折射近二十年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日新月異,歌頌勞動者敬業奮鬥。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三句話連起來看,照字面講,凡是中國人,無論老少,一定都知道。照古人的註解,學問是要大家隨時練習它。「不亦說乎」。「說」是古文借用字,就是高興的那個「悅」字,是很高興的。假如這是很正確的註解,孔子因此便可以作聖人了,那我是不佩服的,連大龍峒孔子廟我也不會去了。講良心話,當年老師、家長逼我們讀書時,那情形真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苦」乎。
  • 遠方,我們一直眺望的地方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蝶憶江南」帶你一起品味人世間的苦與樂去年的今天,也是搭乘了這趟駛向遠方的火車。有時候會覺得去遠方不只是為了心裡的期許,也不全是理想憧憬使然,很多時候好像是為了尋找家的意義、感受家的分量。感悟就是這樣奇妙,別人說再多也理解不了,親身經歷了,突然間的某一時刻就明白了。而那時再也不用擔心不懂鄉愁了。相信在外的遊子,都是戀家的人。
  • 深圳「浪漫滿懷」的城中村:你為了金錢彎腰,人家為了詩和遠方
    文/阿琦的旅行日記(歡迎個人分享與轉載)天涯海角由風景伴我說起深圳,人們更多的印象是飛速騰飛的經濟,高新科技發展的樂土,可以說你可以在深圳找到在我國所有的尖端的現代高新科學技術,甚至被人們稱為了這裡逐漸形成了一條完整的油畫產業鏈條,形成了巨大的油畫市場,讓為了藝術而來的人們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為來到這裡追尋不同人生價值的人們提供了生活來源和經濟支持。在這裡生活的人們衣著新潮,在自己的形象上毫無顧忌地發揮自己對於藝術的理解與認知,讓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們一眼就會認出,這一定就是大芬油畫村的人。
  • 身在遠方 心在回家
    作者:吳雨婷就讀於西南交通大學交換大學:義守大學我們到了遠方
  • 【感情深厚】眺望遠方的媽媽
    【感情深厚】眺望遠方的媽媽 、
  • 人生,儲存陽光,必有遠方!
    做一個正直善良之人,擁有一顆互助互愛之心,不斷自覺提升自己的素養,不斷自覺吸取人生最美的真諦精華。通過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用心刻苦的磨練,可以堅信,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競成!用自己問心無愧、可圈可點的實際行動,定會讓自己寶貴的人生路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寬廣、越走越健康幸福。
  • 眺望窗外的秀美遠方
    呂兆航攝幾天來,不管天氣睛朗是否,我總愛在白天或夜晚依窗遠眺,遠方的美,在盡收眼底那一刻,悄無聲息的激蕩著我的心靈。遠方的燈影與遠方的河景,無與倫比的美麗,始終讓我無詞形容。遠方,那是我嚮往的奮鬥目標,那是我未來之渴望,寰宇璀璨的夜晚,窗外的景象催省著我的夢境,夢境中,我擺渡著一葉小舟,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中漂泊,望著海天一色自然風貌,似乎忘記了水下的危機四伏,勇敢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