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隨便翻著手機上推送的新聞。
一條初二兩名女生相約跳樓自殺,在跳樓前還發了朋友圈。
不免唏噓,翻看下面的評論,各種想法都有。
有的人說現在的孩子因為物質太豐富所以太脆弱了;有的人說現在的孩子除了學習就沒有什麼了,太辛苦了。
這也是我喜歡看新聞後的評論的原因。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一條留言特別扎心,語氣平靜的講述了她或者是他的女兒跳樓的時間和地點,仿佛在說一件無關緊要的事情,我透過字裡行間能感受到那位父(母)親心之寒涼。
這是怎麼了,為什麼孩子們這樣無法忍受學習之苦?
回想我的學習成長經歷,可謂傳奇。
我是一個從一個小村莊裡走出來的女子,至今我是我們那個村唯一一個因為讀大學走出來的孩子。
在我小的時候,沒有誰家的孩子會因為學習不好受到責罰,沒有哪個家長會想到自己的孩子能讀書成才,像城裡人那樣的生活。學校在大多數人心裡只是這些孩子長大之前要待的一個地方,類似幼兒園的一個機構。
我的一個鄰居家裡有四個女孩,這四個女孩無一例外都讀完小學就輟學了,然後就在家裡幫忙幹活,大一點就外出打工,做最簡單的工作。到了婚嫁年齡,就回來找個安分的農家,嫁人結婚生子。
這裡的人有一種天生的宿命感,他們就會這樣生活,他們也覺得這樣的生活挺好的,有一種安貧樂道的祥和與自得。
我也曾是這種生活的一份子。我曾經也是那樣毫無目的的生活。慢悠悠地走路上學,看湛藍的天空中白雲飄過,想像它們是什麼,放學後去挖一筐野菜餵鵝然後再去做不多的家庭作業……
只是我也許有些不安分的慧根。初一抑或初二的某個夏日或者春日,我對自己現有的生活突然有一種跳離旁觀的感觸。
我仿佛突然才想到一個問題:如果我學習不好,我是不是也會像身邊的這些人一樣這樣的生活一輩子?如果真是這樣………
我的心裡突然湧出一種恐懼,我不能這樣生活一輩子!
這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決定,我開始更加努力地好好學習。因為我知道學習是我改變自己生活境遇的唯一途徑。如果我不想像周圍的人一樣像現在這樣生活,那我就不能放棄學習,即使很苦很累,也不能放棄!
初三時,我記得因為學習太專注我會頭痛,我依然不肯放棄,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因此會生病死去。我沒有現在學生成堆的複習資料和練習題,只有一套學校訂的叫黃皮書的複習資料,16開本的,集合了一些經典題目,沒有詳解。
有些不懂的題目也沒有人可以討論,老師也並不能全部解答清楚。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下,我考取了我們縣最好的高中。不可避諱,我並沒有真正驕傲地考取,我比錄取分數線低了一分,父母親借錢交了四千元的贊助費。
我成為一名自費高中生,我付出我能付出的所有精力和努力。我和一群很多中考成績接近滿分的學生坐在同一間教室裡學習,當然也有很多成績如我一樣,或者比我差一點的自費生。
不可否認在學習上無論我怎樣努力我都能感到力不從心。
那三年的時光裡,我的記憶裡沒有藍色的天空也沒有白色的雲,甚至我感覺所有的天都是陰沉的黑色。我沒有放棄,我堅持到了最後,我以我能考的最好成績考取了一所非常普通的大學,不是名校,不是211也不是985,但對於我的父母,這已是一份莫大的榮耀,對於我,這也是通往遠方的車票。
不同的人生在我面前打開序幕,我沒有重複村裡那些男孩女孩的命運,雖然我在這個世界上依然微不足道,但我依然努力以我自己的方式存在。
生活的洪流不斷裹挾著我前行,我有時也會迷失自己,但在片刻喘息之間,我心中總有一個夢想在召引我前行。我努力不遁入凡塵,只為那個遠方的願景。終於有一天我成了曾經的我的遠方,但我在遠方又發現了更遠的遠方。
在這個忙忙碌碌的凡塵之中,有時我覺得恍如夢境。過去的不可回復,未來不可預知,我們仿佛在迷霧中摸索。身邊有千萬種誘惑牽引著我們,到這裡來還是到那裡去?我們不斷地做出選擇,如果沒有一股堅定的力量支撐,人生真的不知道會是什麼樣子。
我的女兒也已入學,我也處於焦慮之中,我也是芸芸焦慮家長之中的一員。我每天最重要的生活內容就是考慮給女兒報什麼班,或在送女兒去課外班的路上,也可能是在女兒的課外班課堂上旁聽。
但我總想問自己:為什麼要讓我的女兒學這個?
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站在一個更長遠的角度去考量和規劃她的人生。
我希望她會唱歌,就報了聲樂;我希望她可以體會音樂之美,堅持讓她彈鋼琴;我希望她身體的有協調性,給她報了舞蹈班;我希望她懂得藝術之美,就給她報了美術班;我希望她可以不在語言方面落後,就報了英語班。
我發現,我每天很積極地帶女兒去上各種課外班,而且期待馬上就有很好的學習效果。但是,我越是著急,結果和效果就越差。
一度我每天都陪著女兒練琴,女兒錯一個手指的姿勢我都很生氣,女兒也很緊張,對練琴產生了很重的心理負擔。
我開始思考,我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
如果鋼琴的學習這麼痛苦並不單純是辛苦,這就不是我的初衷,我和她都不會堅持太久,況且我並沒有期望她成為鋼琴大師。我開始和她討論,是否要放棄鋼琴的學習,女兒很忐忑的說她不想學了。我心痛而且遺憾,但還是想尊重她的想法。
在和鋼琴老師討論之後,我妥協了。我聽從鋼琴老師的建議,不要停下來,但不再寄以太大期望,只當一個愛好。
我與女兒約定,她自己練琴,我不再監督,只問鋼琴老師每周的練習效果。慢慢地女兒的學習興趣又回歸了,她也能在辛苦的練琴之中體會到音樂之美了。
無論學習什麼,想要學好,無可厚非是辛苦的,但也是可以有快樂的。
就像生活是辛苦的,但也是有些樂趣的。
學習如果只剩下辛苦,怎麼能堅持十幾年或者更久,如果沒有一種力量牽引和支撐,怎麼可以穿過重重迷霧。
當下的教育,更多的是父母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焦慮,孩子們更像是一個個被牽引的學習機器,最核心的東西是缺失的,為什麼而學,為什麼而努力?
如果沒有心中的夢想和願景,在學海之中很難越過重重風雨乘風破浪而行,翻船的孩子翻掉的是父母的殷殷心血和期待。
痛心的是整個時代。
如果在孩子的心裡沒有一個對自己未來的強烈的願望,他們真的很難堅持走完這麼漫長而艱辛的十幾年的學習之路。因為這條路真的很辛苦,雖然成年人知道相較於後來的生活之苦,這種辛苦其實是一種幸福。
但身在其中的他們以淺顯的生活經歷是不能預想的。所以現在的孩子缺少的是對生活的理解和體味,沒有對生活的理解,他們學習的苦是濃縮的,不可承受的。
但一旦這種苦溶解在生活之水中,苦就淡了,或者變成了對比後的甜。
古語中的家貧貴子可以承受更多世人無法理解的學習之苦,是因為相較於生活,這種苦是一種希望。
遠方的路在腳下,更在心裡
人生,怎麼可能沒有辛苦。人生不怕辛苦,只怕不知道為了什麼辛苦,辛苦為了什麼,
希望和夢想會給學習者抵禦辛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