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1月27日報導:放學後的孩子去哪兒,一直是不少家長「下午三點後的煩惱」。寄託給老人,或者交給校外的晚託班,似乎都不是最佳選擇。對雙職工父母來說,如何妥善地填補孩子放學後到自己下班前的時間缺口,始終是日常生活中避不開的「痛點」。
圖片說明:市人大代表忻繼青做客東方網
1月27日中午,市人大代表、上海市浦東新區第二中心小學德育主任忻繼青做客東方網《網議「人代會」》節目,就如何辦好晚託班、解決雙職工父母后顧之憂、解決學校辦班過程中的實際困難展開深入交流。
現在的學生究竟需要怎樣的晚託班呢?家長們的需求各有不同。忻繼青表示,這就像一個「吃飽和吃好」的問題,有的家長認為只要有人接送孩子,能夠看護就解決了後顧之憂。有些家長則認為,除了受到看護,孩子也應該在放學後得到更好的教育,包括比如說補習類、藝體類的豐富活動,讓孩子在放學後除了得到安全看護,也能在藝體方面得到進一步提升。
作為教育一線工作者,忻繼青在多年工作事件中發現,家長對待晚託班的態度各不相同。有些家長認為,家中老人雖然可以看護孩子,但他們往往容易寵溺孩子,對作業也較難提供幫助,因此不少家長都很歡迎晚託班,「哪怕付點費用也可以接受。」
對家長來說,學校肯定是比社會辦學機構更加放心的選擇,那麼學校能夠在開辦晚託班的工作上對學生提供怎樣的幫助呢?忻繼青說,市教委包括區教育局在這些問題上,已經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從沒有晚託班,到現在的快樂「330」活動,有部分學校已經在陸續試點和啟動放學後看護工作。
當然,晚託班的目的是給孩子的成長創造便利,不是給他們增加負擔。孩子的時間固然不要荒廢,但晚託班也不能變相成為輔導班。忻繼青表示,家長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各有差異,對晚託班也有著個性化的需求,補習班雖然也是一種「晚託」方式,但這不是保障性晚託班的基本功能。
如何能夠長期穩定地開展晚託班工作,成熟的模式化運行至關重要。忻繼青建議,相應主管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來確保老師的工作量,對於放學後看護學生這樣的額外工作,需要有政策的扶持,確保津貼到位,這也是對老師辛勤工作的一種回報。此外,家長也應該履行好作為監護人的職責,對有能力照看孩子的家長,希望他們不要覺得晚託班是一種「可以偷懶」的選擇,把目前有限的晚託班資源,留給真正需要幫助的雙職工家庭。
東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