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患友在剛開始治療,是選擇幹擾素還是核苷類的藥物呢,醫生也會考慮到患者的基因型,綜合來推薦患者的治療方案。我們來說一下關於B肝病毒的基因型的分類和特點。
B肝病毒分為幾個基因型?
人類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B肝病毒也是一樣,目前已經發現它有9個基因型,就像9個民族一樣。為了辨認,人們用英文字母給它們分成A、B、C、D一直到I(A-I)----9個基因型。每個基因型又分成不同的亞型。
不同基因型的B肝病毒,居住在世界不同地區感染者的體內,我們就說一下常見的,我國的感染者體內的B肝病毒多為B型和C型。
A型呈全球性流行,歐洲和美國等西方國家多為A型,D型分布在地中海、中東和印度。
檢查B肝病毒基因型有什麼意義?根據《B肝指南》:HBV至少有9個基因型,我國以B型和C型為主。HBV基因型與疾病進展和幹擾素治療應答有關,具體從幾個方面來了解一下:
1、感染了C基因型B肝病毒後,患者血清HBV DNA的水平明顯高於B基因型的感染者,與C基因型感染者相比,B基因型感染者較少進展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細胞癌。
2、HBeAg陽性患者對於幹擾素治療的應答率,B基因型高於C基因型;A基因型高於D基因型。病毒準種(也就是基因型)在HBeAg血清學轉換、免疫清除以及抗病毒治療應答中具有重要意義。
3、科學家們發現,HBeAg陰性(小三陽)患者的前C區變異與基因型有關。A基因型患者中前C區變異的患者僅佔10%,但D基因型患者當中,71%的患者發生前C區變異。
4、我國B肝患者的病毒基因型,C型為佔60%,B型為30%,北方以C型為主,南方以B型為主,另有少數為D型和B+C型混合型感染。因此,我國的B肝比西方國家更難治療。
5、近年來對核苷類似物的研究發現,A基因型感染者當中,拉米夫定耐藥發生率較高,B型的發生率最低,其次是C型和D型。因而我國南方(B基因型為主的地區)的患者可能更適合使用核苷類似物治療。
B肝病毒也和人一樣,形態各異,而且各自的特點不一樣。通過這5個方面能夠大概了解這些基因型的特點和檢測的意義。
醫生們把一些「長得」相似的病毒稱為一個「準種」,其中一些基因的B肝病毒感染,容易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或發生e抗原血清學轉換,而另一些抵抗力較強,不容易被免疫系統抑制或清除,或者容易發生耐藥性變異。
核苷類藥物治療前,是不是都需要進耐藥的檢測?分三種情況說明一下。
1、沒有使用過核苷類藥物治療的,也就是初治的B肝患者,在治療前不需要進行耐藥的檢測。
2、剛剛停用核苷類藥不久,出現病毒學反彈,需要再次治療的患者,可以參考以前治療的效果,推測是否發生了耐藥。如果以前治療的效果不好,很有可能耐藥,那再次用藥前最好進行病毒耐藥的檢測,有助於再次治療時藥物的選擇。
如果以前治療效果很好,HBV DNA在檢測值下限,說明呢病毒沒有耐藥,再次治療仍然可以選擇以前治療的藥物,不需要進行病毒耐藥的檢測。
3、如果以前用過核苷類藥物,已經停用了很長時間,即使以前病毒發生了耐藥,再次治療前,進行病毒耐藥的檢測也很可能檢測不到。因為以往有研究顯示,拉米夫定耐藥的患者停藥幾個月後,體內的耐藥病毒就檢測不到了。
當然,再次用藥之後,耐藥病毒會很快的再次出現。這種情況下的檢測結果對再次治療的藥物選擇,沒有指導作用。所以最好是根據以往治療藥物的療效,來推測病毒耐藥的情況,進行治療藥物的選擇。
如果患者記不清以前治療的效果了,也記不清以前服用的藥物,那隻好根據治療的需要選擇藥物,並根據以後的療效進行判斷了。
目前大多數醫院使用的耐藥病毒的檢測方法被稱為「直接PCR測序法」,這種方法的敏感性比較差,只有當病毒的變異量達到20%以上的時候,才能被檢測出來。
變異病毒較少的情況下,常常檢測不出耐藥的病毒。根據實驗室醫生的經驗,一般病人的HBV DNA反彈到1×104 IU/ml以上,這種「直接PCR測序法」檢測才有可能檢測得到病毒變異的情況。
當HBV DNA反彈到1×105 IU/ml以上,檢測才能準確。因此,對於HBV DNA檢測不出,或者比較低的病人進行病毒耐藥檢測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