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元宵節 你知道為何要吃湯圓嗎?古人咋慶祝?

2020-12-13 環球網

資料圖:武漢老字號傳統手工湯圓銷售火爆。中新社發 張暢 攝

中新網客戶端3月2日電(記者上官雲)元宵佳節即將到來,市場上開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元宵或湯圓,人們紛紛根據口味開始選購,商家則應景地推出了各種促銷活動。那麼,你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嗎?又有哪些美好的寓意在裡面呢?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其雛形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元宵節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標誌性的吃食就是「湯圓」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唐五代時,要在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南宋時又出現了「乳糖圓子」,在《元宵煮浮圓子》一詩中有了「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這樣的句子,這些食物可以看做是湯圓的前身。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資料圖:北京老字號現搖元宵供不應求。

湯圓和元宵的製作方式不同,元宵是「搖」出來的,湯圓是包出來的。餡料可葷可素、可甜可鹹,花樣很多,甜餡一般有豆沙、棗泥、果仁等,鹹餡一般有鮮肉丁、蝦米等。

此外,還有菜餡湯圓,用芥、蔥、蒜、韭、姜組成,稱「五味元宵」,寓意勤勞、長久、向上。近年來,市面上還出現了草莓、芒果、榴槤、鮮花、巧克力等各種「新潮」口味的湯圓,一些商家甚至應景推出了不需要下鍋煮的冷藏水果元宵。

回憶起小時候過元宵節的情景,家在南京的鐘琴說,南京元宵、湯圓的叫法都有,界限並不是那麼明顯,小時候都是包湯圓吃。

資料圖:搓湯圓也有技巧,不然一煮就開花。 張暢 攝

「每當臨近元宵節,就開始準備面、餡料。先拿開水和面,水要一點點加。」鐘琴說,每次包湯圓一家人都特別高興,「餡料花樣也很多,傳統的口味有芝麻、豆沙、純肉、菜肉,後來也用白砂糖加板油粒、花生米加紅糖,很好吃」。

湯圓怎麼吃?很多人可能會說「煮」,其實,還有蒸食、油炸、炒吃等多種方法,同樣美味可口。鐘琴說,炸的時候油要淹沒湯圓,直接把包好的生湯圓放進開了的油鍋裡,輕輕翻動,等到變成金黃色就可以撈出來了,「有時候炸好的湯圓還會鼓起來一塊,吃起來脆脆的,很可口」。

「湯圓形狀與圓月相似,象徵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代表著希望全家團圓、和睦美滿的願望。」民俗專家高巍解釋道,不管叫湯圓還是元宵、不管哪種製作方法,都寄託著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鐘琴為化名)(完)

原標題:湯圓發展簡史:曾叫「圓不落角」 餡料花樣翻新

相關焦點

  •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及吃湯圓寓意
    明天就是元宵節了,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猜燈謎。這種傳統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可是你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嗎?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和寓意有哪些?  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 正月十五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元宵節吃湯圓寓意來歷介紹
    2017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吃湯圓,這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你知道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嗎?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元宵節吃湯圓的原因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國各地的共同風俗。
  • 元宵節為何要掛燈籠、吃湯圓?
    這時宮中有個叫東方旺的人從此處經過,他是一個能力很強而且很善解人意的人,便問女孩:你為何事在這裡傷心啊?女孩告訴東方旺說:大爺,我來宮中幾年了,家裡有父親和妹妹,自從我來宮中以後一直沒有見過他們一面,我很想念他們,想見他們一面。東方旺聽後很同情這個可憐的女孩,決定想辦法幫她。思索了一下,便對女孩說,我有辦法幫你。
  • 元宵節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吃湯圓?
    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個重要習俗,馬上又是元宵節了,你家湯圓準備好了嗎?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很多做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從宋末元初時,湯圓就已成為元宵節重要的應節食品。那麼,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呢?
  • 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及湯圓的做法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4)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我們都知道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湯圓,那麼有誰知道,為什么元宵節要吃湯圓嗎?元宵節吃湯圓有什麼寓意?接下來,我們就來說說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和傳說故事,以及元宵湯圓的做法。
  • 油炸湯圓前為何要用牙籤扎一些小孔?
    水煮湯圓時為什麼要加涼水?油炸湯圓為何要用牙籤一些小孔?文/農夫也瘋狂馬上就要迎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這可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小正月,其在中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了。古人將「夜」稱為「宵」,而正月又是農曆的元月,所以古人就將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就是正月十五日,稱之為元宵節。史料記載,在西漢時期元宵節就已經很受重視了,會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像出門看花燈、放煙花、吃元宵、猜燈謎等。在有些地方還會在正月十五舉行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扭秧歌等民俗表演活動。時至今日,在元宵節這天,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吃湯圓、吃元宵的習俗。那你可知道如何煮湯圓嗎?
  • 在廣東恩平,元宵節要吃鹹湯圓,你吃過嗎?
    正月十五元宵節,人月兩團圓。一年中第一個月圓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一天。除了猜燈謎、舞獅子,美食也是吃貨們非常看重的。不同地區飲食文化不同,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而在廣東江門恩平,元宵節吃的是鹹湯圓。
  • 元宵節,神奇動物們居然「擬人」的吃湯圓!
    2月19日訊,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為身在異鄉的小動物過起了元宵節。這下子,動物們可有口福了!新年的最後一道儀式:吃了湯圓,才算過完年。湯圓每個人都吃過,但野生動物吃湯圓,不知道有誰見過呢?湯圓代言人這不,作為杭州野生世界的主角,小動物們也「享受」了一把元宵節福利:「來人吶,我們也要吃湯圓,速度!」
  • 大家都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但往往忘記了做這件事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中國的元宵節。在元宵,即使再忙,也會吃上一碗湯圓。可大家是否知道,吃湯圓並不是元宵節最重要的事情。在《紅樓夢》裡,元宵節是書中提到過最多的一個節日。一方面作者想從元宵的大喜襯託現實的大悲;另一方面說明元宵節真的非常盛大,這個節日誕生了太多的故事。傳統的元宵節有多熱鬧,我們可以 從《上元燈彩圖》中找到答案。這幅畫出自明代一位佚名作家,畫的是上元節當天金陵秦淮河一帶,人們張燈結彩歡慶節日的景象。這就是古時的元宵節,人們在做著那天最重要的一件事——相聚。
  • 今年元宵節你吃什麼?湯圓也要萌萌噠,湯圓,團團圓圓!
    農曆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司馬遷創建《太初曆》,將元宵節列為重大節日。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
  • 元宵節吃湯圓300字作文
    元宵節吃湯圓300字作文(一)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寓意著家家戶戶團團圓圓。
  • 元宵節吃湯圓作文700字
    因為春節之時,每家每戶都要去拜年,街上就顯得很冷清。而元宵卻恰恰相反,在那天,有很多活動舉行,街上異常熱鬧。  早上起床,就清晰地看見奶奶在廚房裡忙這忙那的。仔細一看,才知道奶奶正在做湯圓。我就好奇了,臉上布滿疑惑地問奶奶:「為什麼要做湯圓啊?平時都沒什麼做的。」奶奶一臉平靜地說:「你忘了,昨天你才要說元宵節要好好吃上一大碗熱呼呼的湯圓呢?那麼快就忘了。我的乖孫女真沒記性呀!」
  • 元宵節吃湯圓猜燈謎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 元宵節除了吃湯圓,你還知道什麼習俗?
    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實際上是思念親人、期望團圓的意思。冬至吃水餃還是湯圓?月餅吃甜的還是鹹的?元宵節吃湯圓還是元宵?包湯圓的過程也像包餃子——揪一小團溼面,擠壓成圓片形狀,放入陷。再用雙手邊轉邊收口,做成湯圓。
  •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是什麼?元宵節吃湯圓的寓意及湯圓的做法
    元宵節吃湯圓的由來及傳說故事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資料記載,元宵節大約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明清時期便與春節、中秋節一起被稱為中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漢武帝有個寵臣名叫東方朔。
  • 正月十五,吃元宵還是吃湯圓?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人們慶祝元宵節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但與家人一起吃元宵、猜燈謎、賞花燈等傳統項目依然受到人們的追捧。所謂「包」湯圓「滾」元宵,元宵在製作上要比湯圓繁瑣得多:首先需將餡和好,凝固的餡切成小塊,過一遍水後,再扔進盛滿糯米麵的笸籮內滾,然後再過水,繼續放回笸籮內滾,反覆幾次,直到餡料沾滿糯米麵,滾成圓球方才大功告成。由於製作工藝不同,元宵比湯圓的口感要粗一些。
  • 元宵節還去買湯圓吃嗎?自製水晶紫薯湯圓,Q彈軟糯高顏值
    隨著科技的發展,超市的湯圓口味越來越多,大家為了方便都是直接超市買幾袋湯圓,然後吃完湯圓之後,元宵節就這麼過去了!其實小編覺得美食除了自身口感滋味之外,製作美食的過程才是最寶貴的。一家人聚在一起搓湯圓的過程的意義,是遠遠大於吃湯圓的過程的。
  • 冬至時節吃湯圓,元宵節吃元宵,同樣的食物,為何有不同的名稱?
    冬至到了浮圓子、吃湯圓是華人圈熱愛的傳統民俗。 大家族在冬至節時吃湯圓、 元宵節吃元宵,其樂融融。紅白兩色的冬至湯圓象徵陰陽。華人喜歡吃湯圓由來已久,本來湯圓和元宵也不分,你「元來」有我,我「圓」中有你,本是一家圓,大圓、小圓都是圓,吃起來口感也一樣! 那麼怎麼有不同的名稱?
  • 元宵節,團團圓圓吃湯圓,教你五彩湯圓做法,營養翻倍,一學就會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大約形成於宋代。據記載,唐朝時,元宵節吃「面繭」「圓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現了「乳糖圓子」,這應該就是湯圓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寫的《元宵煮浮圓子》詩,裡面有「星燦烏雲裡,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稱呼就比較多了。
  • 元宵節快樂,你家的湯圓是什麼口味的?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2008年6月,元宵節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除了人月團圓、賞花看燈,上元佳節的韻味,便在這傳統元宵的味道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