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董孟華:堅守四十二年的馬列教師

2020-12-25 澎湃新聞

【編者按】

首屆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終身榮譽獎」揭曉,共有10位建國以來長期在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在世的本市資深專家學者獲此殊榮。澎湃新聞擬發布「終身榮譽獎」獲獎學者系列稿件,本文為東華大學原社會科學部主任董孟華篇。董孟華

董孟華於1933年4月出生在四川合江,父親經營一家布店,雖然生活上吃穿不愁,但是要供6個子女讀書也頗為吃力。董孟華從小讀書就很用功,1948年她在家鄉的初中畢業後來到重慶,考上樹人中學。「那時候剛剛抗戰勝利,重慶一片廢墟,能把學校蓋起來就不容易了。我們家鄉和重慶的文化教育差別很大,這裡的英文課都是用英文上的。我壓力很大,就經常開夜車,在路燈下學習。再加上營養跟不上,結果就病倒了。」

這場病讓董孟華休學一年。康復後她決定繼續學業,1949年夏考上了當時重慶最好的中學——南開中學。這一時期,社會動亂、物價飛漲、國民黨腐敗,美國士兵在重慶大街上橫衝直撞,「女同學都需要男同學的陪伴才敢出門」。董孟華覺得她「見到的好人都是共產黨」,思想上開始有所傾斜。

重慶解放後,「妓女沒有了,投機倒把沒有了,社會風氣煥然一新」。此時的董孟華接觸了毛主席的《論人民民主專政》等著作,還不滿18歲的她決心參加革命,放棄了繼續讀書的機會,來到合江縣人民政府任幹事,負責徵糧剿匪工作。

1952年,在即將開展全面社會主義建設的大背景下,董孟華參加為期三個月的西南財政訓練班。適逢全國高校院系調整,董孟華參加的幹部訓練班併入位於沙坪垻的西南革命大學,課程中加上了財經、統計等業務課。1953年,幹訓班又併入位於成都的四川財經學院(現西南財經大學)。1954年,她在大學入黨,同年底大學畢業。

臨近畢業時,系主任找她談話:「現在全國高校政治理論教師奇缺。國民黨不可能為我們培養出馬列主義教師。因此,要從應屆畢業生中抽調一批同學改行,以滿足國家的需要。你是黨員。應帶頭服從國家分配。」董孟華當即表示:「堅決服從國家分配,決心一切從頭學起,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馬列主義教師。」

這一屆畢業生有300多人,改行做馬列主義教師的有40幾人,董孟華被分配到了上海的華東紡織工學院馬列主義教研室。「上海曾是冒險家的樂園,資本主義的影子還在。聽說我被分配到上海,當時也懷疑自己是否能抵擋住它的『誘惑』。」

當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要經過三年的助教工作鍛鍊,才能系統地講授某門課程,然而教研室主任只給她半年時間。在這半年時間裡,董孟華跟隨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和寫作技巧,不斷修改講稿,選讀部分西方哲學經典。「過去我喜歡讀歷史、文學這類比較形象的書,當時一下子要轉到抽象思維上來,腦子轉不過來,讀了三遍黑格爾的《小邏輯》,字面上都沒搞懂什麼意思。後來沒辦法,咬著牙,開夜車,累了就用冷水洗把臉,或者是泡一杯很濃的茶,這樣挺過來了。到1955年秋季正式開學,我就上哲學這門課了。」

董孟華的第一堂課,下面坐著100多位學生,她忐忑不安地講完課,學生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她自此開始了跟學生「亦師亦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道路,不曾換過學校,堅持了42年。

此後不久,復旦大學開辦馬列主義研究班,由蘇聯專家和國內的哲學專家授課,董孟華被派去學習。「那時候學習理論有些教條,蘇聯專家就講,你們老用『大炮打麻雀』,不要什麼都往理論上聯繫……系主任胡曲園上課才有特點呢,他什麼都不帶,就背著手閉著眼睛在那裡講,在臺上走來走去,知識都爛熟於胸。在這裡受到的教育,其實對我們來說是ABC的一個啟蒙。」在研究班上,董孟華結識了她的人生伴侶、來自福建師範學院(現福建師範大學)的同行許福閎,1957年研究班畢業,二人於次年登記結婚,相伴至今。

董孟華與許福閎

「文革」中,作為年輕的骨幹教師,董孟華被戴上了「修正主義苗子」的帽子,1969年下放勞動,三年後才回到原單位。

「文革」後的「撥亂反正」過程中,許多尖銳的問題被提出來,要求從理論上作出回答。董孟華一邊去工廠、農村調查研究,一邊泡在圖書館裡吸收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可以說。這一段時間是我在學術上豐收的季節,八十年代取得的成果,超過了以往將近30年的總和。」

1979年,董孟華進入上海市高校編寫組,參與編寫《馬克思主義哲學基本原理》教科書;1987年,發表《教學科研一體化是政治理論課改革的重要途徑》,引起很大反響;1990年發表《真理的確定性是堅定性與自信心的基石》,來回應「懷疑一切」「歷史虛無主義」思潮;1992年,主編《回想——當代青年對社會主義的追求與思考》,概括青年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心路歷程。

董孟華的論文、專著、主編及參編的著作共約100萬字,部分收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庫》。她本人的治學經歷及成果簡介被收入英國劍橋大學於1989年編著的《世界名人錄(遠東卷)》。

董孟華部分作品

【訪談部分】

澎湃新聞:

1964年召開全國第一次政治理論工作會議,您是與會者,能不能回憶下這次會議的情況?

董孟華:

在1964年的暑假,為了加強政治理論教育,全國第一次政治理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參會的都是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教師,還有基層的馬克思理論教師,當時我也很幸運參加了這個會。中央領導同志像周揚、陸定一親自做了報告,我們聽了都很有收穫。

會議結束以後,領隊來通知我們,大家明天早點起來,穿得整齊一點,中央首長接見。我們就問首長裡有沒有毛主席。我們都是研究毛主席思想的嘛,很想見到毛主席。領隊說,這個我不知道,只有保衛幹部才知道是怎麼安排的。

第二天一早就帶我們到會堂,然後排好隊,因為要接見我們團體,還有新疆的一個舞蹈團。周總理、陳毅副總理都來了,他們走了一圈跟我們握手講話。我記得周總理在我們隊前的時候,陳毅副總理介紹,那邊新疆歌舞團是舞臺上的演員,這邊老師是講臺上的演員。他的四川話很有意思的,我記得他對我們說的最後兩句:「我拜託你們了!要讓年輕人完全掌握馬克思主義做不到,但是通過馬克思主義教學,能夠讓大學生對它的思想、理論、方法有一個啟蒙。」

然後就準備照相了。這時候主持人大聲呼喊:「毛主席來看我們了!」不得了,掌聲雷動。那時候他身體很好,臉色也好,步子很穩健的。穿一件白綢襯衫,都顯得很舊了,還有一個大補丁,一條灰色褲子,一雙布鞋。當時就想,我們國家的領袖和領導人都很樸素的。毛主席沒有講話,大家能見到他就很不容易了。

澎湃新聞:

您在馬克思主義思政課教學一線奮戰了40餘年,有哪些教學上的經驗可以分享一下?

董孟華:

首先,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要力求準確、深入,不能簡單化、庸俗化,某個定義下面加個例子就想把理論解釋明白是不行的,太簡單化了。

其次,要對學生深入了解,了解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語言,跟他們打成一片,把理論滲透到學生思想問題當中去解讀。

澎湃新聞:

獲得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終身榮譽獎」,您有什麼感想?

董孟華:

得到這個獎,是對我們這一輩人工作的肯定。我們只不過在教學第一線努力做了一些工作,沒有什麼大成就。有人說學生的成就是我們的成就,雖然學生不是光靠我們,還要靠社會、家庭的塑造,但我覺得這也是我們工作的價值。

學生跟我們的關係都很好,有的1987年畢業的學生都還記著我們,來看我們,平時我們也通過微信聯繫,我們都感到很溫暖。這是教師的特殊收穫,是金錢所不能代替的。我在大學做了一輩子的教學工作,在教師這塊土地上可以保持一份乾淨的心態。年輕人的朝氣也會影響到我們,現在我都80多歲了,心態上還是比較年輕,好像還是當年那樣的自我感覺,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大的收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盧娟:政治理論課也可以引人入勝
    【編者按】首屆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終身榮譽獎」揭曉,共有10位建國以來長期在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在世的本市資深專家學者獲此殊榮。澎湃新聞擬發布「終身榮譽獎」獲獎學者系列稿件,本文為華東師範大學原社會科學部主任盧娟篇。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王世根:教書育人,以身作則
    【編者按】首屆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終身榮譽獎」揭曉,共有10位建國以來長期在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在世的本市資深專家學者獲此殊榮。澎湃新聞擬發布「終身榮譽獎」獲獎學者系列稿件,本文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王世根篇。
  • 堅守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傳統
    堅守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論傳統 西方理論難以解釋發展中國家問題 2014年12月05日 07:4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12月5日第676期 作者: 字號
  • 9位教師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
    9位教師獲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 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2020-12-17 09:31 來源:澎湃新聞
  • 探尋哲學理論內涵堅守教書育人初心
    記者蘇強攝黑龍江日報9月9日訊 黑龍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杜紅豔在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上,真學真懂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注重教書育人,又注重科學研究,堅持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學識風範教育感染學生,堅守著「教書育人」的初心。
  • 演講|唐傑:「馬列經學」才是我們時代的精神體系
    【編者按】馬克思主義經典本身,比任何抽繹編撰的原理羅列式教材,要更有說服力、更有活力,為此近年來不少高校的「兩課」教學探索了「經典閱讀」模式。重慶大學博雅學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嘗試過由八位來自哲學、史學、政治學等不同專業的教師,圍繞著八篇精選的馬列文本分別展開經典閱讀、深度研討式教學。本文是博雅學院唐傑老師,在該課程開篇第一課講《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時,所作的簡短導言。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顧鈺民:他上的思政課學生愛聽
    【編者按】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揭曉,9位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在高校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尚健在的本市老專家獲此殊榮。澎湃新聞擬發布「突出貢獻獎」獲獎學者系列稿件,本文為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學科帶頭人顧鈺民篇。
  •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筆談)
    要消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非學術」影響,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素養、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必須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本期約請了五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知名專家就如何加強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發表真知灼見。
  • 讓理論有魅力 讓信仰更堅定——復旦新聞學院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巡禮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歷來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核心課程和研究重鎮。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復旦新聞系就提出「兩典一筆」的教育思想,馬克思主義經典是其中的靈魂。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從陳望道老校長「信仰的味道」中汲取力量,提出「讓理論更有魅力,讓信仰更加堅定」的辦學方針,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馬新觀教學科研,推動新聞學科建設不斷向前發展。
  • 學習感悟初心使命共促大中小思政教學一體化 甘肅省思政課骨幹教師...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論研修基地(蘭州大學)承辦的2019年甘肅省思政課骨幹教師培訓班在蘭州大學舉辦。    教育部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新平教授分期作了題為《習近平外交思想與當代中國外交戰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的報告,深入闡釋了中國面臨的國際形勢特徵,習近平外交思想與當前世界格局及中國外交工作的基本經驗與影響,對如何把握國際形勢,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及中國外交戰略等做了詳細分析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餘玉花:馬克思的觀點給我很大啟示
    【編者按】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揭曉,9位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在高校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尚健在的本市老專家獲此殊榮。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夏軍:黨校教育要有更高要求
    【編者按】首屆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終身榮譽獎」揭曉,共有10位建國以來長期在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在世的本市資深專家學者獲此殊榮。澎湃新聞擬發布「終身榮譽獎」獲獎學者系列稿件,本文為原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夏軍篇。
  •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忻平: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核心所在
    【編者按】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揭曉,9位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在高校公共政治課教育教學一線工作,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尚健在的本市老專家獲此殊榮。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擬發布「突出貢獻獎」獲獎學者系列稿件,本文為上海大學教授忻平篇。
  •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主要經驗
    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立後,學科規模和教學水平大幅提高,科研成果顯著增加;教師隊伍不斷優化,歸屬感和專業感不斷增強;人才培養和服務社會的能力大幅提高,學科影響力顯著提升。從課程建設到學科建設的漸進式發展,既反映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具體路徑,也反映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逐步形成、發展和成熟的過程。
  • 齊齊哈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簡介
    馬克思主義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從上世紀50年代,原齊齊哈爾輕工學院、原齊齊哈爾師範學院的馬列教研室開始,至今已建設和發展60餘年。1998年,兩校合併教研室改稱馬列主義理論教研部。2010年,學校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
  • 南哲思享 | 楊喬喻: 一段被遺忘的歷史:從《馬列手冊》到《分析...
    在理論上,他不僅反對當時作為主流權力話語而盛行的現象學和人本主義思想,同時也反對前蘇東的教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傾向。在教學上,他連續四年在高師開設開放式研討課,與同學們一起以「特殊合作」的思想實驗方式,在法國當時的理論形勢中思考馬克思主義理論重構的基礎與方向。對於青年學生們而言,阿爾都塞的馬克思主義科學與哲學,意味著隨時與意識形態進行鬥爭的理論革命。
  • 唐傑 | 「馬列經學」才是我們時代的精神體系
    馬克思主義學院負責全校的馬列教學。同時,馬克思主義學院是黨的意識形態研究和建設部門,培養幹部人才、研究和宣講理論。除高校的馬列學院之外,還有各級黨校和社科院系統,它們一起構成了共和國的「太學」體系,以傳承和構築這一經學系統、守護和光大共和國的那些立國原則、培養共和國的「翰林」、教化共和國的政治倫理為己任。
  • 存「道」精「業」提升思政課教師理論修為與教學水平
    存「道」精「業」提升思政課教師理論修為與教學水平 2019-03-20 來源:人民網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
  • 馬克思主義學院多名老師入選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
    近日,經專家評選委員會評審,2020年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支持計劃名單出爐,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多位老師名列榜單。陳錫喜教授入選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突出貢獻獎」。杜玉華教授入選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祝薇、黃慶橋、劉偉入選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 新一輪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支持計劃發布
    顧鈺民、陳錫喜、孫其明、餘玉花、賀善侃、魯品越、陸慶壬、忻平、黃力之等9人獲頒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突出貢獻獎」,高國希等11人獲頒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嚴宇鳴等50人獲頒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中青年拔尖人才」。  與共和國同齡的上海交通大學陳錫喜教授,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領域已經耕耘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