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教育部發布了《2020普高教學用書的補充通知》,又一次讓高中新教材改革推向熱點中心。同時,8月下旬,上海各區高中學校都在組織新教材的教師培訓,以方便新教材落地實施。
教育部官方通知
文中提到:上海市根據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送審的數學、地理、物理等11個學科12套教材,已經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列入《2020年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教學用書目錄》,現印發給你們。
正式官宣課改!
01
教學用書目錄
下面就具體教學目錄展示給大家。
02
面對課改學校&老師的應對
新教材過審消息剛一發布,上海教委關於新教材實施管理者的培訓,同一時間在上中舉行:
培訓會上,上中、格致、同濟一附中這3所學校,已經針對新教材給出「解題思路」:
雖然政策剛出,但是學校跟老師們早就未雨綢繆。在第一時間做出了應對措施。
03
數學教材改革引熱議
教材改革後,上海家長最為關注的是:基於2017新課標的上海高中數學課本,已經正式通過教育部審核,2020年秋季開始正式使用。在本月底,上海市的高中數學教師將開始進行新教材的培訓。
新教材主要分為必修1-4冊和選擇性必修1-3冊,總共7本。
這套教材的主編為復旦大學的李大潛院士和華東師範大學王建磐博導聯合編寫。下面展示必修1-4的目錄和選修1-3。
根據上表目錄發現,這次數學新教材中,主要是培養目標、能力傾向、思維能力方面的側重點有差異。但「數學建模」和「數列選修」兩點還是引發了家長們熱議:
在21世紀這個大數據時代,許多學科乃至各行各業都與數學有著緊密的聯繫。實踐證明,學會用數學建模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把課堂與未來、課程與技術連接起來的前瞻性教學實踐。
上圖中的選修,其實是「選擇性必修」,與我們通常理解的選修還有一定差異。
「新高考」錄取模式的核心,是「兩依據一參考」,即要看高考成績和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也要參考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情況。為了讓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與高考綜合改革相銜接,修訂版本的方案中,把高中學習內容分成了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
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全面發展需要設置,全修全考;選擇性必修課程根據學生個性發展和升學考試需要設置,選修選考。
選修課程由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統籌規劃開設,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可以學而不考或學而備考。相應的,共同必修課會控制難度,選擇性必修課難度稍高,選修課則是讓學生依據個人興趣選擇,一些學校還會開大學先修課程,其難度因人而異。
04
如何處理新教材與高考之間關係
那麼在新教材形勢下我們該如何處理其與高考之前的關係呢?
新課標下的新高考以新課標和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指南,作為高中教學載體的課本,必然承載新課標中的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和新高考評價體系的實踐。
因此在高中的教育教學中:
首先處理好課本與教學二者之間的關係。
課本作為教學活動最為重要的資源載體。而在考試中,教材是教師和學生使用的重要資源。因此,課本是作為教育教學的資源載體,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靈活運用。
其次處理好高考與教學二者之間的關係。
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考試不是教學,但是考試所提供的信息可以運用於教學和其他目的。這也就是考試可以反饋教學。
第三處理好高考與課本二者之間的關係。
高考作為高風險的選拔性的考試,承擔著為高等學校選拔人才和引導基礎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教學,尤其是國家的立德樹人。因此,高考作為一種教學考試,也必須與平時的教育教學連結。雖然教材有不同版本,但是教材編寫的理念和參考指南都是新課標學科素養,因此,在基礎知識學習階段,系統學習某一套教材都是可以反應高考的要求。
但話說回來,千變萬變,高考選拔性考試的核心目的不會變。端正心態,認真對待每一個知識點,天道酬勤,相信努力定會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