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比如酷愛排隊的日本人民:
圖:finance.sina.cn
當然還有永遠保持紳士風度剩了三卷的英國人民:
圖:finance.sina.cn
以及為了不耽誤大家時間而沒列出來的各國人民,以下省略幾十幅圖片、100字小作文。
不得不說,外國友人搶著搶著,自己就笑了起來。
推特網友:論澳洲人民如何對抗新型冠狀病毒
▽
在這種時刻,廁紙已經成為了「硬通貨」,有人甚至在ebay上以950美元(約合人民幣6700元)的價格賣一捲紙。來自澳洲的Janetzkis一家一口氣買了2304卷廁紙,據媒體計算,她家囤積的廁紙足以使用12年。這就是傳說中的「toiletpaper queen」
但問題是,這種在我們眼裡看來不可理解的行為真的很可笑麼?經濟行為學家,《怪誕行為學》作者丹·艾瑞裡對這個問題闡述得非常清楚,他總結說,這個叫「可預測的非理性」。意思就是說,消費者的很多行為都是不理性的,雖然不理性,但是有規律。醫生:很不幸,你感染了新冠病毒
患者:不可能,我明明有 40 箱水和 200 卷廁紙
▽
圖:Twitter
如果跟人類曾經面對傳染病時的所作所為相比,搶購廁紙真算不上什麼。中世紀黑死病流行,勤勞善良的巴薩羅那人民做了一根長達 6.4 公裡的蠟燭,圍住城市,希望它能保護自己的城。1665 年,倫敦大鼠疫。英國著名的伊頓公學讓學生抽菸,期待以此防控疫情。19 世紀霍亂流行,英國著名的公共衛生專家埃德溫·查德威克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把全倫敦的大便都弄到泰晤士河裡去。面對疫情,人類總是本能地想要做一些事情,不管它看上去合理與否,以此在失序的世界中找到一絲控制感。廁紙具有「價格低廉」、「難以替代」、「儲存期長」、「總會用到」的特點。人們選中它作為囤貨對象,仿佛冥冥中的註定,和日本地震時國人搶購的「鹽」有異曲同工。當疫情已經失控,廁紙也許成為了人們心中秩序感的寄託。據澳大利亞對話新聞網(The Conversation)報導,來自昆士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與社會工作學院的專家 Niki Edwards 稱:廁紙能給人們帶來一種控制感,讓人覺得可以在衛生和清潔方面佔據主動。囤廁紙背後
有歷史與真實恐慌
解釋此次伴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廁紙搶購風潮,需要從我們的鄰邦日本說起。根據人民網的報導,日本人民中流傳起了這樣的謠言:「生產口罩和廁紙會用同樣的原材料」、「中國受疫情影響關閉廁紙出口」。儘管,日本造紙廠第一時間站出來解釋,生產口罩的原料是無紡布,生產廁紙靠的是紙漿,搶廁紙的風潮也沒能停下。有日本網友做了一個統計,2019 年 12 月,日本廁紙自給率是 96%,而 2019 總的自給率是 98%,因此並不存在短缺問題。闢謠之後,廁紙搶購仍大流行,這也許與日本歷史上曾有過多次廁紙搶購風波有關。網友在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最底端
增加了 Toilet Paper (廁紙)一項
▽
圖:Twitter
上個世紀 70 年代,石油危機,原油價格上漲,廁紙的價格被認為與原油價格相關。時任日本通商產業大臣中曾根康呼籲「節約紙張」,以此拉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廁紙騷動的序幕。當時的商家打出「低價紙張即將售罄」的招牌,配合大眾媒體的報導與不實傳聞,日本民眾不得不在一個較高的價格下儲存了很多廁紙。1995 年阪神大地震、2011 年東日本大地震,日本一再出現了廁紙搶購熱潮。設想下,在天災之中,上廁所還買不到手紙,是如何一種雪上加霜的景象?2014 年開始,日本經濟生產省會在每年防災日(9月1日)前一天,進行囤紙宣傳。日本經濟生產省稱:「如果有(紙)的話,就不會有後顧之憂慮」。40% 的廁紙在靜岡縣生產,如果一縣受災,全國廁紙可能存在嚴重短缺。這樣也許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消息得到闢謠後,日本民眾仍把貨架搶購一空。由於天災人禍造成的廁紙短缺,給日本的這一代人留下的不可磨滅的印象。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搶購廁紙的風潮也蔓延到了澳洲、美國、英國、加拿大..還沒來得及上貨架,推出來30秒就沒了 圖:Twitter我們很難結合每個國家的國情——追溯到底是什麼造成了搶紙的局面,但一項數據似乎可以對此現象作出一定合理化解釋。2018 年的一項針對「每人每年廁紙使用量」的調查揭示了世界廁紙消耗的排行榜,此次疫情因為搶廁紙出名的日本、澳洲、美國、英國不出所料地擠入了前 5 名:圖:statista
咱們中國人不過區區 49 卷。這個數據顯示,似乎發達國家確實更費廁紙。
當第一個人開始囤紙
所有人都焦慮了
凡是遇到這類難以回答的問題時,摸索過程總像是攀登險峰一般痛苦,而大家也通常會發現,心理學家總在山巔上微笑著等著我們的到來。法國心理學家勒龐有過一本經典著作,它的中文譯名《烏合之眾》已經說明了很多問題。勒龐解釋說,一個人獨處的時候,會有鮮明的性格特徵,但是一群人聚在一起,就會表現出情緒容易激動、做決定隨大流這些表現。關於這個問題有個更形象的表述,叫「羊群效應」:羊群平時亂鬨鬨的,但是一旦有一隻羊竄了出來,一路狂奔,其他的羊都會跟著一起跑,根本不問為什麼。別害怕,我們現在安全了
▽
圖:@SoulSpeak_Studios by Allyson Bode
現在問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可口可樂銷量這麼好,但是可口可樂公司還是要推出那麼多新口味的產品,讓我們在超市裡目不暇接?原因很簡單,超市對每種飲料總要擺幾瓶,產品種類越多佔地方越大,就能讓你看見可口可樂這個商標的次數越多。而廁紙這種產品就天然有同樣的特點:特別佔地方、特別顯眼。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的格雷斯教授解釋說,試想一下,如果貨架上少了 50 卷廁紙,空出來那麼一大片地方,將是多麼震撼人心的事兒。這種場景被誰看見了,都忍不住衝上去一起買買買,於是我們就成了羊群裡的一隻羊。在咱們的大腦裡有個叫「杏仁核」的東西,負責處理負面的信息。它起源非常古老,可以說是進化的遺產。當人們面對威脅和情緒刺激的時候,各種本能反應都來自於杏仁核。而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當它們都集中到了杏仁核,負責「理性加工」的前額葉資源就不夠了,導致人們作出非理性的決策。面對恐懼的時候杏仁核贏了,繼而就會指引勤勞善良的人們做出一些不理性的選擇,比如玩命囤廁紙。不得不說,此次疫情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發生在網絡時代的全球性傳染病。疫情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是歷史上任何一次傳染病都不能相提並論的。
當人們在社交媒體上看到 「廁紙門」的話題下,一個又一個空空蕩蕩的廁紙貨架,你真的忍得住不把剩下的兩卷廁紙帶走嗎?莫納什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澳大利亞行為學院的主任 Liam Smith 教授在接受《衛報》的採訪時稱:媒體(尤其是社交媒體)可能使人們對即將到來的新冠肺炎感到無助。社交媒體加劇了人們的恐懼,這種恐懼在某種程度上似乎比病毒傳播得快。他們表示,「即使作為行為研究人員,我們也無法抗拒購買廁紙的衝動」。「廁紙售罄」的信號,一次次刺激勤我們的杏仁核,讓它一次次沉浸在幾百萬年來被傳染病支配的恐懼之中。世上本沒有廁紙危機,囤的人多了,便成了危機。搶廁紙,就這樣自然發生了。我們分享著同一個星球,我們擁有共同的進化遺產,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面對著同一場災難,而我們懷著同樣的企盼。因為這事雖小,但卻反映著人類一再走過的彎路,和我們共同的命運。參考資料:
[1]《中世紀》,凱特·凱利,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2]《疾病圖文史》,瑪麗·道布森,金城出版社
[3]《死亡地圖》,史蒂芬·詹森,電子工業出版社
[4]《怪誕行為學》,丹·艾瑞裡,中信出版社
[5] https://www.statista.com/chart/15676/cmo-toilet-paper-consumption/
[6] https://www.meti.go.jp/press/2019/08/20190830006/20190830006.html
[7]https://www.meti.go.jp/policy/mono_info_service/mono/paper_consumergoods/main_06.html)
[8]https://thetop10news.com/2020/03/05/even-as-behavioural-researchers-we-couldnt-resist-the-urge-to-buy-toilet-paper/
[9]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world-51751387
[10]https://anond.hatelabo.jp/20200229130919
本文授權轉載自丁香醫生(DingXiangYiSheng)
有溫度、有知識、有態度。
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 WeChat:DingDangDXYS
丁香醫生,新一代大眾健康品牌
疫情期間,你加入囤貨大軍了嗎?你有沒有囤什麼東西才覺得特別有安全感?
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吧!阿信會隨機挑選2位幸運讀者,隨機送出《怪誕行為學》一本。
-End-
編輯:hh
2020.3.23
更多經典書單和深度好文
歡迎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公眾號
點「在看」,給阿信加雞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