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深藍的國家戰略,把中國從海洋弱國,快速發展到做大做強海洋強國的隊列。海洋科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大學裡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專業,也是高三學生和家長特別想了解的專業。那為國家發展海洋強國培養人才作出貢獻的大學,有很多,開設海洋科學學科建設的大學也不少。今天筆者和廣大讀者分享的是,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還有同濟大學,看看他們在海洋科學學科建設的優勢和特色,希望喜歡這個學科的高三考生根據自己的考分,在報考高考志願時做出正確的選擇。
一、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科,主要側重學物理海洋學,不搞海洋生物化學。學科是國內龍頭學科。這個學科也是國家首批15個「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學科重在培養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系統而紮實的數學、物理基礎,掌握海洋科學基本理論、現代海洋調查和資料分析技術以及計算機應用與信息處理技術,了解海洋科學的研究前沿,具有從事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調查基本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
大學現在擁有教學和科學考察船舶3艘,形成了自近岸、近海至深遠海並輻射到極地的海上綜合流動實驗室系統,具備了一流的海上現場觀測能力。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依託單位,主持其中「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海洋藥物與生物製品」2個功能實驗室的工作,作為骨幹力量參與其他6個功能實驗室的建設。
二、廈門大學海洋科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
學科始建於1946年成立的中國第一個海洋學系,有百年學科發展的積澱,名家薈萃、人才輩出,著名學者唐世鳳、鄭重、金德祥、陳國珍、李法西、何恩典等先後在這個學科開展科學研究與教學工作。培養出伍獻文、曾呈奎、陳宜瑜等一批傑出科學家,為中國海洋科學的發展與人才培養做出了傑出貢獻。海洋科學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以及海洋科學博士學位一級學科授權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具備完整的學科體系,在校本科生489名,博士生334名,碩士生232名。
學科具有一支高水平且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這隻教師隊伍由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人、閩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3人、國家傑青基金獲得者4人、國家優青基金獲得者5名、教育部跨(新)世紀人才計劃9人組成。學科擁有4個高水平研究團隊衝擊海洋前沿科學,2個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海洋環境生理與毒理學研究」教育部創新團隊、以及「海洋碳循環創新研究團隊」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帶領學生完成本學科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三、同濟大學海洋科學學科的優勢和特色
學科始建於1975年的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首批獲得海洋地質碩士學位授予權,1983年成為當時國內高校中唯一的海洋地質學博士點。1991年批准設立海洋科學博士後流動站,1992、1993年先後獲準設立應用地球物理碩士點和固體地球物理學博士點。海洋科學學科2015年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計劃,2017年入選教育部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計劃,同年獲國家發改委批准領銜建設「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大科學工程。
學科現有教職工110餘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21人,講師17人,實驗技術人員13人。擁有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領銜的優秀教師隊伍。學院現有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海洋技術3個本科專業,海洋科學與地球物理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海洋科學和地球物理學兩個博士後流動站。截至2017年底,學院共有本科生239人、碩士生153人、博士生135人。
應該說,海洋科學這門學科,是隨著中國國家海洋戰略的提升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的關注。作為一門比較寬泛的學科。因為涉及海洋科學研究,很多高中同學不是很了解。通過老師的介紹,希望更多的同學和家長,能對海洋科學這門學科有初步的了解。另外開設這門學科的大學,還有很多,因為篇幅有限,老師只能介紹這三所大學。作為一門學科不管哪所大學,課程體系沒有多大的區別,所以每位喜歡這個學科的同學,可以根據自己的分數進行選擇。希望老師的介紹能讓你和家長少走些彎路,在報考志願時,能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