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大學:做海洋建設的中流砥柱

2020-12-12 中國網

 


10月14日,中國海洋大學與深圳市寶安區政府、鹽田港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正式加入深圳「朋友圈」,成為服務支撐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的又一堅實步伐。高校的科教優勢、深圳的區位優勢、企業的創新優勢緊密融合、效應倍增,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未來更加可期。

  作為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95年來,中國海洋大學始終謹記「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立足青島、面向世界、深耕海洋,走出了一條特色立校、科學發展、樹人立新、謀海濟國的發展道路。


培育向海圖強的中堅力量


  「教授高深學術,養成碩學宏材,應國家需要」是1924年中國海洋大學創校伊始便確立的辦學宗旨,也是學校代代相傳的堅守。

  「我是山東海洋學院(中國海洋大學前身)第一屆學生,1959年入學,是海大把我從一個農民的孩子培養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和海洋科技工作者。沒有母校海大,就沒有我現在的一切。」8月26日,我國現代海洋藥物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在為中國海洋大學新生講授「入學教育第一課」時,與學弟學妹們一起分享海大榮光,感恩母校培育之情。60年來,管華詩帶領科研團隊創建了我國第一個現代海洋藥物研究實驗室,首創我國第一個現代海洋藥物藻酸雙酯鈉,2018年7月,他的團隊研發的治療阿爾茨海默症新藥「甘露寡糖二酸(GV-971)」順利完成臨床3期試驗,上市在即。

  春風化雨,桃李天下。95年來,中國海洋大學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以14位兩院院士、1/2以上海洋領域「國家傑青」、1/3以上水產領域「國家傑青」為代表的16萬餘名畢業生,他們謹遵「海納百川、取則行遠」的校訓精神,追求卓越,逐夢深藍,成為國家海洋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一國家工程背後亦閃現著中國海大人不畏艱險、戰風鬥浪的豪情與身影。在海底隧道「最終接頭」精調操作中,面對隨時可能噴湧而進的海水,中國海大2005級校友、中交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V區總工程師寧進進說:「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也熟悉接頭內部的系統構造,理應我下去。」他獨自堅守在海底下28米,長達12小時,助力中國創造了「深海穿針」的工程奇蹟,被譽為堅守海底的「孤膽英雄」。

  「把南沙當家來建,把守礁當事業幹。」22年間,中國海大1981級校友、「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南沙守礁王」李文波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創造了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等十多個第一。「當兵是從小的夢想。」他以自己的選擇和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堅守初心使命和為國履職盡責。

  我國第一個登上南極的科學家、第一個徒步考察南極的科學家、第一個南北兩極都登上的科學家均出自中國海大,我國自主培養的第一位海洋學博士、水產學博士皆畢業於中國海大,在我國第一次考察南極的75位科學家中,中國海大畢業生佔39位……

  「作為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立德樹人、謀海濟國是中國海洋大學應該承擔的重要歷史責任。我們將謹記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心中永存那份向海圖強的夢想,並為之不懈奮鬥、勇攀高峰。」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田輝表示。


在蔚藍大海書寫絢麗篇章


  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開幕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培育壯大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

  8月22日,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發布2019年度AGU各大獎項評選結果,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立新榮獲AGU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導力最高獎——Ambassador獎,成為AGU歷史上首位獲此獎項的亞洲科學家。

  「『透明海洋』就是從『海洋是什麼』到海洋的觀測、模擬、預測都要掌握,做到看得清、查得明、報得準。」2014年,吳立新率先提出了「透明海洋」大科學計劃。「科學家在實驗室就能知道全球海洋正在發生的事情以及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如海洋的溫度變化、水聲通道的變化、魚群的變化等,並能作出預測。」他腦海中早已繪就了「透明海洋」大科學計劃的美好藍圖。

  10月12日,第六屆「萌番姬杯」國際大學生農業創新創業大賽在廣州閉幕。由中國海洋大學6名學生組成的「PULULU」泡泡水團隊贏得「最佳創業團隊」獎項。他們依託「海洋大健康」理念研發的緩解運動疲勞海鹽風味氣泡新型固體飲料,令人耳目一新,引領青年創新創業的「向海」潮流。

  在耕海踏浪、逐夢深藍的徵途中,先進的科考船無疑是國之重器。

  5月30日,伴隨著一聲長長的汽笛聲,中國海洋大學研發的新型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實習船「東方紅3」船在上海揚帆啟航,奔赴南海執行科考任務。從立項建設,到交船啟航,歷經7年自主創新,匠心製造,最終成就了這一走向深海大洋的國之重器。作為國內首艘、世界第四艘獲得船舶水下輻射噪聲最高等級——靜音科考級證書的科考船,該船將以對海洋環境的精準測量而成為海洋強國建設的堅實保障。

  構建全球最大的海洋纖毛蟲DNA庫、組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區域海洋潛標觀測網、編纂我國第一部大型海洋藥物典籍《中華海洋本草》、研發我國首套「海洋可控源電磁勘探系統」……中國海大正引領我國海洋科研事業從過去的「跟跑者」成為現在的「並跑者」,並在某些領域開始「領跑」世界。

  「著眼引領國家海洋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發揮基礎研究引領作用和海洋高新技術支撐作用,矢志深藍,探索不已。面對海洋強國建設的重大機遇,中國海洋大學唯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才能在蔚藍大海書寫出絢麗篇章,肩負起經略海洋中流砥柱的神聖使命。」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說。


助力海洋經濟蓬勃發展

 

  在新中國海水養殖業的發展歷史上先後激蕩起五次浪潮,每一次浪潮澎湃而起之時,中國海大人都是勇立潮頭的弄潮兒。

  「蓬萊紅」「蓬萊紅2號」「海大金貝」「獐子島紅」「海益豐12」,十多年來,中國工程院院士包振民已培育了5個扇貝新品種,累計推廣養殖911萬畝,創造產值497多億元,徹底扭轉了我國扇貝養殖業長期依賴野生苗種的局面。他領銜完成的創新成果「扇貝分子育種技術創建與新品種培育」榮獲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成為本年度水產科學領域唯一的國家技術發明獎。

  李琪教授培育的長牡蠣「海大3號」繼「海大1號」「海大2號」後再獲新品種證書、宮慶禮教授主持的「墨瑞鱈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通過現場驗收、董雙林教授研發的世界最大全潛式網箱「深藍1號」裡的三文魚長勢喜人……回望剛剛過去的上半年,中國海大在打造海洋牧場,充盈「藍色糧倉」的徵途上捷報頻傳,成為驅動海洋經濟蓬勃發展的「藍色引擎」。

  回溯中國海洋大學助力海洋經濟蓬勃發展之路,亦不乏校企聯姻,產教相融,攜手創新的生動案例。

  7月27日,青島國際會議中心燈火璀璨,人聲鼎沸,一款名為「王子海藻蘇打水」的海洋大健康飲品橫空出世。該飲品由中國海大管華詩院士團隊與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現代海洋科技萃取的海藻精華賦予其「抗氧化、強免疫」的藥食同源功效,豐富的3倍氣泡為消費者帶來酷爽口感,一經推出,就成為「網紅」飲品。

  「服務海洋強國建設,是中國海洋大學的神聖使命。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密圍繞『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將奮進之筆書寫在蔚藍色的大海上,加快建設特色顯著的世界一流大學,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田輝表示。

 

相關焦點

  • 中國海洋大學:做經略海洋的中流砥柱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馮文波  10月14日,中國海洋大學與深圳市寶安區政府、鹽田港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正式加入深圳「朋友圈」,成為服務支撐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的又一堅實步伐。
  • 海洋科學學科建設最好的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廈門大學或同濟大學?
    走向深藍的國家戰略,把中國從海洋弱國,快速發展到做大做強海洋強國的隊列。海洋科學作為一門學科,在大學裡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專業,也是高三學生和家長特別想了解的專業。那為國家發展海洋強國培養人才作出貢獻的大學,有很多,開設海洋科學學科建設的大學也不少。
  • 中國海洋大學人文社科發揮智庫作用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韓立民教授團隊多個階段性成果獲得肯定,正是學校海洋人文社科研究發揮自身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水平諮政服務,發揮智庫作用為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海洋大學積極回應國家海洋事業的重大需求和涉海理論及現實問題,主動發揮國家「藍色智庫」作用,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助推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 國字號的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學科最強者,中國海洋大學
    大鵝有幸認識幾位中國海洋大學畢業的同學,今天就來聊聊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大學,英文名叫做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OUC,簡稱中國海大、海大,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211」重點建設高校。
  • 中國海洋大學分數線,中國海洋大學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中國海洋大學介紹,中國海洋大學2019年湖北省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匯總。中國海洋大學地處中國著名濱海旅遊城市,山東省經濟中心,國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發展先行區,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主要節點城市和海上合作戰略支點城市-山東青島。小編今天就為你帶來中國海洋大學介紹,及中國海洋大學2019年湖北各專業錄取分數線,供2020報考該校考生參考。
  • 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建校96周年
    國家重點建設的唯一一所綜合性海洋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九十六載
  • 為建設海洋強省貢獻智慧!山東省法學會海洋法研究會在中國海洋大學...
    12月28日,山東省法學會海洋法研究會成立大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省法學會黨組成員、專職副會長兼秘書長任偉,中國海洋大學黨委書記田輝出席大會。中國海洋法學會會長高之國、中國工程院院士管華詩發來賀信。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董躍首先代表省法學會海洋法研究會籌備小組對海洋法研究會前期工作進行了說明。隨後,任偉主持選舉產生了首屆山東省法學會海洋法研究會理事會,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劉惠榮教授當選理事會會長。
  • 中國海洋大學啟動建設智慧計算聯合實驗室
    近年來,中國海洋大學也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學校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之後,更加重視工程技術學科的發展,特別希望加強信息技術與海洋技術的融合。吳立新希望以雙方共建的智慧計算聯合實驗室為載體,實現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的新突破,為國家海洋信息產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 青島海洋大學正式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中新社青島十一月六日電(記者王宏源)經國家教育部批准,青島海洋大學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其掛牌儀式於今天上午舉行。  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是私立青島大學,創建於一九二四年八月。首任校長高恩洪,學界名流梁啓超、蔡元培、張伯苓、黃炎培為名譽董事。
  •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高端論壇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9月28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海洋發展研究高端論壇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百年大變局中的海洋擔當」。於志剛在致辭中指出,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前夕,在中國海大即將迎來建校95周年之際,學校組織召開此次高端論壇,是在新時代背景下針對我國海洋事業大發展進行的名家匯聚的探索與爭鳴,將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也將助推學校「海洋發展」學科群的建設。近年來,中國海洋大學「藍色智庫」建設初見成效,在國家發展的關鍵機遇期,展現了海大的智慧與力量。
  • 廣東海洋大學迎來建校85周年,努力建設高水平海洋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原國家海洋局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坐落在廣東省域副中心城市、粵西和北部灣城市群中心城市湛江市,校園總面積4892畝。廣東海洋大學是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位授權體系的大學,現有「水產」「食品科學與工程」和「海洋科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別(共14個領域)。2018年,廣東海洋大學的水產、海洋科學、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入選「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重點建設學科。
  • 中國最好的五所海洋大學,除了中國海洋大學還有哪些大學上榜?
    說起中國的海洋大學,首先想到的當然是中國海洋大學,它是985,211和雙一流大學,是中國最好的海洋大學。除了位於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外,還有哪些海洋類學是比較厲害的呢?在軟科中國大學排行榜中,中國海洋大學排在全國第67位,上海海洋大學排在全國第193位,浙江海洋大學排全國第246位,大連海洋大學排全國第336位,廣東海洋大學排全國第348位。其中上海海洋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中國海洋大學分數線,中國海洋大學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匯總
    中國海洋大學分數線,中國海洋大學2019年湖北省各專業錄取分數線匯總。小編今天就為你帶來中國海洋大學介紹,及中國海洋大學2019年湖北各專業錄取分數線,供2020報考該校考生參考。、學科門類齊全的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校,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 浩海求索是 謀海濟國功——建設海洋強國路上中國海洋大學的奮勇擔當
    「新農科背景下的水產類專業建設,要主動適應新的科技發展前沿和產業發展業態,培養適應和引領水產業發展的卓越人才。」9月26日,中國海洋大學發起成立「中國新農科水產聯盟」,校長於志剛真誠邀約近50家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協會組織加盟,攜手加快推進水產領域新農科建設步伐,更加有效保障「藍色糧倉」安全。
  • 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到青島訪問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臺灣網9月22日青島消息 日前,臺灣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一行5人受邀到山東省青島市參加第五屆海峽兩岸海洋海事大學藍海策略校長論壇。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在世園假日酒店歡迎張清風校長一行的到來,並就雙方進一步開展學術、科研方面的合作交流達成共識。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普協會:用網絡助推「海洋強國夢」
    海洋科普視頻課走進貴州煎茶中學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普協會成立於1988年,以「宣揚海洋,保護海洋」為宗旨,長期致力於海洋科普宣傳和海洋文化建設。近年來,為順應網絡時代發展潮流,弘揚壯大網絡正能量,協會的海洋科普之路也從線下走到線上。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普協會長期經營科普微信公眾號「OUC浩海」,藉助專業背景優勢定期發布海洋科普推文,截至目前已發布300餘篇,累計獲得瀏覽量近40000人次。
  • 這就是中國海洋大學!
    1959年3月至1979年11月,共設六個系,海洋水文氣象系、水產學系、海洋物理系、海洋化學系、海洋生物學系、海洋地質地貌系(1963年更名海洋地質系)。1988年,學校更名為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10月學校獲準更名為中國海洋大學。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專業厲害了
    7月18日,半島客戶端記者獲悉,2018「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正式發布,今年的排名學科中新增了海洋科學,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內地第1,是唯一一所在全球排名中躋身全球前10名的亞洲高校,高居第6名。在海洋科學學科排名裡,中國內地共有12所大學上榜,除了中國海洋大學排名第6,廈門大學也躋身世界排名前50,位列中國內地第2。此外,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等10所高校均榜上有名。在全球前10名的榜單上,美國仍保持強大的學術優勢,有6所大學上榜,且包攬了學科排名的前3名;中國、英國、荷蘭和挪威各佔一席。
  • 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與中國海洋大學籤署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合作建設協議
    9月14日下午,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與中國海洋大學秉承共同促進科研院所與高校進一步合作發展、校內外合作辦學、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願景,成功籤署了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合作建設協議。,先後成為山東大學、山東農業大學、河南大學、日照市職業技術學院校外實踐基地。
  • 日本東海大學教授山田吉彥在中國海洋大學談日本的海洋政策
    日本東海大學教授山田吉彥在中國海洋大學談日本的海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