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強國——海洋權益與軍事"主題科普展亮相科技館
"海洋強國——海洋權益與軍事"主題科普展亮相科技館 您當前的位置 :東營新聞>來源:東營網2017-07-21 17:52 關鍵詞:「海洋強國—海洋權益與軍事」|主題科普展覽
-
中國海洋大學人文社科發揮智庫作用服務海洋強國建設
中國海洋大學著力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人文社科研究科學搭建團隊、提供多學科交叉研究基礎。 韓立民教授團隊多個階段性成果獲得肯定,正是學校海洋人文社科研究發揮自身優勢,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水平諮政服務,發揮智庫作用為海洋強國建設建言獻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中國海洋大學積極回應國家海洋事業的重大需求和涉海理論及現實問題,主動發揮國家「藍色智庫」作用,服務黨和政府決策、助推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
情系海洋強國夢 建功立業新時代——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
巴基斯坦卡姆西發電廠港池與航道疏浚工程、伊朗阿巴斯港工程、新加坡集結地吹填等項目亮點不斷;沙特吉贊人工島疏浚項目,有力推動吉贊經濟城的整體施工進度;馬來西亞關丹深水港項目,提升東海岸及馬來西亞的經濟發展;阿爾及利亞舍爾沙勒新港口項目,建成後將成為地中海最大的海上運輸中心,也被稱作「通往亞洲之門」……上海交大研製的海上大型絞吸挖泥船憑藉著過硬的技術實力,在海外擎起了中國疏浚裝備的旗幟,為融通中國夢與世界夢
-
許李易的海洋強國夢:守護藍色寶藏
而這裡,也寄託著許李易對海洋最真摯的情感。 詩人海子留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詩句,作為現代人對超脫塵世的幸福嚮往。對於從小居住在東山島上的許李易而言,大海早已成為他的精神歸宿。42歲的許李易,掌管著東山二中海洋生物標本館,創立了「藍源」海洋保護協會,向學生傳授海洋知識,向社會傳遞海洋文化,默默守護著這片深愛著的海洋。
-
張阿漫:堅持不懈實現"海洋強國夢"
東北網10月20日訊(記者 莊園)艦船是維護祖國藍色領土完整和實現海洋強國的基本保障,現代海戰中,艦船不可避免的遭受魚雷、水雷等水下爆炸攻擊,使艦船喪失生命力。張阿漫是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其所研究領域獲得過多項殊榮。作為一名年輕的科研教育工作者,張阿漫教授胸懷祖國,懷揣著「海洋強國夢」。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在艦船結構抗衝擊領域研究了十多年。他說:「堅持做一件事情很容易,但難的是長期堅持,不放棄」。張阿漫在工作現場。
-
世界海洋日,感受習近平建設海洋強國的「藍色信念」
中國是海洋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廣袤的管轄海域和豐富的海洋資源,這些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海洋事業發展,高屋建瓴,把建設海洋強國融入「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之中,並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海洋強國進行第八次集體學習。
-
中國海洋大學:做海洋建設的中流砥柱
中國海洋大學正式加入深圳「朋友圈」,成為服務支撐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的又一堅實步伐。高校的科教優勢、深圳的區位優勢、企業的創新優勢緊密融合、效應倍增,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的美好藍圖已經繪就,未來更加可期。
-
中國海洋大學:做經略海洋的中流砥柱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馮文波 10月14日,中國海洋大學與深圳市寶安區政府、鹽田港集團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國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正式加入深圳「朋友圈」,成為服務支撐海洋強國、「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的又一堅實步伐。
-
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專業厲害了
7月18日,半島客戶端記者獲悉,2018「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正式發布,今年的排名學科中新增了海洋科學,中國海洋大學排名中國內地第1,是唯一一所在全球排名中躋身全球前10名的亞洲高校,高居第6名。在海洋科學學科排名裡,中國內地共有12所大學上榜,除了中國海洋大學排名第6,廈門大學也躋身世界排名前50,位列中國內地第2。此外,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等10所高校均榜上有名。在全球前10名的榜單上,美國仍保持強大的學術優勢,有6所大學上榜,且包攬了學科排名的前3名;中國、英國、荷蘭和挪威各佔一席。
-
中國海洋發展研究高端論壇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
9月28日,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海洋發展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共同主辦的中國海洋發展研究高端論壇在中國海洋大學召開。本次論壇主題為「百年大變局中的海洋擔當」。中心主任、國家海洋局原局長王曙光,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張登義,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理事長、國家海洋局原局長孫志輝,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葛東升,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中央黨校原副校長孫慶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原國家海洋局紀委書記呂子耀等出席論壇。中國海洋大學校長於志剛致歡迎辭,黨委常務副書記張靜主持開幕式。
-
世界海洋日,我們的目標是海洋強國!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揚波大海 走向深藍」,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物種多樣性,是世界各國的目標。走向海洋、經略海洋、維護海權,對新時期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具有重要意義。
-
浩海求索是 謀海濟國功——建設海洋強國路上中國海洋大學的奮勇擔當
9月26日,中國海洋大學發起成立「中國新農科水產聯盟」,校長於志剛真誠邀約近50家高校、企業、科研院所和協會組織加盟,攜手加快推進水產領域新農科建設步伐,更加有效保障「藍色糧倉」安全。他主持構建了全球較大的海洋纖毛蟲DNA庫,使我國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際海洋纖毛蟲學研究中心,持續引領著世界海洋纖毛蟲研究領域的潮流與方向。「通識為體,專業為用」是中國海洋大學的本科教育理念。5年前,中國海大在通識教育領域大膽革新,創辦行遠書院,致力於培養古今貫通、中西薈萃、文理兼備的複合型人才。
-
江蘇海洋大學發展大會舉行
9月1日上午,江蘇海洋大學發展大會在海州舉行。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工委主任顧秀蓮,省政協常委、省海洋經濟協會理事長湯建鳴,市委書記項雪龍,市長方偉,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成斌,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遼寧,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沈毅,市領導滕雯、王東升、楊莉、黃遠徵參加活動。
-
龐中英:全球海洋治理——中國「海洋強國」的國家目標及其對未來...
不過,與「一帶一路」同時推進的是中國前所未有的「海洋強國」戰略。所以,美國的「印太」戰略針對的並非「一帶一路」,而是中國的「海洋強國」。四、中國主動構建海洋協和進入21世紀,中國持續推進「海洋強國」,即志在成為一個新興的世界海洋國家(a quest for a new sea power in the world)。美國、日本、印度等已有世界海洋強國對中國的「海洋強國」做出了各種強烈的反應和回應,試圖平衡甚至反制、遏制中國的「海洋強國」。
-
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海洋科技
海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提出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科技。海洋科技涵蓋牽涉的領域眾多,需要把氣候、環境、資源等結合起來進行研究,把近海和遠洋深海統籌起來考慮。
-
「上海海洋大學」學習強國號今日上線
12月14日「上海海洋大學」學習強國號上線該學習強國號是上海海洋大學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陣地;是全面展現學校秉承「勤樸忠實」校訓,服務國家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展示學校「把論文寫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國的江河湖泊上」生動實踐的重要窗口。
-
人民日報:增強全民海洋意識 提升海洋強國軟實力
我國是海洋大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廣袤的管轄海域和豐富的海洋資源,海洋關係民族生存發展,關乎國家興衰安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海洋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
-
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 中國海洋大學獲獎數量創新高
2019年10月26日至28日,中國海洋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19海洋學術(國際)雙年會及海洋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以下簡稱學術雙年會)在海南三亞舉行。中國海洋學會理事長陳連增、三亞市人民政府市長阿東致辭。開幕式上為2018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獲得者頒發獎勵證書,表彰在海洋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中國海洋大學共主持獲得5項二等獎和5項海洋優秀科技圖書,獲獎數量創歷史新高,位居全國獲獎單位首位,獲獎率50%,遠高於該獎勵的平均授獎率(38%)。
-
全國科技周中的海洋科普活動:走近海洋科學 感受海洋魅力
本次科技周以「科技強國,科普惠民」為主題,系統展示了一大批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科技創新重大成就,各涉海部門、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其中,為公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海洋科技盛宴,讓大家走近海洋科學,感受海洋魅力。
-
【世界海洋日】預備!跑!「奔向大海,跑向未來」
在建設海洋強國和「一帶一路」的大背景下,海洋建設是全世界關注的重大課題,更是河海人需要帶頭引領的課題。目前,我校在海岸帶資源調查、海岸動力學、河口海岸災害預報、港口工程、航道治理、海岸防護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引領國際前沿的科研成果,我們有信心在學校「由河向海的延伸」戰略上進一步開拓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