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綠道力推垃圾隨時入桶 遊客50米內就能找到垃圾分類箱

2020-12-24 瀟湘晨報

東湖綠道力推「垃圾隨時入桶 遊客50米內就能找到垃圾分類箱2020-07-30 08:08:30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記者 寧秀梅 範雅琴 通訊員 彭衝 孫鼎鼎 瀏覽次數:4 次長江日報訊(記者寧秀梅 範雅琴 通訊員彭衝 孫鼎鼎)7月1日起,《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開始施行。該管理辦法實施以來,長江日報記者走訪東湖風景區各景點發現,景點內分類垃圾容器明顯增多;垃圾隨時入桶的文明行為已成為市民遊客的習慣;今年疫情以來,東湖各景點新增多處廢棄口罩專用回收點。

東湖綠道上平均每隔30—50米就有一組垃圾桶

「沒吃完的麵包是廚餘垃圾,礦泉水的空瓶是可回收物。」7月29日下午,在東湖綠道湖光序曲驛站,記者看到在東湖遊玩的市民陳女士正在教今年7歲的兒子如何對垃圾分類入桶。「垃圾分類是一個好習慣,我會跟他解釋,4個不同的垃圾桶都分別裝什麼垃圾,帶他出來玩的時候,我都會讓他自己去區分要丟的垃圾。」

藍桶裝可回收物、紅色桶裝有害垃圾、綠桶裝廚餘垃圾,黑桶裝其他垃圾,《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很多市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熟悉不少。在東湖綠道上,平均每隔30—50米就設一個垃圾分類的容器。

東湖風景區市政設施維修管理處垃圾分類專班負責人丁捷介紹,2019年10月,他們統一對東湖綠道上1332個分類垃圾容器的標識銘牌進行了更新。為方便遊客使用,保潔師傅在做好自身防護的情況下,每天對各個垃圾分類容器進行消殺。

在周末和節假日新增多個分類垃圾容器

馬鞍山森林公園恢復燒烤後,不少遊客來燒烤樂園聚餐,遊客們在燒烤區拉起搖床,支起帳篷,在鳥語花香的森林裡享受人間煙火味。

「把垃圾分門別類地丟入垃圾桶,都是舉手之勞的事情,我們在丟垃圾的時候多加注意就行了。」和同學在燒烤樂園聚會的範雲說道,「無論是在景區入園處,還是在綠道上,常會看到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垃圾分一分,城市美十分』『垃圾不落地,綠道更美麗』,會讓我們潛移默化地去做好這件事情。」

「廚餘垃圾比較少,現在大家節約糧食的意識很強,基本上吃多少就採購多少,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相對較多。」馬鞍山森林公園園林環衛科負責人王常明介紹,除了遊客主動對垃圾分類外,景區保潔人員在清運的時候也會再次進行分類,以方便後期垃圾處理。

王常明介紹,馬鞍山燒烤樂園在旺季和周末會增加分類垃圾容器的使用,以滿足遊客的需求,後期還將徵集一批文明旅遊志願者,在景區內分發垃圾分類的宣傳手冊。

東湖綠道新增21處廢棄口罩回收點

疫情之後,來東湖遊玩的市民遊客發現,綠道旁並排的4個分類垃圾桶旁邊,還有一個小小的垃圾桶,上面標註著「廢棄口罩垃圾桶」。

「夏天容易出汗,有時候口罩被汗溼了,就要換一個新的,揣在口袋裡不衛生,扔進普通垃圾桶裡面也不合適。」鄭先生是一名健身達人,東湖綠道是他最愛去的「天然健身房」,「武漢人現在已經養成了出門戴口罩的好習慣,在一些人多的戶外設置廢棄口罩垃圾桶,我覺得很方便。」

丁捷介紹,根據防疫常態化的要求,東湖風景區主要在楚風園、海洋世界、湖光序曲、梅園踏雪等大型驛站卡口設置了廢棄口罩回收專用桶,目前共計增設了21處。同時,在每個驛站,都有景區工作人員指引勸導遊客將廢棄口罩投放至專用垃圾容器。在各大驛站,均安置了垃圾分類宣傳牌、宣傳欄以及宣傳手冊,驛站的出入口張貼有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同時還通過電子屏進行循環滾動式播放「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的宣傳標語,提升市民遊客對垃圾分類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上一篇:退役軍人衝在戰疫戰汛戰貧一線 一聲「到」一生「到」下一篇:王忠林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 「放水養魚」紓困解難 激發市場...

【來源:長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花山街棠園社區開展「垃圾分類 綠色環保」趣味親子活動
    為了能進一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將環保理念深入到每個家庭,讓孩子們正確的認識垃圾分類知識,2020年8月21日,花山街棠園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垃圾分類 綠色環保」趣味親子活動。圖片來源:東湖高新區文明辦 活動中,向小朋友們詳細講解了為什麼要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的現狀、如何做好垃圾分類、怎麼分類、分類後如何處理等幾個方面,並通過飛行棋「PK遊戲」方式,進一步提升大家對垃圾分類知識的了解,棋盤上面每一格都融入了垃圾分類相關知識,需要2人以上才能遊戲,通過投擲色子決定前行點,想要順利走到終點可沒那麼容易,如果格子裡對應的是可回收垃圾則能前進,如果正好碰到有害垃圾,那可要一次性回到起點來
  • 武漢智能垃圾分類箱:刷臉倒垃圾,老人小孩無障礙
    小區的智能垃圾分類箱就設在大門附近,不斷有居民過來,在督導員的幫助下將紙袋、油壺等廢棄物壓實,分別放入標明「紙張」「塑料」的可回收物垃圾箱,電池和過期藥品,則放進有害垃圾收集箱。  增加遊客登錄功能、刷臉就可以開箱投放……藉助「網際網路+垃圾分類」模式,智能垃圾分類箱目前已進入武漢東湖高新區多個小區,吸引更多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  居民把紙盒、瓶子等投入智能垃圾箱就可自動稱重、積分,積分存入居民綠色帳戶。垃圾箱邊,有兩臺積分兌換機,居民可以用垃圾回收的分數,現場換取紙巾、垃圾袋等生活用品。可兌換各種生活用品。
  • 昌平區辛莊村8成垃圾資源化 家家戶戶「兩箱兩桶」
    試行垃圾分類近一年,辛莊村垃圾減量8成,創造出村莊「變廢為寶」的好經驗。  家家戶戶「兩箱兩桶」  村民魏宗英家廚房外,擺放著兩個塑料桶、兩個盒子。塑料桶分別是「廚餘垃圾桶」和「不可回收桶」,盒子分別是「可回收垃圾箱」和「危廢箱」。正在做飯的魏宗英隨手把白菜葉、水果皮扔進「廚餘桶」,空醬油瓶扔進了「可回收垃圾箱」。
  • 垃圾分類新問題:馬路上垃圾桶撤了一半,大家會因此亂扔垃圾嗎?
    公共區域的廢物箱短期內銳減會不會讓許多市民和遊客不適應?相關區域亂扔垃圾的現象會不會激增?記者進行了調查↓↓南京路步行街上,商賈如雲,遊人如織,垃圾量也十分驚人,撤走了六成以上的垃圾桶,豈不會亂套?但當記者6月20日下午走訪時,卻沒有看到明顯的髒亂差。站在置地廣場門口的垃圾桶旁向兩側張望,路面基本難見暴露垃圾,先不論是否分類,但絕大多數遊客都主動將垃圾丟入了桶中。
  • 理工男對垃圾桶動起腦筋 探索智能垃圾分類
    2020年9月,南昌大學主校區開始逐層撤除樓道內原有的垃圾桶,在學生公寓樓下鋪設四分類智能垃圾分類回收箱,並將環境信用體系接入學校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垃圾下樓、實名分類投放。垃圾混合投放,不僅容易交叉汙染,也讓清運垃圾的保潔員很頭疼。  2017年9月,尚一組建了「葉子再生」團隊,針對「垃圾回收」問題展開調研,調研結果發現,僅80個宿舍一天就能回收約3麻袋的可回收垃圾。團隊焊制了裝可回收物的鐵框,每層的公共垃圾桶旁都放一個,基本兩天就滿了。
  • 深圳不鏽鋼五分類垃圾桶生活垃圾集中分類投放點設備收集容器外罩
    深圳垃圾桶城中村社區不鏽鋼五分類垃圾箱金屬外罩,深圳4.0版垃圾分類投放點分類垃圾收集點組合垃圾箱密封垃圾箱,深圳2020款集中分類投放點垃圾收集容器。欣方圳深圳垃圾桶定製廠家現場擺放及工廠批量生產圖:
  • 垃圾分類催生家用垃圾分類桶熱賣 摺疊式分類桶搶手
    垃圾分類催生了家用垃圾分類桶的熱賣。記者探訪多家商超及電商平臺發現,各式家用分類垃圾桶銷量倍增,其中帶有分類標識的垃圾桶最受歡迎。還有不少市民選擇購買多色垃圾袋,自製分類垃圾桶。  摺疊式分類桶搶手  在位於草橋的物美大賣場內,各式各樣的垃圾桶擺在貨架的熱賣區。
  • 改造垃圾桶、設計直飲杯……看他們如何把垃圾分類做出花樣
    01專門設計更時尚更實用的分類桶位於羅湖區東門步行街的麥當勞光華店是內地第一家麥當勞門店,人流量一直很大。在門店進入二層的樓梯口就能看到一張醒目的垃圾分類宣傳海報,通過圖示指引垃圾分類投放的標準。店內中間位置,擺放了一組垃圾分類桶,每個桶大小不一,桶身上不僅有分類標識,還細緻列舉了可以投放的垃圾種類,引人注意的是,有一個專門用來投放水和冰塊的桶。
  • 上門收垃圾 垃圾不落地 昌平農村垃圾分類有了「興壽模式」
    辛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志水介紹,當時村裡有17個垃圾點,垃圾點周邊剩飯、菜湯撒落一地,蒼蠅、蚊蟲亂飛。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村民因受不了露天垃圾的惡臭,寧願給村委會5000元錢,希望能把垃圾桶挪遠點。2016年4月8日,居住在辛莊村的大學教師唐瑩瑩找到李志水,想在辛莊村開展垃圾分類,得到李志水的認可。
  • 成都市「垃圾分類」真的要來了,內附寶寶用品垃圾分類,乾貨
    》,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關於垃圾分類,不管你是成都土著還是遊客,都必須知道的垃圾分類知識!!!其他垃圾(灰桶桶):豬都不得吃的那些重點:如果沒有按照要求分類垃圾,會受到啥子處罰?用於裝可回收物品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家庭產生的有害垃圾不多,我個人覺得可以不專門設置家用有害垃圾桶,當家裡臨時出現有害垃圾的時候,隨手就能投放到社區的有害垃圾桶處就行了。
  • ...垃圾箱,垃圾,廢塑料,回收,無論是,分類,分類箱,方便麵碗,鋁礦...
    記者昨日從江蘇省南通市城管局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大垃圾分類宣傳推廣力度,廣泛宣傳垃圾分類先進典型,以典型帶動引領全社會提升分類意識,形成垃圾分類「人人參與、個個支持」的良好社會氛圍,決定啟動第二期尋找「垃圾分類達人」活動
  • 垃圾分類半年了,終於找到心儀的垃圾桶
    上海剛開始分類時,我又買了好幾個垃圾桶放家裡,想著這樣足夠了。那陣勢,簡直就是垃圾桶開會,又醜又亂,還經常扔錯桶。桶外的分類標識可自由選擇貼或不貼生活館找到的這個腳踏分類垃圾桶,就特別合我心意:樣子好看、分類清楚、腳踩開蓋又很方便。品質上也過硬,它來自垃圾桶界的高端品牌EKO。
  • 人人知曉 亂投放卻很普遍 垃圾分類怎麼就這麼難
    該社區內由白金公寓、金帝花園、新星小區等住宅區組成,每個小區都放置有分類垃圾桶,記者向值班的社區工作人員詢問垃圾分類情況,該工作人員不以為然地表示:「分不分最後還不都是扔進一輛車裡?」社區工作人員「隨意」,小區內的情況更是不容樂觀。新星小區1幢外,當黃色和綠色垃圾桶都滿了後,居民隨手就將垃圾丟在了桶外。記者向社區工作人員反映,得到的答覆是:「會有人收的!」
  •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 垃圾分類知識融入校園文化活動
    隨著我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不斷推進,垃圾分類宣傳在我市如火如荼開展,進社區、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機關,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倡導全員參與,引領城市文明新風尚。 垃圾分類要從娃娃抓起。為了讓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了解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並做到精準投放,養成垃圾分類的良好生活習慣,惠城區中小學校積極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等活動,引導廣大師生做垃圾分類的積極傳播者和踐行者。
  • 探訪|部分景區垃圾分類設施尚未升級、垃圾錯投現象普遍
    在團結湖公園,遊客劉先生在扔食物包裝紙時,站在標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垃圾桶邊躊躇,「裡面剩了一些沒吃完的食物,按理應該屬於廚餘垃圾。」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家小區已經開始分類,公園裡還不升級「肯定影響整體效果」。 而在龍潭公園,有遊客順手將包有食物殘渣的紙巾丟進「不可回收垃圾」桶。
  • 綦江:垃圾分類讓農村與景區和美共生
    導讀「紹軍,村裡有害垃圾收走了沒?」10月31日,在重慶綦江區三角鎮紅巖村村辦公室門外,劉川培特意找到村幹部劉紹軍,詢問針管和燈泡等有害垃圾的收運事宜。村民在屋門前看垃圾分類示意圖劉川培是綦江區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科科長,為了讓垃圾分類深入農村、農戶,他於去年11月擔任該村垃圾分類指導員。紅巖村區位優勢特殊,界內不僅有風景秀麗的老瀛山景區,而且國家地質公園也在此吸引中外遊客,怎樣讓環境持續變好?為美麗鄉村增色,垃圾分類成為一項重要抓手。
  •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5-12 16:33:502020年5月11日,隨著淳安縣千島湖鎮新安大街漁人碼頭停車場外最後一處垃圾桶被撤除,標誌著淳安城區範圍內已全面完成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工作,實現垃圾分類「杭州模式」全覆蓋。
  • 拉薩市城關區400多個小區已投放垃圾分類箱
    城關區環衛局黨委書記、局長米瑪次仁介紹,截至目前,拉薩市城關區已有400多個居民小區投放了垃圾分類箱,基本已實現全覆蓋。現場教市民如何垃圾分類當天上午10時許,穿著橘色衣服的環衛工人一邊給過往群眾發放宣傳資料、一邊向大家宣傳垃圾分類的具體做法,引導大家正確進行垃圾分類投放。
  • 【分類說】臺灣垃圾分類——家庭垃圾完全分類手冊鑑賞
    家庭生活垃圾三分類。即分為一般垃圾、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其中回收的部分包括塑料瓶子、各種玻璃罐子,以及紙質飲料盒子、鋁鐵和泡沫塑料等。廚餘垃圾包括生垃圾和熟垃圾。臺北市實施的是「垃圾不落地」以及「資源回收計劃」。在臺北的小區裡,設有垃圾桶、垃圾箱、密閉式清潔站等生活垃圾暫存和中轉設施,這就要求市民必須在家中對垃圾進行粗分類。
  • 垃圾分類還能「雞毛換糖」?看看他們怎麼做
    來自雲裳公寓內的一位居民說,「我們這邊一棟樓兩個桶,別說垃圾分類了,自己扔都不夠扔的。」本月18日中午,記者來到杭州市下城區體育場路的雲裳公寓,記者發現,小區內只有兩種常見的垃圾桶,一個綠色一個黃色,雖然分別標註著「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但兩個垃圾桶裡的垃圾沒有區別:綠色桶裡有不少紙箱、包裝盒等,黃色桶裡也能找到菜葉、食物殘渣的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