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高熱不退?捏捏小手搞定它!

2021-02-22 正安文化北京

▲生命是美好的相遇

正安文化(北京)為你歡喜展顏



面對小兒養護,很多家長幸福與「揪心」並存。

尤其是當孩子發生發燒、感冒、咳嗽、肺炎等呼吸系統症狀的時候,家長往往應接不睱,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這些疾病症狀中,其實讓家長最緊張的還是發燒,尤其每年冬春季節,很多孩子會發熱,而且往往高熱不退。說起發燒,實際上很多家長會想到細菌性的還是病毒性的,這是西醫的範疇。而發燒,在中醫稱發熱,小兒發熱,中醫不講細菌性的和病毒性的,而是大致分四個類型,外感發熱、食積發熱、陰虛發熱、驚恐發熱,這四大類型有時也會交疊出現,這也是病比較難好的原因之一。

我們現在遇到的發熱,以外感發熱居多,也會護理不當發生的食積發熱,陰虛發熱和驚恐發熱也有,但是相對少一些。

今天主要談一下外感發熱反覆不退。冬春季節,因氣候寒冷或春天萬物生長,外邪和致病因素也增多,這樣孩子患病的機率就增大了。如果孩子之前沒有強身保健,往往就會造成容易感染。此類孩子常伴脾胃不適,就會內熱難清,或有其他兼證,所以有的時候比較難好,容易引起高熱不退等等。比如,今年春天當中,最頭疼的一種發燒是反覆高熱不退。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一些這樣的孩子,就是發燒的時候體溫升高,有的時候高燒高熱39度多,38.5度都算輕的了,家長們很著急抱著孩子去醫院,用各種方法,但是不退熱,哪怕退下來過,一兩小時後立馬又上去了。如此反覆遷延數日,甚至很多孩子燒成了肺炎 ,所以都跟家長一樣都非常焦急,兒童健康工作者們也很著急,畢竟醫者父母心呀。怎麼辦呢?

下面和大家分享幾個今年春天遇到的例子,如何用安全綠色的小兒推拿的方法解決外感發熱反覆不退。

2月底,遇到一個四歲半的孩子,當時已經高燒2天了,39.5度持續不退燒,中間退過2次,接著又燒上去了,孩子面色發黃,舌苔鮮紅苔薄白,查體腹軟不脹,精神尚可,之前吃西藥退燒未見效,用了趙鑑秋三字經派小兒推拿外感、肺系病的基礎方稍加更改。

小兒推拿取穴

順運八卦(10分鐘):調理氣息,寬胸順氣;

平肝肺(5分鐘):清熱解表;

退六腑(20分鐘):清熱除煩解毒。

做完了以後,讓孩子回去喝一點熱的大米粥,之後兩小時左右高熱退了,體溫正常,再沒有反覆。第二天也挺好,這個時候囑咐家長繼續做推拿保健,不要停,同時注意飲食護理。

還遇到了一個這樣的孩子,也是2月底的時候,這個孩子高燒最低39.5度,而且連續燒了4天,每天一早可能體溫會降到37度多,從上午又始上升高燒,舌紅苔白膩,二便調,時伴腹痛,面黃無光澤,中藥西藥均用無效果,這種情況與上一個孩子看似相似,但還是有細微的區別,所以我們就沒有只用上面那個孩子的取穴,而是稍加變化,如何變化 ?

這也是個4歲的女孩,而且這個孩子從發燒西藥包括中藥全都上了,連續4天沒有好,體溫也沒有降下來,家長都急得不行,來的時候看這個孩子,原來脾胃就不好,現在燒的也是津虧溼潤,孩子比較虛弱,趴在媽媽的懷裡,臉色發白,嘴唇有點發青,舌頭是鮮紅的,並且有點白膩苔,詢問媽媽孩子的情況(問診),媽媽說可能是受風寒了,因為在外面時間長凍著了,但是在這之前,孩子本身脾胃不好,那天榴槤芒果可能吃得也比較多,所以媽媽也拿不準這個情況,到底具體的誘因是什麼?

揉外勞宮:溫陽散寒;


平肝清肺:清熱解表;

退六腑:清熱解毒除煩;

做完了之後停10分鐘,然後又給孩子推天河水。

同時給孩子泡腳,做的過程中讓孩子不住地小口往下咽溫開水,

這個時候要溫脾中焦之陽,所以用了外勞宮穴,同時平肝清肺、推六腑,而讓孩子小口多咽白開水,是因為白開水本身就是一味很實用的「中藥」。

關鍵點:做完之後,雖然看著孩子的燒退了,但此時還要防患於未然,可以用運八卦穴來預防燒退後可能引起的咳嗽。

孩子之後再也沒燒,家長感嘆太神奇了。之後讓孩子睡了一覺,睡覺起來以後,體溫已經恢復正常了。這個時候給孩子做了一遍小兒臟腑點穴(註:小兒臟腑點穴是由趙鑑秋教授首先應用於兒科臨床的一套手法,通過任督二脈調理打通小周天來調理所機和氣氛的方法,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然後第2天和第3天繼續配合用八卦、六腑,第3天是用臟腑點穴配合平肝肺、天河水來給孩子調理,就是要把可能的咳嗽等症狀,餘熱未清,把咳嗽扼殺在搖籃狀態,扼殺在萌芽中。

剛才分享的兩個案例,大家可以仔細地回味一下,有幾個情況大家要注意的,這個孩子外表看著是外感,發熱,高燒不退,但你要看原來這個孩子有沒有內熱積滯,有沒有食積的底子,有的孩子往往是撐的,脾胃也不好,這個孩子的腹部硬邦邦的,這個時候一旦受到外邪的入侵,他就易生病。

這個時候往往體現的就是外感的症狀,我們常看有的孩子吃完西藥或輸液後體溫下降,但過兩三個小時體溫又上去了,這主要因為裡熱未清,故而我們要想辦法表裡雙減,這個時候你如果不去清他的內熱,顧護他的脾胃,他往往不會好的那麼快。

第2種情況就是孩子長期內熱,長期內熱的孩子除了我們做的這些方法之外,包括剛剛提到的食積兼顧之外,往往需要推揉湧泉或在湧泉上做貼敷,引熱下行,也就是上病下治,釜底抽薪,有助於患兒外感症狀消失,使熱退不反覆,否則總有那個病灶,那個鍋總是加著火,咕咚咕咚地在開,它一遍又一遍地上來,那麼你就真的成了揚湯止沸,老反覆了。

還有第3種情況,就是孩子是否有兼驚的情況,有驚的孩子往往不容易好,特別是今年的發高燒的時候,有驚的孩子可以加搗小天心穴。

第4種情況,大家要注意孩子在生這次病之前,他的體質是否過於虛弱,比如說有的孩子經常尿床,頭髮稀疏,大便不成形,渣渣粒粒的,中氣不足,甚至中氣下陷,中氣不足虛脫,這種孩子一旦病了,就很難好,還要扶扶他的正氣,你可以調穴二馬和清補脾,時間不要太長,來扶他的正氣。

第5種情況,久熱反覆不退而且孩子精神不是很好的時候,記得要先分陰陽,然後再試其他的穴,而且在做的時候,可以勤捏大椎或者擠痧、針刺的方法,在大椎上放血或者耳尖上放血,都會起到效果。

第6種情況,孩子手腳是否冰涼,熱身厥亦深,這類孩子也不易於好。我可用上推三關穴兩三分鐘,然後再用其他的穴,或者合谷與曲池對揉,孩子會發汗,汗出燒易退。

孩子發燒,最首要的是降溫為主,另外要讓孩子減少發燒和生病,這樣才能長得快長得更好,故而對於家長,護理也是重中之重。

合理餵養,不可恣食肥甘(注意飲食清淡,不要大魚大肉,高蛋白高脂肪不應攝入過多),以免傷食積滯,還要注意忌寒涼。且要不斷多喝水。
高熱不退者,一日可推拿2-3次(每次間隔四小時以上),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勤測體溫,以免延誤病機。
高熱退後的孩子不宜立即喝湯進補,不少家長認為孩子高燒後虛就煲湯進補,而此時孩子腸胃羸弱,此時喝湯進補宜引起小兒腹瀉難愈,或脾傷肺虛後咳嗽加劇或抵抗力下降而重感的可能,故此時熬較稠的大米粥或小米粥更為適宜。

用上面的這一些方法或者哪怕家長已經用些西藥,先把體溫降下來,都再給孩子調理身體體質進行鞏固,這個時候小兒推拿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高熱反覆不退的孩子,飲食上要特別注意,喝熱的大米粥,而且喝濃稠的米汁多的,然後一定要注意溫度,不要又閃著了凍著了。再就是一定要注意人文關懷,情志的疏通,這些都非常重要。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趙鑑秋三字經派兒推「—

宋飛老師

中醫兒科及小兒推拿界泰鬥級名家、三字經派小兒推拿代表人趙鑑秋教授直系傳人及學術繼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小兒臟腑點穴」代表性傳承人、著名中醫育兒專家。

多年來,宋飛老師潛心研究,一心傳承名老中醫醫術醫德,並將傳統中醫文化與現代西方兒童早期教育理念內容有機結合,致力於為家庭兒童綜合養育及健康成長探尋適合中國孩子的有效通路,將中醫外治法、心理情智關鍵期及家庭教育有機結合,深得家長的認可和好評。

經典回顧(點擊閱讀)

藏在手中的八卦穴,居然有這種功效

顧護小兒脾胃,從這個大有用處的穴位開始

更多中醫育兒智慧請關注

【趙鑑秋三字經派小兒推拿 · 第3期】

❀ 點擊閱讀原文,可獲取課程詳情

相關焦點

  • 孩子高熱不退,這個有效方法可以試試
    小編:孩子發燒高熱是困擾很多家長的問題,尤其是高熱不退或反覆,來看看宋飛老師的文章,小編看後感覺受益非淺,推薦給大家,希望有幫助
  • 平衡針1次治癒小兒高熱不退驗案2例
    平衡針1次治癒小兒高熱不退驗案2例 我2013年拜師中國平衡針灸創始人王文遠教授學習平衡針灸技術,3年的隨師學習,得到了師父王文遠教授的真傳知識,使我獲益菲淺,收穫頗多。谷醫生您師父王文遠教授是神醫,他發明了這麼神的平衡針灸技術,教出了您這麼高明的神針徒弟,向您表示感謝,更要向您的師父王文遠教授表示感謝!〞病例二:溫某,男,18個月,2015年9月25日來診。家長述說:〝兒子高熱不退(體溫39一40℃),每到夜晚高熱加重,醫院各項化驗結果都正常,給予輸液5天,高熱一直不退。
  • 少年偵探團捏泥人,元太捏的很糟糕,捏的最好的是小哀?
    捏泥人我想大家並不陌生,小時候我們大家或多或少的都做過。有的是用黃泥,有的是用橡皮泥,手工捏出不同的物品,種類也非常的繁多。當然小編的手並不巧,所以就沒有捏好的時候,不知你們大家捏的怎麼樣?而名偵探柯南裡的,少年偵探團捏泥人誰的水平最高呢?反正太的應該是最糟糕的了,柯南的捏的很有寓意,那誰捏的最好呢?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元太捏的。元太捏的是一條鰻魚,看過柯南的都知道,元太最喜歡吃的了。而在吃的當中元太尤其對鰻魚情有獨鍾。
  • 寶寶高燒驚厥怎麼處理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寶寶高燒驚厥怎麼處理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 小孩子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一旦突然高燒上了39℃,就容易出現雙眼上翻、緊咬牙關、全身痙攣甚至喪失意識的症狀,這有個醫學名詞叫小兒高熱驚厥.那寶寶高燒驚厥怎麼處理呢?
  • 挑選雪茄前可以用手捏一捏
    當我們去享用雪茄的時候,需要事前判斷一下雪茄的狀態,捏一捏這個動作是有必要的。用手捏一捏能夠有效的判斷雪茄的乾濕度和軟硬度,觸摸雪茄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捏一捏並不是用力的去捏,而是輕輕用力感受雪茄。捏一捏雪茄,首先需要判斷的是硬度,一支好的雪茄應該像橡膠棒一樣,或者是充滿活力的肌肉,捏一下就能從指尖感受雪茄所帶來彈性和旺盛的生命力。這樣的觸感說明雪茄卷制非常的好,通透性也是有保障的。另外就是判斷的是乾濕度,雪茄的乾濕度不能夠從表面感覺出來,例如雪茄太幹或者太溼都有可能引起一支雪茄的開裂。
  • 番茄手捏小肉丸,手捏小肉丸加上烤馬哈魚排,特別簡單哦!
    番茄手捏小肉丸,手捏小肉丸加上烤馬哈魚排,特別簡單哦!西班牙烘蛋傳統的西班牙烘蛋材料很簡單,只有雞蛋、馬鈴薯與洋蔥,用大量的橄欖油去泡馬鈴薯煮熟,不過我們今天做添加蔬菜的少油版本。份量:3人份。時間:30分鐘。
  • 小兒推拿21種手法,輕鬆搞定常見病
    ,刺激穴位和經絡,調節經氣、陰陽、精氣神,通過激活和調動小兒機體,由機體自身而不是藥物去改善體內狀態,達到臟腑間的陰陽平衡和人與自然的和諧。5、搗小天心,清熱鎮驚,用於驚風、抽搐、煩躁不安。6、平肝清肺,用於呼吸道外感。7、順時針摩腹,用於便秘,積食,內熱。8、拿風池,用於感冒發汗、頭痛、發熱。
  • 日式飯糰自己捏並不難!讓米飯更好吃的秘訣是「它」
    導讀:日式飯糰自己捏並不難!讓米飯更好吃的秘訣是「它」 日式飯糰有著淡雅又變化無窮的特色,品嘗時有如拆開一份精心製作的禮物,米飯的香氣、豐盛的餡料,總能帶來溫暖驚喜的感受。飯糰在臺灣也佔有一席之地,便利超商販賣了各式各樣的御飯糰,傳統早餐店也衍生出中國味的中式飯糰。
  • 愛「煩躁、易發怒」的人,把這個部位捏一捏,就搞定
    肝具有疏洩功能,喜舒暢惡抑鬱,如果因為情緒上造成肝的疏洩功能失調、氣機不通暢,就會肝氣鬱結。 危害 肝氣鬱結的危害 肝氣鬱結最傷脾!
  • 最精緻的捏臉遊戲?別人只能捏五官,它卻直接捏骨頭
    在這個強調個性的時代,每個人都想做獨一無二的自己,現實中如此遊戲中也是如此,所以捏臉玩法才會大受歡迎,以至於成了如今的遊戲標配。相比以往的「千人一面」,捏臉玩法能自己隨意把控角色的顏值,確實讓遊戲自由度趣味性都提升了不少。
  • 【捏捏樂】我是一隻小呀小貓咪
    貓非常的貪睡,但是一到晚上它就會很精神,幫助我們捉到偷吃食物的老鼠,所以貓咪是我幫助我們人類的一大捉鼠神器呀今天我特意捏了一隻小貓咪,我捏的貓咪跟平常的貓咪也不同喲,平常的貓咪都是灰色黑色黃色的,我捏的貓咪是紫色噠,下面我們來看看我捏的紫色貓咪吧下面來看看我是怎麼捏的吧首先準備:綠色,紫色,黑色,白色,橘紅色的橡皮泥,還有一個牙籤,如下圖所示:
  • 【捏捏樂】呱呱叫的小青蛙!
    作者:寶寶知道 果&陽媽咪小青蛙,呱呱呱。田野裡面捉蟲忙,農民伯伯喜歡它 。青蛙是一種兩棲動物,雖然現實中的青蛙讓人看起來有點可怕。但故事中的青蛙可是很可愛的。今天就來製作一隻簡單版的黏土小青蛙吧!
  • 小兒大健康捏鼻子能讓鼻梁變挺嗎 劉佳醫師現場示範兒童穴位按摩
    ­  全國首檔兒童生活方式健康測評綜藝《小兒大健康》,第十一期將於7月29日周日17:00在浙江衛視播出。奧運冠軍陳一冰與妻子單競緹亮相,自曝小時候曾被媽媽捏過鼻子,原因是生活中流傳著捏鼻子能讓鼻梁變挺。給寶寶捏鼻子能挺鼻梁,這個說法究竟是真是假?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劉佳,將進行現場講解,並帶領大家學習漂亮寶寶養成計劃。
  • 【捏捏樂】橡皮泥小草莓
    作者:寶寶知道 小不典媽咪距離上次橡皮泥作品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上次捏了個小雞後,剩下的橡皮泥全給典寶敗光了,連處女作小雞,我去吃個飯的時間也不知所蹤了。這次買了兩盒,我一盒,他一盒,現在不要跟我搶了。這次製作比上次熟練了許多,至少不會把橡皮泥掉地上了。
  • 小兒高熱驚厥的急救
    小兒高熱驚厥是兒科的一種常見急症,根據統計,3~4%的兒童至少發生過一次高熱驚厥。 小兒高熱驚厥的發病原因是由於孩子的大腦發育不完善,一些刺激會導致大腦運動神經元的異常放電,引起驚厥,持續時間可以幾秒鐘到10分鐘左右,也會伴有一些發作後的短暫嗜睡
  • 不爽就捏蛋蛋,手感超好的減壓品——YUNMAI智能減壓捏捏球報告
    首先我先吐槽一下這個減壓捏捏球的包裝,寄過來的時候就一個被壓扁的紙盒,裡面就一個球和一個充電線,如果不是看過造型,我差點以為買了個情趣用品,也沒有說明書……以致我拿到手研究了幾天都沒有連上這個球……真的是玩個球!
  • 孩子鼻梁塌捏捏能增高?聽聽專家怎麼說
    於是在民間就有各種小偏方讓孩子變得漂亮。比如,嬰兒鼻梁過塌可以時常捏一捏就能使鼻梁高一些。連「娘娘」孫儷都在節目中爆料曾經的自己是個塌鼻梁,就是為了讓鼻梁更加堅挺,每天都會用夾子夾或是用手來捏,而且真的有效果,如今孫儷五官精緻,看不出一點塌鼻梁的跡象。塌鼻梁真的能捏成高鼻梁?對於這個方法,記者採訪到的家長們多半都認為有用。
  • 手捏陶:展現質樸美感(組圖)
    手捏陶:展現質樸美感圖為彭大偉手捏陶作品。記者 曹瑞雲 攝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曹瑞雲)一捏一痕,神工巧妙;一雕一紋,鬼斧精倫。用陶土捏制出奇特造型的手捏陶,展現出了質樸美感。來自臺灣陶然居龍潭手捏陶工作室的彭大偉,帶著自己70多件純手工捏制的藝術作品來唐山參加陶博會。  「手捏陶藝是一門易學難精的技藝。製作作品時,除了要求精美多樣外,更須兼具實用功能。尤其是在製作茶壺方面,對於壺蓋緊密、壺嘴出水等方面都有縝密的要求。透過手指觸感,不斷揉捏,將勁與力灌注到陶土中,以讓作品更有靈魂。」彭大偉介紹說。
  • 樂山「捏泥人金剛」 能捏30多種造型
    緊接著,他用大塊紅色的橡皮泥做成身子和臂膀,用黃色的橡皮泥做成腿,土黃色的橡皮泥做成腳和手。此時,蠟筆小新的形象已經出來了。大家都以為金鐵剛準備交作品,他卻沒有停下,又用藍色橡皮泥做成了書包和背帶,並把蠟筆小新的手彎過來,放在背帶上。這會兒,他才宣布大功告成。徐女士停表一看,「5分10秒,真是太快了」。  金鐵剛說:「其實,並不是每個泥人都能捏這麼快。
  • 《櫻桃紅》小演員5秒落淚 哭戲靠「捏手」暗號
    宋小寶說,其實拍戲的時候,孩子哭是有暗號的,通常宋小寶都是一手牽著孩子,只要到哭的地方了,宋小寶就會捏一下孩子的手,「一捏就哭,一松就停」。小演員5秒落淚在該劇首映禮上,兩位小演員現場表演哭戲,5秒就能落淚,驚呆眾人。當主持人問小石頭的扮演者小演員王天澤,「怎麼就有那麼多眼淚?」才5歲的王天澤認真地說,「導演不讓我走。」惹得現場其他演員和觀眾哄堂大笑。導演王振宏說,其實最虐心的是在10月底拍攝的那場下雨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