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某網站做過一份投票調查:讀大學真的有用嗎?近兩萬人參與了投票。75%的人投了「讀大學沒用」的選項。這是個很「準確」的調查。據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高中及高中以上學歷的比例全國只有23%。這個網站的投票結果與這個比例相當吻合。
想起去年還有一次網絡討論:是不是應該把數學踢出高考?在諸多的投票中,都獲得了「高比例通過」。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高考之所以要考數學,就是要把你們這些人淘汰好嗎。
我們身邊不乏這樣的人,號稱學歷無用。學歷不代表能力,那些口口聲聲還把學歷當回事的人都是蠢蛋。並且還舉例,某某某大老闆小學文化,現已身價多少億,多少清華北大的研究生替他打工。細節描述的生動豐富,似乎他跟這位老闆知根知底,共同喝過酒吹過牛。低學歷的人也能成功,那學歷還有什麼鬼用。讀北大出來的,也有的在賣豬肉。他們對自己的推論篤信不疑,並且還試圖讓身邊的人也相信自己。
一個人成功,需要諸多條件,但我不信低學歷是其中重要的一個。成功的人需要機遇和把握機遇的勇氣、決心和堅持。而有些人只看到了他低學歷這一點,而且這也符合新聞傳播的要點,所以某個人成功了,他的學歷低就會成為坊間熱點。而高學歷成功了,大家覺得自然而然,沒人去提。所以大家經常只能聽到小學文憑,初中文化的人成功了的消息,有些人就把它們當成真理了。雷軍,小米的創始人,他199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計算機系。李彥宏,百度的創始人,87年陽泉市的高考狀員,畢業於北京大學。另外,北大也是中國產生富豪最多的大學。那個每次談學歷問題時總會無辜地被人拎出說道一番的「北大賣肉哥」,人家現在也是身家幾十億。你還如何拿他舉例。
我不敢說高學歷一定成功,但低學歷獲得了成功的人,他們如果有了高學歷,可能會更成功。
學歷經常被比作是敲門磚。這道出了它的某種決定性的意義。有時候你喝完酒後,會拍著額頭怨嘆,曾經有一些不錯的事情,但是與它錯過了。並不是自己不行,還是「沒機會」,「夠不著那個門檻」。這個門檻可能是211,可能是985,或者碩士博士。你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縱使你有滿身的武功,仍沒有你施展的天地。
評價一個人,不能只看學歷,還有看他的能力。這句話我舉雙手贊同。可是作為一個企業的HR,如何去量化「能力」?誰能幫他解決。能力是一個複雜的屬性,情商如何,社交怎麼樣,處理問題的能力,要判斷這些需要多少的時間和精力,如何不帶個人因素地去評判這些指標的高低,並且其浮動變化的可能性太大了。現實的招聘用人中,根本足夠的機會去評判人的能力。難不成非得要用「撿紙片倒垃圾」這種套路來篩選?所以還是用學歷吧,簡單直接明了。至少學歷能證明你的某段經歷,基本的文化素養和達到目標的一定程度的堅韌。
儘管把學歷作為篩選人才的硬指標有時候看起來並不講理,但這在目前而言恰恰是一種高明,有效的方案。讓喜歡遵守規則的人和天生逆流而行者,在這個社會上各得其所。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裡寫道: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某種程度上也道出了學歷的作用。
不知從何時起,這個社會開始流行藐視權威。反智的思想在橫行。一拍腦袋或者一兩個反例就想打破既有的規則,你以為掌握了終極真理,其實有可能你只是在為你的愚昧和懶惰作最後的辯護!
點讚積蓄能量 轉發傳遞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