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 正兒八經的補習了一年的俞敏洪,能成為近30萬人裡面的拔尖生,考入北大,離不開他的母親李八妹。
01
李八妹是個妥妥的暴脾氣。
年幼喪父,家裡兄弟姐妹眾多,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女人不強悍,日子怎麼過的下去!
俞敏洪童年的記憶中,父母總是在吵架、打架!
「我甚至放學回家,在家門口徘徊不敢推門,我怕一開門他們在打架。」
在漫長的吵、打架的歲月沉澱中。
搞技術的(木工)父親最終選擇向當領導的(生產隊長)母親妥協。
俞敏洪自已比父親的覺悟性高多了,小小年紀的時候已領教了母親的強悍,只要母親一個眼神,他總能心領神會的做出讓母親滿意的反應。
母親在前領路,家裡沒人敢說半個不字。因為李八妹不但強悍,還有勇往直前的衝勁兒。
六七十年代,母親帶領大家養豬,在別人餓肚子的時候,俞敏洪家時不時還能有豬肉吃,這是多麼奢侈的生活。
作為優秀的實幹家,母親總是能夠證明自己是對的。
八十年代改革開放,母親瞅準了矽鋼片(從視覺上看是一種鐵片,用來製作變壓器的)的生意,自己買了個小機器,在家「閉門造車」。
由於走在了時代的前沿,大字不識一個的母親成為鎮上第一批萬元戶。
02
「老虎啊,你好好讀書做個教書先生,就不用在莊稼地裡翻騰了,那樣多神氣。」
從小聽著母親對自己期許,俞敏洪暗下決心,在讀書上下了硬功夫。
奈何,沒有上高中指標的俞敏洪,初中畢業後只好回家種田,教書先生這個崇高職業夢,就此破滅。
60年代出生的那輩人,相比較是幸運的。因為很快在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這一年俞敏洪才15歲。
全家看到了希望,全力支持俞敏洪複習考試,於是在家餵豬的俞敏洪邊割豬草邊複習考試。
但是畢竟是高考,1978年全國參加高考的人數達600多萬人,只錄取40多萬人,招收率不到7%。
自我複習了半年的俞敏洪,自然是沒什麼希望。
從小看李八妹眼色行事的俞敏洪以為就這麼完了,沒考上只能回家種地、餵豬,沒準我還能像母親一樣成為致富小能手呢。
可李八妹不這麼想,我家老虎這麼聰明,一定能的。
李八妹找到當地中學校長,你們這裡不是缺英語老師嗎,我兒子可是參加過高考的人,當一個英語老師綽綽有餘。
在恢復高考以前,英語並不是必考科目,很多學校並沒有開設英語課程,偏遠的農村沒有英語老師更是常事。
校長一聽,參加過高考,那肯定會英語。畢竟附近村裡再也找不出這麼合適的人。
於是,不懂26個字母的中學校長,同意讓英語考了33分的俞敏洪,來做英語代課老師。
一邊教孩子英語,一邊自己複習高考。李八妹覺得這樣多好,掙錢考試兩不耽誤,比在家餵豬強。
1979年,俞敏洪第二度高考,落榜,好在英語考了55分,算是對英語老師這個職業的一種尊重。
03
考一個常州師範學院怎麼這麼難!
這次全家人有點兒動搖了,連母親也不確定還要不要再考一次。
但是不管怎麼,俞敏洪身上流淌著母親的血,母親勇往直前的堅毅力量,讓俞敏洪不甘心:我應該再試一次。
一向看母親眼色行事的俞敏洪,小心翼翼的向李八妹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李八妹有些感動,不愧是我兒子:這輩子沒別的,只要我家老虎有出息,再苦也值得。
作為陪跑兩年的考生家長,李八妹早就看出了問題的根源,沒有個好老師是不行的,考33分的老師怎麼能教出考55分的學生呢,這是一個大問題。
於是,行動力比一般人要強的多的李八妹,四處打聽,終於打聽到縣城裡有一個正規補習班,而且那裡的老師還教出幾個大學生呢。這也許是我家老虎最後一搏的希望。
李八妹大包小包帶著土特產,一個人連夜趕到縣城,七拐八拐,花了好幾天時間,找到了補習班。求爺爺告奶奶,老師最終答應收了俞敏洪。
母親總是能在最關鍵的時候擺平一切。
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一家人依偎在屋子裡毫無睡意,母親已經去縣城3天了還沒有回來,也不知道她有沒有走錯路,有沒有找到人,有沒有地方睡,有沒有吃飽飯,有沒有地方躲雨……
「哐啷!」
一身泥的母親推開門撲了進來。
「老虎啊,你運氣真好,媽媽早就知道你行!」
這一幕深深的刻進俞敏洪的腦袋裡,終身難忘:我最敬愛的母親,這一次我一定不會讓您失望的!
專業補習班就是不一樣,以前只懂背字母和單詞的俞敏洪,這回不僅知道背語法和句子,還能用英語寫出一段話。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雖然沒有古人對自己那麼狠,但俞敏洪這一年的刻苦用功是對得起母親的。
早上6點多起床,半夜躲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看書……
母親和兒子的雙重努力,換來的是北大的錄取書。
大抵江陰人都比較能幹,人心齊,民性剛,華西村早就成了全國的明星村,李八妹也早早開起了工廠。
一個農村家庭培養出一個北大生,全縣城幾年也碰不到一個。80年代的大學生,倆字:值錢!
按道理父母也就「功名身退」了。
但是李八妹是一個優秀的人,當兒子在北大進行痛苦的脫變時,她在蘇南農村搞實踐帶領全村人致富。
04
李八妹總能把命運能夠掌握在自己手中,21世紀的獨立女性莫過於此。
在時代的浪潮中,與時俱進是成功者的品質。
1993年,31歲的老實人俞敏洪擼起袖子決定大幹一場,創辦了北京新東方學校。李八妹拿著老家辦廠賺的錢,全力扶持兒子創業。
俞敏洪在前招生、講課,母親在大後方張羅租教室、打掃衛生……
隨著學員隊伍的壯大,公司的業務越來越多,創業成功的俞敏洪已經沒有精力管公司的後勤。
母親從公司的小賣部到學校食堂的管理,從授課材料的採購到辦公大樓的租賃,都打理的井井有條。
人們常說母子齊心,其利斷金!
新東方的功勞簿上,當然要記李八妹一大筆。
1996年,60多歲的李八妹,第一次嗅到了危險的味道。
那兩年,俞敏洪到處招兵買馬,曾經在國外發展的徐小平、王強等人,紛紛回國加入了新東方。
李八妹開始嘀咕:
「真應了那句老話啊,門頭騎了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頭窮得冷如冰,親戚好友不見影!」
怎麼開頭最困難的那幾年沒有一個人瞧上來幫一把,如今公司資產成千萬甚至上億了,你們眼紅一個個都回來了。
我一定要幫兒子守住這來之不易的產業,暗暗較勁兒是常有的事兒。
就這樣老太太守了那麼幾年就出事兒了:這幫人竟然鼓動新東方上市,還要清理門戶。
這下李八妹急了,想趕我走,分我兒子的錢,你們還嫩了點兒。從小在母親眼神管教下長大的俞敏洪,在母親的強力威脅下,也沒轍了。
清理門戶的海歸派和家族親戚的元老派之間的拉鋸戰,就這麼拉開了,俞敏洪心一邊疼母親,一邊要承擔創業者的責任。
母親說:
「你都是我生的,我把你們新東方的牌子砸了,又能怎麼樣呢!」
四十歲的俞敏洪下跪道歉。
海歸派說:
「這樣的話,我們在這兒算什麼,得得得,我就撤了吧,回美國繼續我的中產生活!」
俞敏洪一急,拉著大伙兒整夜的喝酒談人生,抱頭痛哭。
一來二去,李八妹家的「老虎」兩邊受氣,變成了委屈的貓。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母親,最終李八妹選擇妥協,還新東方一片廣闊的天地。
05
「老虎啊,你現在也是全國名人了,以後不要動不動就跪著了,有話就坐著說吧!」
李八妹代表了六十年代典型的母親形象,嚴厲、堅韌、強悍、為了孩子可以不顧一切。
做人如水,方能容萬物;做事如山,方可不動搖。
退休的李八妹將心思放在了公益慈善上,也為自己的家鄉建設貢獻了一份力量。
從苦日子過來,李八妹珍惜每一個機會,踏踏實實將每件事做下來,才成就的兒子,也成就了自己。
餘佳文:24歲揚言拿1億分給員工,創業者憑空畫大餅,真會閃著腰
李想:1996年8千塊,換來17年後1.32億美金身家,因為父母夠開明
薇婭董海峰夫婦:我永遠怕趕不上!平凡80後十七年的奮鬥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