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兒子高考之後如同風箏脫了線一般毅然決然地離我而去,我的感覺竟然不是失落,而是欣喜,終於有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了。自我審視了一番,決定往英語培訓方向發展。對英語的興趣是讀書以來一直保持的,對培訓輔導的興趣則來自於陪伴兒子成長的經歷。我的兒子和多數小孩一樣,聰明、自我、不服從權威、不喜歡約束。不願意花太多的時間讀書,卻幻想著考試能撞大運, 「出的題全會,蒙的題全對。」與孩子鬥智鬥勇、討價還價、相互妥協、相互諒解,這個過程煩燥中夾雜幸福,瑣碎中不失章法,失落時需要自我安慰,絕望時需要自我鼓勵,真是一項極具挑戰卻充滿樂趣的工作。
目標確定之後,開始準備教師資格證的考試,評估了一下各級別的難度和自己的特點,賣萌裝活潑肯定不行,小學英語直接PASS,初中英語和高中英語筆試內容沒差多少,只是高中英語的語法和閱讀難度大一些,但好處是拿到高中英語教師資格證可以向下兼容教初中和小學。基於以上考慮,我一咬牙直接報高中英語。筆試有三科: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在網站上瀏覽了以往應試者的經驗和心得之後,決定前二科不買書,直接下載了「對啊網」的APP看教學視頻和同步習題。對啊網的講課老師很年輕,講授的內容也基本是照本宣科,不過基本知識點都覆蓋了的,對於沒有教材並且毫無相關知識的小白來說正合適。APP裡面的習題不錯,有相關考點的講解。以我的經驗,《綜合素質》最簡單,只需要過一遍就行,記住「三愛二人一中心」,二個大的論述題都圍繞教師職業道德、職業理念在考。選擇題的文學常識、邏輯推理以及最後的作文全靠平時積累,不需要特意準備,而且也很難抓到題(尤其是常識題)。《教育知識與能力》可考的知識點既多又雜,我是「對啊網」通篇聽了一遍,對基礎內容有一個大致了解,然後針對性看了山香教育 「心理學」相關章節的視頻,對啊網的講師在涉及較艱深的心理學知識方面感覺比較無力,講得也不夠深入,而這部分恰恰是考試的重點和難點。試卷中4道辨析題不難,只要有通讀一遍,基本對錯還是能判斷出來的,這塊分數比較好拿。4道簡答題最難抓題,出題的範圍實在太廣了,如果相關知識點沒看到,或者沒記牢,只能對著題目欲哭無淚。《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是我唯一買了教材和真題的。看了幾集中公的視頻教學,果斷放棄,自己看書。作為非英語專業的人士,最難的是第一部分語音語義知識,教材裡說的很簡單,很多術語和表述都要到網上找更詳細的解釋。語法和閱讀就看平時的功底了,教學知識與教學方法都是套路,不難理解。我採取的策略是抓大放小,語音語義自己最不熟悉的部分都集中在選擇題,大概了解就行,能拿多少分看運氣。重點放在英語教學方法上,這部分涉及一道20分簡答題,30分的情境分析題和30分的教學設計題,這三大塊抓住了,加上閱讀題的分數,基本能保證順利通過考試。這一科有一個難點是要將所有的語法術語和表述轉化為英文,非英語專業畢業的需要多做功課,把這塊補上來。二個月的時間,看書、做題,感覺內容不算難。唯一的擔心就是自己的記憶力,讀了後面忘前面。另外,一天考三科,作為一個20年來從未進入考場的中年人來說,也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進入考場,第一科《綜合素質》,先看作文題,話題是共享單車,我心中大定,這個話題兒子高考的時候我們剛討論過。然而,詭異的事出現了,當我塗完答題卡開始做論述題時,發現自己的手居然不可抑制劇烈地抖動起來,我完全懵了,摸摸心跳,並不緊張,這手抖是個什麼狀況。我只好用左手緊緊握住右手,一筆一划地寫著,看著如雞爪般的字跡,我當時真想放棄了。但是看著基本熟悉的題目,又心有不甘。於是,就在這種既想放棄又不甘心的狀態下,我終於在鈴聲響起之前把考卷塗滿了。交卷的時候監考老師略帶好奇的看了我一眼。考試的時候她就一直在我身邊踱步。這個兩手握筆如老農犁地般在紙上刻畫著答案的中年女性一定給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吧?!隨著人流步出考場,沿著中山路慢慢走到候阿婆肉粽店,點了一個肉粽、一碗牛肉羹、一盤海蠣煎,吃完看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信步走到熟悉的玄妙觀,在文曲星君的座前很虔誠地拜了拜,希望接下來的二科考試時手抖的症狀能夠消失。走廊上恰巧有一張塑料椅,我靠著廊柱,心情甚是平靜。可惜,突然來了一對照婚紗照的年輕夫妻,在攝影師的指揮下擺著各種POSE。喧鬧的場景與沉穆的道觀格格不入,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腦抽筋,選在這種場所照婚紗照。我慢慢踱出道觀,往考場走去。第二場考試開始了,翻了翻試卷,欣喜地發現有三道簡答題的知識點我剛剛看過,更為欣喜的是手雖然還抖,但在左手的幫助下,寫出來的字跡終於是可辯的了。於是我沉浸心神,趁著這個好狀態抓緊寫字。走出考場,心情變好了一些,感覺至少這一科是肯定能過的。休息了一個小時,再次進入考場,進行最後一科《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感覺有一些疲憊,這科題量不小,基本上沒有時間反覆研讀題目,都是看一遍題目就循著本能答題,做到最後一道教案設計題時,時間只剩下20分鐘,手抖的症狀不出所料又加劇了起來,教案設計我是重點研讀過的,對教案的構成心裡有數,題目是電子郵件的寫作。按自己的理解設計了導入、分析電子郵件寫作結構、頭腦風暴、仿寫等教學步驟,兼顧了個體與集體的參與度,整個教案基本還算完整。交完卷後,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無論結果如何,至少把三場考試撐下來了。頭有點暈,但腦卻很興奮。先生打電話來問我考得怎麼樣,我說不知道,從答題內容上講有一定把握,但我無法確定考官最終會如何判定我的字跡。漫步在東街,打開手機第一步就是在百度搜索「考試字跡無法辨認怎麼辦?」得到的答案是――考官會謹慎對待,盡力辨別答題者的字跡,不會直接判死刑。好吧,這句話很好地安慰了我,略顯沉重的腳步又輕快起來。一個月的漫長等待之後,當三科一次性全部通過的成績單呈現在我眼前時,久未體驗的成功喜悅再次充盈胸腔。是啊,行不行?試過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