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社論:正視社區團購的正反面 市場經濟應遵循公平競爭原則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正視社區團購的正反面,市場經濟應遵循公平競爭原則

在網際網路創業風潮沉寂一段時間後,社區團購似乎成為了一個新風口,幾千億資金的流入對中國零售行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中國網際網路產業走到今天,基本圍繞著人們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發展,社區團購則是繼續下沉到一個更基本的民生市場中去。而一些所謂的商業創新,其實也還是以老套路為主:資本通過補貼以低價銷售商品與服務,獲取大量用戶,培養消費習慣,形成一個具有流量優勢的新平臺,然後將其證券化,實現資本的超額收益。

瞄準生活需求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在創業之初基本上都在資本支持下,通過大規模補貼以低於成本價的方式銷售,吸引客戶。比如網約車等,部分企業採取的模式在實際上構成了對其他同行不正當競爭。還有一些企業,以低於成本價向客戶推銷長期合約,然後挪用客戶的定金去擴張,實際是隱形的「龐氏騙局」,比如一些長租公寓和共享單車平臺等。這種被稱之為「燒錢」的創新存在不正當競爭的可能。社會對於創新的寬容在一定程度上給了他們試錯機會,但同時也承擔著其失敗可能導致的風險。

一旦形成了具有流量優勢的網絡入口並形成某種程度的壟斷後,這些網際網路企業就會考慮放棄補貼政策,轉而依靠網絡效應提高上下遊兩頭的使用費用,比如一些外賣平臺,不斷向餐館和訂餐用戶提高收費。還有的平臺利用大數據殺熟。形成平臺優勢的企業會進軍金融信貸等業務,將流量價值最大化兌現。

最後一步是上市。有些公司上市後為實現利潤最大化並推高估值以回報股東,會採取與創業之初補貼方式相反的做法,抬高服務費用,降低員工成本。比如今年某些平臺的外賣員以及快遞公司的配送費都有所下降,一些員工收入減少。還有些公司上市後投資人退出,然後業務管理不善,損害客戶和員工利益。

「社區團購」大抵上也遵循著上述網際網路創業規律,現在處於「燒錢」階段。但是,社區團購實際上是存量競爭,蔬菜水果等需求彈性小,它是與社區超市、菜場、肉鋪、水果店等競爭,目的是取代後者。在形成一定規模後,將社區各種服務納入平臺,比如洗衣、修理等,平臺公司則向商家與客戶收取中介費用。社區商業實際上是與住戶距離最近的民生服務,他們是構成一個單元社會最基本的部分,也具有社交意義,用送貨上門的方式取代這些社區商業,在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人們之間的面對面聯繫。

以補貼方式推廣社區團購,或有不正當競爭之嫌。這些平臺資本以提高效率的名義,試圖用低價傾銷的方式將實體店對手擠出市場,以追求壟斷收益。這種競爭方式將會對個人創業帶來一定影響,可能使得更多的人只能成為平臺打工者。很多年紀較大的人可以開店鋪銷售水果蔬菜,但較難成為送貨員。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部分中老年人失業,而一批年輕勞動力則會從事技術積累較少的送貨工作(快遞員、外賣員),在老齡化背景下或將出現人力資源配置問題。

市場經濟以法治為基礎,並遵循公平競爭原則。下沉到社區的團購資本戰,不僅可能影響商業生態,還可能對社會、就業等造成一定挑戰。這種模式下最終形成的網絡平臺的主要功能及其效率主要體現在代客戶跑腿,對增加需求的作用有限。當然,商業需要競爭,即使是實體店鋪之間的競爭也異常激烈,但這些平臺資本與個體經營者應該遵守同樣的規則才有公平可言,如果過度強調效率而忽視公平,就容易導致市場與社會出現失衡。通過網絡平臺將生活服務證券化後,在資本回報率和估值的驅動下,人們生活成本中的網絡費用會越來越多,創造的財富較為集中地流向一些網際網路巨頭,而個體經營戶的獲益或許是有限的。同時,受到準入限制的供貨商將面臨長期的持續的「緊縮效應」,他們要向平臺讓出更多利潤,這樣的分配格局也亟待優化。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攪動生鮮市場,是模式創新還是惡意競爭?
    廣州知名連鎖社區零售店勝佳總經理麥家應認為,現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的思維,沿用的仍是網際網路思維,打法是「快」,採用部分爆款、低價品來吸引消費者,然而這些行為不具備可持續性。對於當前的市場亂象,廖豔嬪認為,這是因為隨著線上經濟的發展,資源越來越向頭部平臺集中,平臺經濟呈現出多邊市場、跨界競爭的特點,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資金效率,用「燒錢」補貼的方式來跨界競爭和擴大市場份額,損害了市場公平競爭,也會傷害消費者的長遠利益。
  • 邊振甲:保健食品行業發展應遵循六項原則
    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會長邊振甲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保健食品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發展保健食品應該遵循六項原則。保健食品行業發展應遵循六大原則邊振甲認為中國的保健食品發展應該遵循六項原則。提高科技支撐,促進自主創新。跟蹤國際保健食品加快技術與產業前沿,增強保健食品產業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通過積極採用高新技術和先進技術來提升保健食品產業發展質量,加快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產業步伐,提高保健食品科技含量。
  • 合同籤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合同受法律法規約束,其籤訂和履行應當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定的以下五項基本原則。  (一)主體平等  合同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另一方。任何民事主體在法律人格上也是一律平等的,享有獨立的人格,不受他人的支配、幹涉和控制。
  • 經濟日報刊文:警惕社區團購「燒錢大戰」負面效應
    經濟日報刊文:警惕社區團購「燒錢大戰」負面效應 吳睿鶇/經濟日報 2020-12-15 07:21
  • 保險合同的訂立應遵循公平原則
    2、結合本案,原被告雙方籤訂的保險合同所對應的免責條款屬于格式條款,針對免責格式條款內容,保險人應向投保人進行提示和明確說明,否則該條款對投保人無約束力。根據法律規定,盡到提示說明義務的舉證責任在於保險公司。原告庭審中提供了保險合同、投保人與保險銷售人員的錄音證據等材料,證明被告的保險銷售人員沒有對機動車「未按時年檢屬於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進行明確和說明。
  • 瑞典禁中企參與5G建設 又為了國家安全 中方回應有悖市場經濟原則
    打開APP 瑞典禁中企參與5G建設 又為了國家安全 中方回應有悖市場經濟原則 澎湃新聞 中國青年 發表於 2020-10-21 17:04:01
  • 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
    原標題: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   12月22日下午,
  • 社論:及時規範社區團購防止損害公眾利益
    近期,火爆的社區團購引發了不少爭議,呼籲監管層進行規範的聲音也越來越多。此背景下,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22日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
  • 低價團購有隱憂 社區團購前路如何?
    低價傾銷、壟斷協議、虛假宣傳……為規範社區團購發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日前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個不得」新規。專家指出,「野蠻發展」的熱潮過後,社區團購應摒棄燒錢補貼、圈地競爭的老路子,把握調整升級、持續發展的新機遇。
  • 社區團購,「退燒」後咋辦?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攝勾建山作(新華社發)低價傾銷、壟斷協議、虛假宣傳……為規範社區團購發展,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日前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個不得」新規。專家指出,「野蠻發展」的熱潮過後,社區團購應摒棄燒錢補貼、圈地競爭的老路子,把握調整升級、持續發展的新機遇。
  • 巨頭湧入社區團購 業內呼籲網際網路企業應推動科技創新
    時代周報記者陳婷  近期,網際網路巨頭頻頻布局生鮮社區團購市場,這一現象引來人民日報關注。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署名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
  • 「九不得」為社區團購畫紅線
    社區團購這一新業態,其本身的價值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疫情暴發初期,社區團購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廣大群眾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從產業鏈來說,社區團購也能夠更好對接供需關係,進一步縮短供應鏈,給消費者帶來更多實惠。  隨著賽道上的選手越來越多,資本逐利的天性逐漸顯現。網際網路企業在社區團購上紛紛打出「燒錢牌」,流量大戰引發的亂象引起市場詬病。
  • 警惕社區團購「燒錢大戰」戕害市場競爭秩序-3•15觀點-中國消費網
    12月12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公司供貨通知」。該公司稱,其收到多方投訴,以多多買菜、美團優選等為代表的社區團購平臺出現嚴重低價現象,甚至個別產品遠低於出廠價,最終會損害客戶利益。一段時間以來,滴滴、美團、拼多多、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先後砸重金加入社區團購,巨頭們不僅在高薪挖人,還在搶店。
  • 社區團購對於普通消費者的意義
    社區團購這幾天處於風口浪尖上,多方唱衰,一方頂著輿論壓力也要上。究其本源,高調發布言論的主要有三方:官方媒體、部分供貨商和中間商、參與布局的巨頭們。一是官方媒體們的一致口徑,認為網際網路行業不應盯著於幾捆白菜,半斤蘿蔔的利潤。而應專注於科技創新,提升自身的科研實力,開闊新的市場經濟領域。
  • 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 社區團購帶來的影響有哪些?
    12月22日下午,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組織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美團、拼多多、滴滴等6家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參加。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網際網路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決策部署,依法加強社區團購價格行為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範社區團購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確保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主社區團購,掀起網際網路「菜籃子戰爭」
    近期市場上關於騰訊,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大廠搶佔社區團購這塊「號稱萬億市場」,在網上掀起了一翻爭論,那麼有人就說「網際網路巨頭壟斷菜市場,會不會以後滿大街都在送外賣」?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會很小。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盈利。
  • 社區團購火爆 河南有供應商停止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
    聲音應重視超低價競爭等不正當競爭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河南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認為,此類平臺屬於新生事物,一方面適應了市場需要,彌補了線下商超的不足,獲得了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方便了居民消費,也有利於防範疫情,促進了現代服務業多業態多形態和物流等行業的發展。因此,社區團購平臺對社會和經濟發展是有益的。
  • 社區團購:大勢所趨還是曇花一現?
    社區團購作為當下興起的新風口,帶來震蕩的同時也蘊藏著機遇,對它不可一味否定,也不可一味熱捧。當下巨頭和人們都應回歸冷靜,認真思考如何迎接這一技術賜予我們的新產物,讓它更好地發揮價值,惠及萬家。 然而,隨著人民日報評論文章呼籲,「巨頭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作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之後,輿論對社區團購的討伐達到高峰,「巨頭退出社區團購」的消息也甚囂塵上,雖說後來被證實消息為假,但該評論文章也起到了為社區團購賽道降溫的作用。
  • 行使民事權利應遵循誠實信用原則
    儘管如此,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等享有的民事權利(私權)並非可以任性或不受限制,相反,在現今,公共利益(公共福祉)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及權利濫用的禁止原則等,系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組織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遵循的原則,也是司法機關在法律對某一事案並無規定時據以裁判案件、解釋民商事法律的依據。並且,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對民事權利的內容和行使予以限制使其不致任性的準繩。
  • 多面社區團購,無論多火熱,但最終結局卻只有一個
    社區團購併非商業新物種,過去發展有過熱潮,也有過冰谷,而在2020年,社區團購卻成為了最火熱的概念,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一窩蜂式地湧入社區團購。美團的美團買菜,京東的京東社區團購,阿里的盒馬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就連出行巨頭滴滴也推出了「橙心優選」,再加上原有的叮咚買菜,美菜,以及興盛優選、十薈團等玩家,讓整個市場變得火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