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湧入社區團購 業內呼籲網際網路企業應推動科技創新

2020-12-15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時代周報記者陳婷

  近期,網際網路巨頭頻頻布局生鮮社區團購市場,這一現象引來人民日報關注。

  12月11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署名文章《「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文章稱,「下沉社區終端,將線上流量與線下供應鏈整合,加大優惠補貼力度……在『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上發力,或許又是一個網際網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

  在對商業革新予以肯定同時,該文也提出「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評論指出,掌握著海量數據(603138)、先進算法的網際網路巨頭,理應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12月12日,多名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認為,生鮮社區團購市場仍處前期發展階段,巨頭們持續湧入,不斷跑馬圈地,將極大改變生鮮市場的現有發展格局。

  創新幾何?

  2018年,社區團購就曾一度成為市場風口,多家初創企業開始在低線城市試水。如今,疫情再為社區團購的發展注入「強心針」,網際網路巨頭爭相入局使得這一賽道再次驟然升溫。

  艾媒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增長率超過100%,預計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頻且剛需是網際網路巨頭扎堆生鮮社區團購市場的主因。「各家最在意仍是流量。」莊帥指出,佔領高頻市場帶動低頻需求,或許才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最終目的。

  多名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原有的生鮮銷售市場批發層級多、流程長、成本高、損耗率高,線下商超、傳統菜市場等競爭主體各自佔山為王,市場格局分散、無巨頭。而今,網際網路巨頭攜大數據、平臺流量優勢,重新改造生鮮銷售流程,直接聯繫供應商和消費者,更以低價、送貨上門為主要賣點,各處攻城略地。

  「低價是巨額補貼的結果。為迅速佔領市場,網際網路平臺大多開啟高額補貼模式,終端售價一降再降。」12月13日,一家生鮮企業的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同時,該名負責人也坦承,網際網路巨頭確有領先之處,縮短流通層級也是降低成本、維持低價的原因之一。

  這一模式並不新鮮,但高額補貼始終難以為繼。「補貼是不可長久的,只有通過提高運營效率實現的低價,才是根本的低價。」12月12日,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網際網路平臺以燒錢方式進入社區團購賽道,並未完全遵循商業規律,「已有不正當競爭的苗頭」。

  人民日報評論指出,「如果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

  12月12日,百聯諮詢創始人兼CEO莊帥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指出,「網際網路企業在社區團購前端並沒有顯示出太多的科技創新。」亦有業內人士表示,未來,網際網路巨頭或可倒逼生鮮上遊產業變革,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同日,上海財經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執行所長崔麗麗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網際網路電商如能通過更有效率的方式,以終端需求促進源頭生產模式的轉變,也是進步的體現。」

  協同進步仍有可能

  多名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網際網路巨頭投身社區團購將打破原有的利益分配格局。更有輿論擔憂,網際網路巨頭連番下場,將衝擊小商小販的就業;在經過一輪淘汰兼併後,網際網路巨頭也或將壟斷社區團購市場。

  「任何變革都會引發一些技術性或結構性失業。從創新角度來說,社區團購本身就是創造性破壞,既創造出新產業(300832),也勢必會對傳統領域產生影響。這是正常現象。」12月12日,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付一夫認為,網際網路巨頭應注重與傳統線下銷售渠道取得協同發展,「傳統菜市場不會被取代。它們相當於毛細血管,已深入滲透了居民生活的每個領域。傳統生鮮銷售渠道也可藉助網際網路技術實現升級,與網際網路平臺協同發展。兩者並非你死我活的關係」。

  在他看來,在網際網路的賦能下,曾經被貼上「髒亂差」標籤的傳統菜場也可以實現向智慧菜場的轉型升級,比如利用智慧稱重、食品溯源、客流監測等科技手段,打造「智慧菜市」。同時,他還呼籲,網際網路巨頭應考慮如何幫助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妥善安置弱勢群體,「這是大企業應該考慮的事情」。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傳統線下生鮮銷售渠道早已展開變革。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9年超市百強》榜單,諸多超市企業已導入社區拼團、網上直播等數位化營銷手段。近六成的百強企業開展拼團業務,銷售佔比目前仍較低,僅約為1‰。

  為加強社區服務與線上業務發展,家樂福在今年6月已推出「社區服務運營官」招募計劃,第一批計劃招聘5000人。當時,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線上業務激增,家樂福尤其需要一個直接溝通顧客、有效搭建顧客與家樂福門店溝通的平臺。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應在科技...
    對此,人民日報於12月11日發表評論文章,勸誡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而要在科技創新上有更多擔當、更多追求、更多作為。文章稱,網際網路巨頭擁有雄厚的財力、大量的數據資源、領先的數位技術,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
  • 網際網路巨頭,困在社區團購裡
    社區團購是 2020 年下半年最火的生意。大概不會有人認為這是個偽命題;畢竟,京東、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投身於此。不過,風口流量的爭奪尚未分出個勝負,社團團購這門生意,就迎來了批判的聲音——人民日報評論發聲喊話;多家供應商宣布斷供社區團購平臺。
  • 如何看待科技企業買菜的現象 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風波愈演愈烈,引起的廣大網友的思考,一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該不該加入社區團購買菜?這是一個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全新領域嗎?社區團購是如何把價格打的如此之低的呢?網際網路巨頭該不該進入社區團購首先社區團購的優勢在哪?1、現階段社區團購代表著低價,那麼低價就會受到絕大多數市民的喜愛。
  • 科技創新應成為網際網路巨頭的超越性追求
    2020年下半年,不少科技企業,尤其是科技巨頭衝進了社區團購領域,在風口之下,此舉也引發社會熱議。  近日,人民日報評論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一文,文中評論道,如果這些科技企業只顧著低頭撿六便士,而不能抬頭看月亮、展開贏得長遠未來的科技創新,那麼再大的流量、再多的數據也難以轉變成硬核的科技成果,難以改變我們在核心技術上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
  • 阿里拼多多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將退出社區團購?回應:謠言!
    有消息稱,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12月12日下午,第一財經記者向上述企業求證,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馬回復稱:「謠言」;拼多多回復稱:「這消息沒頭沒尾的」;美團回復稱「謠言」。相關報導:阿里美團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分析師:這是謠傳今日,有網傳阿里馬雲、美團王興、拼多多黃崢等均表示,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
  • 承擔科技創新是網際網路巨頭不可推卸的責任
    近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相繼投入大量資金及資源布局社區團購,仿佛繼直播帶貨之後,社區團購成為資本及網際網路巨頭的又一寵兒。對此,人民日報評論發表了《「社區團購」爭議背後,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一文,文章表示,社區團購是一個網際網路通過商業模式創新改變生活的精彩故事,但網際網路累積的數據和算法,除了流量變現,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即促進科技創新,人們期待巨頭們不僅能在商業模式上進行創新,更能承擔起推進科技創新的責任。
  • 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
    要說2020年什麼詞最火熱,社區團購絕對榜上有名。前陣子人民日報發文批評網際網路大廠不應該著眼於幾斤白菜的流量,科技的創新終端是星辰大海,一時間打得網際網路巨頭們一陣懵,對社區團購的議論聲熱潮再起。而在人民日報發文之前,就已經有無數媒體、大v、甚至是路人指責社區團購會搶佔中國數以萬計的菜販子的經濟來源,而一些不明真相的路人在輿論的煽動下也紛紛將矛頭指向社區團購。這場大戰看似是網際網路巨頭與菜販子們的battle,但是真相遠不止如此!
  • 網際網路巨頭開啟燒錢賣菜大戰 搶佔社區團購風口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 李春蓮 李喬宇近段時間以來,關於網際網路巨頭進場賣菜的消息不斷。12月1日,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地區上線「淘寶買菜」業務,採用社區團購模式。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向社區團購業務開放核心流量資源。
  • 阿里和京東等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社區團購,有利於完善農副產品產業鏈
    反對網際網路巨頭布局社區團購,對我們真的有好處嗎?最近阿里、京東、美團網際網路巨頭的社區團購成了很多人討論的熱點話題,很多人藉此批評網際網路巨頭賺取我們最後的一分錢,都在把小販和商人列入到了弱勢群體。的確小販和商人相比於網際網路巨頭是真正的弱勢群體,但是在整個國家裡他們真的屬於弱勢群體嗎?
  •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主社區團購,掀起網際網路「菜籃子戰爭」
    近期市場上關於騰訊,美團,拼多多等網際網路大廠搶佔社區團購這塊「號稱萬億市場」,在網上掀起了一翻爭論,那麼有人就說「網際網路巨頭壟斷菜市場,會不會以後滿大街都在送外賣」?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會很小。主要原因分析如下:1.企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盈利。
  • 官媒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
  • 人民日報評「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
    這段時間,網際網路巨頭企業相繼投入大量資源入局生鮮社區團購,「社區團購」成為網際網路行業及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各大網際網路巨頭企業利用海量數據、先進算法和雄厚資本,研究如何拿下社區的生鮮團購。在購物、打車、外賣這些熱點之後,賣菜幾乎成了網際網路的又一個風口。
  • 社區團購野蠻生長何時休?網際網路創新下一步怎麼走
    事實上,頂著高科技光環、背負社會對創新的期待,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理應承擔起中國核心技術突破以及國家戰略科技崛起的夢想。社區團購野蠻生長何時休近期,隨著大量資本進入,各大社區團購湧向城市的大街小巷,引發社會熱議。消費者、「團長」、平臺、菜市場等相關主體正在「用腳投票」作出選擇。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平臺競爭仍處於初級階段,激戰或將持續。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爭搶的潘多拉魔盒
    (記者 葉菁)最近一段時間,全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都不約而同地颳起了「社區團購」的旋風,大幹快上:7月份,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份,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上線;10月份,蘇寧菜場社區團購平臺在北京上線;阿里緊跟其後投資了十薈團,並布局盒馬參戰;另有媒體報導,在11月30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京東集團CEO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
  • 巨頭扎堆社區團購 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爭搶千億元「蛋糕」
    誕生於2014年社區生鮮團購突然成為網際網路巨頭、傳統商超爭搶的超級風口。阿里巴巴、京東、美團、拼多多、沃爾瑪、百果園……甚至包括幾乎沒有做過零售業務的滴滴出行都相繼入局。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目前有200多家社區團購企業。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千億元級別。
  • 追逐千億風口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
    來源:經濟日報社區團購近來愈發火爆,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都在該領域加碼布局。機構和業內人士認為,社區團購領域,業態龍頭獲得融資、新興線上巨頭積極布局,短期內市場競爭或將快速加劇,新一輪「燒錢大戰」或將開啟。
  • 湧入社區團購的巨頭們很快就會明白 將踢到有史以來最堅硬的石頭
    來源:經濟觀察報社區團購難迎坦途高若灜當網際網路巨頭們湧入社區團購,他們很快就會明白:以往先爭奪流量再變現的想法,將踢到有史以來最堅硬的石頭。不管是與生鮮業務不太搭邊的滴滴率先推出「橙心優選」引發戰局,還是已有生鮮布局的阿里、拼多多、京東、蘇寧從各路探索加注,因生鮮剛需高頻的特點,加之疫情催化市場的線上需求,社區團購的模式不僅能帶來訂單和用戶的增長,還能促使消費者形成新的消費習慣,形成全新而有效的網際網路線下入口。這個賽道被苦於流量的巨頭覬覦,也是應有之意。
  • 流量的黃昏:巨頭徵戰社區團購2.0
    來源:新京報記者/陳維城編輯/趙澤 校對/張彥君從興起到洗牌,社區團購1.0時代經歷了兩年時間。那個時候,社區團購的參與者多數是創業企業,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還在背後觀望。2020年,疫情造成的地理和空間隔絕,給了在線業務施展的空間。
  • 社區團購的罪與罰:「不講武德」的網際網路巨頭請「耗子餵汁」!
    網際網路巨頭擁有大量的資本,而大多的底層普通勞動者則除了靠出賣自己廉價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假如被社區團購取代,賣菜商販還有很多底層普通勞動者是如何喪失生養家餬口的工作而無法維持生存的呢?這一切就是從網際網路壟斷資本的原罪開始的。網際網路巨頭壟斷資本的原罪就是資本完成原始積累後,網際網路壟斷資本利用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各種不正當的經濟手段(價格戰,補貼),對賣菜商販等底層勞動者的謀生手段進行掠奪。
  • 不做社區團購,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巨頭?
    2020,巨頭們相繼湧入社區團購,不惜重金突圍。社區團購模式的創新性在哪裡?巨頭入場將會給行業帶來哪些影響?去年他們對社區團購在一線、二線城市、下沉市場的表現,以及行業內大大小小的玩家,都進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刺激巨頭們重金突圍社區團購,在我看來核心動力是爭奪用戶。網際網路巨頭運營的都是C端用戶,現階段用戶增長都已經進入了平穩期。以美團為例,它的主營業務是外賣和酒旅,現階段都已經進入平穩發展的階段,市場空間也已經是可視的一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