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企業入局的背後,既是對傳統社區門店商業模式的顛覆,也考量著數以萬計傳統經營者的「生計」問題。甚至於人民日報也發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
網際網路壟斷資本的原罪
原罪(originalsin)源自基督教的傳說,本意指的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無法洗脫的罪行。網際網路巨頭擁有大量的資本,而大多的底層普通勞動者則除了靠出賣自己廉價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假如被社區團購取代,賣菜商販還有很多底層普通勞動者是如何喪失生養家餬口的工作而無法維持生存的呢?這一切就是從網際網路壟斷資本的原罪開始的。
網際網路巨頭壟斷資本的原罪就是資本完成原始積累後,網際網路壟斷資本利用雄厚的資金實力和各種不正當的經濟手段(價格戰,補貼),對賣菜商販等底層勞動者的謀生手段進行掠奪。我們熟悉的"羊吃人現象"、"圈地運動",都是資本掠奪的原罪。不過,在羊吃人現象之後,它被以制度、法治代替了弱肉強食。
網際網路所謂的模式創新,大多是先燒錢搶市場,燒成寡頭壟斷市場了再享受壟斷紅利。馬化騰曾說過:科技向善!但是網際網路企業能守住不作惡底線麼?把技術變成了壟斷的工具,網際網路巨頭就成了無人監管的寡頭!
網際網路企業在便民的同時,資本最終追求的是把利益最大化,造成社會底層各行各業受到脅迫毫無競爭優勢!像阿里、京東、美團、拼多多,好聽點就是雲中介 。網際網路寡頭形成的壟斷,寡頭的惡意競爭應該受到處罰,這種博弈最終是保護全社會大多數人的利益,避免財富的過度集中。
8歲男孩路邊寫作業
媽媽邊賣菜邊輔導
西安市大車家巷裡有一個賣菜的小店,店家的孩子無論寒冬還是酷暑,放學後都會趴在門前一個簡易桌子上寫作業。這樣的場景引起了附近市民的關注。
小店位於大車家巷中段馬路東邊,門口擺了很多菜。店家兒子小慶今年8歲,每天放學後就在菜攤前木板支起的一個小桌上寫作業,天天如此,已經堅持一年多了。「遇到濛濛細雨,娃都不帶挪地方的,除非雨下大了,才挪進媽媽賣菜的門面房裡。」
寒風裡女孩蹲在路邊寫作業
媽媽在一旁擺攤
對於大部分普通人來說,生活更多的是疲於奔波,為了活下去而不斷努力。在安徽宿州的一個夜市裡,有一位小女孩非常出名。因為她每天放學都會過來,雖然不會幫母親賣東西,但是孩子很聽話的在後面的花壇旁邊趴著寫作業,認真的樣子非常可愛。
社區團購企業違法了?
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社區團購企業低於成本出售的行為違反了《價格法》中相關條例。《價格法》第14條列出多種不正當價格行為,其中包括「在依法降價處理鮮活商品、季節性商品、積壓商品等商品外,為了排擠競爭對手或者獨佔市場,以低於成本的價格傾銷」。
《反壟斷法》中的相關條例也可用於規制社區團購企業的補貼行為。
市監部門可以要求網際網路巨頭根據《反壟斷法》第45條作出經營者承諾,即在一定期限內採取具體措施消除涉嫌壟斷行為的後果,及時整改,避免在推廣時進行大幅度的補貼,排擠中小商販。
對巨頭下手,釋放什麼信號?
現在,則是時候提醒網際網路資本寡頭——不要憑藉大數據的壟斷優勢,不要憑藉平臺經濟的規模優勢,過度衝擊底層商業生態。
中國需要的是高科技製造業,而不是披著高科技外衣開出租、送外賣、放貸款、賣菜......
什麼東西會影響穩定?失業會不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會不會?答案顯而易見。
既然如此,如果巨頭的擴張,帶來的是更多人,尤其是相對底層的人工作機會的喪失,燒補貼搞菜場,這個得管,影響太大了!
反對資本壟斷!涉及國家命脈,民計民生的,不能落在少數人手裡。資本都是逐利的,會導致生存空間越來越收縮,越來越集中,這是很可怕的事情。
網際網路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
阿里投資、閱文、豐巢因違反《反壟斷法》,被頂格行政處罰,分別處以50萬元人民幣罰款。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12月14日午間消息,總局依法對阿里巴巴投資收購銀泰商業股權、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股權、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股權等三起未依法申報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
此外,今年備受關注的虎牙鬥魚合併案也正在反壟斷審查中。
這三起案件的罰款是向社會發出的一個信號,表明網際網路領域的反壟斷監管將得到加強。
通過公開上述案件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市場監管總局希望經營者認識到,《反壟斷法》適用於所有主體,對內資外資、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企業和中小企業、網際網路企業和傳統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目的是要保障各類市場主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雖然平臺經濟領域競爭呈現出一些新特點,但網際網路行業不是反壟斷法外之地,所有企業都應當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律法。
美國司法部起訴谷歌違反反壟斷法
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之一,谷歌擁有1萬億美元的市場價值,它是全球數十億用戶和無數廣告商的壟斷看門人。多年來,谷歌佔據了美國90%的搜索量,並使用反競爭策略來維持和擴大其在搜索和搜索廣告領域的壟斷地位。
起訴書中指控, 谷歌已經進入一系列的排他的集體協議, 鎖定用戶訪問搜尋引擎的主要途徑。谷歌被設定為數十億全球行動裝置和電腦的默認搜尋引擎, 在許多情況下, 禁止安裝其他競爭對手的搜索服務。特別地,投訴聲稱谷歌通過以下方式非法維持了搜索和搜索廣告的壟斷:
籤訂排他性協議,禁止預先安裝任何競爭的搜索服務。
通過捆綁和其他安排,谷歌將搜索應用程式預先安裝在行動裝置的黃金位置,並且無論消費者偏好如何,都不能刪除這些應用程式。
利用壟斷利潤為其搜尋引擎在設備、網絡瀏覽器和其他搜索訪問點上購買優惠待遇,創造了一個持續的、自我強化的壟斷循環。
這些和其他反競爭的做法損害了競爭和消費者,降低了創新的新公司發展、競爭和約束谷歌行為的能力。
谷歌、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和Facebook一起,成為了美國眾議院司法機構反壟斷小組委員會針對矽谷市場主導地位展開的更廣泛調查的目標。調查的目的之一是探討美國是否需要新的競爭法來管理數字時代的科技巨頭。
在長達一年多的調查中,該小組委員會從科技巨頭、競爭對手和反壟斷執法機構收集了130多萬份文件。
該小組委員會在10月份發布了一份449頁的報告,指責科技巨頭「濫用壟斷權力」。該報告呼籲進行重組和其他改革,以控制這些公司。例如,其中一項建議可能會加大科技巨頭收購較小公司的難度,而這一做法會整合整個行業。
即使是成功的公司、受歡迎的公司、創新的公司也要遵守國家的法律,包括反壟斷法。
美國以外的地區呢? 歐盟做了什麼?
谷歌的反壟斷困境並不僅限於美國。去年,這家搜索巨頭因「濫用」在線廣告而被歐盟委員會罰款17億美元。歐盟委員會表示,谷歌通過限制競爭對手在第三方網站上投放搜索廣告,利用了其主導地位。
兩年前,歐盟的執行機構對谷歌公司處以創紀錄的50億美元罰款,原因是它在行動作業系統Android上的不公平商業行為。此次調查的重點是谷歌與手機製造商達成的協議,這些協議要求手機製造商在Android手機上預裝特定的谷歌應用和服務。
Facebook非法破壞了競爭
美國監管機構指控Facebook收購正在崛起的競爭對手,以鞏固其在社交媒體上的主導地位。紐約司法部長要求法院對Facebook採取行動。
訴訟的關鍵是:Facebook通過找出潛在的競爭對手,然後在他們有機會威脅其壟斷之前將其收購,從而損害了競爭。訴訟稱,Facebook所謂的市場力量導致消費者選擇減少,市場創新減少。
Facebook一直在花時間調查用戶的個人信息,並從中獲利。這就是監管機構採取行動的原因,為數百萬消費者和許多受到Facebook非法行為傷害的小企業挺身而出。
起訴要求法院停止Facebook的反競爭行為,並阻止該公司在未來繼續這種行為。通過恢復競爭,訴訟將幫助消費者有Facebook以外的選擇,他們可以用腳投票。
起訴 Facebook和其他所有公司發出了一個明確而強烈的信息: 任何扼殺競爭、傷害小企業、降低創新和創造力的努力都將受到全力打擊。
反壟斷訴訟是對所有壟斷巨頭的警告
而不僅僅是大型科技公司
網際網路巨頭舒服的日子可能已經過去了! 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如谷歌,Facebook,和亞馬遜通過網絡聚集大量客戶,實現野蠻生長而崛起。
亞馬遜的巨大地位使它成為反壟斷起訴的潛在目標,因為它的實力使其他潛在競爭對手無法進入電子商務市場。
谷歌訴訟本身的語言標誌尤為明顯。美國司法部並不認為谷歌的價格會欺騙消費者。但是,美國司法部認為消費者受到傷害,因為這家搜索巨頭的主導地位使那些可能提供更高質量搜索服務的新參與者遠離市場。換句話說,谷歌的巨大地位使情況變得糟糕。
Facebook的訴訟證明了法律和知識領域的變化是多麼的迅速。Facebook並沒有在優勢上競爭,而是利用自己的壟斷力量壓制競爭,利用Facebook用戶的優勢,通過將個人數據轉化為搖錢樹來賺取數十億美元。
直到現在,美國網際網路巨頭公司都可以自由地相信他們的行為是合法的,只要他們說他們能使市場更有效率,科技巨頭還邀功的說,他們沒有因為價格上漲而傷害消費者。
反託拉斯法是為了防止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石油、鐵路、鋼鐵和其他行業形成的大型企業集團或信託公司變得過於龐大和強大。
Facebook、蘋果(Apple)、亞馬遜(Amazon)和谷歌(Google)今年都受到了嚴格的審查,國會對在線市場競爭進行了調查。
這項調查最終可能導致制定更具體的立法,以防止科技公司變得過於龐大和強大--就像100多年前三部最初的反壟斷法如何開始約束石油和鐵路公司一樣。
時髦的反託拉斯者堅持認為: 反壟斷法不應只考慮以效率、價格和產出衡量的消費者福利,還應考慮到新的產業結構如何創造強大的經濟行為體,扼殺新興競爭對手,並行使前所未有的權力。